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9521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21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

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一节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

●金属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硬度最大的金属——铬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金属的分类

●金属的应用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给出讨论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

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

如果镀金怎么样?

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

⏹铜、铝——电线——导电性好、价格低廉

⏹钨——灯丝——熔点高

⏹铬——电镀——硬度大

⏹铁——菜刀、镰刀、锤子等

⏹汞——体温计液柱

⏹银——保温瓶内胆

⏹铝——“银粉”、锡箔纸

提问:

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

2、什么是合金?

常见的合金有哪些?

3、合金与纯金属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

●合金: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混合物。

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

●合金的优点: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常见的合金──生铁和钢。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生铁

黄铜

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合金

铜锡合金

铅锡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是含铬、镍的钢,具有抗锈蚀性能。

生铁较脆,钢铁具有韧性。

生铁常制成暖气片。

紫铜是纯铜

熔点低

见下

具有形状记忆效应

●钛和钛合金:

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来造人造骨。

钛和钛合金的优点:

①熔点高、密度小;②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③抗腐蚀性能好。

●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

含碳量不同。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

学生用具:

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

◆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Mg+O2

2MgO4Al+3O2=2Al2O3

铝的化学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同保护作用

●铁、铜

◆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3Fe+2O2

Fe3O42Cu+O2

2CuO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说明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

[小结]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活波性大小:

Mg>Al>Fe,Cu>Au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2.金属与酸的反应:

活泼金属+酸→盐+H2↑

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两小块锌、铁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A组:

金属与稀盐酸反应

金属

现象

化学方程式

 

Mg+2HCl==

MgCl2+H2↑

 

Zn+2HCl==

ZnCl+H2↑

 

Fe+2HCl==

FeCl2+H2↑

不反应

B组:

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金属

现象

化学方程式

 

Mg+H2SO4==

MgSO4+H2↑

 

Zn+H2SO4==

ZnSO4+H2↑

 

Fe+H2SO4==

FeSO4+H2↑

不反应

⏹描述现象时,需要注意:

①如果有铁、铜元素参加反应,一定要注意溶液颜色的变化;②反应放热,但是只有镁和酸反应时放热现象明显。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Zn>Fe>Cu

●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当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呈+2价。

[过渡]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

下面,我们通过此结论来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溶液蓝色变浅,铝丝上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2Al+3CuO4=Al(SO4)3+3Cu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上附有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2AgNO3=Cu(NO3)2+2Ag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Al>Cu>Ag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钾、钙、钠不符合这一条。

它们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和盐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

“前换后,盐可溶”)

在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距离大的,反应先发生。

一个置换反应结束后,另一个置换反应才会发生。

如在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粒,锌会先和硫酸铜反应,反应完毕后锌才和硫酸亚铁反应。

●“湿法冶金”的反应原理:

Fe+CuSO4=Cu+FeSO4

●Fe2+的盐溶液是浅绿色的,Fe3+的盐溶液是黄色的,Cu2+的盐溶液是蓝色的。

●比较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使用铁、银和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

把铁、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没有现象;而银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并且溶液会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使用铜、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

把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硫酸亚铁溶液没有现象;而在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选用试剂时,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将三种金属排序,然后将排在中间的金属变成盐溶液,或者将排在两边的金属变成盐溶液,这样才能一次性得出结果。

[练习]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

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4)铝与硝酸银溶液

思考题1:

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思考题2:

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欺诈活动。

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

[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且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各不相同。

根据金属与酸或金属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可判断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

们也了解几种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同时,我们也认识了一种新的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布置作业]习题3,4,6,8

[主板书设计]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Mg+O2

2MgO      Al+3O2

=2Al2O3

2Cu+O2

2CuO       Fe+2O2

Fe3O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活动性:

Mg>Al>Fe,Cu>Au

2、金属与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H2↑

Fe+2HCl==FeCl2+H2↑   Mg+H2SO4==MgSO4+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金属的活动性:

Mg>Zn>Fe>Cu

置换反应:

A+BC→AC+B

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

2Al+3CuSO4=Al(SO4)3+3Cu

Cu+2AgNO3=Cu(NO3)2+2Ag金属的活动性:

Al>Cu>Ag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第三节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了解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

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难点:

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如何使学生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

实验准备

教师:

(内容为常见矿石的图片、我国钢铁冶炼厂的简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模拟演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例题讲解等);镊子;酒精灯;火柴等。

生锈的铁锁、因锈蚀穿孔的铜壶、长期未用的菜刀、几段生锈的铁丝、不能用的水龙头等。

教学方法

收集资料,指导阅读,讨论交流,拓展探究,实验展示,自主评价。

●矿石:

工业上把能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物叫做矿石。

常见的矿石及主要成分:

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FeS2)、菱铁矿(FeCO3)、铝土矿(Al2O3)、黄铜矿(CuFeS2)、辉铜矿(Cu2S)等。

●铁的冶炼

⏹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工业——高炉炼铁

◆设备:

高炉(图见书17页)。

◆原料:

铁矿石(赤铁矿或磁铁矿)、焦炭、石灰石、(空气)。

◆反应原理:

C+O2

CO2、CO2+C

2CO、3CO+Fe2O3

2Fe+3CO2。

◆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SiO2)转变为炉渣(CaSiO3)。

◆产品:

生铁(实验室中“炼”出的铁不含碳,而工业生产中炼出的铁含碳)。

●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有关计算

当参加反应的物质含杂质时,先要把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再进行计算。

一般利用该公式及其变形:

【例题】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解法1】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设生成的铁的质量为x。

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答:

800t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生铁的质量为583t。

【解法2】设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x。

(x不是纯物质的质量,不能直接代入计算)

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答:

800t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生铁的质量为583t。

铁生锈的实验(见右图)

【实验器材】大试管、试管夹(带铁夹的铁架台)、胶塞、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洁净无锈的铁钉、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等。

【实验过程】取三根洁净无锈的铁钉,一根放在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并使铁钉外露一半;一根放在用植物油密封的蒸馏水中;一根放在干燥的空气中,注意每天观察铁钉锈蚀的现象,连续观察约一周。

【实验现象】第一个试管中的铁钉生锈,而第二、三个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注意事项】

第二个试管内没有现象,证明了铁钉生锈需要氧气;

第三个试管内没有现象,证明了铁钉生锈需要水蒸气。

铁锈很疏松,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

●除去铁锈的方法

⏹物理方法:

刀刮、砂纸打磨。

⏹化学方法:

少量、多次地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保持铁制品的洁净、干燥;

⏹擦干后涂一层保护膜(作用:

隔绝空气、防水)。

具体方法如下:

◆物理方法——刷漆(油漆或银粉)、涂油

◆化学方法——电镀其它金属(铬或锌)、烤蓝

⏹制成不锈钢。

●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①防止金属的腐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例如用塑料来代替钢和其他合金制造管道、齿轮和汽车外壳等)

意义:

节约金属资源和能源,降低金属的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九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溶液教学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

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

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一.溶液:

●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

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

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

二:

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溶质的定义: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三:

区分溶剂和溶质

◆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四:

溶液的命名:

“[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要先滴入红墨水(目的:

为了显色,利于观察)。

五:

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悬浊液:

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

●乳浊液:

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

六: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七: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升高。

(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降低。

(例如硝酸钾)

●氯化钠等溶于水时,不会有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有的实验为了节省能源,可以采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来提高温度。

第二节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由于水可以和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水和酒精不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

①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

③若想把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并过滤。

④若想把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也可以加入CaO并冷却。

⑤氢氧化钙不是晶体,从氢氧化钙溶液也不会析出晶体,所以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

过滤法(溶解、过滤、蒸发或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铁屑和其他固体:

用磁铁反复吸引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硝酸钾:

蒸发溶剂结晶法(蒸发溶剂)

⏹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高温溶解、降温、过滤)

(结晶:

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后两者往往应用在分离两种可溶于水的物质,并且其中一种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另一种受温度影响小。

我们希望析出的晶体是量多的一种,所以选用的方法要适合量多的那种。

●蒸发溶剂时溶液浓度不变,冷却热饱和溶液时溶液浓度变小。

●在一定温度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二者都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在60℃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把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降低到20℃,若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