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基基础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0774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地基基础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地基基础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地基基础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地基基础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地基基础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浅谈地基基础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地基基础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docx

《浅谈地基基础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地基基础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地基基础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docx

浅谈地基基础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

【浅谈地基基础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

摘要: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高层基础中的应用,设置合理的混凝土强度评定龄期,优化混凝土的材料结构,降低水泥用量,试验测定该配合比的绝热温升,为温度建模分析和制定温控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Abstract:

combiningwithengineeringexamples,thispaperexpoundstheconcreteconstructionofthefoundationmassatthetopoftheapplicationofthefoundation,setreasonableconcretestrengthassessment),optimizationofconcretematerialstructure,reducethedosageofcement,testisthemixtureofadiabatictemperature,temperaturemodelinganalysisandformulatedfortemperaturecontrolmeasures,providesthebasis.

Keywords:

buildingengineeringfoundationmassconcreteconstruction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1.1建筑物功能特点

某市某建筑物地下二层,裙房三层,主楼三十层组成。

总建筑面积为51195.2m2,其中:

地下室二层暂时为人防工程,平时地下二层为自行车车库、设备用房,地下室一层为停车库。

一三层为商业用房,四五层为写字楼,六十一层为宾馆,十二层三十层为住宅楼,三十一层为电梯机房,三十二层为水箱间,十一与十二层之间有一个转换层,建筑总高度为108.9m。

1.2建筑物结构特点

本工程结构形式框剪结构,基础为筏板基础。

工程设防:

(1)人防地下室:

人民防空设防级:

六级。

(2)抗震:

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

(3)防火:

耐火等级为三类一级。

(4)防水:

地下室防水为二级,屋面防水二级。

1.3建筑地点特征

(1)建设场地地质特征:

建筑物场地,地形平坦,地面高度1520m左右。

建筑物场地地质情况为:

杂填土:

厚度1.70―2.80m;粉土层:

厚度1.70―2.80m;粉细砂层:

厚度0.30―0.90m;卵石层:

厚度1.70―2.80m;砂岩:

揭露厚度21.60m;本工程室面一层±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520.40m,基础底标高―11.32m,相当于绝对标高1509.08m。

xxxx,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弱腐蚀性。

1.4材料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C15;基础筏板C45P12;地下室侧壁C60P12;蓄水池C35P12;地下室12层,地上18层柱子、剪力墙C60,9-16层柱子、剪力墙C55,17-25层柱子、剪力墙C50,26-31层剪力墙C45,塔楼C30,楼梯、构造柱C30;各楼层梁、板均比同楼层柱子强度降低两级。

2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1基础工程概述

工程基础为天然地基满堂筏板,四周基础埋深-11.03m,中心筒体部位基础设计埋深-11.65m。

基础底板为菱形,东西长70.50m,南北宽47.40m,厚度为1.80m和2.40m二种,混凝土体积约5500m3。

混凝土为C45P12防水混凝土。

2.2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难点

本工程是具有一系列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难题:

如温度应力控制、水平施工缝和竖向后浇带的处理、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离析和坍落度的控制等。

(1)基础混凝土配筋率低,抗拉强度低,裂缝对拉应力敏感,相对温度控制、应力控制尤为重要,须将温度应力控制在较小的范围。

在产生拉应力的部位须采取措施,加强养护,严格控制拉应力低于混凝土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

(2)由于施工要求尽量不采用冷却水管,为此应相应减小浇筑层的厚度,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

浇筑层厚度的减小会相应增加水平施工缝层数,因此应优化大体积混凝土分层和分块施工方案,既满足温度应力控制的要求,又尽量减少水平施工缝和竖向后浇带,采取合理的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

(3)本工程基坑深,混凝土块体厚度大,浇筑底层混凝土离析和坍落度较难控制,因此应采取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和输送方案,在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的基础上,减小单方混凝土水泥浆量,降低坍落度,防止混凝土离析。

(4)基础混凝土施工时环境温度为-10℃~2.0℃,应根据环境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如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养护时保温层厚度和混凝土原材料降温等)。

2.3基础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选用

(1)混凝土配合比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产生的水化热会引起温度上升,若不同部位混凝土温差过大,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会导致混凝土的开裂。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应全面考虑,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主要考虑降低水化热,减小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本工程采用的配合比主要从五个方面考虑。

1)在保证强度和耐久性的同时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与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升温有直接关系,降低水泥用量是最有效的温控措施。

2)选用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最有利的外加剂NF型缓凝高效减水剂。

缓凝型外加剂能有效延缓水化热的释放时间,降低水化热放热峰值,使混凝土水化热释放比较平缓,避免中心部位混凝土温度急剧上升而导致温差增大。

用NF型配制的C45P12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延缓,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均匀性有利。

3)掺粉煤灰。

粉煤灰可以使混凝土水化热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释放,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极为有利;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使混凝土的强度保证率提高;另外掺加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4)改善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保证一定的粗骨料含量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在满足强度和施工性的前提下,采用尽量低的砂率。

5)选用对温控有利的原材料。

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对基础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初步设计。

确定的原材料类型如下:

42.5级普通水泥;Ⅱ级粉煤灰;中砂,MX=2.5,级配合格;碎石粒径为531.5,级配合格,针片状含量、含泥量合格;缓凝高效减水剂NF,膨胀剂采用HPE低碱型混凝土膨胀剂。

混凝土配合比经试配后作了适当调整,见表1

2.4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分块施工,并埋设冷却水管是否采用冷却水管,对厚度影响很大,采用冷却水管,可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延缓升温速度。

根据本工程特点,基础底板C45P12混凝土厚度1.8m,局部厚度2.4m,整块混凝土体积5500M3,经过热工计算若要将其温度降低10℃,则需要用水300t,要在50小时内完成降温,设计移流量应该为15L/S。

应将整个降温系统分为2个区域进行。

地下水直接排入下水道。

为了保证有良好的降温效果,保证降温在混凝土内部平稳进行,不出现大的温度不均匀现象,我们采用De20管径的PEX交联管做为降温支管,PEX交联管可以满足热工计算要求。

更因为它具有比较好的耐热性和低廉的价格,以及更小的阻力系数,使得运行比较经济,安装非常方便。

管路系统我们分为2个系统,每个系统由一台泵和分水器以及降温支管组成。

2个系统共用一个备用泵,和一个水箱(矩形钢板水箱),泵的扬程为H=40m、流量=30t/h、N=7.5kw。

对于周边死角部位,降温阶段加强保温养护,延缓降温速度,同样能达到冷却水管作用,且可免去冷却水管的施工费用和冷却水调温的繁琐施工程序。

埋设冷却水管的方法是在基础底板上、下约中间部位,具体为距底板面800mm,距顶面1000mm中间布置冷却水管,综合考虑,在混凝土浇注24h后,立即开始循环水降温,使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控制在40℃左右,确保混凝土在每一个断面上温差小于20℃~25℃。

(2)混凝土输送

由于基坑深达11.65m,纵向净长70.5m,根据本工程自身特点,考虑多种因素,基础大体积、采用泵送混凝土,首先优化配合比,掺入减水剂、保证混凝土出机和入仓时的质量要求。

试验人员根据砂石的含水情况及时对施工配合比作相应调整,混凝土的拌制时间控制为60秒,试验人员对混凝土坍落度和和拌合温度必须严格控制。

泵送现场实测混凝土坍落并保持在160mm~180mm之间;浇筑温度在6.7℃~8.6℃之间,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

根据施工要求每小时向工地输送混凝土约60m3。

混凝土初凝时间大于6h,在浇筑过程中不形成施工缝。

整个浇筑任务在95个h内顺利完成。

(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每层的厚度不超过600,斜面坡度为混凝土振捣时自然流淌形成的坡度。

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次层混凝土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

(4)混凝土振捣

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混凝土。

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流淌和振捣时形成的坡度分前、中、后三段布置振动棒,前面为泵管出料口布置1台,中间布置1台,后面为坡脚处布置2台。

振动棒作业时,要使振动棒自然沉入混凝土,且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510cm,以使上下层相互结合。

注意将振动棒上下抽动510cm,以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

(5)混凝土的养护

基础底板混凝土采用内降外保的养护工艺,当混凝土表面温度骤降时,启用内部降温系统。

混凝土于终凝前开始收平表面后开始养护,并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再加盖双层草袋。

对塑料薄膜无法盖到的地方用三层湿草袋覆盖并经常保持湿润,以避免混凝土因失水过快而产生干缩裂缝。

由于该底板混凝土浇筑期在冬期施工阶段,考虑气温骤降、表面失水等不利影响,对基础底板表面的覆盖养护保持了28d以上。

经多方观察,混凝土表面未出现明显的可见裂缝。

(6)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方法

混凝土施工缝按设计要求需留置纵横二道后浇带,留置起来施工很困难,为了解决此矛盾,经与设计、建筑科研院、业主、施工单位四方研究,决定配制等强膨胀混凝土进行技术处理,并一次性浇筑,解决了混凝土由温度引起的内应力。

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处理经济实惠,施工便捷,符合混凝土变形要求。

2.5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试方法

(1)测试仪器

温度测试采用液晶数字显示电子测温仪。

(2)测温点布置

测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局,在满足检测要求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测点获得所需的检测资料。

布点时,从浇筑高度看应包括底面、中间和表面三种情况;从平面尺寸考虑,则包括边缘和中间两种情况。

本工程根据浇筑块的对称性和温度与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每一浇筑层,测点要布置在每一浇筑块相互垂直的两个对称面上。

测点竖向按基础底板厚度的-0.2m、-0.4m、-0.9m、-1.2m、-1.35m、-1.6m、-1.9m、-2.2m布置,平面按37.5h左右布置一个,共设89个测点。

(3)温控方法和措施

浇筑混凝土期间每隔2h测1次温度。

混凝土蓄热养护期间每隔4h测1次温度。

测温时同时测量环境温度。

温度裂缝控制采用外蓄内降的方法,外蓄为两层塑料薄膜夹100mm草帘覆盖蓄热保温,内降为在1.8m厚的筏板中部设一层,在2.4m厚的筏板中设二层塑料管用循环水降温。

降温利用地下水(水温14℃左右)进行循环,控制循环水速度调节混凝土温度。

控制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8℃的混凝土不许浇筑。

混凝土初凝时间为350min,施工人员可据此安排施工及混凝土养护。

2.6测温结果分析

(1)xxxx厚C45P12底板混凝土中心4d最高温度达到35.5℃,21d后温度冷却至17.6℃,混凝土温度表面4d最高温度为35.6℃,基础25℃的控制范围。

(2)筏板混凝土分段逐日平均降温:

Ⅰ段日平均降温0.84℃

Ⅱ段日平均降温0.93℃

Ⅲ段日平均降温0.79℃

整块筏板日平均降温0.86℃

(3)C45P12底板混凝土的最大温度应力为0.884N/mm2;抗裂安全度K=2.04,小于1.15满足抗裂要求因此混凝土在施工中不会产生温度裂缝。

3.结语

针对高层建筑施工难题:

如温度应力控制、水平施工缝和竖向后浇带的处理、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离析和坍落度的控制等,采用冷却水管的方法解决了复杂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问题,效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注:

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