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3261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心理学史.docx

《西方心理学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心理学史.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心理学史.docx

西方心理学史

绪论

心理学——研究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科学。

心理学史——从纵向探讨心理学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与规律问题。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①了解心理学的过去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②心理学史是整合心理学知识的基础③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④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的精神

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和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关注的问题

早期关注点:

把心理状态、心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进行探讨,分析灵魂的功能和作用。

繁荣时期关注点:

以人为研究对象,从世界的自然属性拓展到人的社会属性。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认为知识的可靠源泉是人的感觉经验,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成功途径。

经验主义的两种学术形态:

联想主义心理学、感觉主义心理学P26

理性主义否认感觉经验的作用,强调理性知识在认识过程和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物理学与心理学

物理学对近代西方心理学的突出贡献:

物理学实验方法通过生理学研究的渠道,为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创造了重要的条件;物理学与心理学结合而成的心理物理学,对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

第二章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一、心理学体系:

①个体心理学②民族心理学

二、冯特心理学的内容:

1、心理学的对象:

人类的直接经验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①实验内省法②民族心理学的方法

3、身心关系论:

主张身心平行论

4、心理学任务:

研究心理复合体的元素及其构造的方式与规律

(1)意识经验的分析

(2)意识经验的复合

三、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种:

感觉和感情

四、对冯特的评价(重点)

⑴历史贡献:

①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②创立了实验心理学③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⑵历史局限:

①理论体系庞杂又混乱②主观唯心主义倾向③具有内省主义倾向④具有元素主义倾向

艾宾浩斯的研究贡献P55

第一次运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第一次对记忆进行定量分析

(1)研究方法——无意义音节:

排除经验的干扰;完全记忆法和节省法

(2)成果——记忆定量研究的发现;填充测验法——智力测验的前身(3)局限:

缺少对记忆的定性研究;无意义音节脱离实际,实验结论难以推广;忽略记忆是复杂的主动过程;以自己做被试,实验的准确性受到影响;没有形成正式的体系和学派第三章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

一、

(一)哲学基础:

经验主义、实证主义、联想主义

(二)构造心理学的体系和方法:

1研究对象:

直接经验

2.研究任务:

研究心理过程的构成元素及其构成的方式和规律

是什么:

意识经验:

感觉、感情和意象

怎么样:

寻求这些元素结合的规律——接近率

为什么:

身心关系——身心平行论

3.研究方法:

系统内省法:

注意(保持高度的集中)和记录(准确性)

(三)铁钦纳的心理学主要是对冯特心理学的继承、发扬和改造。

(四)对铁钦纳及构造心理学的评价

贡献:

1.建立了第一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心理学派

2.用严格控制的内省法将科学的客观性和精确性引入心理学

3.培养了一批有建树的心理学家,创建了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学会

二、机能主义是构造主义与行为主义之间的一个过渡。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

(一)哲学和科学基础: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进化论对机能主义的影响

①适者生存②优胜劣汰③个别差异

(二)研究对象:

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

(三)詹姆士的心理学思想

1、意识流学说:

(1)意识是私人的

(2)意识是变动不居的(3)意识具有认识的特性(4)意识具有选择性

2、自我理论:

客体自我和主体自我。

客体自我又进一步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主体自我是客体自我的觉知者

3、习惯与本能习惯的功能:

(1).使行为更加精确和省力

(2).使行为减少意识性注意(3).习惯具有社会功能

本能受习惯的抑制,会发生变化并受心理活动的调节

4、情绪理论

认为情绪体验是生理变化的结果,而非原因。

(詹姆士—朗格理论)

影响个体的刺激—生理变化—情绪体验(违背了中枢神经系统在情绪体验中的调节作用)

5、意志理论

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能指导行为,并通过练习而加强

6、詹姆士的心理学与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关系(詹姆斯是机能心理学的思想先驱)

1.詹姆士反对元素主义和构造主义,将进化论的适应观引入心理学

2.强调心理活动,将“静态”心理学变为“动态”心理学

3.詹姆士的实用主义为机能主义应用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

7、对詹姆士心理学的评价

贡献1.为机能主义心理学确定了方向2.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3.研究方法:

朴素现象学法

局限:

1.主观唯心主义、外在目的论、神秘主义和生物化倾向

2.研究方法与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矛盾

三、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杜威、安吉尔、卡尔)

杜威观点:

①狭义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开始(1896年):

《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

②将完整动作的机能确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③把人的心理、意识看作是整个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工具;④反射弧中的刺激具有情境性。

⑤“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

安吉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而意识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生活过程;搜集、组织心理学资料的方法有:

内省法(基本),客观观察法(补充),实验、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方法

卡尔主要观点:

认为适应性行为是行为的基本单位,包括6个基本因素:

动机、动机性刺激、感觉情境、反应、刺激、联想;适应性行为可以在意识的两个层面上活动:

自动的、无意识的Vs.认知的、意识的。

四、▲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卡特尔—创始人、桑代克、武德沃斯)

桑代克(动物实验的首创者)

一、学习理论与心理测量

1、试误说(尝试—错误说)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联结分为先天的联结(本能)和后天习得的联结(习惯)。

2、学习律

(1)练习律:

一个联结经常使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就会得到加强;反之则减弱。

(2)效果律(3)准备律:

传导单位准备传导,并且传导得以顺利实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否则就会引起烦恼之感。

3、5条学习副律多重反应原则、定势原则、优势原则、类化反应原则、联合的转移律4、对桑代克的评价

(1)、贡献

首创动物学习实验,促进比较心理学的发展;

提出学习律,对其他流派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心理量表的编制和运用,推动了以研究个体差异为定向的心理测验运动,突出和强化了心理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2)、局限

强调动物和人之间的连续性,抹杀了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将从动物实验中得到的结论直接用于解释人的心理和学习行为;

具有机械论倾向,认为人的学习不需要观念的参与;

迁移的共同成分说缩小了迁移产生的范围;

遗传决定论者。

五、机能心理学和构造心理学的比较

机能心理学构造心理学

哲学基础实用主义实证主义

学科性质应用科学纯科学

关注点个体差异一般规律

取向整体论元素主义

机能心理学的局限:

1.具有折中主义倾向,理论和方法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2.具有生物主义倾向

第四章行为主义

一、行为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1、行为主义的产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的反映。

2、行为主义是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

二、行为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

机械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和使用主义等哲学思想对其行为主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1、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的自然科学2、研究对象:

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

四、华生在具体问题上的观点

1、本能理论——华生早期并不否认本能,可后期却完全否认本能。

由“相互作用论”转向“环境决定论”

2、情绪理论:

认为情绪只不过是对特定刺激所作出的身体反应

3、思维的外周理论

4、人格理论人格是个体整体行为模式的总和,是个体一切动作的总和

五、行为主义的贡献:

1.强化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特征2.扩张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3.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六、行为主义的局限1.生物学化倾向严重2.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3.犯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

第五章行为主义的发展

一、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

①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石里克、卡尔纳普、马赫、阿芬那留斯)。

②操作主义的影响创始人:

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

二、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整体行为,即:

整个有机体的整体反应活动。

这种整体行为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

2、行为决定因素:

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是指介于环境和可外部观察的行为反应之间且对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心理过程。

托尔曼的中介变量是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来解释有机体的内部心理过程。

3、学习理论:

符号——格式塔

提出了带有明显认知色彩的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习得的是关于周围环境、目标位置以及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的知识,即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并提出了期待、位置学习和潜伏学习的概念。

(1)期待——有机体对未来事件的假设或信念

(2)位置学习——动物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境的意义。

(3)潜伏学习——学习也可以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只不过其结果不甚明显,是”潜伏“着的,一旦受到强化,具备了操作的动机,这种结果才通过操作明显地表现出来。

三斯金纳的心理学主张

1、斯金纳心理学的基本立场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行为本身任务:

发现和描述行为的规律心理学——行为科学

(2)心理学的性质完全实证性的实验研究科学研究的任务:

R=f(S,A)

R:

行为反应,代表因变量。

S刺激情境,代表自变量。

f表示情景刺激A:

过去形成的某些条件(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行为的实验分析体系:

实验装置——“斯金纳箱”

2、斯金纳的行为原理

(1)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

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是对刺激物的回答。

操作性行为:

有机体自发操作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主动的,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应答性行为导致“经典的条件反射”—S型操作性行为导致“操作性条件反射”—R型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关键:

操作+强化建立规律:

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会增加。

人类的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关键:

停止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分化:

运用渐进的方法,强化动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某一特征以使动物形成选择性反应的过程。

分化原理常被用于动物和人的行为塑造中

(3)强化的种类

积极强化物与消极强化物积极强化物(正强化物):

与操作性行为相伴随的刺激物,可以增加操作性行为发生的频率,如水、食物、奖赏等;消极强化物(负强化物):

与操作性行为相伴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被排除时,可以增加反应发生的频率,如电击。

条件强化物与概括化的强化物条件强化物=原始强化物+伴随的中性刺激

概括化的强化物=一个条件强化物+多个原始强化物

强化作用的模式固定时距模式;变异时距模式;固定比率模式;变异比率模式四、班杜拉

(一)观察学习的含义/过程

1、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2、观察学习的三种基本类型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

3、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

注意过程:

对榜样的知觉

保持过程:

示范信息的储存

动作复现过程:

记忆向行为的转变

动机过程:

从观察到行为

(二)三元交互决定论(环境、行为、个人的内在因素)

(三)自我效能理论

第六章格式塔心理学

一、哲学理论背景——康德的先验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

二、格式塔心理学是反对还原论分析的,不论这种分析是构造主义的起源还是行为主义的起源。

三个代表人物:

1、韦特海默(创始人。

德国1912)

认为似动现象是一个格式塔,格式塔的性质不存在于部分之中,而是附于整个心理物理的情景中,因此,对部分的研究无法解释整体的性质。

认为,人的一切心理现象中整体都不可分析为元素,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总和,整体先于部分大于部分之和,并决定着部分的性质。

最大的贡献是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

2、苛勒:

对猩猩进行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顿悟学习理论。

3、考夫卡。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直接经验——主体当时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即主体对现象的认识过程中所把握到的经验;直接经验既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体的主观世界。

(2)行为——行为是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中心点;行为分为显明行为和细微行为,心理学应研究显明行为(考夫卡);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行为主要受行为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行为分为真正的行为、外显行为、现象的行为

四、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整体观察法2、实验现象学的方法。

五、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1、突现论2、同型论3、知觉的组织原则

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接近或相邻的原则

相似的原则

封闭原则,有事也称闭合原则

好图形原则

共同方向原则,也称共同命运原则

简单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

六、学习理论

(1)苛勒的顿悟说

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实验提出顿悟说,他认为,人和类人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的个别反应,而是通过对一定情境中的个事物的关系的理解而构成的一种“完形”来实现的,是一种顿悟形式的智慧行为。

当学习这理解了情境之后,会产生突然的、迅速的领悟。

(2)顿悟的特点

 1.严重依赖情境条件,只有当学习者能够理解课题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时才会顿悟。

 2.顿悟是跟随着一个阶段的尝试和错误之后产生的。

3.顿悟是一种质变,它无需量的积累。

4.顿悟是可以迁移的,特别实在类似课题中可以高度迁移。

七、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

1、贡献:

(1)反击元素主义心理学

(2)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对认知心理学的积极贡献(4)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2、局限:

(1)唯心主义的理论基础

(2)现象学实验不够严谨,缺少客观性(3)许多理论观点和概念不很明确。

八、拓扑心理学(勒温)

1、心理环境

勒温的行为公式:

B=f(PE)

B代表行为,f是指函数关系(也可以称为一项定律),P是指具体的一个人,E是指全部的环境。

行为是随着人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即不同的人对同一的环境条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2、冲突的三种类型:

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

第七章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奥地利)

一、弗洛伊德主要思想:

1、潜意识论:

无意识的精神活动远比意识的精神活动更为重要精神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无意识现象,尤其是潜意识现象无意识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前意识]是指人们能够从无意识中回忆起来的经验。

[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是弗洛伊德整个学说的理论基础。

潜意识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以及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研究方法:

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对日常生活的分析

2、▲本能论

【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在驱力。

四个基本特征:

①来源——是身体状态或需要(欠缺);

②目的——是消除身体的欠缺并重建内在平衡;

③对象——指减少或消除身体欠缺的经验和事物,有的对象是固定的,有的对象是不断变化的;

④强度——决定于身体欠缺的程度。

本能:

早期性本能、自我本能

晚期生本能=自我本能+性本能死本能

3、▲人格论

(一)人格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

人格的深层基础,它的本能冲动是整个人格系统的能量来源,遵循快乐原则;自我:

本我在与现实的接触中分化出来的部分,能量来源于本我,为本我服务,遵循现实原则;超我:

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督促自我加强控制,引导本能冲动,遵循道德原则,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两部分。

(二)人格发展(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力比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两种危机:

固着和倒退

【固着(固恋)】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习惯反应的刻板化。

【倒退(退行)】一个人的发展到相当阶段后因遭受到挫折而重新倒退到较原始的发展水平。

[评价]

积极意义:

①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关于潜意识的研究,不仅扩大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范围,而且为个体行为的深层认识提供了条件;②重视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强调行为发展的重要性。

这对现代发展心理学有深远的影响。

缺陷:

过分强调潜意识和性本能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性本能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人格的发展。

4、▲焦虑论与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把焦虑看作是神经症的关键因素,认为焦虑主要是对不可发泄的性冲动的一种有害反应。

△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

①现实性焦虑;②神经性焦虑;③道德性焦虑。

两个阶段:

①原始焦虑②后续焦虑

△自我防御机制的特点:

①其作用是避免和减轻消极的情绪状态(趋乐避苦);

②大多数通过对现实的歪曲起作用;

③大多数防御机制在起作用时人们通常意识不到。

△自我防御机制的种类:

①压抑;②投射;③移置;④否认;⑤反向作用;⑥认同;⑦退行;⑧升华。

▲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贡献]

(1)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究。

(2)开拓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开辟了性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3)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西方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局限]

(1)非理性主义倾向

(2)在方法论上的局限。

①单纯用物理学定律、生物学范畴说明人的内在动力和心理活动的规律②把特殊的变态心理与一般的常态心理相等同

(3)学说的生物化倾向。

整个学说具有生物化倾向,提倡泛性论。

二、荣格(1875-1961)瑞士,分析心理学创始人

主要思想:

(1)字词联想实验与情结理论

在潜意识之中一定存在着和人的情感、记忆、思维等相关联的各种情结。

通过情结可以找到心理疾病的原因。

【情结理论】

①情结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群集,是整体人格机构中一个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

②情结虽然是潜意识的,但足以影响意识活动;

③情结属于个体潜意识的范畴,它可以把个体潜意识及其被压抑的内容与集体潜意识及其原型联结起来;

④人人都有情结,只是在内容、数量、强度和来源等方面各不相同。

△情结的主要来源:

①童年期的心理创伤;②与本性不和谐的道德冲突。

(2)人格结构理论

心灵系统①意识:

自我是意识的核心②个体潜意识:

个体经验,即情结(潜意识中的情感念丛)③集体潜意识:

祖先经验和原型原型理论:

原型是先天的思想倾向,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原始意象或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

原型的数目是无限的,最重要的有5种:

①人格面具:

一个人在公开场合展现出来的人格方面;②阴影:

违背道德的体验和心灵内部最受压抑的部分;③阿尼玛:

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④阿尼姆斯:

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⑤自性:

整个意识和潜意识的人格的代表,人格发展力争达到的最高目标。

(3)荣格的8种心里类型,由两种态度(外倾、内倾)和四种机能类型(思维、情感、感觉、直觉)组合起来的。

(4)心理动力学

人格结构要正常活动,需要一个动力系统;

心灵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或自给自足的能量系统,由于能量分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

心理能量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而不是性本能;

心理值是测量心理能量的标准;

心理能量的流动方向有前行和退行两种;

心理的动力遵循因果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5)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1、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

2、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35岁或40岁)

3、中年时期(从35岁或40岁到老年期)

4、老年时期

▲分析心理学简评

[贡献]1、分析心理学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荣格对人格类型的研究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领域。

3、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理论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荣格的心理治疗理论对其他学派的心理治疗家影响很大

[局限]1、建立在解释学基础上,非实证主义基础上的科学理论,存在逻辑不一致、含糊晦涩之处;2、具有较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3、过分夸大了潜意识的作用;没有看到在意识起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三、◎结合史实论述荣格和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的分歧

(一)心理动力上的分歧

1、弗洛伊德在其本能论中把性本能称为里比多,认为里比多是人最基本的驱动力,促使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满足。

2、荣格在早期曾用里比多来代指心理能量,但他的里比多和弗洛伊德的不同。

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后来他用心理能量取代了里比多。

(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1、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他重视前半生和早期经验的作用,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强调行为发展的重要性。

2、荣格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童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他重视后半生对人的影响。

中年期是他最关注的时期。

(三)概念体系上的差异

1、①弗洛伊德以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为研究对象,②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系统。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动态的形式相互结合。

如果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则正常发展,反之个体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神经症和人格异常。

③他的研究方法为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和对日常生活的分析等。

2、①荣格除了研究无意识外,还研究人格差异。

②他将人格结构分为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次。

它们在“自性”原型的统一指挥下,把人格的所有成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整体需要,即自我实现。

③字词联想法

(四)研究倾向的不同

1、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视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属于生物本能的取向。

2、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学研究,他把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看作某一民族独特历史的心理状态,可见其社会文化的研究取向。

第八章精神分析的发展

一、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哈特曼认为自我与本我是同时形成的,都是从同一种先天遗传的"末分化基质"中逐渐分化出来的,自我独立于本能,不仅在起源上是独立的,而且其发展过程也是独立的,他称之为"自我的自主性发展".

认为,自我的机能主要是适应环境,他把适应看作是有机体(自我)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包括三种途径:

(1)人改变自己以顺应环境,

(2)人改变环境使之适应人,(3)人通过选择有利于生存的新环境以求两者之间的适应.适应还可以分为进步的适应和倒退的适应,但两者都是为人的整体适应服务的,正常情况下,人在整体适应上是进步的,但在某些局部适应问题上又可能是倒退的,这种整体适应表现为自我的整合机能,是适应的最高成就,也表现了自我的本质特点.自我的整合机能说明,适应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能动的过程.

对哈特曼自我心理学的评价

1、他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标志着自我心理学的真正建立,被誉为"自我心理学之父".理论具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2、他澄清了弗洛伊德和安娜的自我理论中的模糊认识,赋于自我以独立性和自主性,使之从过去只研究病态心理转向研究自我适应的正常心理,极大地拓宽了精神分析学说的研究范围,而且改变了过去精神分析学与普通心理学相分离的状况,使之可以成为普通心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3、他关于自我在发生及发展上独立于本能的观点,也有助于人们理解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二、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㈠、自我:

自我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能综合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引导人的心理性欲合理发展。

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再受本我和超我的压迫㈡、自我同一性:

1、自我同一性:

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自我所具有的一种复杂的内部状态2、四个方面:

个体性:

一种意识到的独特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