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0776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B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二)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字词书写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寒噤(____) 蛮横(____) 名fù(____)其实 接zhǒnɡ(____)而至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横向思维与心理枷锁

①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拿一张白纸,用笔在上面点一个黑点,拿给人们看。

接受这个试验的所有成年人,都毫无例外地回答:

“一个黑点。

”可是在幼儿园,孩子们的回答却是多种多样的。

“这是一顶小草帽!

”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这样说。

“不,这是烤糊的面包片!

”另一个声音喊。

“不对,这是一只捏扁的臭虫!

”第三个声音纠正道。

②为什么孩子看到的和成年人不一样呢?

这是因为幼稚的孩子没有固定模式的心理枷锁,思想没有框框,能够自由地驰骋。

而随着生活的积累和受教育的深化,人们逐渐变得遵循各种陈规去思考和行动。

这样,思维就受到种种牵制和羁绊,思路变得狭窄起来。

③思路狭窄了,创造力必须受到影响。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乔奇说过这样一句话:

“发明和发现存在于人人都看到的东西的同时,想到从没有想到过的东西之中。

”怎么才能想到没有想到过的东西呢?

这需要对大脑有某种“震动”,就好像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想到万有引力一样。

面对这种“震动”,不是每个人都能萌发创造思维的。

还必须打破锁闭我们心灵的“心理枷锁”,才有可能产生萌发创造性的反应,提出崭新的观点和主意。

什么是限制人们创造思维的心理枷锁呢?

④首先,什么事都要找出正确答案。

几乎从入学的头一天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对应的正确答案,这话自然不错。

可是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思考的目标是为了得到一个潜在的惟一的答案,而这个目标往往是书本上的、现成的、前人的经验总结。

思维的结果,还是别人的东西。

⑤事实上,许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个答案,正像法国哲学家爱密勒·查蒂埃说的:

“世界上最糟糕的事,莫过于只有一个主意了。

⑥其二,“要合规矩”。

有些人总是不敢越陈规旧习半步,还有些人遇事总是告诫自己:

“要实际些,别异想天开。

”正是这种来自心底的声音,扑灭了许多创造理想之火。

⑦其三,怕被别人当傻瓜,怕出错,强烈的自尊往往成为束缚创造力的阻力。

⑧其四,“那不是我的专业”,“我没有创造的天赋”,这两种想法同样是心理枷锁。

许多人由于不是自己的专业,停止了自己的创造性,许多人怀疑自己的天赋,不敢有创造的设想。

我们处于改革的时代。

改革的大潮正冲击着这些窒息思维的心理枷锁。

只有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才能开拓、进取、创造,才能充分地发挥我们的创造力。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画线的“这样”是指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变得遵循各种陈规去思考和行动。

B.文中画线的“这两种想法”是指“那不是我的专业”和“我没有创造的天赋”。

C.作者在文中重点阐述了只有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才能开拓、进取、创造,才能充分地发挥我们的创造力的观点。

D.作者在分析限制人们创造思维的心理枷锁时,列了四个理由,这四个理由是按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了一个试验目的是为了引起读者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而且该试验可以作为论据论证论点。

B.文章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举了牛顿看到苹果掉落想到万有引力的例子,论证“思路狭窄了,创造力必须受到影响”。

C.文章第⑤段运用道理论证,阐述了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为此我们要大胆打破心灵枷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

D.全文从现象到本质,探究束缚我们创造力的真正原因,也有力地论证了题目中提出的本文的中心论点:

“横向思维与心理枷锁”。

4.结合选文,说说你认为如何才能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培养我们的创造力。

骑马

莫泊桑

这可怜的一家人,仅仅靠丈夫海克托在海军部当科员微薄的薪水勉强度日。

结婚之后,添了两个孩子,原来甚为拮据的日子,变本加厉,演化为寒碜、自惭形秽、却又遮遮掩掩的生活,那种破落贵族仍硬撑门面的尴尬生活。

这一家子一直在清苦的重压下喘息,平时从来没有什么休闲活动,只有在星期天去香榭丽舍大街溜达溜达,或者清淡季节有同事送来赠券时,到剧场去免费看一两场戏。

可是,这一年快到开春时,科长委派他办了一桩额外的差事,因此,他得到了三百法郎的特别奖金。

这笔钱拿回家后,夫妻俩讨论了许久,决定用这笔钱带全家到乡下去玩,并在那里举行野餐。

“我保证,”海克托大声说,“只此一回,下不为例,这次我要为你、孩子和女佣,租一辆四轮大马车,而我自己,租一匹马骑着去,这对我的健康有好处。

整整一个星期,全家对这次计划中的郊游,谈论个没完没了。

海克托每天晚上从办公室回来,就抱过大儿子,让他骑在自己的腿上,使劲地将他颠得一上一下,对他说:

“喏,下星期天郊游时,你老爸就要这么骑着马跑。

于是,小孩也就整天跨在椅子上,拖着椅子满客厅里跑,嘴里喊道:

“这是爸爸在骑马。

女佣一想到男主人将骑着马伴随马车而行,则以赞赏膜拜的眼光看着他。

每顿饭她都听他大谈骑术之妙以及他当年在父亲庄园里英勇驭马的经历。

他兴高采烈地搓着双手,一再对妻子吹嘘说:

“要是给我一匹烈性子的马,那我才高兴呢,你就瞧我怎么骑上它吧;只要你愿意,我们从布洛涅森林回来时,可以走香榭丽舍大街。

那一定很露脸很神气,要是能碰上部里的同事,那就最好不过了,单凭这一点,就足以叫那些上司对我刮目相看。

郊游那一天,马车与马同时来到家门口。

等大家都在车里坐定之后,他查看了一下马鞍的肚带,而后,脚踩一只马蹬,纵身一跃,坐落在马背上,那畜生一感到背上有重负,便蹦跳了起来,差一点把这位骑士摔了下去。

海克托不胜惊慌,好不容易才把这畜生稳住。

这一行人马终于上路了。

大家的目光都注视着他。

他策马小跑,在马背上大起大落,屁股还没有落鞍,就又往上一纵,像要蹦入空中。

有时,他又似乎要匍匐在马颈上,两眼直视前方,面部肌肉紧绷,面色煞白。

马车的颠簸、欢乐的气氛与清新的空气,使得两个小家伙兴高采烈,发出阵阵尖叫。

海克托远远地回过头对妻子说:

“别让孩子们这么尖叫,否则马一狂奔,我就会失控。

一家人在维西奈树林的草地上用了午餐后,按照他们事先的决定,一行人马经由香榭丽舍大街打道回府。

刚过凯旋门,海克托的坐骑突然又亢奋起来,它穿过车流,朝着马厩的方向,急速奔跑,海克托使尽全身解数进行驾驭,但无济于事。

家人坐的那辆马车被远远抛在后面,快到工业宫时,那牲口眼见前方道路空阔,便向右一拐,狂奔起来。

这时,正有一个穿着围裙的老妇人在过马路,她慢吞吞地迈着步子,恰巧挡住了海克托全速飞奔而来的去路。

骑士无法控制自己的坐骑,将她撞个正着,她一连翻了三个跟头,滚到十步开外,摔得衣衫凌乱不堪。

海克托闯祸了。

在警察局里,他只对事实作了简单的说明,通报了自己是海军部的科员,名叫海克托。

然后,大家就等候着受伤者的消息。

打听消息的警察回来说老妇人已经恢复知觉,但她说自己受了内伤,感到很难受。

她是一个替人料理家务的女佣,六十五岁,名叫西蒙大妈。

海克托跑到药房,只见那老妇人躺在一张椅子上呻吟,两手一动也不动,面部毫无表情。

两位医生仍在为她查伤,胳膊腿都没有骨折,但恐怕有内伤。

他回家,见妻子正泪流满面地等他,他安慰说:

“没有什么要紧的,再过几天,西蒙大妈就会疾愈的。

第二天下班后,他去探看西蒙大妈的病情,见她正在喝浓香浓香的肉汤,显得很心满意足。

“喂,怎么样啦?

”他问。

她答道:

“哎哟,我可怜的先生,没有半点好转,我觉得是毫无希望了,没有任何起色。

医生说,还得观察观察,因为,说不定会有某种恶化。

于是,他又等了三天,再去看时,老妇人满面红光,双目有神,但她一看见海克托,就呻吟起来:

“我动不了啰,可怜的先生,我再也动不了啰,看样子,我就这么残废了,一直到死。

海克托背上打起一阵寒战,他询问医生,医生举起双手,表示无可奈何:

“有什么法子呢,先生,我也不知道。

只要我们去抬她,她就大叫大嚷。

就连挪动一下她的坐椅,也要尖声惨叫。

老妇人在一边听着,一声不吭。

又过了一周,两周,一个月,西蒙大妈仍然没有离开她的靠背椅。

她从早到晚,吃不停嘴,越来越发福了。

海克托不知如何是好,他每天都来,每天都见她过得心安理得,她总这么平淡地对他宣称:

“我这辈子是动不了啦,我可怜的先生,我是动不了啦!

每天晚上回到家里,妻子总要焦急地问他:

“西蒙大妈怎么样了?

每次他都绝望而沮丧地答道:

“还是老样子,一点儿也没变!

他家已雇不起女佣了,只得将她辞退。

他们更加缩衣节食,即使如此,那笔额外的奖金全都补贴家用花光了。

5.阅读全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在方框内填入恰当的内容。

开端——额外获得奖金,决定租马郊游

发展——

商潮——难以驾驭坐骑,撞倒西蒙大妈

结局——

6.小说善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试分析文中两处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1)他策马小跑,在马背上大起大落,屁股还没有落鞍,就又往上一纵,像要蹦入空中。

(2)老妇人在一边听着,一声不吭。

7.文中几次提到“香榭丽舍大街”,有什么样的作用?

联系全文回答。

8.莫泊桑常常对自己笔下的小人物进行无情的批判,而又充满无限的同情。

本文也是如此,试以“海克托”为例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徳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          计日而待/不计其数

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          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C.夙夜忧叹/优心如焚          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          临表涕零/涕泪交流

10.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

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

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

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

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11.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

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太宗①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②入卧内,访以得失。

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太宗尝劳④之曰:

“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

嗣⑤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

迎二圣⑥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注:

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

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

③[雅]平日,向来。

④[劳]慰劳。

⑤[嗣]随后,接下来。

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徵宗和宋钦宗⑦[虞]优處,忧患。

⑧[奠枕]安枕。

⑨[余]指岳飞。

四、情景默写

12.默写

(1)回首向来萧瑟处,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2)____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临江仙》)

(3)_______________,人道是,清光更多。

(辛弃疾《太常引》)

(4)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_______。

(纳兰性德《浣溪沙》)

(5)饿死真吾志,_______________ 。

(文天祥《南安军》)

(6)_________________,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7)只见草萧疏,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

(8)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磐《朝天子》)

五、课外阅读

阅读《拾椹供亲》,完成以下题目。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

岁荒①,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②,以异器③盛之。

赤眉贼见而问之。

顺曰:

“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

”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释:

①岁荒:

年成不好。

②桑椹:

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

③异器:

不同的碗。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顺日拾桑椹/日中不至

B.以白米牛蹄赠之/临别赠言

C.贼悯其孝/悲天悯人

D.粮食不足/足智多谋

14.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________

15.你认为蔡顺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

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6.体会题目中“追”字的妙处。

17.结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七、名著阅读

18.初一

(1)班正在进行名著阅读分享,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补全下列对话。

小明:

名著中很多人物个性十分相似,例如孙悟空和康塞尔都有忠心耿耿的特点。

轩轩:

我认为孙悟空身上更多的是鲁莽的个性,和《水浒传》中的李逵比较相似。

老师:

你们说的有道理,经典人物性格

(1)________,“人是立体的人”。

阅读名著时要注意选用合适的阅读策略。

比如,阅读《骆驼祥子》时,就可以运用圈点批注的阅读策略,对祥子的人物形象、老舍的语言特点进行评析。

那么阅读《海底两万里》《红岩》《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这三部作品,又可以运用除了比较法和圈点批注法之外的其他什么阅读策略呢?

请同学们选择三部中的一部,结合名著具体内容并运用两种阅读策略谈谈你是怎样阅读的。

小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阿西莫夫的小说《基地》里面有三大牛人,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说说其主要事迹。

八、综合性学习

20.某校七年级学生正在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1)下图为一家烧烤的招牌,请你简述其设计内容及特点。

(2)才艺大比拼。

给鲜花店起名_____________  给书店起名________________给自己起网名

九、作文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

旁边的人很奇怪地问:

“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笑着说:

“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

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

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字词书写

1、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情景默写

1、

五、课外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2、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