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1577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6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docx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科学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寒冷的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白气”,这一现象属于()

A.熔化B.凝华C.液化D.升华

2.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

3.一颗正在竖直向上飞行的子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降

B.沿竖直方向做匀速运动

C.立刻停在空中

D.立刻向下加速运动

4.在下列设备中,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A.

电磁铁

B.

动圈式话筒

C.

喇叭

D.

电动机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击打排球时,手对排球的作用力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B.梨子从树上落向地面的过程中,重力对梨子做功,梨子的重力势能增加

C.宇宙飞船的返回舱在穿过大气层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会停下来,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6.如图是某种汽车质量测试仪(俗称地磅)的工作原理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压力传感器的电阻会随着受到的压力的增加而减小,汽车开上踏板,质量显示表的指针就会显示出待测汽车的质量.下列关于测试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在B点的力为动力,图中的ABO是一个省力杠杆

B.质量显示表是用电压表改装而成的

C.质量显示表表盘上的刻度值越往右越小

D.汽车质量越大,电路消耗的总功率越大

7.如图所示,甲、乙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光滑斜面,长度分别为4m、5m,高度相同.两个工人分别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甲、F乙把完全相同的工件从斜面底端匀速地拉到斜面顶端,且速度大小相等.此过程拉力F甲、F乙所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功率分别为P甲、P乙,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甲:

F乙=5:

4B.W甲:

W乙=5:

4

C.P甲:

P乙=5:

4D.η甲:

η乙=5:

4

8.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可以测出未知电阻Rx阻值的电路是()

A.

B.

C.

D.

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B.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

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D.控制PM2.5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

10.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硬铝片比纯铝片硬度小B.钢的性能优良,是很纯的铁

C.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快D.为防止钢铁生锈,可在其表面涂油

11.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①冰水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氮④石灰水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2.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获得物质都需要经过化学变化

B.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发生了化学变化

C.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化学变化

D.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是化学变化

1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14.用CO2和NH3反应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2NH3

CO(NH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共涉及到三种氧化物

B.C、H、O、N四种元素均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

C.尿素含氮高,是一种很好的氮肥

D.尿素种含有CO分子

1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对其反应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分解反应B.②置换反应C.③复分解反应D.④化合反应

1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值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B.葡萄汁和苹果汁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牛奶和鸡蛋清都接近中性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

17.右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

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5%

D.t2℃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为130克

18.除去下列物质所含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二、填空题

19.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一物体所受重力,由图可知,物体所受重力为N,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0.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质量为22t,在下潜实验中成功突破7000m水深大关,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蛟龙号”所受水的压强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当“蛟龙号”悬浮在深海某处时,受到的浮力为N。

(g取10N/kg)

21.家庭电路中常用带有开关的移动插座,插座上的开关与插座是联,插座与插座之间是联。

22.已知水的比热c水=4.2×103J/(kg•℃),要在标准大气压下烧开初温为20℃、质量为3kg的一壶水,则水需吸收热量J,此过程是采用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23.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氖______

(2)2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

(4)

表示___________的结构示意图

(5)核电荷数为14的元素_________

24.元素X、Y、Z、M是初中常见的四种元素。

有关信息如下表:

(1)M元素的名称是_____

(2)Y形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__,此物质不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_____(填化学式),该有机物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

(5)由Z、M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化合物,俗称______,写出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请根据下列仪器和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用①②③组合可制备CO2,写出实验室用此装置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CO2应选用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④”或“⑤”)。

(4)利用图⑥所示装置(集气瓶中预先装满CO2气体)来验证CO2的性质,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再加入足量的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在化学反应中,凡是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配平这类化学方程式往往采用“化合价升降法”更方便快捷,即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例如:

具体配平步骤如下:

①“标变价”:

找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并标出改变前后的化合价。

②“列变化”:

列出改变的价态数。

③“找倍数”:

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3×4=12,从而确定Al、MnO2的系数。

④“配系数”:

再用观察法,配平其它系数。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H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价,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价。

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系数写在方框里,所有系数必须填写)

27.黄铜是Zn以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

黄铜渣中约含Zn7%、ZnO31%、Cu50%、CuO5%,其余为杂质。

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已知:

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

(1)步骤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Ⅰ、Ⅱ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此操作和步骤Ⅲ中的蒸发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A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C的质量。

三、简答题

28.如图所示,质量均匀分布的直木棒一端支在地面上,O为支点。

(1)请画出木棒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

(2)请画出使木棒在图示位置静止时作用在端点P的最小作用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

29.如图所示,已知光线在水面反射的光线OB,O为入射点,请作出其入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30.某一型号的汽车质量为5×103kg,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为4×250cm2,在一段平直公路上用0.5小时匀速行驶了54km,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求:

(1)该汽车的行驶速度;

(2)该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3)该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4)已知这一过程消耗燃油1.5×10﹣2m3,求汽车发动机在这一过程中消耗的总能量及该汽车的效率.(假设燃油完全燃烧,燃油密度ρ为0.8×103kg/m3,燃油热值q为4.5×107J/kg,g取10N/kg)

31.(10分)寒冷的冬天,孝顺的小茜用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给住在偏远农村的奶奶买了一个“暖手宝”,铭牌如表中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产品名称

暖手宝

产品货号

QB32

额定功率

440W

额定电压

220V

通电储热

5~8分钟

电源线长

约80cm

暖手宝直径

约220mm

(1)该“暖手宝”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电阻各是多少?

(2)该“暖手宝”正常工作工作5分钟产生的热是多少?

(3)在奶奶家,到晚上用电高峰小茜再次给“暖手宝”加热时,发现加热时间明显比白天长.聪明的小茜知道这是因为电压降低了的缘故,于是专门进行了一番测量:

她关掉其它用电器,单独给这个“暖手宝”通电6分钟,观察到家里的电能表(如图所示)转盘转了44转.请你帮小茜计算出这时她奶奶家实际电压是多少?

(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32.(10分)有关资料介绍,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其中氧化铜与氯酸钾混合加热,也能很快产生氧气。

现将2.5g氧化铜与24.5g氯酸钾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残余固体经冷却、称量、质量为17.4g。

然后将固体溶于65.1g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的滤渣。

滤渣又经过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2.5g。

(不考虑过程中物质的损失,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反应中氧化铜起作用。

(2)生成的氧气为克。

(3)所得滤液中溶质是,其质量分数为。

(4)向所得滤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6%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AgNO3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

(列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四、探究题

33.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组成员认为: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次数

测力计示数/N

2.4

3.1

3.5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见表格)根据知识,可以知道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2)分析图中(选填“甲”、“乙”、“丙”)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4.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

次数

1

2

3

材料

玻璃

玻璃

水晶

凸起程度

较小

较大

较大

焦距/cm

8.0

4.0

(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cm。

(2)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

对同一凸透镜,蓝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4)探究完成后,小雷和其他同学用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6.0cm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9.0cm、13.0cm,与理论像距16.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35.(8分)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小明选择了5Ω、10Ω、20Ω、25Ω五个电阻进行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完成的电路完成,且使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导线不能交叉)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电阻断路B.电流表坏了C.滑动变阻器短路D.电阻短路

(4)排除电路故障进行实验.为达到实验目的,滑动变阻器除了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外,还起到的作用.实验中,当把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应把变阻器滑片向(填“左”或“右”)滑动,同时眼睛盯住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

(5)根据实验数据,作出I﹣R图象如图丙所示。

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图象可得出结论:

导体两端

36.Mg与NH4Cl溶液反应,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泡产生。

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假设与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NH3+HCl=NH4Cl

②NH3+H2SO4=(NH4)2SO4

③NH3+CuO

3Cu+N2+3H2O

(实验探究)

(1)为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_______________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HCl。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A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NH3;

②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H2;③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Mg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

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

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冬天,室外温度很低,从嘴里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

故选C。

本题旨在考查液化现象,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记忆。

难度:

较易。

2.A

【解析】看电视时,调节电视机音量,是为了让声音更大一些,是增大响度的。

故选A。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本题旨在考查响度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三特征的区别。

难度:

较易。

3.B

【解析】子弹在竖直向上飞行,若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将沿竖直方向做匀速运动,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2)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物体如果受到力的作用,且受到的力不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4)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它可能不受外力作用,也可能受本题旨在考查力和运动的知识,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难度:

较易。

4.B

【解析】A.电磁铁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A错误;B.动圈式话筒工作时,即人说话的声音使得线圈在磁场中运动,结果是产生电流,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B正确。

C.喇叭扬声器的里面有电磁铁,它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工作的,C错误;D.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D错误;故选B。

本题旨在考查电磁感应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四个电学设备的制成原理的掌握。

难度:

较易

5.C

【解析】A.用手击打排球时,手对排球的作用力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A错误;B.梨子从树上落向地面的过程中,重力对梨子做功,但梨子的高度下降,所以苹果的重力势能是减小的,B错误;

C.宇宙飞船的返回舱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与大气层摩擦,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正确;

D.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会停下来,是由于汽车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而不是由于惯性,D错误。

故选C。

本题旨在考查相互作用力的特点、重力势能的大小变化、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能量的相互转化的知识,考查学生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重力势能的大小变化、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能量的相互转化的知识的掌握。

难度:

较易

6.D

【解析】A.由图可知,测量时,压力杠杆ABO的支点在0点,压力的力臂是OB,传感器的力臂是OA,OA>OB,则此杠杆为费力杠杆,A错误;B.由电路图可知,质量显示表串联在电路,应为电流表改装而成的,故B错误;C.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力臂不变,汽车质量越大,压力传感器电阻受到的压力越大,电阻越小,由I=U/R知,质量显示表的示数越大,因此质量显示表的指针偏转角度会随着质量的增加而增大,故C错误;D.质量越大,压力传感器的电阻会越小,由P=U2/R可知,该电路消耗的功率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旨在考查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知识,考查学生对欧姆定律及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应用。

难度:

中偏难。

7.AC

【解析】BD.斜面光滑所以没有摩擦,即不做额外功,由功的原理可知:

沿斜面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W有=W总=Gh,因为两斜面高相同,工件相同,所以

;由机械效率

,所以

所以BD错误;A.因为

,即

,所以

,故A正确;C.由

,沿两斜面拉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所以

,故C正确。

故选AC。

本题旨在考查功及功率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功及功率的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应用。

难度:

中偏难。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接触面光滑,摩擦力为0,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8.ABD

【解析】A.开关S闭合时,R0短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测量R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求出R0两端的电压,根据I=UR求出通过R0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通过Rx电流等于通过定值电阻电流Ix=I0,根据Rx=UX/IX可求出RX电阻,故A正确;B.由电路图可知,当S断开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求电源的电压;当开关S闭合时R0、Rx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通过R0的电流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求通过RX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即可求出RX阻值,故B正确;C.开关S闭合时,Rx短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所以无法得到电路中电流,不能计算出Rx的值。

故C错误;D.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闭合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当开关S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再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Rx阻值,故D正确。

故选ABD。

利用电压表或电流表测未知电阻的阻值,就是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或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想办法得出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然后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未知电阻的阻值。

本题旨在考查欧姆定律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利用欧姆定律测未知电阻的阻值的方法的掌握。

难度:

中偏难

9.C

【解析】

【详解】

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能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错误。

B、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能减少尾气污染,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错误。

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正确。

D、控制PM2.5的排法以减少雾霾天气,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

A、硬铝是合金,比纯铝片硬度大,故A错误;

B、钢是铁的合金,比纯铁性能优良,故B错误;

C、在沙漠地区水分缺少,铁锈蚀较慢,故C错误;

D、在钢铁表面涂油能隔绝空气防止其生锈,这是防止钢铁生锈的主要方式之一,故D正确。

故选D。

11.A

【解析】

【详解】

①冰水共存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

②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③液氮中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④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

故选A。

12.B

【解析】

【详解】

A.海水晒盐是利用了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这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B.石灰浆的成分是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钙固体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故正确;

C.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利用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它们分离出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湿衣服晾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13.C

【详解】

A、一种分子构成一种物质,碘酒是混合物是因为微观上碘酒中有不同分子,宏观上碘酒中有不同物质组成,选项正确;

B、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微粒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物质通过微粒的运动而散发气味,选项正确;

C、气体受热膨胀过程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也不变,改变的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选项错误;

D、碘的升华是碘的分子获得能量,分子的运动加快、间隔变大,最终变成气体,选项正确。

故选C。

14.C

【解析】

【详解】

A.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氢元素在第一周期,碳、氧、氮在第二周期,故错误;

C.尿素含有植物需求量较大的氮、磷、钾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正确;

D.尿素是由尿素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一氧化碳分子,故错误。

故选C。

15.D

【分析】

根据反应原理分析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详解】

①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②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为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故不属于置换反应;

③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