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操作规程编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9939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操作规程编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艺操作规程编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艺操作规程编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艺操作规程编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艺操作规程编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工艺操作规程编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工艺操作规程编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工艺操作规程编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工艺操作规程编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工艺操作规程编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艺操作规程编制.docx

《工艺操作规程编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操作规程编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艺操作规程编制.docx

工艺操作规程编制

一、岗位目的:

本岗位是以××为目的,。

二、反应原理:

涉与到化学反应的要求将化学反应原理,反应方程式,主副反应,影响反应的条件(有利与不利);

精馏分离的要求将精馏原理叙述清楚;或其他工作原理。

三、工艺流程叙述:

将本岗位的主副流程叙述清楚,一般要求在流程叙述过程中将带有控制点部分叙述清楚,涉与到的××工作原理要有所交代。

四、开车准备:

原材料的准备,催化剂与助剂准备,设备与仪表调试。

五、原始开车:

系统置换,催化剂的还原与处理,升压、升温,投料反应与产品分离,出产品等等。

要求:

将第一步要干什么,谁干;第二步要干什么交代清楚;即使不太熟悉工艺的人按照操作规程也能够开车(老师傅不要拍砖,这只是理论);

遇到特殊设备或特殊操作要交代清楚;

六、一般开车:

在系统填充了物料,催化剂已经得到了还原处理等,开车过程相对简单了!

七、一般停车:

计划与指令性停车,停车时间较短,系统不需要作特殊处理的过程;

八、紧急停车:

因为紧急停循环水、蒸汽、电与系统故障等等,而作的紧急停车。

九、固定床催化剂的更换:

十、工艺指标:

十一、异常现象与处理对策:

十二、设备明细:

操作规程的内容和编制要点第十条操作规程包括工艺技术规程、操作指南、开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等章节(参见附件一)。

第十一条工艺技术规程的内容包括:

(一)装置概况:

生产设计规模、实际能力、建成时间和历年技术改造情况;

(二)原理与流程:

该车间的生产原理与主要工艺流程描述;

(三)工艺指标:

包括原料、生产辅料指标,半成品、成品指标,公用工程指标,主要操作条件,物料平衡,原材料消耗、公用工程消耗与能耗指标;

(四)生产流程图:

工艺原则流程图、工艺管线和仪表控制图、工艺流程图说明。

流程图的画法与图样中的图形符号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第十二条操作指南是正常生产期间操作参数调整方法和异常处理的操作要求,编写要点:

(一)以生产期间操作波动的调整为对象,以控制稳定为目标,防止异常波动引起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首先确定针对的X围和目标,经影响因素分析后确定对象(必须用图),超过目标就认为操作波动,阐述正确的控制方法,能定量描述必须定量描述,不能定量描述的必须定性描述,针对可能产生的操作波动,提出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最后明确操作参数失控后所对应的事故处理预案。

(三)每个控制目标的操作指南应包括:

控制X围、控制目标、相关参数、控制方式、正常调整、异常处理。

控制X围不能超出工艺卡片规定的X围(大指标),保持与安全阀定压值、参数报警值的差距,不能触与安全限制,预留安全操作空间;控制目标要给定更为严格的指标(小指标),确保操作平稳和优化;控制方式要以文字说明并画出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控制回路图。

第十三条基础操作规程是装置进行各类复杂操作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描述机、泵、换热器、罐、塔、等通用设备的开停和切换规程。

主要内容包括:

各种机泵的开、停与切换,风机的开、停与切换,中、低压冷换设备的投用与切除,关键部位取样等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第十四条加热炉操作规程列入基础操作规程独立编写,主要内容包括:

加热炉开停、操作指南、事故处理预案。

第十五条开工规程、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专用设备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等规程的操作步骤需要严格按照统一的格式

(一)分页顺序。

操作规程按照以下顺序分页:

封面(第一页)、审批表(第二页)、版本记录(第三页)、统筹图、纲要、操作、解释。

(二)分级编写。

通过纲—目分级来携领和建构其内容,分三级编写:

A级是规程的纲要,规定了规程的主要操作顺序和状态,对所有稳定状态与该状态下的操作目标进行详细规划,主要用于统筹各个岗位或系统的操作。

B级描述详细操作过程,不同状态的过渡和各种具体的操作动作。

包括初始状态卡、稳定状态卡、最终状态卡,操作目标以与目标下全部具体操作动作。

B级操作步骤的编号与A级对应一致。

C级是要点和说明,主要针对操作动作进行解释,为使用操作规程的人员提供必要的说明,包括安全、设备、工艺流程图表等。

C级编号与B级对应一致。

(三)操作步骤的语句构成。

操作规程编写用语应统一规定,确保对同一个操作动作的描述语言在各个车间的使用者看来,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不会出现同样一句话在不同车间使用有不同的理解。

语句格式为:

“(操作者代号)+(操作性质代码)+(谓语动词)+(宾语与宾语补足语)”的语言格式表达要阐述的内容,且每一句话只表明一项动作。

一个动作规定了动作的性质、执行人、动作的内容以与要求达到的目的。

(四)操作者代号和操作性质代码。

分别用M、I、P作为操作者代号表示倒班班长、内操和外操;用“()、[]、<>”作为操作性质代码,其中“()”表示对某项操作的确认,“[]”表示对某项具体操作的动作描述,“<>”表示对安全操作或确认的描述。

(五)稳定状态卡。

操作步骤进行到规定的稳定状态时,需要插入初始状态卡、稳定状态卡和最终状态卡,并列出进行条件确认的内容。

(六)提示卡。

操作步骤之间,可根据需要插入提示卡,说明操作过程中的应引起注意的操作事项。

提示卡内容必须注意细化、量化,避免原则性提示。

第十六条开工规程、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和专用设备操作规程,须按下列程序

(一)确定稳定状态。

按照装置或设备开停过程的特征,规程编写小组集体研究确定车间的稳定状态。

在稳定状态之间是具体的操作动作,用于实现稳定状态之间的过渡,将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分解成简单的状态和简单无误的操作动作,从而实现操作规程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一个装置的稳定状态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一般以常规开停工大步骤为基础。

(二)分级编写。

按照分级编写的要求分别编制A级纲要、B级操作和C级解释。

(三)编制统筹图。

按照A级的操作步骤,编制开停工统筹图,并安排相应的时间进度,协调开停工过程中各个岗位操作。

统筹图中的操作步骤、编号与A级对应一致。

第十七条对生产过程中难以用规则语言来描述的操作行为可以采用操作规定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与操作规程具有相同的效力。

其中:

(一)长期操作规定。

长期操作规定的每条内容只能规定一项操作,尽量达到简洁、明确、具体的要求;必要时可以将有关的图表编写在操作规定中;长期操作规定可以多次使用,长期有效。

(二)定期操作规定。

每个定期操作规定必须设定定期操作的日期和时间;定期操作规定可根据需要编制支持性文件。

支持性文件为操作规程时,须以操作卡的形式使用和管理。

(三)临时操作规定。

临时操作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在有效时间栏内)有效;临时操作规定由车间主任批准生效,各相关班长必须签字确认;临时操作规定超过规定的有效时间必须与时从现场撤出。

第十八条事故处理预案是车间发生一般生产事故或操作大幅度波动的状态下,避免扩大事故X围,使事故向可控制的方向发展,达到退守状态的处理步骤。

其作用是帮助操作人员判明事故真相,决策处理目标,明确操作处理方案。

内容和要求包括:

(一)事故处理原则:

描述装置在事故处理状态下的基本原则。

(二)紧急停工方法:

描述装置紧急停工的条件、各岗位/系统的操作步骤。

(三)事故处理预案

1、事故名称:

每个事故处理都要有具体、明确的标题。

2、事故现象:

事故发生时最直接表现出来的异常,如异常的声音、气味、报警灯闪烁等等。

3、事故原因:

分析导致事故的原因。

4、事故确认:

列出确认事故的必要充分条件,对这些条件进行“是”或“否”的判断,从而确定事故的属性。

5、事故处理,包括:

1)立即行动:

用明确的、简洁的语言指出必须立即进行的操作行为。

2)操作目标:

用简洁的语言表明事故处理的努力方向。

3)潜在问题:

提示处理过程中应努力避免的事故后果。

4)A级操作步骤:

以框图的形式列出操作步骤清单,各操作步骤都设有编号,要列出整个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的事项。

5)B级操作步骤:

顺序排列出包含具体操作的各处理步骤。

6)退守状态:

执行完成操作方案后,装置应达到相对安全的退守状态。

(四)事故演练规定附件一:

操作规程目录:

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

1.1装置概况

装置简介

工艺原理

工艺流程说明

工艺原则流程图

1.2工艺指标

原料指标

半成品、成品指标

公用工程指标

主要操作条件

原材料消耗、公用工程消耗与能耗指标

第二章操作指南

第三章开工规程

3.1开工统筹图

3.2开工纲要(A级)

3.3开工操作(B级)

3.4说明(C级)

第四章停工规程

4.1停工统筹图

4.2停工纲要(A级)

4.3停工操作(B级)

4.4说明(C级)

第五章专用设备操作规程

第六章基础操作规程

6.1机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

离心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

计量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

螺杆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

磁力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

往复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

其它类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

6.2冷换设备的投用与切除

水冷换热器的投用与切除

空气冷却器的投用与切除

6.3关键部位取样操作程序与注意

第七章事故处理预案

7.1事故处理原则

7.2紧急停工方法

7.3事故处理预案

7.4事故处理预案演练规定

第八章操作规定

8.1定期工作规定

8.2长期操作规定

8.3临时操作规定

第九章仪表控制系统操作法

9.1DCS系统概述

9.2主要工艺操作仪表逻辑控制说明与工艺控制流程图(PID)

9.3装置自保的逻辑控制规程

装置自保的逻辑控制图

装置自保的逻辑控制说明

机组自保的逻辑控制说明

第十章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10.1安全知识

10.2安全规定

10.3装置防冻凝措施

10.4本装置历史上发生的主要事故、处理方法与经验教训

10.5本装置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性质:

爆炸X围、闪点、自燃点

10.6本装置主要有害物、介质(易燃易爆、有毒)的有关参数

10.7本装置污染物主要排放部位和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第十一章附录

11.1设备仪表明细:

将设备、仪表分类列表,注明名称、代号、规格型号、主要设计性能参数等。

11.2主要设备结构图

11.3装置平面布置图:

必须标出危险点、报警器、灭火器位置。

必要时可单独画出危险点、报警器、灭火器位置图;

11.4可燃气体和硫化氢报警仪布置图

11.5装置消防设施布置图

11.6安全阀定压值

11.7控制参数报警值

11.8常用基础数据

操作规程的编制方式和原则

第七条各车间成立操作规程编制小组,车间主任具体组织,每一个小组必须包括管理、技术、操作(班长和岗位操作人员)三个层次的编制人员,至少由四人组成。

第八条编制过程中,必须坚持由编制小组集体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并在征求操作人员意见后,最终确定优化的操作方案。

第九条操作规程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操作规程必须以工程设计和生产实践为依据,确保技术指标、技术要求、操作方法的科学合理;

(二)操作规程必须总结长期生产实践的操作经验,保证同一操作的统一性,成为人人严格遵守的操作行为指南,有利于生产安全;

(三)操作规程必须保证操作步骤的完整、细致、准确、量化,有利于车间和设备的可靠运行;

(四)操作规程必须与优化操作、节能降耗、降低损耗、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环保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装置生产效率;

(五)操作规程必须明确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配合密切;

(六)操作规程必须在生产实践中与时修订、补充和不断完善,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