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8370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诗歌汇总doc.docx

初中诗歌汇总doc

一、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

    古诗词语言凝炼,在有限的篇幅中熔铸极大的内涵,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

古诗词常以抒情言志来反映生活:

或抒凌云壮志,我言婉约柔情;或心忧天下,或寄情山水;或慨叹身世,或讽喻时政;或描摹事物,或吟咏古今……容天下诸事,抒万千情思。

这就是诗歌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

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抒情来表达感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呤诵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

总的来说,人们欣赏诗词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

下面以具体例子对诗歌赏的方法进行说明:

   1、字词品味:

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个“空”字领起,把所有的景致都染上了静谧写出了山中的空寂。

“空”是秋山的特征,秋雨过后,山村一色,就更显空旷。

“空”境通感空旷的视觉感受,伴随的是静寂的听觉感受。

“空”是双关,即是写景,也是对佛理的感悟。

王维在山村中,追求“空”、“静”,以获得心灵的“空”、“静”。

根据“字词品味”这种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

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④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

   2、画面欣赏,如:

诗人以泉流之动态衬山村的静态,以泉流之声响衬山村之宁静。

“明月松间照”写静态远景,可以是明月初升,透过松林看到斑驳圆月,月亮就像悬挂在树梢上;也可以是皓月高悬,月光倾泻,树影斑驳,风影移动,姗姗可爱。

“清泉石上流”,写动态近景,喑含水声,雨后山泉微涨,“石上流”明其线,水线声亦轻,山村中万籁俱寂,惟闻水声潺潺。

   请根据“画面欣赏”这种方法赏析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风掣红旗冻不翻。

   3、景物描述:

如“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月光透过松枝,洒在潺潺流泉上,斑驳陆离;清泉在山间跳跃,闪闪烁烁,仿佛银柱击弦,发出清脆悦耳的轻响;忽然竹林喧动,传来洗衣归返的姑娘阵阵甜美的笑语,湖中莲荷,颤动起来,那是晚归的渔舟荡波而过……一幅多幺恬淡幽美的山居图画。

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

①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②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③烟笼寒水月笼沙;④《天净沙•秋思》。

   4、意境(画面环境抒发何种情感)探求: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写出林木的广漠,见出秋色的萧瑟;“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

“不尽”写出长江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江水汹涌翻腾的气势。

绘声状势,音韵悠长,壮阔雄浑,造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抒发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辛酸悲苦的心情。

   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

①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不觉月光寒;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情感体味:

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确对待死亡足以令人钦敬,而在年华渐老之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有生之年则更为可贵。

“老骥伏枥”四句把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不懈进取的精神显现于纸面。

作者以老骥自比,胸中仍有凌云壮志,透露出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

(《龟虽寿》中的名句激昂千秋,使人慷慨)。

   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常用鉴赏语言风格的词:

   ①清新秀逸俊美清秀清幽淡远高雅委婉含蓄而有韵味雄放壮阔慷慨悲壮雄健遒劲豪爽苍凉;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明白晓畅  朴实无华 通俗传神 生动活泼 节奏鲜明  音韵和谐 有声有色 栩栩如生 气势磅礴  亲切感人  情景交融  言简意赅 细致入微

   ②手法千变万化,不拘一格 想象大胆神奇 叙事生动形象鲜明;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语言纯朴自然;感情强烈奔放真挚动人感人肺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抒写悲愤酸楚之情,郁闷神伤;内容深刻,富含哲理。

[解题思路与技巧]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

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

1、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创作风格:

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结构形式:

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

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

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

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

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

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

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四、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初中古诗词赏析分册复习卷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

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

该诗亦如此。

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1、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

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苍凉慷慨  

3、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

博大

4.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6、“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  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    的感受。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8、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

“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

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9、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

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

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

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

所以沈德潜说:

“有吞吐宇宙气象”。

此评确当,洵非过誉。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评析]:

“次”指旅船停泊。

颈联:

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并答题。

 

①正 、悬  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②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2、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

“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4.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

)(大意相近即可)

5、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为什么?

句子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为什么:

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或“以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

6、这首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示例:

①诗句含义:

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内容:

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表现手法:

“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修辞方法:

“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修辞方法:

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7、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

请说出理由。

“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

“悬”用得好,“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

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8、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示例:

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已经春意盎然。

此联看是写景,然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情思已经暗寓其中。

9、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

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

“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10、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美景中虽有缺憾,却能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11、赏析《渡荆门送别》之“随”、“入”、“下”、“飞”、“生”、“结”等词

颔联“随”字,将静止的山岭和原野摹状出活动的趋向,给人以连续的流动感和空间感。

“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仿佛流入了辽远的原野,境界高远,力透纸背,蕴含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颈联“下”、“飞”、和“生”、“结”字的配合使用,不仅写活了水中月影的变化和江上云彩变幻成海市蜃楼的过程,而且所写的动态景象更瑰丽奇妙,更有飞动的气势和迷人的情趣。

12、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句比喻手法的妙用

此句为神来之笔,写出了天空中的云月瞬时变幻的奇景,富有浪漫之思。

作者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子比做是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夜晚,近景),把天上堆叠的彩云比做是海楼(白天,远景),写出了平原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

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云彩,让诗人目不暇接。

13、赏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之“从”字妙用

全句意为:

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

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魄。

本是诗人乘船顺江东下,可在诗人眼里,意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14、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

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

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5、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

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

“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16、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

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

 1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评析]:

妙处:

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

“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

例: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①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早莺 新燕  浅草 等。

②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③“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

(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

)为什么说“云脚低”?

(“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

2.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

最爱(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

请作具体分析。

(2分)(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4.“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

(2分)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

5.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

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2分)回答: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7、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

示例一:

内容:

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

示例二:

炼字:

A、“争”、“啄”: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

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

C、“早”、“新”:

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

示例三:

修辞方法:

A、拟人:

这两句诗中的“争”、“啄”,用拟人的修辞法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

B、对偶:

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暧树”对“春泥”,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示例4:

情感:

通过描绘早莺、新燕在早春的争春活动,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分)

8、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2分)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几处”“谁家”表现了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9、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分)莺是春的歌手。

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10、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所以莺鸟们争着落向向阳的树枝,为的是一展春天的歌喉;“新燕啄春泥”刚刚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

一只只莺鸟落上枝头,一群群燕子飞来飞去,一幅多么美好的春景图啊!

11、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此联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了春天的特色。

“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

“迷人眼”则写出了春天的鲜艳美丽。

写初长的野草,作者不是直接去写草的碧绿,而是用“浅草才能没马蹄”,以形象的笔墨写出了春草刚刚高过马蹄,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是不是人们纷纷骑马踏春来了?

秋词            天净沙 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评析]:

“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

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

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甲】乡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天净沙秋思(见前面)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

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坟墓、海峡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

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家国之思。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

(示例):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欣赏的理由:

理由:

“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

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

 示例:

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

示例:

回家的感觉真好!

 

4、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并答题。

①“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曲的题目)。

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②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③.第1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

此句3个名词连用,点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图:

天色黄昏,夕照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站立几点寒鸦。

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产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更会惹动旅人的思乡之情。

④.“小桥流水人家”,同思乡之情有什么联系?

明确:

此句亦有3个名词连用,勾画出一幅略有“温馨”气息的“家”的情味,这更会令旅人触景生情,产生思乡之愁绪。

⑤.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明确:

“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5.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

6.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深秋晚景图

7.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8、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名词列出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

(此诗表现手法:

寄情于物,被称为“秋思之祖”)

9、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夕阳”一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

“断肠”一句直抒胸臆:

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10、《乡愁》语言品味“小小的”与下文中“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形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11、《乡愁》的结构美;形式上:

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 交相辉映。

内容上:

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12、《乡愁》的音乐美

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