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认知理论看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9928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认知理论看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认知理论看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认知理论看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认知理论看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认知理论看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教师认知理论看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教师认知理论看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认知理论看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docx

《教师认知理论看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认知理论看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认知理论看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docx

教师认知理论看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

教师认知理论看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

  论文摘要:

非外语专业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是双语教师,双语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知及实施能力决定着双语教学的成-败。

职前教育、在职培训、实践锻炼和环境营造等四大要素,与双语教师认知及教学能力培养之间形成一个互为条件、彼此衔续的矛盾集合体,既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

解决这些矛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的观念和方法,多管齐下,有所区分,有所侧重,有针对性地分步实施。

  论文关键词:

教师认知;双语教学;能力培养

  

  作为一种专业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在近几十年引起了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广泛兴趣(Minami,2002),也受到我国非外语专业高校的普遍关注。

用“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教学用语,在完成非语言类学科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创造良好的二语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二语能力,使学生既能读懂本学科的外语资料,又能用二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已成为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目标。

开展双语教学,对学生而言是“通过二语学习学科知识”,对教师而言,则是“通过二语教授学科知识”。

显然,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强弱就成为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而教师对双语教学这一模式的认知水平是其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

  

  一、教师认知理论

  

  所谓教师认知,是指教师对教学各元素,包括教师、学生、学习、课程、主题、材料、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形成的观点、知识、理论、态度、感受、猜想、概念及认识等(Borg,2003)。

概括起来讲,对教师认知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即教师对教学认知的内容、认知的发展与形成、认知与教师培训的关系以及认知与教学的互动关系等(Borg,2003)。

作为教学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教师的教学认知是基于对个人的知识体系、实践经历、教学环境等多因素综合而形成的,这种认知直接影响和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对教师职业生涯产生决定性影响。

  依据教师认知形成的特点,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形成其对教学的最初认知,这一认知是其开始教学生涯并进一步接受教师职业培训的认识基础。

虽然早期学习经历形成了教师对教学的基本认知,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进一步职业培训后,大多数教师的认知均可发生不同程度或方式的转变,有的表现为认识重组,即对教学中各因素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则表现为对以前认知的彻底改变(CabarogIuandRoberts,2000),因此,教师的职业培训是影响教师认知的第二个因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影响教师认知的第三个因素是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认知与教学对象及环境互动的过程,其中教师认知始终指导着教学实践全过程,而教学实践则通过教师反省和总结而反作用于教师认知。

  

  二、部分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认知状况考察

  

  本研究针对部分高校教师双语教学的认知状况进行了考察,受试是近两年在某外语培训机构接受短期外语强化培训的4个批次共206名高校教师。

从年龄上看,有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也有教龄已长达20余年的相关领域专家;从来源上看,涉及计算机、自动化工程、医学、法学、管理学、建筑工程、农林、交通等十余专业;从职称上看,正高职12名,副高职36名,中职125名,初职及初任教师的院校毕业生33名;从学历上看,博士28名,硕士128名,本科40名;从性别上看,男教师114名,女教师92名。

在接受了一个学期的外语强化培训之后,这些教师参与了针对双语教学认知有关问题设计的问卷调查,就双语教学的目的、实施现状及模式等问题较客观地反映了各自的认知。

  

(一)对双语教学目的的认知。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40名教师认为非外语专业高校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已被实践证明较难普遍提升学生的二语水平,教师应当尝试实施双语教学,其中,49名教师认为应彻底改革高校现行的效能较为低下的应试型二语教学模式,坚决主张实施双语教学。

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既区别于语言教学又区别于专业教学,是在向学生传输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外语运用能力,且提升外语能力是专业知识学习中的附带目标。

同时,也有66名教师对实施双语教学持怀疑或否定态度。

他们认为,由于专业课时量有限,多数教师自身的第二语言水平也存在缺陷,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不大,因此,在双语教学中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提高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目的及效果很难完全达到,起码在现阶段较难以达到,急于推行双语教学,既是强教师所难,也会误导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思维和理解,冲击专业学习。

还有个别教师甚至认为目前开展双语教学,只是跟风走形式、好看不中用,客观上还会造成职称门槛的提升。

  

(二)对双语教学现状的认知。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6名教师中,已在各自院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展双语教学的有63名,占30%,拟于近两年陆续开展双语教学的88名,占43%,仍在观望或没有心理准备的55名,占27%。

在已开展双语教学的63名教师中,45名为非英语专业,有英语专业学历教育背景的教师18名。

调查结果还显示,教师对目前在专业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持“满意”态度的占12%,“基本满意”的占29%,持“不满意”态度的占32%,持“不好评价”态度的占27%。

总结起来,对双语教学实施现状评价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首先,教师二语水平普遍难以满足双语教学要求。

从教师角度看,精通专业且二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多数教师对双语教学存在畏难情绪,对从事双语教学缺乏自信,认为双语教学课堂上能够给学生的专业信息量明显减少。

已开展双语教学的63名专业教师中,有约28%的明确表示,囿于二语水平的原因,双语课堂教学常常存在“硬着头皮说二语”的问题。

其次,教学对象二语水平不均衡发展影响双语教学实施。

根据问卷反馈信息,82%的教师认为在课堂双语教学中,面对二语水平不均衡发展的学生,常常面临深浅难以把握的困境。

因为对二语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阅读篇幅较长、知识面宽的英文原版专业教材和资料较吃力,很难有效地吸收专业知识,听力水平的不均衡发展也局限了部分学生在双语教学课堂上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此外,多数学生二语口语表达能力弱,不敢开口讲,课堂上只能做听众,元法参与问题讨论交流,导致课堂缺乏互动,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因此,二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往往会对课堂双语教学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

再次,双语教学难以选择较为合适的教材。

调查中了解到,为使学生接触到本专业较为地道纯正的英文表达,不少高校在双语教学中引进了原版英文教材,但同时也出现一系列问题。

如一些教材的内容还不能与国内课程标准和课程要求配套,语言难度不能与我国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吻合,某些内容甚至脱离我国的社会和生活环境。

此外,绝大多数国外引进教材价格不菲,给教学保障带来困难。

在有的专业,还存在可引进的适宜教材少、选择余地非常小的现实问题。

最后,双语教师劳动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

一是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交替使用母语和二语进行讲解,费时费力,有限的专业教学时间受到挤占,导致教学对象能够接受到的专业信息明显减少,专业教学受到影响。

有的教师明确认为,“专业教学中推行双语教学,是种了外语课的庄稼,荒了专业课的田”;二是高校教师评价并未充分考虑到双语教学所大大增加的备课工作量,教师劳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有的教师提出,对并不特别精通专业外语的专业课教师而言,双语教学的备课工作量往往数倍于单纯的专业课备课工作量,但受各高校重视程度、评价机制等因素影响,无论在工作量认定上,还是在教师物质或精神回报上,都明显体现不足,出现付出与回报严重不平衡的情形。

  

  (三)对双语教学模式的认知。

国外双语教学主要采用三种方式:

一是浸入型双语教学,强调完全用非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二是保持型双语教学,强调在部分学科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而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三是过渡型双语教学,指由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在对此三种双语教学方式的认知上,75%的教师倾向于选择保持型双语教学,明确认同“国内双语教学并非在全部专业都可以开展”的主张。

此外,面对国内双语教学的三种常见典型模式,43%的教师倾向于eoncllrrentapproach模式(即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母语和二语之间频繁转换,对同一信息用母语和二语分别作以传输),25%的教师倾向于approach模式(即将日常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两种语言按时间、授课内容、科目或授课教师的语言能力区分实施),23%的教师选择preview—reviewapproach模式(即先用二语或母语大致介绍即将讲解的专业知识,之后用二语讲解课程的主体部分,然后用concurrentapproach模式对已学内容进行回顾),有9%的教师选择了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多数教师肯定了母语在维持理解与交流过程中相对于二语的绝对地位,尤其是讲解那些较复杂、逻辑性和推理性强的抽象内容如数学模型等时,更是离不开母语的运用。

  

  三、提升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认知水平及教学能力的着力点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当前各高校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知和实施双语教学的能力状况并不乐观。

能否尽快提高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水平,提升教师实施双语教学的实际能力,是摆在各高校双语教学改革和实践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依据教师认知理论,提升教师双语教学认知水平及教学能力,可以从双语教师职前教育经历、在职培训、实践锻炼和双语教学环境等四个方面着手。

  

(一)职前教育经历是教师双语认知及双语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

这里所说的职前教育经历主要指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前接受的普通高校二语型、专业型或二语加专业型学历教育经历,这一经历构成了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基础能力。

二语型教育经历主要指以英语语言作为专业的学历教育经历,专业型教育经历指非英语专业学历教育经历,二语加专业型教育经历指近年兴起的同时注重英语及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经历,如商贸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等。

目前,我国高校双语师资的实际情况是:

专业教师驾驭二语能力不足,尤其是口语水平差,而二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又较缺乏,难以承担专业教学任务。

比较而言,二语加专业型教育经历师资是目前最适宜从事双语教学的人选。

此外,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日益紧密的国际交往也迫切要求高校毕业生具备二语加专业的学历教育背景。

据此可以认为,在普通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大力推广二语加专业型教育模式是迫切需要且具有广阔前景的。

就师范类院校本科教育而言,可打造“双学位”模式。

  

(二)在职培训是教师双语认知及双语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

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包括针对拟从事双语教学的专业型教师实施的二语强化、针对二语型教师实施的专业培训以及针对双语教师实施的双语教学能力普遍提升的培训。

现阶段,从各高校相关课程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迫切需要也最便捷的路径就是对具有较好二语基础的专业型教师实施二语强化及双语教学技能培训,提升其实施双语教学的信心和能力,以胜任双语教学任务,这无疑是在职培训的重点。

就二语强化培训而言,二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实施双语教学,教师除对两种语言中的相关专业术语必须熟练掌握外,还要能恰到好处地在两种语言之间实施转换,这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二语表达能力,能够用二语顺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因此,在职培训的内容中,应以听说能力训练为主,加大语言输出机会,着力加强双语教师口语能力训练。

此外,针对大多非语言专业出身的双语教师存在的发音不准、影响沟通效果的问题,在职培训中还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就双语教学中两种语言使用的比例以及何时、何种程度地进行语言转换等双语教学技能问题上,也需要对双语教师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训练,引导教师能够根据课程内容、课程特点、使用教材情况以及个人英语表达水平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等因素,作出综合客观判断。

一般而言,授课内容决定教学中英文使用的比例和方式。

对于较为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用母语教学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反,对于较为形象、具体、并有一定情景的内容,用英语讲授则可借助具体的情景判断理解讲授的内容(Yip,Tsang,andCheung2003)。

在培训的模式上,可采取校本培训、外出培训、自我培训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校本培训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本校教育资源、提升培训效能。

外出培训包括国内基地培训和国外培训:

国内基地培训可通过脱产或半脱产学习,获得系统的双语教学知识;国外培训重点是让教师通过在国外学习,理解国外社会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二语口语交际能力。

  (三)实践锻炼是教师双语认知及双语教学能力提升的根本。

双语教学所需的学科知识、二语水平、教学方法等均离不开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双语课堂教学实践必然是提升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根本途径。

在实践锻炼环节里,一是为双语教师提供并量身打造大量教学实践机会,充分调动积极性,促其上讲台,就所擅长的专业以双语形式组织相应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训练。

二是牢牢抓住双语教学试讲关节,建立双语教师课前试讲模演制度。

以富于经验的优秀双语教师的教学点评为推动力,以制度促双语教学能力提升,通过反复试、反复讲,充分准备,使双语教师对双语课堂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三是在双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双语教师应加强主观体验,搞好教学互动。

“实践出真知”,只有善于观察,细心体会,不断总结经验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才能在扎实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历练出优秀的双语教师。

  (四)双语教学环境是教师双语认知及双语教学能力提升的外部保障。

双语教学环境指实施双语教学的氛围及条件,主要包括社会和校园政策环境对双语教学、双语教师的倡导、认可和保障程度,以及教师、学生、教学规划、教材、教学设施及教师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教学要素的相互匹配程度等。

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是提升双语教师认知及双语教学能力的有力保证,具体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对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各高校应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国际双语教学资格证书(IBTQ)”的课程培训、教育部“双语教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集训或国内相关双语培训中心的短期培训,有条件的还可逐批选送双语教师参加国际性会议或到国外进修。

二是积极组织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改革。

深入贯彻实施双语教学课程改革,针对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召开双语教学研讨会,探索提高双语教师教学认知及教学效果的措施和途径。

三是建立健全双语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机制。

从体制机制方面着手,对双语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合理量化,在课时津贴、业绩考核、奖励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适当予以政策倾斜,通过政策牵引,加强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加深其对双语教学价值的认知,促其不断提升双语教学能力。

四是持续加大对双语教学课程的投入。

认真选择外语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