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1715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8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第一卷单选题(每题1.5分,共72分)

1.针对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氏用“八佾舞”,孔子表示反对,主张“克己复礼”,其实质是

A.提高个人修养B.维护传统礼制C.扭转天下乱局D.规范人际交往

2.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

这种现象

A.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

3.孟子说:

“君有过则谏,反复谏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C.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4.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

无等差”。

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

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

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B.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C.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D.对爱的理解不同

5.阅读下表内容。

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

6.“春秋末到战国时代,人文思潮达到了全面兴盛时期”,各学派纷纷“提出各自的要求与愿望”。

这种“人文思潮”的兴盛是指

A.三教合一B.百家争鸣C.春秋大一统D.学在民间

7.《墨子》一书指出: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这体现出墨子的主张是

A.非攻B.尚贤C.非乐D.节用

8.“这种思想托始于黄帝,在老子学说基础上吸收了儒墨名法等学说中的积极成分,形成以政治学说为中心内容的哲学思想。

”汉初,“这种思想”在政治上体现为

A.春秋大一统主张的提出B.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C.郡国并行制的实施D.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9.即位之初,汉武帝虽然遭受挫折,但在选取贤良方正时,留意收揽儒生,授以官职。

同时,鼓励学者研读儒家典籍,使五经传习更有系统。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武帝彻底摆脱了汉初的“无为”治国思想

B.儒家思想符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得到加强

D.儒家思想只符合西汉国家统一的发展需要

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于是从武帝以后,汉代的做官人渐渐变成都是读书出身了……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以下的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确立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

11.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

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A.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理是人生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12.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13.元代学者郭居敬辑选了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的启蒙读物,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元曲伦理剧寓教于乐,《晋陶母剪发待宾》褒扬诚信道德、《赵氏孤儿大报仇》赞颂忠良仁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挞伐贪财嗜利。

这反映出元代

A.文学艺术以教化为主要追求B.儒家伦理走向通俗化普及化

C.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D.儒学地位依赖民间力量维护

14.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朝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数量

2人

5人

21人

710人

7098人

A.政府治国严谨B.妇女地位有所上升C.儒学地位衰落D.理学摧残人性的一面

15.史学家侯外庐等认为,中国启蒙思想开始于十六七世纪之间(明清之际),这正是“天崩地解”的时代。

当时出现“思想启蒙”的根本原因是

A.程朱理学的衰落B.君主专制的加强

C.市民工商业阶层扩大D.商品经济的发展

16.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

“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

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

A.程颢B.朱熹C.王阳明D.李贽

17.“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

”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黄宗羲

18.针对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在研究学问上的不足,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家提出了

A.工商皆本B.格物致知C.经世致用D.发明本心

19.某学者认为“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是有限的。

”这一学者应属于

A.智者学派B.苏格拉底C.薄伽丘D.孟德斯鸠

20.普罗塔戈拉曾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

”他的思想

A.使人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B.使人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C.使人第一次从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D.使人开始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21.在15世纪,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

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B.人文精神的复兴

C.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漠D.启蒙思想的兴起

22.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

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

A.因行称义B.先定论C.信仰得救D.教随国定

23.孟德斯鸠说暴政破坏了整个社会,也违反了人性,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

其“具体办法”是

A.自由平等学说B.理性至上学说C.民主共和学说D.三权分立学说

24.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2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

“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B.主权在民C.民主共和D.君主立宪

26.德国历史学家阿道夫·冯·哈纳克在《教义史》一书中对欧洲某一历史时期这样写道: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

”该历史时期应该是

A.宗教改革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27.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据此可知

A.科学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B.启蒙思想源于科学知识进步

C.宗教改革推动启蒙运动产生D.文艺复兴促进自然科学发展

28.某书云:

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平衡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

29.在医学著作中,成为中医学奠基之作的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

30.元朝至元年间,有官府编辑和刊刻的《农桑辑要》一书,另外还有王祯编著的《农书》和鲁明善编著的《农桑衣食撮要》等农业科学著作。

这实质上反映了

A.垄断农业生产技术的企图B.统治者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

C.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D.游牧经济遭到严重歧视和打击

31.《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

A.注重实验B.理论探究C.适可而止D.注重实用

32.下表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成就分布领域及数量,造成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结果B.儒家思想重视民生的表现

C.统治者的客观需求D.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产物

33.据XX百科介绍,中国古代有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科学巨著,其资料被达尔文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引用。

这一著作很可能是:

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授时历》D.《天工开物》

34.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评价中国古代某作品时说,该作品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这部作品应该是

A.《诗经》B.《离骚》C.《子虚赋》D.《三国演义》

35.杜甫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材料显示出杜甫的诗

A.可以在历史研究中用作佐证材料B.是对唐代历史的如实记录

C.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D.只是对个人经历的文学性记录

36.南宋时期,词体渐尊,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音乐的束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独立文学样式,占据了宋代文学的主导地位。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

A.教育的发展,民众素养提高B.科举制度完善,诗词受到重视

C.工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D.印刷技术进步,文化广泛传播

37.“徽汉皮黄、唱念做打,演绎前朝今世悲欢离合事;锣鼓琴瑟、生旦净丑,唱遍华夏大地太平盛世情。

”这副对联描述的艺术形式是

A.杂剧B.昆曲C.京剧D.徽剧

38.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写城乡风情、社会生活状况,具有世俗化的特点。

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画家个人爱好B.宋明理学传播C.社会上层倡导D.商品经济发展

39.“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

”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

A.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B.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

C.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

40.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

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汉赋和唐诗B.话本和小说C.元曲和傩戏D.风俗画和文人画

41.1846年某日,德国天文学家加勒在根据某科学定律推算出的位置上找到了一颗后来被命名为海王星的行星,这一天被人们评价为某理论“最辉煌的一天”。

该理论是

A.牛顿力学B.普朗克量子理论C.达尔文进化论D.爱因斯坦相对论

42.“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C.拉第电磁感应理论D.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43.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这表明

A.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B.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C.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44.在宏观世界中,看起来相同的物体总是可以区别的,但在微观世界中,同一类粒子却无法区分。

例如:

所有的电子的一切性质都完全一样。

下面哪一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A.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提出B.相对论的提出

C.量子论的提出D.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45.弗洛伊德说:

“人类的自我观念在科学发展的冲击下,受到两次重大打击。

第一次是地球中心说破除……第二次是生物学研究,把人类贬到‘我们都是动物界的子民’,剥夺了人自以为是的尊贵地位。

”造成这两次“打击”的人物分别是

A.哥白尼、达尔文B.伽利略、赫胥黎C.牛顿、达尔文D.爱因斯坦、赫胥黎

46.近代科学中经典力学起到了带头学科的作用,现代科学中起到了带头学科作用的是

A.相对论、量子论B.相对论、进化论

C.量子论、解释光电效应D.解释光电效应、物体运动定律

47.有人说,在1859年以后,它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改变了人类对于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认识。

文中的“它”是指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B.教会主张上帝创造了人类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D.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48.以前用手工制作木制机械,现在则开创了用机器制造机器的新前景。

与此相应的是,人类进入了

A.蒸汽时代B.电力时代C.经典力学时代D.信息时代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28分)

4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始皇采取强硬措施:

“非秦纪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

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

原因是什么?

(6分)

(2)自战国到西汉,为了实现思想统一进行了哪些努力?

这些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8分)

50.意大利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喧闹的城市社会,以繁荣的工业和西欧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

意大利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繁荣起来……这些(意大利的)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它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

它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为什么一百三十年之后,创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

因为,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德国人把这一孔泉眼给堵上了。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而葡萄牙人则发现了去印度的航线。

……从此,尼德兰取代意大利,成为东西贸易的必经之路。

1517年,马丁·路德……点燃了宗教改革的烽火,并最终导致教会的分裂。

……对于意大利来说,教会分裂意味着财源的枯竭。

——[德]迪特里希·施万尼茨《欧洲:

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

文艺复兴不是民众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还受到一些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

历史学家贵查第尼在1529年写道:

“再没有谁比我更憎恶祭司的野心、贪婪和放荡了……尽管如此,我在己任教皇教廷中的位置,迫使我只得为了切身利益希求他们伟大。

但是,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缘故,我早已像爱自己一样爱马丁·路德了。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和衰落的原因。

(8分)

(2)据材料三,分析造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的原因及文艺复兴的局限性。

(6分)

沁阳一中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按制度贵族舞乐时,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卿、大夫四佾(三十二人)。

可是鲁国大夫季氏却故意打破规矩,偏要设置64人的大型舞乐队,与天子同礼,孔子是站在维护奴隶制的立场,表示强烈反对。

《论语》中他谈到季氏此事的时候,就愤怒的说: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意思是说:

如果这件事情都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

2、【答案】C【解析】据材料“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孔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故老子和孔子都有类似的思想,这说明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故C项正确;“个人私欲膨胀”不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征,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与后代相比并不高,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社会逐步瓦解,这是老子和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不是其影响后果,故D项错误。

故选C。

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孟子的思想包含有对统治者的限制,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而董仲舒则强调对统治者的绝对服从,故排除AC,选B;董仲舒时期已经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统治,排除D。

故选B。

4、【答案】B【解析】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孔子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代表,墨子是小生产者的代表,故选B。

5、答案:

C孔子的“有教无类”是教育思想,而材料中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均无教育方面的涉及,故A项错误;农本思想实际上是重农思想的另一种表述,材料中三个人的思想均无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仁政”思想,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都体现出了对人民的重视,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故C项正确;三个人的思想既没有涉及重农也没有体现抑商,故D项错误。

6、答案:

B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春秋末到战国”和“各自的要求与愿望”等信息可知,“人文思潮”的兴盛是指当时各学派针对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主张而形成的百家争鸣局面。

A项发生在秦汉之后,C项是在汉代,从时间上排除;“学在民间”虽时间上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中的思想潮流,排除D项。

答案选B项。

7、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选拔人的标准应是“能”,不应受其身份限制。

答案选B项。

8、答案:

B解析: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汉初”、“黄帝”、“老子”,这种哲学思想就是汉初的“黄老之学”。

以老子学说为基础主要是指“无为而治”。

在政治上的体现是休养生息。

答案选B项。

9、答案:

B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汉武帝开始起用儒生,鼓励研读儒家典籍,这说明汉武帝治国思想开始向儒家思想转变。

这种转变实质上体现了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学说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故选B项。

“挫折”一词显示汉武帝还未摆脱“无为”思想的束缚,排除A项;当时,儒家思想正逐渐成为正统思想,排除C项;D项所述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10、解析:

汉武帝实行“外儒内法”,法家思想被儒家思想吸收,故A项错误;汉初推崇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汉武帝时期被“有为”思想取代,故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儒生被选拔进入政府,“士人政府”形成,故C项正确;宋代程朱理学盛行,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答案】D【解析】 A项错误,体现在社会上理是儒家伦理道德,是唯心主义的;B项错误,理是强加到人身上去的道德观念,并非生来就有;C项错误,理是体现最高统治者的意志的;D项正确,宋明理学的“理”主要是指“三纲五常”,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12、【答案】C【解析】注意时间“宋代”,用排除法。

A项“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者是汉代的董仲舒,排除;B项表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现象,排除;D项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

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的“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意在强调儒家伦理在元代已经走向了通俗化普及化,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就是错误的,文学艺术有自身的追求而非以教化为主要追求,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是在宋代而非元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学地位依赖官方而非民间力量维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4、答案:

D解析:

贞节牌坊唐宋较少,可见唐宋对妇女的约束较小。

元代增加,明清两代激增,表明理学成为正统思想后,妇女受到的道德束缚越来越大。

答案选D项。

15、答案:

D解析:

明清之际的“思想启蒙”主要表现为当时黄宗羲等人的进步思想。

它的出现根源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即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

16、答案 C解析 题干所示信息表明,该先贤在求理方法上不主张“格物致知”,而主张“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通过内心反省。

据此判断是心学代表王阳明。

17、解析:

根据题目可以看出,此思想家注重农业、手工业、商业,即工商皆重,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是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开始的,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并没有农商皆重的主张,故A项错误;董仲舒重新改造儒学,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张重农抑商,故B项错误;朱熹是南宋时期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大儒,为巩固封建统治,把儒学发展到理学,依然主张重农抑商,故C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故D项正确。

答案:

D

18、【答案】C【解析】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的代表,强调理(或心)是万物的本原,不是后天实践的产物,因而做学问时与实际相背离。

B项是程朱理学的方法论,D项是阳明心学的主张。

A、C两项都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张。

A项针对的是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而提出来的,C项指的是求学问要注重时务,因此C项与题意相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