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0051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docx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2011-03-1121:

05:

05)

转载

标签:

二轮

复习

教学设计

教育

分类:

历史教学

古今中外兵制与战争专题

 

注:

囊括大纲版和新课标版。

含有知识归纳、规律小结、热点冷点、高考题例、新题预测共五个实用专题构成部分。

 

一.知识归纳

第一部分:

大纲版

(一)中外兵制(军事制度):

1.中国古代史:

(1)先秦:

诸侯要随从周王作战。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

(2)秦汉:

秦朝中央由太尉管理军事,每年服兵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西汉编户农民也要服兵役。

(3)隋唐:

隋文帝继承西魏以来的府兵制,兵农合一有利于生产、增加赋税收入、清除胡汉分治遗迹,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

唐初府兵三分之一以上驻守关中;兵将分离,不易割据;但农民要负担沉重的军费(武器、粮食、马匹要自备)。

由于均田制破坏、兵役繁重和府兵地位下降,唐玄宗前期府兵制崩溃。

接着实行募兵制,由国家召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增强了战斗力;但导致了军阀割据。

(4)宋元:

北宋初,削减节度使兵权,禁军将领统兵,枢密院奉旨调兵,更戍法规定禁军换防将领不动,禁军半数拱卫京师以“强干弱枝”,由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

王安石变法时实行将兵法和保甲法(兵农合一)。

金朝推行猛安谋克制,兵农合一,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

(5)明清(鸦片战争前):

明太祖在中央设五军都督府,只能统兵;兵部奉旨调兵;皇帝临时任命将领统率军队。

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但清朝中后期却成为封建毒瘤之一。

清军入关后还建立了汉军八旗,用绿旗,称绿营。

2.中国近现代史:

(1)半殖半封开始时期:

为镇压太平军,咸丰帝下令建立汉族地主武装(地方团练),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等。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主张。

(2)半殖半封形成时期:

洋务派创办了军事工业,初步建成了三支海军,成立了海军衙门,创办了水师学堂、船政学堂等军事学校。

戊戌变法法令在军事方面规定,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清设海军(记忆口诀:

裁绿营征兵设海军)。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利用会党起义失败,后凭借新军起义成功,再依靠西南军阀对付北洋军阀,继而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建立黄埔军校,组织国民革命军北伐,北伐期间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表现最英勇。

(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袁世凯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6)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南昌起义仍用国民革命军旗号,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起义中诞生。

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井冈山会师后,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反围剿斗争中,提出了游击战术(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冯玉祥与吉鸿昌合作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联系北京政变后的中华民国国民军,北伐期间的的国民军联军)。

(7)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时期:

八一三事变后,西北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军部,代理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参谋长赖传珠。

(8)解放战争时期:

粉碎全面进攻时,解放区军民的战略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战术是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粉碎重点进攻时,西北野战军的战术是“蘑菇”战术。

战略反攻的战术是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战略决战时,辽沈战役是“关门打狗”,淮海战役是“临机处置一切”,平津战役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9)新中国(中国现代):

1955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实行军衔制度。

把发展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作为建设重点。

中国军队已经发展为多军兵种合成军队。

现在正贯彻质量建军、科技强军。

3.世界近现代史:

(1)英国:

《权利法案》规定,除经议会同意外,国王征募或维持常备军,都属非法。

(2)法国:

雅各宾派专政时,国民公会发布总动员令,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

巴黎公社建立了国民自卫军,保卫公社政权。

(3)美国:

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把汇集在波士顿附近的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美国内战中,为了扭转不利的战局,北方扩充了兵力,调整了部署。

二战后初期,军事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还垄断了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五百个军事基地。

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如南联盟、阿富汗、伊拉克、朝核问题等),严重干扰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4)日本:

倒幕运动中,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的倒幕派建立了倒幕武装,发展为明治政府军队。

明治维新时,推行征兵制,建立了一支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

二战前,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决策者和推动者。

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标志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军费逐年增加,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

现任小泉政府在海湾危机、台湾问题上都追随美国。

(5)德国:

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把武力统一和灵活外交相结合,最终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但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上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扩张欲望强烈。

巴黎和会上,德国军备受严格限制,废除义务兵役制,陆军不超过10万人,海军不能拥有主力舰和潜艇,不准拥有空军。

希特勒政府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二战后,西德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二)中外战争(国内国际)

1.中国古代战争:

(1)反阶级压迫战争:

国人暴动、秦末农民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有反对民族压迫色彩)、明末农民起义。

(2)争权夺利战争:

牧野之战、城濮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长平之战、楚汉战争(略)、陈桥兵变、靖难之役。

(3)国内民族政权战争:

犬戎攻进镐京、北宋与辽、北宋与夏、北宋与金、南宋与金、南宋与元之间的战争。

(4)叛乱与平叛战争:

西汉“七国之乱”(略)、西晋“八王之乱”(略)、唐朝“安史之乱”(略)、准噶尔噶尔丹叛乱、回部贵族叛乱、三藩之乱。

(5)抵抗外来侵略: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派兵反击沙俄侵略军。

2.中国近现代战争:

(1)列强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2)国内革命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武装斗争(1895年广州起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1907年浙皖起义和镇南关起义、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1913年二次革命、1916年护国运动、1917—1918年第一次护法运动、1921—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大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反围剿)、解放战争。

(3)边境冲突战争:

中苏边境冲突、中印边境冲突、中越自卫反击战。

3.世界近现代战争:

(1)各大国国内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及巴黎公社革命、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日本武装倒幕、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2)大国间局部战争:

法军与外国干涉军(瓦尔密、莱比锡、滑铁卢)、普法战争(色当)、英荷及英法殖民争夺战争(略)、英法俄克里米亚战争。

(3)反殖民主义斗争:

北美独立、拉美独立、亚洲革命风暴、亚洲觉醒、非洲人民反帝斗争、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4)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1898年美西战争(略)、1904-1905年日俄战争、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东线俄军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等)。

(5)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如闪击波兰、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莫斯科战役、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等。

(6)二战后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苏军侵略阿富汗、两伊战争、两次海湾战争、北约轰炸南联盟、美军侵略阿富汗战争等。

 

第二部分:

新课标版

1.中国古代兵制: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随从作战。

秦朝,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总揽,调动军队的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机构中,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秦朝的郡守和县令要管理地方兵役。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六部,其中兵部在皇帝掌控下分管军事。

唐中期,节度使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北宋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

清朝雍正帝时为办理西北军务,又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2.中国近现代战争:

(1)两次鸦片战争:

1840年6月,英国舰队进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北上,一度攻占浙江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道光帝将林则徐等撤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谈判。

为给清政府施加更大压力,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英军扩大侵华,又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

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架炮攻城,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随后,法国加入侵华战争。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不久,英法两国不满清政府指定的进京换约路线,再起冲突,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

(2)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1月,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

定都天京,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太平军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但因孤军深入而失败;西征军同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先失利后取胜,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天京变乱后,为了重振国威,洪秀全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让他们指挥军事。

1858年,陈玉成和李秀成合力打垮江北大营并取得三河镇大捷的胜利,太平天国局势暂时稳定。

1860年,陈李配合攻破江南大营。

李秀成乘胜东征,一直打到上海近郊,但因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进攻而退回苏州。

湘军攻陷安庆,随后陈玉成被俘就义。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3)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朝鲜农民起义被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会关于中日同时撤军的建议,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1895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

在黄海大战,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

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

随后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涨。

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1900年6月,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在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下,八国联军先受挫收缩后增援得逞。

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北京并在北京紫禁城内立司令部。

慈禧太后在出逃途中,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5)武昌起义: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以黄花岗起义最为惨烈。

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工作,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12日占领武汉三镇。

(6)北伐战争: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消灭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

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7)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成功爆发。

起义军在南下途中损失严重,一部分转战湘南,一部分转入海陆丰。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八七会议”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秋收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在粉碎敌人“围剿”的基础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

(8)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秋,中共制订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抗战前期,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胜利,但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制造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

1941年初,日军在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村进行大屠杀。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

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为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9)解放战争: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也被粉碎。

1947年6月,刘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从1948年秋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在中国战争史和世界战争史是空前的。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9年4月,国共两党北平谈判破裂,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3.世界历史上的兵制与战争

(1)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最终获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

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战斗,1781年,美国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军队。

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

还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

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

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但是,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结束。

1870年,法国与普鲁士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

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国再次建立共和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德意统一战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

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不久,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规定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3)俄国“二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貌似强大的沙皇俄国充分暴露出它的弱点。

战争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1917年3月,一场革命在短短的几天里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这次革命爆发在俄历二月,被称为“二月革命”。

在这次革命中,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

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4)无产阶级革命战争:

①巴黎公社革命:

临时政府利用法兰西银行的财政支持,积极调动军队,向巴黎公社发动了疯狂进攻。

5月下旬,敌人攻入巴黎城区。

经过一个星期的战斗,巴黎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之中。

1870年,普鲁士与法国爆发战争。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普军直逼巴黎城下,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围困巴黎的敌军,采取了屈膝投降政策,同德国草签了割地赔款的条约。

与此同时,临时政府秘密调集军队,准备以武力解散巴黎人民的武装——国民自卫军。

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城内蒙马特尔高地等处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人发现。

巴黎警钟长鸣,一场革命爆发了。

国民自卫军向政府军发动进攻,当晚就占领了城内的战略要地,临时政府狼狈逃往巴黎郊外的凡尔赛。

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临时政府利用法兰西银行的财政支持,积极调动军队,向巴黎公社发动了疯狂进攻。

5月下旬,敌人攻入巴黎城区。

经过一个星期的战斗,巴黎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之中。

②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7月,俄军在前线出击遭到惨败。

消息传到彼得格勒,50万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游行。

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首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11月6日晚,起义开始。

列宁来到起义司令部,亲自领导起义。

到11月7日(即俄历十月二十五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

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这是进攻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的信号。

次日凌晨,冬宫被占领。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十月,所以被称为“十月革命”。

(5)20世纪的战争与战争制约因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A.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的实力对比;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加剧,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B.过程:

双方——协约国、同盟国。

性质——主要是帝国主义战争。

主战场——欧洲战场,西线战场又具有决定意义。

主要战役与事件——马恩河战役、凡尔登、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美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德国投降。

C.后果和影响:

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摧毁了俄德奥土等帝国,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一战后到二战前的战争制约因素:

《非战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国际联盟——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提出了维护和平、实行集体安全、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等基本原则;国联盟约所体现的基本宗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不能制止侵略、制止战争,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

A.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变化;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崛起扩张,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但未能制止大战的爆发。

B.进程:

爆发(特点:

世界大战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德国处于战略进攻的有利态势)——德国突袭波兰和波兰迅速灭亡;苏联建立所谓东方战线;德国突袭北欧西欧;敦刻尔克撤退;法国迅速灭亡;不列颠之战。

扩大(特点:

战争规模空前扩大,席卷世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转折(特点:

战争形势发生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欧洲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是二战的转折点。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胜利(战争特点:

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北非战场的胜利与意大利投降;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德国法西斯的溃灭,波茨坦会议,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

C.结果: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

D.意义:

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二战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二战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教训——法西斯主义是战争的根源;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落后就要挨打;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

E.二战后的战争制约因素:

美苏冷战局面——美苏冷战,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美苏控制的第三世界国家与地区局部冲突争端不断;同时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美苏两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等。

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成立联合国裁军委员会,加强军备控制;颁布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成立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和与西方国家对话、对抗的合法舞台。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1950年,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35年,针对的是核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发表;60至7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主要反对侵越战争,青年学生充当了反战和平运动先锋;联大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宣布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联系加强,彼此影响直接;经历大战、冷战、局部战争和面对核武器威胁,人民渴望和平;解决全球性的问题,最终取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解决。

③二战后的局部战争

A.朝鲜战争:

背景——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1948年在美苏支持下,朝鲜半岛出现两个对立政权:

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主要经过——1950年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1950年10月中国开始抗美援朝;1952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特点和影响——二战后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战争;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越南战争:

背景——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订,越南分裂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共和国;美国出于称霸的需要干涉越南内政。

主要经过——60年代初美国推行特种战争;1965年美国将特种战争扩大为局部战争;1969年美国推行“战争越南化”;1973年双方停战。

特点和影响——越南人民抗美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1975年越南实现统一;美国消耗了国力,内外交困;调整对外政策。

C.中东战争与和平进程:

背景——中东的主体民族、政治统治、宗教信仰多次变更,造成民族纠纷频繁;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大国倾力争夺之地;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对同一地区提出的排他性主权要求是阿以长期冲突的关键。

主要过程——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年),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

和平进程——1978年埃以和解;1993年巴解组织与以色列签订和平协议;1993年巴以达成临时和平协议。

特点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