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0816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docx

生理题目第五章呼吸

第五章呼吸

一、名词解释

1.呼吸2.肺通气3·呼吸运动4.胸膜腔内压5.补吸气量6.肺活量

7·用力呼气量8.功能残气量9·每分通气量10.肺泡通气量1I·通气/血流比值

12.氧含量13.血氧饱和度14.氧解离曲线15.肺牵张反射

二、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

2·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具有、和作用:

3·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与之间的压力差,肺通气的原动

力是。

4·吸气初,肺内压大气压;胸内压大气压。

5·腹式呼吸是指以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是指以

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

6·入工呼吸的基本原理是入为地造成与之间的压力差,

在入工呼吸时首先要保持。

7·肺通气的阻力可分为和。

8·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

9·肺泡通气量=()×。

10·肺换气的过程是:

02由向扩散,CO2由向

扩散,结果是使流经肺泡的血变成血。

11·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和。

12·co2的运输方式毒要是以的形式在中运输。

13·中度缺02可使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

14.调节呼吸最重要的体液因素是。

15·cO2分压升高时,主要是通过,其次是通过和

反射性地使呼吸运动增强。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呼吸是指

A.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B.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c.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D.气体进出血液的过程

E.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2.呼吸的意义主要是为机体

 

E.摄取c02排出O2

3.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4.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E.胸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5.平静呼吸的特点是

A.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B.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c.吸气与呼气都是主动的D.吸气与呼气都是被动的

E.吸气有时是主动的、有时是被动的

6.肺内压等于大气压的时期是

A.呼吸全过程B.呼气末和吸气初c.吸气末和呼气初D.呼气初和吸气初

E.呼气末和吸气末

7.平静呼吸时,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的时相是

A.呼气初B.呼气末c.吸气初D.吸气末E.呼吸全程8.胸膜腔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肺的回缩力B弹性阻力c.大气压力D.胸膜腔的密闭性E.胸廓的扩张

9.胸壁穿刺伤使胸膜腔与大气相通,将造成

A.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B.胸膜腔压力等于大气压c.胸膜腔压力低于大气压

D.肺明显扩张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多

10.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主要是

A.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的顺应性B.增加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的顺应性

c.降低肺的表面张力,不影响肺的顺应性D.增加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的顺应性

E.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的顺应性11.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气道的口径B.气流的形式c.气流的速度D.气道的长度E.气体的密度

12.下列哪项能使呼吸道口径增大

A.跨壁压减小B.副交感神经兴奋c.呼气时D.交感神经兴奋E.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

13.正常成人在平静呼吸时,每次呼出或吸进的气量约为

A.300~350mlB.400~600mlC.600~700mlD.500~800mlE.800~1000ml

14.平静呼气末肺内的气体量是

A.潮气量B.功能残气量c.肺活量D.肺通气量E.肺泡通气量15.肺活量等于

A.补吸气量+潮气量B.潮气量+补呼气量c.补吸气量+补呼气量D.深吸气量+补呼气量

E,补呼气量+余气量

16.某入潮气量为500ml,呼吸频率为14次/分钟,其肺泡通气量约

A.3000mL/minB.4000mL/minC.5000mL/minD.6000mL/min

E.7000mL/min

17.下列哪项是评价肺一次通气功能最好的指标

A.肺活量

B.用力呼气量c.每次肺通气量D.每分肺通气量E.每分肺泡通气量

18.对肺泡气体分压具有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

A.潮气量B.补吸气量c.补呼气量D.残气量E.功能残气量19.安静时,正常成入的VA/Q的正常值是

A.0.64B.0.064C.0.48D.0,84E.0.08420.有关02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

B.0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

c.血液中化学结合O2量远大于物理溶解量

D.O2与Hb的结合反应快,不需要酶的催化,且是可逆的

E.吸入高压氧主要是增加化学结合的O2量

21.Hb氧饱和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于

A.Hb的浓度B.氧分压c.血浆pH值D.C02分压E.2,3--DPG含

22.氧解离曲线通常表示

A.Hh氧容量与PO2关系的曲线B.Hb氧含量与PO2关系的曲线

c.Hb氧饱和度与PO2关系的曲线D02在血液中溶解的量与P02关系的曲线

E.血中c02含量与P02关系的曲线

23.c0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主要是

A.以溶解的方式在血浆中运输B.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在红细胞内运输

c.以碳酸氢盐的形式在红细胞内运输D.以碳酸氢盐的形式在血浆中运输

E.以碳酸的形式在血浆中运输

24.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

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大脑

25.关于血液中c02对呼吸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c02是调节呼吸的重要体液因素B.血液中c02升高可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

c.c02可直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D.血液中cO2浓度过低可出现呼吸暂停

E.血液中c02浓度过高可出现呼吸麻痹

26.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有效刺激是。

A.血液中一定程度的缺氧B.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O2c.血液中一定浓度的碱性物质

D.肺牵张感受器传入冲动E.呼吸肌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27.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是

A.血液中的c02B.血液中的H+c.脑脊液中的H+D.脑脊液中的c02

E.脑脊液中的PO2降低

28.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

A.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B.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c.肺牵张感受器

D.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E.脑桥中枢化学感受器

29.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接受肺扩张的刺激B.感受器存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壁的平滑肌内

c.传入纤维在迷走神经干中D.可及时终止吸气,有利于吸气向呼气转化

E.参与成人正常节律性呼吸的形成和调控

30.切断兔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

A.变深变快B.变浅变快c.变浅变慢D.变深变慢E.呼吸时相缩短

【二)B型题

A.潮气量B.肺活量c.功能残气量D.残气量E.用力呼气量

I.平静呼气末肺内残存的气体量是2.补呼气量与残气量之和等于

3.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是

4.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是

A.外呼吸B.肺通气c.肺换气D.气体运输E.内呼吸

5.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6.组织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

7.气体进出肺泡的过程是

A.弹性阻力B.非弹性阻力c.表面张力D.肺弹性回缩力E.肺泡扩张力

8.气道口径的改变主要影响9.胸内压的绝对值等于10.与顺应性成反比关系的是

(三)c型题

A.肺弹性阻力增加B.气道阻力增加+c.两者皆有D.两者皆无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2.交感神经兴奋时

A.血O2含量降低B.动脉血PO2降低c.两者皆有D.两者皆无

3.贫血或cO中毒时

4.无效腔增大时

A.中枢化学感受器B.外周化学感受器c.两者皆有D.两者皆无

5.动脉血Po2下降到80mmH时g呼吸运动加强是通过刺激6.严重肺心病患者吸入纯氧后引起呼吸暂停是通过

(四】x型题

I.呼吸的基本过程包括

A.肺通气B.肺换气c.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D.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

E.组织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2.呼吸道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有

A.加温加湿吸入气B.净化吸入气c.调节气道阻力D.与血液气体交换

E.减少肺泡通气量

3.平静呼吸时肺内压的变化

A.吸气初,肺内压高于大气压B.吸气初,肺内压低于大气压c.吸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D.呼气初,肺内压高于大气压E.呼气初,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4.平静呼吸时

A.只有吸气肌参与B.只有呼气肌参与c.吸气过程是主动的,呼气过程是被动的

D.呼气过程是主动的,吸气过程是被动的E.吸气时,肺容积扩大、肺内压增加

5.关于胸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和维持胸内负压的重要条件是胸膜腔密闭

B.胸内负压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c.胸内负压增大可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D.吸气时,胸内负压减小

E.胸内负压表示胸内压低于大气压

6.胸膜腔负压生理作用有

A.降低气道阻力B.使肺处于扩张状态c.使肺能随胸廓运动D.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

E.减少呼吸时胸膜腔容积的变化

7.一侧开放性气胸的患者可出现

A.吸气困难B.呼气困难c.回心血量减少D,淋巴液回流减少E.吸气时纵隔移向健侧

8.肺通气动力必须克服哪些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

A.气道阻力B.胸廓的弹性阻力c.肺泡的表面张力D.肺的弹性回缩力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产生的阻力

9.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A.由肺泡I型上皮细胞分泌B.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c.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D.是脂蛋白混合物E.可以防止液体渗入肺泡内

10.能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的因素有

A.迷走神经兴奋B.5-羟色胺c.组胺D.儿茶酚胺E.缓激

11.肺活量包括

A.残气量B.补吸气量c.潮气量D.补呼气量E.肺总量12.影响肺活量的因素有

A.性别B.年龄c.身材D.体位E.呼吸肌强弱13.关于肺换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肺换气的结构基础是呼吸膜B.是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氧气由血液扩散至肺泡,c02由肺泡扩散至血液D.结果是使流经肺泡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E.经过肺换气后,血液由肺动脉回到左心房14.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

A.呼吸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B.呼吸膜的厚度c.呼吸膜的面积D.肺泡通气量

E.肺血流量

15.关于呼吸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运输形式B.cO2主要是以碳酸氢盐的形式在血浆中运输

c.cO2主要是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浆中运输

D.02主要是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红细胞内运输

E.02主要是溶解在血浆中运输16.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组织获得更多的氧

A.组织氧分压降低B。

组织氧分压升高C.组织二氧化碳产生量增多D.组织二氧化碳产生量减少

E.组织温度升高

17.

下列那些可引起氧离曲线移位

18.关于血液中co2浓度改变对呼吸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是调节呼吸的重要体液因素B.co2浓度增加,可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

C.co2浓度增加,可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D.co2浓度越高,呼吸中枢兴奋性越高

E.co2浓度过低,可出现呼吸暂停

19.中枢化学感受器

A.位于延髓腹外侧表浅区B.可以感受血液中O2N浓度的改变

C.主要感受血液中H+浓度的改变D.主要感受脑脊液中H+浓度的改变

E.可以感受脑脊液中HCO3的-变化

20.可以影响呼吸运动的体液因素是

A.O2B.CO2C.H+D.HCO3-E.N2

四.问答题

1.说出呼吸的概念及呼吸的基本过程

2.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是什么?

3.胸内压是如何形成的?

有何特点及生理意义?

4.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有何不同?

5.什么是肺换气?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那些?

6.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呼吸运动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7.什么是氧离曲线?

分析氧离曲线各段的特点及意义

8.试述pco2增高,Po2降低、H+增加对呼吸运动影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全过程称呼吸。

2.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肺通气

3.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与缩小。

4.胸膜腔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由于胸膜腔内压通常低于大气压,因此习惯上也称为胸膜腔负压。

5.补呼气量是指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增加的吸入气量。

6.肺活量是指作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气量。

7.用力呼气量是指受试者在一次最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然后计算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8.功能残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肺内所余留的气量。

9.每分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内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量,为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10.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11.通气/血流比值指的是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12.氧含量是指每升血液的实际含O2量。

13.氧饱和度是指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数。

14.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称氧解离曲线。

15.肺扩张或缩小而引起的呼吸反射性变化,称肺牵张反射。

二,填空题

1.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组织换气2.加湿、过滤、清洁

3.大气、肺泡气、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4.低于、低于

5.膈肌、肋间外肌6.肺、大气、呼吸道通畅7.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

8.肺活量9.潮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10.肺泡、血液、血液、肺泡、静脉血、动脉血

11.物理溶解、化学结合12.碳酸氢盐、血浆

13.兴奋、加强;14.C0215.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C2.A3.B4.D5.A6.E7.C8.A

9.B10.E11.A12.D13.B14.B15.D16.C

17.B18.E19.D20.E21.B22.C23.D24.B25.C26.B27.C28.D29.E30.D

(二)B型题

1.C2.C3.B4.A5.C6.E7.B8.B9.D10.A

(三)C型题

1.A2.D

3.A4.C5.B6.B

(四)x型题、

1.ABCDE2.ABCE3.BCD4.AC

5.ABCE6.ABCD7.ABCDE8.ABCD

9.BCDE10.ABCE11.BCD12.ABCDE13.ABD14.ABCDE15.ABD16.ACE17.ACDE18.ABCE19.AD20.ABC

四、问答题

1.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过程包括4个相互衔接又同步进行的阶段。

①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②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换气,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和肺换气又合称为外呼吸;组织换气又称为内呼吸。

2.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

通气的动力必须克服通气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

肺通气的阻力有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两种,正常情况下,弹性阻力约占总通气阻力的70%。

弹性阻力包括肺弹性阻力与胸廓弹性阻力。

肺弹性阻力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所形成的表面张力和肺弹性纤维的弹性回缩力。

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

力、粘滞阻力和呼吸道阻力。

其中气道阻力的增加是临床上通气障碍最常见的病因。

3.胸内压主要是由肺的回缩力形成的。

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

有两种力通过胸膜脏层作用于胸膜腔:

一是肺内压,使肺泡扩张;二是肺回缩力,使肺泡缩小。

因此,胸膜腔内压力实际上是两种方向相反的力的代和数,即:

胸内压:

肺内压一肺回缩力。

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都等于大气压,故: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若以一个大气压为0值标准,则胸内压=---肺回缩力。

正常情况下,肺总是表现出回缩倾向,胸内压因而也经常为负压。

胸内负压的维持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

首先它可保证肺泡呈扩张状态,以便顺利地进行肺通气和肺换气。

其次是作用于胸膜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4.肺活量指的是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用力呼气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出气体,分别测量第1、2、3秒内呼出的气量并计算其占肺活量的百分比。

肺活量反映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但它不限制呼气的时间,故不能充分反映肺通气功能的好坏。

用力呼气量是一种动态指标,它不仅能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而且因为限制了呼气时间,所以还能反映呼吸阻力的变化。

因此是评定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

5.肺换气指的是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换气的过程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①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正常入肺的总扩散面积达100m2在平静呼吸时,呼吸膜的扩散面积约40m2在体力劳动时扩散面积可增大。

正常情况下,呼吸膜的总厚度不到1um,对O2和CO2通透性很大。

在病理情况下,呼吸膜的面积减少(如肺气肿)或呼吸膜的厚度增加(如肺炎、肺纤维化等)都将导致气体扩散量减少。

②通气/血流比值,肺换气是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要达到高效率的气体交换,肺泡既要有充足的通气量,又要有足够的血流量供给,正常入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约为0.84,这是肺部气体交换理想的状态。

当此值增大或减小时都将影响气体交换。

6.切断家兔两侧迷走神经后,呼吸运动呈慢而深的变化。

迷走神经中含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纤维。

肺牵张反射中的肺扩张反射的生理意义,是促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

当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后,中断了肺牵张反射的传入通路,肺牵张反射的作用被消除,此时,呼吸呈慢而深的变化。

7.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称为氧离曲线。

在一定范围内曲线近似s形。

当PO2在60一100mmH之g间时(曲线上段),曲线较平坦,表明PO2的变化对血氧饱和度影响不大。

氧解离曲线的这一特性使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或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v/Q比值减小时,只要PO2不低于60mmH,g血氧饱和度就可维持在90%以上,从而保证了入体对02的需要。

当Po2在40—60mmHg之间时(曲线中段),曲线较陡,表明在这个范围内,Po2轻度降低就会引起血氧饱和度较大幅度的下降,即有较多的O2从氧合血红蛋白中解离出来。

氧离曲线的这一特点有利于处于低O2环境的组织细胞摄取O2。

当P02在15—40mmHg之间时(曲线下段),曲线最陡直,说明PO2,稍有降低血氧饱和度就会大幅度的下降,即Hh02极易释放02。

这一特点有利于组织代谢增强时能及时得到足够

的02。

氧离曲线的这一特点还提示,当动脉血02分压较低时,只要吸入少量的O2,就可以明显提高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

8.cO2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体液因子。

c0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可以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实现,且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

当血液中cO2浓度轻度增加时,可以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深加快;但当血液中c02浓度过度增加时,可使呼吸中枢麻痹,导致呼吸停止;当血液中c02浓度过低时,可使呼吸中枢抑制,出现呼吸暂停。

机体缺02,一方面可以兴奋颈动

脉体、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使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另一方面,缺O2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减弱。

当机体轻度缺O2时,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大于直接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表现呼吸加深加快。

当严重缺O2时,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大于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表现呼吸减弱,甚至呼吸抑制。

当血液中H+浓度升高时,血浆pH值减小,呼吸加强,肺通气量增大;反之,则pH值增大,呼吸抑制,肺通气量减少。

虽然中枢化学感受器对H+的敏感性较高,约为外周化学感受器的25倍,但由于H+不易通过血一脑屏障。

因此,血液H+对呼吸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