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1674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6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docx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第六章第16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纲展示

考点扫描

切脉高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

1.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如2013年全国课标卷Ⅰ第7~8题,课标Ⅱ第1~2题,2013年北京卷第3题等。

2.人口迁移的影响:

如2013年天津卷第12

(2)题,2013年北京卷第3题,2011年福建卷第3题,2011年海南卷第16~18题等。

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

1.常结合不同年代的人口变化统计图,考查人口变化的特点,推断所属的国家。

2.常结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迁移统计图,考查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及其影响。

3.常结合表格统计资料,根据数据考查人口迁移特点及其影响。

4.常结合区域图和产业转移的相关信息,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等。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

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19世纪以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

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

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因素,有时自然灾害也会起作用。

2.经济因素:

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因素。

3.社会因素:

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表现为“两个变化”“四个因素”,即:

2.人口迁移带来的具体影响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且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

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

1.人口迁移率与人口数量

提示:

(1)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

(2)若某地区人口迁移率大于0时,人口迁入数量大于迁出数量,人口数量增加;迁移率等于0时,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相等,人口数量不变;迁移率小于0时,迁入人口小于迁出人口,人口数量减少。

(温馨提示:

若有时间请以2013年全国课标卷Ⅱ第1~2题,2011年广东卷第7~8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

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

提示: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

提示: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1.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读2000~2010年我国人口增长幅度图,回答

(1)~

(2)题。

(1)人口数量减小的省区有(  )

A.新疆、西藏   D.重庆、湖北

C.河南、安徽D.贵州、云南

(2)我国人口高速增长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

B.劳动力短缺,不能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要

C.人口稀少且环境人口容量大

D.人口众多且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解析:

(1)读图并结合图例可知人口呈负增长的省区有甘肃、四川、重庆、贵州、湖北、安徽。

(2)由图可知,我国人口高速增长的地区主要是新疆、西藏、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广东、海南。

西部大开发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和科技人才迁入新疆、西藏;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广东和海南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劳动力短缺,因此吸引大批人口迁入。

答案:

(1)B 

(2)B

2.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两次移民潮以来,我国第三次移民高潮出现在21世纪的前十年。

下表为2011年我国投资移民的热门目的地统计表。

据此回答

(1)~

(2)题。

目的地

我国投资移民

申请者数量(个)

占所有投资移民

申请者的比例(%)

加拿大魁北克省

3098

62

加拿大其他地区

697

99

美国

2969

75

澳大利亚

2000

57

英国

85

26

(1)我国投资移民到英国的数量与到其他目的地的差异较大,其影响因素是(  )

A.基础设施完善程度B.经济发展速度

C.生活消费水平D.城市化水平

(2)第三次移民高潮对我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减轻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B.导致我国人才外流,减缓了经济发展速度

C.加重了公共设施负担和城市管理压力

D.加快了老龄化步伐

解析:

(1)从表中信息可知,我国投资移民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目的地的数量较大,而投资移民到英国的数量很小,这主要与英国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有关。

(2)从统计表上可以看出,第三次移民高潮的移民主要是投资移民,并非以廉价劳动力为主,故不会减轻我国的就业压力,但会导致我国人才外流,减缓经济发展速度。

答案:

(1)B 

(2)B

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是曲线图或折线图,即利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迁出、迁入率(‰)(如图1);另外也有坐标图(如图2),它的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迁出率和迁入率,它显示静止的人口迁移状况。

图1

图2

[信息获取]

1.从图1中可获取

(1)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迁入、迁出率,说明迁入率和迁出率随时间而变化。

(2)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3)随年份的变化,迁入率波动上升,迁出率波动下降,从而推断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4)我们可以用“垂线法”判断出1997年的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数值(图1中A、B),观察判断出净迁移率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年份,即1997年最小,2008年最大。

2.从图2中可获取

(1)纵坐标代表迁出率,横坐标代表迁入率。

(2)从图中可获取迁入率、迁出率和净迁移率的计算公式。

(3)读出任意一点的迁出率、迁入率数值,并能计算出净迁移率的数值。

判读方法►————————————————————

 

1.考查某区域人口的“机械增长”情况。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说明该地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反之则相反。

2.判断某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如果人口迁入大于迁出,依据一般的人口迁移差异可说明该地区经济较发达。

反之则相反。

3.考查区域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净迁入,一般为该地区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但也有不利的影响。

人口净迁出,则会加强与外界社会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但也有不利的影响。

典题例证►————————————————————

 

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读图回答

(1)~(3)题。

(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

A.收入水平高   D.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

(2)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

A.棉花B.甜菜

C.橡胶D.青稞

(3)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获取解读信息]

1.从设问中获取信息

该题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

(1)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题,解题关键是从图中分析出迁入迁出平衡地区及其典型农作物。

第(3)题,解题关键是从图中获取各省省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2.从题干中获取信息

从第

(2)题题干中的“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可知该省区为西藏,典型农作物为青稞。

3.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D 

(2)D (3)C

   (2014·唐山模拟)下图示意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迁移数量的关系,①②③④曲线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四种人口迁移类型。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中曲线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人口迁移类型的分别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2.③曲线所表示的人口迁移现象在下列城市中已有所体现的是(  )

A.伦敦B.巴西利亚

C.新德里D.乌兰巴托

解析:

第1题,①曲线表示经济发展程度低的地区间的人口迁移,应为乡村之间的人口迁移;②曲线表示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人口迁移数量不断增大,应为城市之间的人口迁移;③曲线所表示的人口迁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应为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则④曲线表示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第2题,③曲线表示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即逆城市化现象,一般出现在发达国家,在伦敦已有所体现。

答案:

1.D 2.A

   (2014·海口调研)下图是2013年2月12日铁道部在网络上发布的一幅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图示日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B.交通

C.政治D.社会

4.据图可推断出(  )

A.广东交通通达度较北京高

B.上海的工业结构优于广东

C.武广铁路运输压力较京沪线小

D.四川外出务工人员较湖南少

解析:

第3题,图示为我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即导致此时段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返乡过春节,即社会因素。

故选D项。

第4题,广东交通通达度低于北京,A项错误;根据图中从广东回流至湖北、湖南的人数可以看出,武广铁路的运输压力大于京沪铁路,C项错误;据图可知,回流至湖南的人数为1396万,而回流至四川的人数为1753万,即四川外出务工人员较湖南多,D项错误;从广东回流的人数远大于上海,可以推断广东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上海各产业分布更合理,即上海的工业结构优于广东,故选B项。

答案:

3.D 4.B

   (2014·临沂市一模)读我国某市2013年人口统计图,回答5~6题。

5.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的流入人口(  )

A.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小

B老龄人口比重较大

C.女性人口比重较大

D.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大

6.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  )

A.使该市人口死亡率上升

B.降低了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C.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减少

D.使该市的环境压力增大

解析:

第5题,图示信息显示,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流入人口劳动力人口比重差异不大,老龄人口和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小,这与流入人口主要从事务工经商相符。

女性人口比重较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轻型化有关。

第6题,流入人口的年龄构成以劳动力人口为主,因此将使该市自然增长率有所增加、死亡率有所下降;人口总量的增加会使环境压力增大。

答案:

5.C 6.D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A表示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向南方“________地带”迁移。

(2)B、C两个箭头中表示黑人奴隶贸易的是________,这些黑人主要来自________中部和西部;表示华工迁移路线的是________。

(3)A、B、C三个箭头中,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

(4)美国东北部地区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5)美国东北部气候特征对人口迁移起拉力作用还是推力作用?

为什么?

(6)美国许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向南方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解析:

(1)、

(2)、(3)题,由图中所示的版图特征判断该国是美国,由图中A、B、C三个箭头所示方向判断,A箭头为国内人口迁移,是从东北部移向美国的南部和西部。

从纬度位置上来看,美国东北部被称为“冷冻地带”相对纬度较低的南部、西部被称为“阳光地带”;B、C两箭头为国际人口迁移方向。

B箭头表示黑人奴隶贸易,而我国近代史上迁移到美国的华工应是沿C箭头进入的。

第(4)题,美国的东北部是殖民开发较早的地区,由此形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从而成为人口的密集分布区之一。

第(5)题,分析东北部的气候特点,应主要从纬度位置、地形、洋流影响等方面去进行。

第(6)题,题中是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南方迁移,主要从南方对老年人口产生的拉力因素及东北部对老年人口产生的推力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阳光 

(2)B 非洲 C (3)B、C A

(4)美国东北部包括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5)起推力作用。

美国东北部纬度偏高,加之北美洲的地形南北敞开,在冬季,北方冷空气可长驱直入,造成该地区冬季寒冷,东部还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夏季气温也不太高,冷湿的气候使美国东北部有“冷冻地带”之称,因此对人口迁移起推力作用。

(6)气候因素。

其他原因:

东北部是老工业区,地价较高,环境污染严重;南方和西部开发了新能源,发展了新兴工业和旅游业,生活基础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等。

[双基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4·双鸭山月考)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数量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B.甲、丙

C.乙、丙D.乙、丁

解析:

第1题,图示人口迁移集中在20~35岁年龄段,以青壮年迁移为主,最有可能是外出务工、经商,即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是20~29岁年龄段人口,该年龄段人口的子女年龄段在0~4岁,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

答案:

1.D 2.A

   (2014·长安一中、西安中学等一模)读2013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

B.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与农村早婚有关

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因为和子女团聚

D.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自南部向东北部

4.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做好(  )

A.加大城市幼儿园建设

B.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

C.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建设

D.加强户籍管理制度建设

解析:

第3题,中国与美国人口基数和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纵坐标不同,10岁儿童的迁移量并不相当;我国农村人口多,婚育年龄较早,从而导致人口迁移峰值提前;美国老年人口主要向南部、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主要目的是养老。

第4题,读图可知,我国迁移人口主要集中在婚育年龄,且该部分人口由于经济原因又向城市迁移,因而需要加大城市幼儿园建设。

答案:

3.B 4.A

   (2014·咸阳模拟)下图为“1980~2005年我国人口迁出、迁入重心演化轨迹图”,读图完成5~7题。

5.由图可知(  )

A.迁出重心的位移变化比迁入重心明显

B.迁入重心的位移变化主要表现在东西方向

C.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一直迁往东南

D.两重心位移在南北方向上基本保持同向变化

6.2000~2005年我国人口迁入重心东移,最可能原因是(  )

A.京津冀都市圈的崌起

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C.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

D.东北传统工业区振兴

7.引起人口迁移最重要的原因是(  )

A.经济水平差异B.交通、通信发展

C.国家政策D.技术水平高低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人口迁出重心位移小于人口迁入重心位移,A项错误;迁移重心的位移主要体现在南北方向上,B项错误;1990年以前,人口重心总体向北迁移,1990年之后,人口重心向南移,故C项错误;两重心位移在南北方向上基本保持同向变化,D项正确。

第6题,由图可知,2000~2005年我国人口在30°N处主要由西部向东部迁移,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迁移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人口向长三角地区迁移,主要原因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对人口吸引力大,C项正确。

第7题,由图可知,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中部地区向东部迁移,主要原因是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A项正确;交通通信发展、国家政策、技术水平对人口迁移影响较小。

答案:

5.D 6.C 7.A

   (2014·云南省名校统考)寒假,王教授回老家过年。

在其家乡(县城)某路口统计了车流量和车辆信息,情况如下表。

据此回答8~9题。

日期

车辆户籍构成(百分比)

车流量

(辆/小

时)

本省

其他

腊月

二十

90

5

1

1

0

3

500

腊月

三十

50

15

25

7

2

1

900

8.从表中信息,可以确定(  )

A.由于该地工业发达,外来车辆较多

B.大年三十,因回家过年本省车辆较平时少

C.该地是旅游胜地,外地移民较多

D.统计时段,车辆数量和户籍构成差异均大

9.若车辆构成的变化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结合材料可以推测,王教授的老家可能是(  )

A.安徽B.云南

C.新疆D.广东

解析:

第8题,腊月三十有更多的外地车辆,很明显是有大量在外人员回家过年,也说明当地经济欠发达,人口迁移以外迁为主。

大年三十,本省车辆和平时数量相当;和腊月二十相比,腊月三十车辆数量剧增、外地车辆数量占比剧增。

第9题,由于迁移中间阻力的作用,该地应该离鄂、沪较近,离粤较远,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答案:

8.D 9.A

   (2014·济南调研)人口抚养比是区域内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单位:

%)。

下图为“我国及甲省抚养比统计图”,据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总抚养比与少儿抚养比完全呈正相关关系

B.总抚养比与老人抚养比完全呈负相关关系

C.甲省的少儿抚养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甲省老人抚养比的变化幅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1.我国总抚养比有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

A.老龄化趋势明显

B.年轻劳动力人口数减少

C.人口出生率下降

D.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总抚养比与少儿抚养比曲线变化可以看出,两者并不完全呈正相关,A项错误;同理B项错误;甲省的少儿抚养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项错误;甲省老人抚养比上升较全国快,D项正确。

第11题,由人口抚养比的定义可知,老龄化明显会导致抚养比上升,A项错误;年轻劳动力人口减少会导致抚养比上升,B项错误;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少儿抚养比下降,会使总抚养比下降,C项正确;该时段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D项错误。

答案:

10.D 11.C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8分)(2014·山东滨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各年龄段人口增长百分比。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6.29%

4.38%

1.91%

材料2:

今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深圳的厂房停止招工,而富士康成都项目总投资将达50亿美元,建成后将吸纳10万人就业,是四川省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

今年5月26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已与四川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许多类似的公司也已经或准备在四川建厂。

(1)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各年龄段人口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14分)

(2)分析富士康公司从深圳向四川转移的主要原因。

(14分)

解析:

(1)0~14岁人口是后备劳动力资源、15~64岁人口是现在的劳动力资源、65岁以上人口是需要赡养的人口,则这些人口的比重变化会带来相关问题。

(2)劳动密集型工厂的转移主要是考虑劳动力价格和数量。

答案:

(1)后备劳动力资源不足;目前就业压力大;养老负担重。

(2)深圳劳动力价格上升;四川劳动力充足,价格低。

13.(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在当前国际移民大潮中,我国海外移民呈扩大趋势,被认为是国际上的最大移民群体,目前移民人数已达3500万人,其中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中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材料2: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将继续推进人才强国战略,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

(1)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8分)

(2)为什么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会成为目前我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10分)

(3)面对我国海外移民数量逐年增多的现状,我国为什么要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

(10分)

解析:

经济因素是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迁移方向总体上是从较落后地区迁移到较发达地区。

答案:

(1)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由经济欠发达地区移向经济发达地区。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而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作、生活环境好,收入水平高。

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日渐成为其经济增长的瓶颈,这客观上形成了对移民的吸引力。

(3)我国的海外移民逐年增多,且以出国留学、工作为主,迁移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人才流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而鼓励和引导其回国工作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B.日本

C.俄罗斯D.德国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懂示意图,然后由不同的人口年变化率推知该城市的人口变动情况。

第1题,比较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口变化率,可推知该城市总人口增长速度变慢,但总人口增长率仍大于零,故总人口数仍然在增加,因此排除A、B两项;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