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087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6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doc.docx

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七章人口的变化doc

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

考纲解读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备考指南

考纲下载

核心知识点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合理容量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问题

2014课标Ⅰ,10~11题,8分

选择题

命题重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是常考点。

重点关注各种人口统计图分析和最新的人口政策调整及其影响。

考查形式:

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分值一般在4~8分,难度系数0.7~0.8。

热点探究:

二孩政策、延迟退休、人口红利。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迁移

2013课标Ⅰ,7~8题,8分

2013课标Ⅱ,1~2题,8分

选择题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16课标Ⅲ,4~6题,12分

选择题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识记: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2.理解: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3.应用:

各类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考点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核心知识再现]

1.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差异。

十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3)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①特点:

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②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自然

增长率

保持在较低水平

较高

原因

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

人口增长

特点

增长缓慢

增长很快

原因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数量最多。

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多(如图中A点);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少(如图中B点)。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为什么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改善,寿命延长,死亡率首先开始下降,故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死亡率的下降打破了人口“高位静止”的均衡状态,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主题1人口增长

[高分素养提升]

1.(2016·天津文综,5)读下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解析 根据该省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化图可知,该省人口增长由快变慢,故其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应是由高逐渐降低,且1990年至2000年降低较快。

答案 D

2.(2017·青岛市联考)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

(1)~

(2)题。

(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甲→乙→丁→丙B.丙→乙→丁→甲

C.甲→乙→丙→丁D.丙→乙→甲→丁

(2)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有(  )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国内移民 ③人口政策的实施 ④资源十分匮乏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解析 第

(1)题,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是: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降低),继而是出生率(降低)。

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时期出生率由大到小的演变顺序即可得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

(2)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的结果,故①正确;人口政策通过鼓励或限制人口出生率,也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故③正确。

国内移民对一个国家自然增长率变化没有影响;资源多少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没有必然的规律联系。

答案 

(1)D 

(2)B

1.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2)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人口基数大小、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有关。

①在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相同的情况下,人口基数越大,人口增长的数量越多。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

人口自然增长率⇒

③人口迁移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

人口迁移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

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属于现代型。

(3)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

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4)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

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我们可以通过题目所给资料得出该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而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如下图)

①原始型:

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②传统型:

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③现代型:

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以下,接近0,甚至是负值。

[真题考向探究]

考向一 人口增长的特征分析

1.(2014·课标Ⅰ,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

(1)~

(2)题。

(1)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解析 第1题,根据题图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亿,199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5亿,20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3.08亿。

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与图①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A。

第2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

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100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2000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000万;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4000万。

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C。

答案 

(1)A 

(2)C

考向二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分析

2.(2013·浙江文综,9~10)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和下图,完成

(1)~

(2)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第

(1)题,本题结论主要通过判读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线得出。

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小于出生率,A项错误;在各时间段中,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B项错误;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项错误;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以下上升至20‰以上,D项正确。

(2)题,通过对2010年的“三率”对比可知,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最高的①是非洲,次高的②为亚洲,最低的④为欧洲,次低的③为北美洲。

答案 

(1)D 

(2)C

主题2人口问题

[高分素养提升]

(2017·陕西工大附中月考)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

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

据此完成

(1)~

(2)题。

年份

指标

甲国

乙国

2000

老年人口比重/%

6.9

16.2

老年抚养比

10.0

24.8

2010

老年人口比重/%

8.5

17.0

老年抚养比

18.6

25.6

2020

老年人口比重/%

11.9

20.8

老年抚养比

26.3

33.0

(1)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

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

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

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2)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

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

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

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解析 第

(1)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乙国人口老龄化时间早于甲国,老龄化时间早于甲国;甲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

(2)题,从题干材料可知,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答案 

(1)C 

(2)D

1.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问题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

原因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

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

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

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影响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

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③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

④劳动力不足;

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①粮食供给不足;

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

③人民生活贫困化;

④人口素质偏低;

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趋势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实施,人口增长将趋缓

【注意】 1.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7%。

2.人口问题的范围很广,除人口数量过多或者过少、人口增长过慢或者过快外,人口年龄结构失调、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等都属于比较严重的人口问题。

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还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完善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日趋活跃

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真题考向探究]

考向一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1.(2014·福建文综,5~6)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

(1)~

(2)题。

(1)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

解析 第

(1)题,图中显示2015年前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少儿抚养比维持在较低水平,由人口抚养比的概念推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结构的变化。

(2)题,随着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和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2025年后人口老龄化严重,会造成劳动力逐渐不足。

答案 

(1)D 

(2)B

考向二 我国的人口政策与人口增长变化

2.(2014·江苏地理,17~18)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解析 第

(1)题,由图示可知,1980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波动上升到1987年前后开始持续下降,故C项错误。

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0,所以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故A、D项错误,B项正确。

(2)题,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在短期内会有所增加,但从长期来看是波动下降的。

故A项错误。

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会降低,但人口总量还是在增加的。

故B项错误。

放开单独二孩,出生人口增加,青少年儿童比重增加,可减缓或降低老龄化,故C项正确。

放开单独二孩,由图示可知,未来30年人口出生率总体上是下降的,故D项错误。

答案 

(1)B 

(2)C

考点二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常考的

类图像之十五)

[高分素养提升]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

在高考中,对于人口内容的考查,绝大部分以人口资料统计图为载体呈现。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曲线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人口金字塔图等类型。

典型图示如下:

图1 曲线图

图2 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

图3 四边形人口统计图

图4 人口金字塔图

(2012·山东文综,7~8)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审题指导】

1.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1)由图名可知该图反映我国1982年和2009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人口问题。

(2)由图例可知该坐标图左侧为1982年人口年龄结构,右侧为2009年人口年龄结构。

2.分析变化趋势

自1982年至200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因此造成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下降,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变化,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图中2009年25~59岁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结合我国人口总数不断增长的现实,该年龄段劳动力资源数量上升。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答案 

(1)B 

(2)B

1.曲线图的判读

看趋势

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低。

例如上图,读某国家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可知,从1800年到2008年,该国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看数值

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

上图中该国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水平低;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

看速度

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

上图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1875年到1900年,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

看阶段

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

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

如上图,以1825年为界,死亡率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2008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在1%附近,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

2.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

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呢?

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

注意:

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

3.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下图: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

如:

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

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是先作出一条对角线(图2),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

Ⅱ、Ⅰ、Ⅳ、Ⅲ。

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于两边即可,如图2Ⅰ处的虚线。

(各自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为0‰、8‰、16‰、29‰)。

4.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

①正常变化。

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

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

②特殊变化。

a.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A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b.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B处)。

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c.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C处)。

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真题考向探究]

考向一 根据人口曲线图考查人口的增长

1.(2015·上海地理,21~22)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回答

(1)~

(2)题。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A.2003年B.2008年

C.2010年D.2012年

(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

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

解析 第

(1)题,读图中自然和机械增长率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

图中2008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

B正确。

(2)题,因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0,故上海人口总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B正确。

答案 

(1)B 

(2)B

考向二 根据正三角平面坐标图考查人口结构的变化

2.(经典高考题)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表,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回答

(1)~

(2)题。

    年份

项目    

2000年

2010年

全省总人口/人

74382809

78659903

人口比例/%

苏南

33.71

41.38

苏中

23.12

20.80

苏北

43.17

37.82

(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6~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解析 第

(1)题,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苏南人口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结合不同年份全省的人口总数,可以算出不同年份苏中人口的数量,比较后可知,这一数量也在减少。

(2)题,根据该三角形坐标图可知,2000~2010年,江苏省15~64岁的人口比例上升,这会加大江苏省的就业压力;与此同时,江苏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上升,说明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在加剧。

答案 

(1)B 

(2)B

考点三 人口的合理容量

[核心知识再现]

1.环境承载力

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表解如下: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强调点

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