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9812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性格特点。

2.体会母亲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与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从母亲的言行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展示ppt)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英国)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法国)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师: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是胡适先生的母亲。

2.介绍作者(展示ppt)

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字适之,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出版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胡适是最重要的启蒙人。

早在民国六年一月,他即发表。

本文选自。

 (尝试集》《文学改良刍议》《胡适自传》)

二、展示目标,检查预习(展示ppt) 

1.展示学习目标

(1)感悟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的写法。

2.检查预习(展示ppt)

文绉绉庶祖母眼翳绰号佃户侮辱筹备摹画

(zhōushùyìchuòdiànwǔchóumó)

三、初读文本,走近母亲(展示ppt)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4)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5)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2.快速浏览课文,你认为“我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文中有哪些尊称母亲的词语请找出来。

点拨:

慈母、严父、恩师。

资料链接:

(ppt展示)(甲午(1894)中日战争开始……我父亲在台东办后山的防务……到六月廿五日,他双脚都不能动了。

七月初三日他死在厦门,成为东亚民主国的第一个牺牲者!

 这时候我只有三岁零八个月。

我仿佛记得我父亲死信到家时,我母亲正在家中老屋的前堂,她坐在房门口的椅子上。

她听见读信人读到我父亲的死信,身子往后一倒,连椅子倒在房门槛上……我只觉得天地都翻覆了!

我只仿佛记得这一点悽惨的情状,其余都不记得了。

大姊比我母亲大七岁。

大哥比她大两岁。

二姊是从小抱给人家的。

三姊比我母亲小三岁,二哥三哥(孪生的)比她小四岁。

——(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

四、再读交流,探究母亲(ppt展示)

1.自读课文,诵读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并说说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2.小组分工,小组成员领取卡片,按照分工,小组交流

红色队:

第5节/蓝色队:

第6节/黄色队:

第7节/粉红队:

第8节/绛色队:

第10、11节/绿色队:

第12节

(要求:

先说说出母亲品质——有感情地诵读—结合重点词句谈感受)

点拨:

(1)每天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

——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2)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了轻薄的话,母亲重重责罚我,又为我舔病眼。

——责罚严厉,深爱慈祥。

指导学生朗读: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母亲爱子之深,平时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4)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平静处理,不露怒色。

——能忍能让,善良宽容。

(5)受嫂子的气时只是忍着,忍无可忍时,以哭解忧。

——宽厚容忍,仁慈温和。

(6)听了五叔的牢骚话,毫不让步,捍卫名誉。

——正直刚烈,自尊自强。

小结:

(1)严厉

对我的管教(教之严):

每天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重重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2)温和

作为后母当家之难(爱之慈):

除夕夜如何对待大哥的债主,不骂一句,面无怒色——善良宽容

如何与两个嫂子相处,化解矛盾——忍让温和

(3)刚强

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上的侮辱(气之刚):

让发牢骚的五叔道歉,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刚烈

【过渡】在母亲这些最优秀的品质当中,最让人佩服的是哪一点?

是母亲的——包容能忍。

大家请看:

(ppt展示)

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

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母亲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

我母亲只是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轻轻哭一场

点拨:

不忍,只能让这个家庭四分五裂。

“忍”不仅换来大家庭一时的风平浪静,也让儿子继续读书的愿望得以实现。

母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却把中国传统文化——忍运用到极致。

链接:

胡适的为人:

胡适为人宽厚、热情、真诚、善良,在北京,胡适家里每到星期六总是高朋满座,各界人士,包括商人和贩夫,都一律欢迎。

贫穷的进行救济,做错事的进行道理的劝说。

无论是谁,与胡适交谈交朋友,都会有所收益。

五、深读悟情,感恩母亲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自道:

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

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可以是父母、妻子、朋友等,具有不确定性。

(有含蓄、蕴藉的美感。

学生:

读最后一段。

师:

到底我有没有学到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呢?

学生诵读——去掉“如果”和“一丝一毫”“一点点”再读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点拨:

胡适在母亲身上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他在表述时却用了假设句,这恰恰体现了胡适的美德——不溢美、不自夸,为人谦逊低调。

事实上的,他的好脾气是有口皆碑的。

请看(ppt展示)

母亲在为人治学方面给了胡适这样大的影响,所以,在胡适心中,尊称母亲为恩师、慈母、严父、严师、慈母。

在母亲的教育下,胡适不仅为人好,而且学业上卓有建树,他1910年赴美留学,1917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

1938年出任驻美国大使抗日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

帮助学生理解胡适的名句,指导今后我们该如何为人,如何做学问。

“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做学问有思考,做人要坦荡诚实。

出示语句,品味感情。

(ppt展示)

重读提示:

恩师、慈母、严父、严师、慈母。

我们再来齐读这三句话(饱含感激、崇敬的感情读)

点拨:

自传文章的写法要有真实的事实,有了细微平凡的纪实,才会有真挚的感情,作者对母亲的尊称的语句就是文章突起的议论句,观点句,作者就是用事实托起了观点句了,文章有根据,有点睛之笔,结构条理,中心突出。

六、升华形象,感悟母亲(ppt展示)

请发一份微博,对胡适的母亲进行一番点赞。

她出身贫苦,命运多舛;

她教子有方,舐犊情深;

她包容坚忍,与人为善;

她以柔弱的身躯书写了一个母亲的刚强;

她成就了自己的儿子,也谱写了自己的人生传奇;

她是母亲的典范,人生的楷模。

七、布置作业

1.母亲节快到了,准备为母亲做一件事。

2.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

推荐篇目——老舍:

《我的母亲》朱德:

《回忆我的母亲》

八、结束语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的最美好人——这就是母亲。

附: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胡适

 

教学反思:

我教《我的母亲》的几点尝试

1.突出爱“母亲”的人文的思想

这节课,我在课堂开始选取了一些母爱名言:

罗曼.罗兰的“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米尔的“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英国的俗语“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法国的俗语“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纪伯伦“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这些关于母爱的名言,让学生共同沐浴在母爱的博大力量之中,心怀感恩之心进行课文的学习。

课堂结束的时候,我也是把高尔基的“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名言送给学生,让他们在心灵的深处,感恩母亲,从行动中真挚报答母亲。

2.突出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我们的学校是三类高中,学生的生源和基础都比较薄弱,为了调动学生全体参与的热情,为了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我采用了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例如诵读课文,碰撞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并说说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的教学环节,每个小组同学积极参与,大家很是投入。

学生不仅说出了自己对母亲形象的感悟,而且结合重点字词,揣摩语言的内涵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如“黄色队”的展示:

生1:

我读出了一个疼爱孩子,对孩子十分严格的母亲。

我由于不尊敬姨母,受到了母亲的重罚。

师点拨:

我是怎么不尊敬姨母的?

生:

姨母让我穿衣服,我不想穿,故意说了姨母。

师:

我是怎么说的?

生:

“娘(凉)什么!

老子都不老子呀。

师:

当时母亲听到了吗?

当时惩罚了吗?

生:

没有。

母亲罚我下跪,并且气得发抖,她说:

“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

好用来说嘴!

师:

这次惩罚的结果是怎样的?

生:

得了眼病,一年多。

师:

作为母亲,心情如何?

生:

又悔又急。

出乎孩子的意料,母亲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母亲爱孩子。

这里我读出了母亲决不饶恕犯大错的孩子,重罚了孩子,心里面还后悔的形象。

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重重责罚。

师:

母亲这样做是让我学会尊重别人。

注意读出划线句子的语气和感情来。

学生对人物的语言和心情体会得很深入,能够结合母亲当时的处境体会母亲的伤心和对儿子不懂事的气愤,还能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管教引来儿子的眼翳病的痛心和后悔的心情,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这是符合课标理念的,这种阅读教学的方式,容易激发学生多角度多元化的解读情趣。

3.由“母亲”到“作者”到“自己”

文中的母亲不简单,让人敬佩。

这位母亲对胡适的教育和影响是深远的,没有这样的母亲,也就没有胡适如此杰出的成就,学生从文中的字里行间看到了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对儿子点滴的教育和要求;更从文中看到母亲的为人处事是多么谦和宽广;也看到母亲的刚强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美好品德。

这样一位母亲的光辉形象已经深深刻在了学生的内心深处。

文中的胡适在母亲的教育和培养下,在学问和为人方面都做得非常地优秀,他的善良和谦逊都和母亲的言传身教密切相关。

学生在品读中,会在学习方面更加端正学习态度,也会在生活中更加体谅自己的母亲,也会在为人方面谦虚一些,拥有一颗包容他人的心胸。

这样的层层推进,自然深入地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和自己对话,经过这样的交流碰撞,学生的鉴别眼光和自身修养的品行都得到了熏陶和强化。

4.突出语言的揣摩和训练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字词句的学习。

这节课,从字音的朗读,到修辞手法的理解,都体现了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训练的特色。

如“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母亲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等句中的“从不”的表达效果。

这样从基础词语的准确性和表情达意的角度方面分析体会,学生能够结合语言环境,具体深入地体会和揣摩,提高了学生鉴赏现代文的层次性和深入性。

《我的母亲》课标分析

1.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阅读教学是一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并在阅读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养。

因此,对文本解读力求不肤浅(解读不到位)、不标签化(解读错误),教学中加强对散文感悟中的“悟”、“情思”中的“思”的培养与训练,在文本自身的字里行间细致体会,读出个性来是散文教学中尤为关注的过程。

【教学目标】

3.感悟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4.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性格特点。

2.体会母亲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与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从母亲的言行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我的母亲》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胡适的《我的母亲》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第一专题“活生生的这一个”中第一篇课文,原文选自《胡适自传》,它的体裁是传记。

这个专题是“活生生的这一个”,选编的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历程,都是属于散文。

本专题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欣赏品读现代散文的兴趣和能力,尤其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增强社会人生的体悟与观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另外,文章语言极其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学习。

2.教材内容及背景

这篇文章是作者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胡适一生的成就和其谦逊的品性、宽以待人的态度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女人――她的母亲冯顺弟。

冯顺弟16岁就做48岁的胡适父亲的续弦,23岁就成了寡妇,前妻的孩子都比她大。

为了当好家,她时刻小心谨慎,宁愿自己委屈。

她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

守寡23年,她离开了人世,而那时,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回国,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

而且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

《我的母亲》一文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这位母亲在文中有多重角色:

身为慈母,关爱儿子;身为严师,促我上学,教我做人;身为继母后婆,凸显“家长”的宽容度量;身为寡妇,贞洁刚烈。

这是一个集温柔、善良、刚正、智慧于一体的完美的中国传统女性。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

这是缘于此文节选自《胡适自传》,作者是把母亲作为第一位“恩师”来写的,开头写了童年的经历,是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从胡适的一生追求及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由此看来,前三段看似的“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写自己在母亲影响下的进步相呼应。

文中用了更多的笔墨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景,这些看似“闲笔”,写出了母亲的待人接物极有“分寸”,这是一位心地善良、是非分明、心灵清洁的女性,也彰显出了母亲作为“恩师”的魅力,她的以身示范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这样使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

本文语言平实,但感情至深。

结构简洁清晰,却自然流畅。

作者用儿童的口吻来叙述童年往事,文章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真挚的情感,“掏心”的话语,如行云流水,更像是与朋友拉家常,话往事,任凭心泉自然流淌,通过类似白描的勾勒把母亲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话语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也显得深沉而质朴。

《我的母亲》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该阶段的学生由于大部分住校,离家比较远,加上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逆反心理较重,往往把母亲的嘱咐当成唠叨。

借助这篇美文,可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明确自己的一切都来自母亲。

高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现代文理解能力,他们对于关于母爱的文章接触的较多,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体验,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能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对学习语文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针对于学生实际情况,本文教学我主要采用以文感人,读文现人的方法,让学生在引导中独自体验,分析,品悟人物形象特点,进而使学生发出感激母亲这一呼唤,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

从胡适的母亲想到自己的母亲,平时牢记母亲对自己的母爱,并将这种感激之情运用到母亲身上,在母亲节里为母亲送上一份难忘的礼物,在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中,感恩母亲。

 

《我的母亲》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感悟母亲的形象;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字适之,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出版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胡适是最重要的启蒙人。

早在民国六年一月,他即发表。

本文选自。

【给加点的字注音】

 

文绉绉庶祖母眼翳绰号佃户侮辱筹备摹画

【初读文本,走近母亲】

1.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评价一下胡适的母亲。

 

2.课文中是如何对母亲尊称的?

这些句子是否可以省略?

为什么?

 

【再读交流,探究母亲】

再读课文,诵读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并说说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深读悟情,感恩母亲】

1.“母亲”给了“我”怎样积极的影响?

(找出相关语段反复诵读)

 

2.“我”对母亲怀有怎样的一种情感?

(找出相关语句有感情地品读)

 

【升华形象,感悟母亲】

请发一份微博,对胡适的母亲进行一番点赞。

 

课下练习

(一)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选段,完成问题。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

“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

“娘(凉)什么!

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

“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

好用来说嘴!

”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慈母,我的严师。

1.选文第一节就全文来说,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呢?

3.选文第二段说母亲罚我后,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是什么原因?

              

4.“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说明了什么?

5.选文第三节中有一处语序有问题,请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写出正确的语序,并说说这样改的理由是什么?

正确语序:

理由:

6.我国自古以来有许多著名的母亲教子故事,你能举出一个吗?

试用你的眼光评价一下胡适的母亲的教子方式。

我来举:

我来评:

(二)阅读莫言的《母亲》,回答下列问题。

母亲(有删改)

莫言

①我出生于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

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

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

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③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她对我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

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

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

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

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

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⑥老太太的话让我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

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

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⑦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

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

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对我说:

嘴巴就是一个过道,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

人应该有骨气!

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

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⑧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

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⑨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