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完整版-.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59164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PPT 页数:516 大小:14.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6页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6页
亲,该文档总共5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力学完整版-.ppt(5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力学完整版-.ppt

建筑力学,1建筑:

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

1.1芦苇:

德国波恩大学的科学家拉尔夫普德发现,中国芦苇是理想建筑材料,不仅隔热、隔音效果好,还能防潮。

中国芦苇生长速度快,每天可长5公分,一般可长到3至4米,1公顷中国芦苇就可建造一座生态房。

此外,芦苇种植简单,只需少量肥料,不用施农药,从生态角度看,每种植1公顷中国芦苇可以吸收掉约30吨二氧化碳。

豆腐渣工程,“豆腐渣工程”,是指那些由于偷工减料等原因造成不坚固的危险容易毁坏的工程。

狭义的“豆腐渣工程”是专指质量不达标的工程,而广义的“豆腐渣工程”应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切不合格项。

在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范畴里,建筑是指兴建建筑物或发展基建的过程。

要成功地完成每个建筑项目,有效的计划是必需的,无论设计以致完成整个建筑项目都需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建筑项目可能会带来的环境冲击、建立建筑日程安排表、财政上的安排、建筑安全、建筑材料的运输和运用、工程上的延误、准备投标文件等等。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

新型的建筑材料包括的范围很广,有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会呼吸的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材料。

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

建筑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

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

建筑安全,施工技术施工用电安全脚手架与模架安全机械安全高处作业安全市政施工安全安全管理事故分析与预防关于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关于高层建筑坠落物体的安全防范问题环境安全:

生产技术性的环境安全和社会政治性的环境安全如工业噪声仪器摆放等等,建筑学,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

它更多的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

因此,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

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

知识领域,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能力;3.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4.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与建筑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常用建筑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

具有合理选用和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多工种间组织协调能力;5.具有项目前期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的能力,具有建筑美学的修养。

课程设置,1公共必修课画法几何、建筑制图、阴影透视、工程测量、建筑力学

(一)专业基础平台建筑设计基础

(一)、建筑设计基础

(二)、建筑构成、计算机绘图与表现、建筑材料、建筑构造

(一)、中外建筑史(中建史部分)、中外建筑史(外建史部分)、中外城市建设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

(一)、建筑设计

(一)、建筑设计

(二)、建筑设计(三)、建筑设计(四)2专业基础课城市设计概论、建筑绘画技法、专业外语阅读、风景园林建筑、建筑项目管理3.专业必修课建筑力学

(二)、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法规与业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五)、建筑设计(六)、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室内设计、建筑设备4.专业选修课工业建筑设计、建筑构造

(二)、智能建筑概论、生态建筑概论、水工建筑物景观设计、建筑防灾、古建筑保护、建筑与城市摄影,力学,力学是独立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能量和力以及它们与固体、液体及气体的平衡、变形或运动的关系。

力学可粗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静力学研究力的平衡或物体的静止问题;运动学只考虑物体怎样运动,不讨论它与所受力的关系;动力学讨论物体运动和所受力的关系。

静力学,静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的规律,以及如何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衡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形式,严格地说,物体相对于惯性参照系处于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即加速度为零的状态都称为平衡。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mechanicsofmaterials)是研究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应力、强度、刚度、稳定和导致各种材料破坏的极限。

材料力学是所有工科学生必修的学科,是设计工业设施必须掌握的知识。

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工程结构受力和传力的规律,以及如何进行结构优化的学科。

结构力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结构的组成规则,结构在各种效应(外力,温度效应,施工误差及支座变形等)作用下的响应,包括内力(轴力,剪力,弯矩,扭矩)的计算,位移(线位移,角位移)计算,以及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自振周期,振型)的计算等。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并称为三大力学此外还有水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动力学断裂力学流体力学等等,绪论,一、建筑力学的任务建筑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掌握基本的力学知识和计算方法可为建筑工程领域的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提供基本保障,也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一节建筑力学的任务和内容,荷载:

建筑物各部分的自重、人和设备的重力、风力等等,这些直接主动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外力在工程上统称为荷载。

结构、构件:

在建筑物中承受和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或体系称为结构。

组成结构的每一个部件称为构件。

结构分类按组成结构结构的形状及几何尺寸分类:

1杆件结构(即长度远大于截面尺寸的构件)如梁柱等杆件结构依照空间特征分类:

平面杆件结构:

凡组成结构的所有杆件的轴线在一平面内空间杆件结构2薄壁结构(长度和宽度远大于厚度的构件)如薄板薄壳3实体结构(长宽高接近的结构)如挡土墙堤坝等,如图01是一个单层工业厂房承重骨架的示意图,它由屋面板、屋架、吊车梁、柱子及基础等构件组成,每一个构件都起承受和传递荷载的作用。

如屋面板承受着屋面上的荷载并通过屋架传给柱子,吊车荷载通过吊车梁传给柱子,柱子将其受到的各种荷载传给基础,最后传给地基。

图0-1,赵州桥,纽约世贸中心,上海世界环球金融中心,悉尼歌剧院,斜拉桥,三峡大坝,平衡状态无论是工业厂房或是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它们的结构及组成结构的各构件都相对于地面保持着静止状态,这种状态在工程上称为平衡状态。

保证构件的正常工作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要求:

(1)在荷载作用下构件不发生破坏,即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2)在荷载作用下构件所产生的变形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即应具有足够的刚度;(3)承受荷载作用时,构件在其原有形状下的平衡应保持稳定的平衡,即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统称为构件的承载能力。

其高低与构件的材料性质、截面的几何形状及尺寸、受力性质、工作条件及构造情况等因素有关。

在结构设计中,如果把构件截面设计得过小,构件会因刚度不足导致变形过大而影响正常使用,或因强度不足而迅速破坏;如果构件截面设计得过大,其能承受的荷载过分大于所受的荷载,则又会不经济,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费。

因此,结构和构件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是矛盾的。

建筑力学的任务就在于力求合理地解决这种矛盾。

即:

研究和分析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力与平衡的关系,结构(或构件)的内力、应力、变形的计算方法以及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条件,为保证结构(或构件)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计算理论依据。

二、建筑力学的研究内容,要处理好构件所受的荷载与构件本身的承载能力之间的这个基本矛盾,就必须保证设计的构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建筑力学就是研究多种类型构件(或构件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科学。

各种不同的受力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内力,相应就有不同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这些方法的研究构成了建筑力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学习建筑力学的目的,建筑力学是研究建筑结构的力学计算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是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等课程的基础,它将为读者打开进入结构设计和解决施工现场许多受力问题的大门。

显然作为结构设计人员必须掌握建筑力学知识,才能正确的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和力学计算,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作为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人员,也要求必须掌握建筑力学知识。

知道结构和构件的受力情况,什么位置是危险截面,各种力的传递途径以及结构和构件在这些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怎样的破坏等等,才能很好地理解图纸设计的意图及要求,科学地组织施工,制定出合理的安全和质量保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将设计图纸变成实际建筑物,往往要搭设一些临时设施和机具,确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如对一些重要的梁板结构施工,为了保证梁板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的正确性,对安装的模板及其支架系统必须要进行设计或验算;进行深基坑(槽)开挖时,如采用土壁支撑的施工方法防止土壁坍落,对支撑特别是大型支撑和特殊的支撑必须进行设计和计算,这些工作都是由施工技术人员来完成的。

因此,只有懂得力学知识才能很好地完成设计及施工任务,避免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确保建筑施工正常进行。

二、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刚体:

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大小不发生变化的物体(在研究某些问题由于构件的变形对结构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为将问题简化,将其视为刚体)变形固体:

材料力学所研究的构件,其材料的物质结构和性质虽然千差万别,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它们都由固体材料制成,如钢、木材、混凝土等,而且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变形。

因此,这些物体统称为变形固体。

变形固体的变形,按变形性质分类1弹性变形: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2塑性变形:

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当施加的外力撤除或消失后该物体不能恢复原状的一种物理现象。

理想弹性体的概念去掉外力后能完全恢复原状的物体称为理想弹性体。

实际上,并不存在理想弹性体!

但常用的工程材料如金属、木材等当外力不超过某一限度时(称弹性阶段),很接近于理想弹性体,这时可将它们视为理想弹性体。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1完全弹性假设变形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大小与外力成正比,当外力撤消后,构件的变形完全消除2连续均匀假设连续是指材料内部没有空隙。

认为组成固体的物质毫无间隙地充满了固体的几何空间。

实际的固体物质,就其结构来说,组成固体的粒子并不连续。

但它们之间所存在的空隙与构件的尺寸相比,极其微小,可以忽略不计。

均匀是指材料的性质各处都一样。

认为在固体的体积内,各处的力学性质完全相同。

就金属材料来说,其各个晶粒的力学性质,并不完全相同,但因在构件或构件的某一部分中,包含的晶粒为数极多,而且是无规则地排列的,其力学性质是所有晶粒的性质的统计平均值,所以可以认为构件内各部分的性质是均匀的。

3各向同性假设认为固体在各个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

具备这种属性的材料称为各向同性材料。

金属、玻璃、塑胶等,都是各向同性材料。

如果材料沿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则称为各向异性材料,如木材、竹材、纤维品和经过冷拉的钢丝等。

我们所研究的,主要限于各向同性材料。

4小变形假设工程中大多数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其几何尺寸的改变量与构件本身的尺寸相比,常是很微小的,我们称这类变形为“小变形”。

在后面的章节中,将研究构件在弹性范围内的小变形。

第三节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一、杆件所谓杆件,是指长度远大于其它两个方向尺寸的构件。

如房屋中的梁、柱,屋架中的各根杆等。

1轴向拉伸或压缩在一对方向相反、作用线与杆轴重合的拉力或压力作用下,杆件沿着轴线伸长(图a)或缩短(图b),2剪切在一对大小相等、指向相反且相距很近的横向力作用下,杆件在二力间的各横截面产生相对错动。

3扭转在一对大小相等、转向相反、作用面与杆轴垂直的力偶作用下,杆的任意两横截面发生相对转动。

4弯曲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位于杆的纵向平面内的力偶作用下,杆件轴线由直线弯成曲线。

工程实际中的杆件,可能同时承受不同形式的荷载而发生复杂的变形,但都可以看做是以上四种基本变形的组合。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第一节力的概念一、力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由于力的作用,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同时还引起物体产生变形。

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或内效应)。

在本课程中,主要讨论力对物体的变形效应。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实际物体在相互作用时,力总是分布在一定的面积或体积范围内,是分布力。

如果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可看成是作用在一个点上,该点就是力的作用点,建筑上称这种力为集中力。

(1)力是矢量。

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力的合成与分解需要运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因此它是矢量(或称向量)。

(2)力的矢量表示。

矢量可用一具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如图1-2所示。

用线段的长度(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力的大小,用线段的方位和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称为力的作用线。

本教材中以黑体的字母,如、等来表示矢量,白体的字母则代表该矢量的模(大小)。

(3)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

另外,有时还用到比牛顿大的单位,千牛顿()。

二、力系1力系。

作用在物体上的若干个力的总称为力系,以表示,如图1-3a。

力系中各个力的作用线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内,则该力系称为空间力系;如果在同一平面内,则称为平面力系。

2等效力系。

如果作用于物体上的一个力系可用另一个力系来代替,而不改变原力系对物体作用的外效应,则这两个力系称为等效力系或互等力系,以表示,如图1-3b。

3合力。

如果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力称为此力系的合力,而力系中的各力则称为合力的分力,如图1-3c.4物体的平衡及平衡力系所谓物体的平衡,建筑工程上一般是指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必需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称为力系的平衡条件。

作用于物体上正好使之保持平衡的力系则称为平衡力系。

静力学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实际上就是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的平衡条件,并利用这些条件解决具体问题。

三、荷载工程中的各类建筑物,如房屋、桥梁以及水塔等,在使用过程中都要受到各种力的作用。

如工业厂房,其受到的力有自重、风力、屋顶积雪重量、吊车作用力等。

这些直接主动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外力称为荷载,,若荷载分布在整个构件内部各点上的,如重力、万有引力等,称为体分布荷载;有的荷载是分布在构件表面上的,如屋面板上雪的压力、水坝上水的压力、挡土墙上土的压力、蒸汽机活塞上汽的压力等,称为面分布荷载。

如果荷载是分布在一个狭长的面积或体积上,则可以把它简化为沿长度方向的线分布荷载,例如,梁的自重就可以简化为沿其轴线分布的线荷载。

这样用线分布荷载来代替实际的分布荷载,对结构的平衡并无影响,但可使计算简化。

线分布荷载的大小用其集度(即荷载沿分布线的密集程度)来表示,其常用单位为N/m或kN/m。

线荷载集度为常数的分布荷载称为均布荷载。

在计算简图上,均简化为作用于杆件轴线上的分布线荷载、集中荷载、集中力偶,并且认为这些荷载的大小、方向和作用位置是不随时间变化的,或者虽然有变化但极其缓慢,使结构不至于产生显著的运动(如吊车荷载、风荷载等),这类荷载称为静荷载。

如果荷载的大小、方向或作用位置变化剧烈,能引起结构明显的运动或振动(如打桩机的冲击荷载等),这类荷载则称为动力荷载。

本课程讨论的主要是静力荷载。

四、刚体所谓刚体,就是指在受力情况下保持其几何形状和尺寸不变的物体,亦即受力后物体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

显然,这只是一个理想化了的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的物体。

这种抽象简化的方法,虽然在研究许多问题时是必要的,而且也是许可的,但它是有条件的。

值得庆幸的是,在许多情况下,物体变形都很小,将它们忽略不计,对研究结果无明显影响。

实际建筑中构件的变形通常是非常微小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

例如一根梁,当其受力弯曲时,由于变形微小,支点之间距离(跨度)的变化量也很小,从而在求支座约束力时可按跨度不变的情况来考虑。

静力学公理,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大量实验事实证明,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沿同一条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二、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指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直线上(即等值、反向、共线)(图1-6)。

图1-6,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的物体称为二力体,如图1-7所示。

机械及建筑结构中的二力体常常统称为二力构件,它们的受力特点是:

两个力的方向必在二力的作用点的连线上。

如果二力构件是一根直杆,则称为二力杆,或称为链杆。

图1-7,应用二力体的概念,可以很方便地判定结构中某些构件的受力方向。

如图图1-8a所示三铰刚架,当不计自重时,其部分只可能通过铰和铰两点受力,是一个二力构件,故、两点处的作用力必沿连线的方向,如图图1-8b所示。

三、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上的已知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一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这是因为平衡力系对刚体作用的总效应等于零,它不会改变刚体的平衡或运动的状态。

这个公理常被用来简化某一已知力系。

应用这个公理可以导出作用于刚体上的力的如下一个重要性质。

图1-9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外效应。

例如,图1-9中在车后点加一水平力推车,如在车前点加一水平力拉车,对于车的运动效应而言,其效果是一样的。

图1-9,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图1-11,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上的两个力,其合力也作用在该点上,至于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则由以这两个力为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如图1-11a所示,而原来的两个力称为这个合力的分力。

图1-11,第三节约束与约束力,第三节约束与约束力,一、约束与约束力的概念1自由体在空间能向一切方向自由运动的物体,称为自由体。

当物体受到其他物体的限制,因而不能沿某些方向运动时,这种物体就成为非自由体。

2约束限制非自由体运动的物体便是该非自由体的约束,如图1-12。

3约束力约束施加于被约束物体上的力称为约束力,如图1-12b。

二、工程中常见的约束及约束力1柔体约束(柔索)工程上常用的绳索(包括钢丝绳)、胶带和链条等所形成的约束,称为柔体约束2光滑面约束当两物体接触面上的摩擦力很小时,可以认为接触面是“光滑”的。

光滑面的约束力通过接触处,方向沿接触面的公法线并指向被约束的物体(即只能是压力),如图1-13所示。

这种约束力也称为法向约束力。

3光滑铰链约束

(1)固定铰链支座

(2)活动铰链支座4固定端约束如房屋的雨篷(图1-24a)牢固地嵌入墙内的一端等,其约束便是固定端约束。

第四节物体的受力分析,第四节物体的受力分析,从周围物体的约束中分离出来的研究对象,称为分离体或自由体;同时把画有分离体及其所受外力(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力)的图称为受力图(或分离体图、自由体图),一、单个物体的受力分析单个物体受力分析较简单,只将单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架的受力图如图1-26b所示。

二、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较单个物体受力分析复杂,一般是先将系统中各个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单个物体受力分析,最后再将整个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小结,1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是解决力系的简化(或力系的合成)问题和力系平衡的问题。

2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决定于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用点这三要素。

3直接主动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称为荷载,建筑物中支承荷载、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构。

结构中的每一个基本部分称为构件。

4静力学四公理: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二力平衡公理、平衡力系公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5在空间能向一切方向自由运动的物体,称为自由体。

当物体受到其他物体的限制,因而不能沿某些方向运动时,这种物体就成为非自由体。

限制非自由体运动的物体便是该非自由体的约束。

约束施加于被约束物体上的力称为约束力。

6工程中常见的约束及约束力:

柔体约束(柔索)、光滑面约束、光滑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四种。

7物体的受力分析:

单个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和解析法。

2.会用力的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和解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相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它是一种基本的力系,也是工程结构中常见的较为简单的力系,第一节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第一节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一、合成1三力情况设刚体上作用有汇交于同一点的三个力F1、F2、F3,如图2-1a所示。

显然,连续应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力的三角形法则,就可以求出三个力的合力。

以力多边形求合力的方法称为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

2一般情况上述方法可以推广到包含任意几个力的汇交力系求合力的情况,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仍由多边形的封闭边来表示,其作用线仍通过各力的汇交点,即合力等于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或几何和),其表达式为,二、平衡物体在平面汇交力系作用下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合力等于零,用矢量式表示为,三、三力平衡汇交定理若刚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且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而且共面。

第二节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问题的解析法是以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基础的。

一、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如已知力的大小和力分别与轴及轴正向间的夹角、,则由图2-7可知,若已知力在正交坐标轴上的投影为和,则由几何关系可求出力的大小和方向,二、合力投影定理,即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为了表达上的简便,以下各分力在轴或轴上的代数和简记为或),这就是合力投影定理。

小结,1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相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

研究平面汇交力系重点是讨论平衡问题。

研究的方法有:

几何法(矢量法);解析法(投影法)。

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该力系的合力为零。

3.求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问题的解析法是以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基础的。

第三章平面一般力系,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平移定理和平面一般力学向一点简化。

2.能用力的平移定理和平面一般力学向一点简化解决实际问题。

所谓平面一般力系,是指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诸力,其力的作用线既不汇交于一点,也不互相平行的情况。

工程计算中的很多实际问题都可简化为平面一般力系问题来处理,第一节力的平移定理,第一节力的平移定理,可见,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一个等值与其平行的力和一个位于平面内的力偶。

反之,一个力偶和一个位于该力偶作用面内的力,也可以用一个位于力偶作用平面内的力来等效替换。

力线平移定理不仅是下一节中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理论依据,而且也可以用来分析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第二节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第二节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综上所述,可得如下结论: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可得到作用于简化中心的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的矢量等于力系的主矢,而这个力偶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

三、平面一般力系的合力矩定理合力矩定理平面一般力系如果有合力,则合力对该力系作用面内任一点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