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2429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包含语文I和语文II(附加题)两部分。

语文I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语文II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苏州评弹是评话与弹词的合称,两者又俗称为说书。

评话是历史社会的个人注解,有点 ▲ ;弹词是人情世故的公共关系,好像小鱼吃大鱼。

其中之美,高手表现得 ▲ 。

游刃有余,评话话到云深处; ▲ ,弹词弹出书峰青。

A.小题大作炉火纯青得意忘形B.大材小用淋漓尽致得意忘形

C.小题大作淋漓尽致得意洋洋D.大材小用炉火纯青得意洋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去云南不全是为了那玉龙雪山,还为了那被誉为“第一美味”的过桥米线和独具特色的“汽锅鸡”。

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

B.阅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思考问题,去观察“高远境界”“大气格局”的内涵,使自己逐步登上智慧的殿堂。

C.面对大学校园信仰缺失、开口闭口“股票”“金钱”,林建华指出:

大学只有保持宁静,才能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引领社会进步。

D.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若再得不到有效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我贿迁贿:

财物,指嫁妆

B.槛菊愁烟兰泣露槛:

门槛

C.河东凶亦然凶:

收成不好,荒年

D.陈力就列列:

位,职务

4.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B.扈江离与辟芷兮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却坐促弦弦转急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非常喜欢大提琴这种乐器, ▲ ,它们被遮盖着行走,它们是沉重的,又是虔诚的,它们很像人类中的一种有质量也有力度的人,像旷野间弥漫着的一首忧伤的长歌。

①大提琴的声音总是低沉而绵长

②它的每一根琴弦都不那么明亮

③可能是因为我所听到的几次大提琴演奏都是最出色的

④像幽怨而舒缓的诉说

⑤连演奏者的指尖都充满了色彩

⑥但又总是表现着悲壮和辉煌

A.①②③⑥⑤④B.②④⑤③⑥①

C.③⑤①④⑥②D.④⑥③②①⑤

6.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讲述的是外貌奇丑无比的巴黎圣母院敲钟人伽西莫多受养父、副主教克罗德的指使,劫持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被人发现而受笞刑的故事。

文章正是通过爱斯梅拉达的送水来表现人性美,讴歌人性美,呼唤人性美。

B.《我有一个梦想》文章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感召力强。

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未来而结。

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

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

C.《珍贵的尘土》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创作的一篇小说。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曾参加过墨西哥战争的约翰·沙梅与苏珊娜之间的故事。

这也是法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代表作《金蔷薇》的第一篇文章。

D.巴金的《家》当中,觉慧是高家最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与大哥觉新形成鲜明对比。

觉慧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喜欢丫头鸣凤,但最终无法接受家庭中的种种惨剧,愤而离开这个家。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

年十五,父抃死。

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

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

“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

”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

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

“卿必居此。

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

丁内忧去职。

服未除而从兄彖卒。

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

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喻之曰:

“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己。

此恩此爱,毕壤不追。

”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

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

高祖手书喻曰: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

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昂答曰:

“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

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

”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

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

昂奉启谢曰:

“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

”不许。

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

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

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

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

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

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

复曰:

“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

以此阖棺,无惭乡里。

”诏谥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7.下列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内忧去职丁:

遭遇

B.昂致书以喻之喻:

晓谕

C.高祖宥之不问也问:

询问

D.六年,征为吏部尚书征:

征召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昂事亲至情。

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

B.袁昂备受期许。

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

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自己的手下。

C.袁昂深受器重。

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D.袁昂谦卑低调。

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

(3)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0.概括文中袁昂的性格特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11~12题。

清明呈馆中诸公

高启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①分香②俗共夸。

白下③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④下迷芳草,卢女⑤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注】①杏酪:

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

②分香:

宫廷按例分给宫女香粉、香囊等饰品。

③白下:

金陵。

④卞侯墓:

卞侯即晋朝的卞壸,他曾任尚书令,忠恪勤事,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

⑤卢女:

即莫愁,古代善歌貌美的女子。

11.与杜牧《清明》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相比,本诗首联所描写的清明图景特点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4分)

12.这首诗脉络明接暗转,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析。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 ▲ 。

(李商隐《锦瑟》)

(2) ▲ ,以望复关。

(《诗经·卫风·氓》)

(3) ▲ ,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4) ▲ ,但见悲鸟号古木。

(李白《蜀道难》)

(5)岂无山歌与村笛?

 ▲ 。

(白居易《琵琶行》)

(6) ▲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7) ▲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 ▲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树上的天使

[美国]玛雅·瑞诺德斯·拉特森

又来了,这些烦人的松鼠!

我拽过枕头,狠狠地蒙住自己的脸,试图阻挡头顶上传来的噪音。

然而,那些声响就如同魔音入脑般挥之不去。

“该死的松鼠!

”我暗暗咒骂。

每到半夜,屋外的松鼠们就开始搬运它们的美食——山核桃。

而我却每每被山核桃砸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吵醒,然后无奈地睁着双眼,听着头顶上山核桃不断砸在屋顶,再“咕噜噜”地滚落到地面的声音。

天知道我对此刻的清醒有多么的恐惧,我简直快要崩溃了!

因为每到这个时候,我的脑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如雪片般飞来的账单以及我已经拖欠了房东许久的租金。

就在昨天,我刚刚向房东保证,会尽快结清所有的欠款并支付下周80美元的租金。

房东答应了,但我想,她的耐心会很快宣布告罄。

我是个初出校园的毛头小子,一点赚钱的门路都没有,而我头顶上还有恼人的松鼠让我不得不在半夜保持清醒。

无奈之下,我唯有打开《圣经》寻求帮助。

忽然,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不要为明天忧虑。

看天空中的飞鸟,它们既不播种也不收获,天父照样养活它们;野地里的百合花从来也不纺织,天父还打扮它们,给它们美丽的衣裳;地上的小草今天还在,明天就被扔进炉子烧了,天父还给它们青翠的外衣,更何况你们呢?

岂不比它们贵重得多吗?

我暗暗祈祷:

主啊!

既然您能喂养飞鸟,还有那些松鼠,我相信您也会保佑我的。

最后,在被众多琐事折磨得筋疲力尽之后,我终于昏昏睡去。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赶去教堂。

会餐后,一位老妇人问我,能否送她回家。

她告诉我,她的卡车坏了。

“当然可以。

”我说。

 在去她家的路上,她问我:

“你喜欢吃山核桃吗?

山核桃?

我僵硬地笑了笑,反问道:

“你为什么这么问?

”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些山核桃砸落的声音。

“我以20美元一袋的价格将它们卖给一家农场。

”她回答道,“如果你喜欢,我可以以低一点的价格卖给你一袋,以报答你送我回家。

就算白送我也不要。

“不了,谢谢。

”我说。

我将她安全地送到了家,然后驱车返回。

一到家,我便倒在了床上,我太累了,也许我该午休片刻。

但又一次,松鼠的骚动声在我头顶响起。

这还没到半夜呢!

我愤愤地想,它们就不能让我有片刻的安宁吗?

 突然,就像被一个山核桃猛地砸中了脑袋,我灵光一闪:

我明白了,财富就在我的头顶上!

我从床上一跃而起,冲出屋子。

我看到了,就在我的窗台下,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大片山核桃。

20美元一袋,我欣喜地想,只要卖出四袋就够付下周的房租了。

而事实上,地上山核桃的数量已足以让我清偿所有的债务。

几年时间很快过去了,我的生活正慢慢好转。

而真正让我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并不是那些山核桃,而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它们就住在树上,它们告诉我:

上帝就在我们身边。

(选自《海外文摘》)

14.“我”为什么觉得山核桃砸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像“魔音”?

(4分)

15.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6分)

(1)你喜欢吃山核桃吗?

(2)我僵硬地笑了笑。

16.文中写阅读《圣经》这件事与山核桃有什么联系?

请简要分析。

(4分)

17.这篇小说以“树上的天使”为题,结合全文,试探究其在情节结构、主题思想两方面的作用。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19题。

谈文人的“素心”

何谓“素心”?

陶渊明《移居》诗曰: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清代大儒纪晓岚给“素心”的定义是“心如枯井,波澜不生,富贵亦不睹,饥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计,此为素心者也”,他这个境界定得太高。

我倒是赞成《辞海》对“素心”的诠释“心地纯朴”,而文人潜心学问,自然更应有一份素心。

我想起了施蛰存先生。

施先生享年99岁,早负盛名,写过不少小说,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又翻译过不少文学作品,成就颇丰。

他谦抑低调,自称一介寒儒。

有评论家评论他“推崇庄子文选,确实修成了庄子式的淡泊”,绝非夸张。

他“心若幽兰、静如止水”。

1993年,施蛰存被授予“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颁奖大会上,先生说:

“奖励,‘奖’的目的就是‘励’,我已是年近九十的老人,不需要鼓励了,所以,我认为这个奖应该授予年轻人。

”按照庸俗的观点,施蛰存有点不识抬举,但仔细品味,倍觉施先生言辞之剀切、襟怀之旷达。

坊间有“南施北钱”一说,南施即施蛰存,北钱指钱钟书。

两人有诸多共性,比如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再比如集多家(作家、翻译家等等)于一身,除此之外,两人皆有风骨。

当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名噪一时,很多人以成为“东方之子”为荣耀,而钱钟书一再拒邀。

曾有香港记者写文赞美钱钟书,钱钟书回曰,“大稿活泼有感情,但吹捧太过,违反我的人生哲学,也会引起反感”。

又曾有学校打算为钱父钱基博办百年诞辰纪念会,孰料钱钟书表示不愿意“招邀不三不四之人,谈讲不痛不痒之话,花费不明不白之钱”。

这就是学人狂傲中的坚守。

相反,一些学人对名利有狂热的追求,对权力有入骨的向往。

诚然,要求所有的学人像施蛰存、钱钟书一样有学问、有底线,并不现实,但是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不等于就主动放弃下限。

现在,我们时常看到报章上有些半拉子学人自吹自擂,甚至请人捉刀吹捧自己,还有人在自己的作品研讨会上,把各种夸张的吹捧照单全收,此种现象,岂不怪也欤?

钱钟书说:

“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做学问也好,搞其他艺术也罢,以纯洁的心地,修炼为一名素心人,绝不是坏事。

18.根据全文内容概括文人的“素心”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6分)

19.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猜,是人们常有的心理行为,有时候充满了甜蜜天真,有时候充满了不安恐惧,有时候是峰回路转的前奏,有时候又带着离心离德的阴影;猜,流露出丰富的感情,复杂的人性,常常又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猜,体现着民俗,撰写着传奇,见证着文化……

 

语文II(附加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40分,考试用时30分钟,由选考历史方向的考生完成。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山谷云:

“杜子美困穷于三蜀,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注】失学,故聊托之渊明以解嘲耳。

其诗名曰《遣兴》可解也俗人不领便为讥病渊明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也。

”余以为安得山谷将工部诗篇篇如此训释,以成一集乎?

(选自《诗话总龟》卷九)

【注】宗文、宗武:

杜甫的两个儿子。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

22.文中的“山谷”指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他与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

(3分)

2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杜甫在蜀地的生活境遇。

(3分)

二、名著阅读题(30分)

24.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荣宁两府的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宁国公居长,他的儿子是贾代化,孙子贾敬;荣国公的儿子是贾代善,其妻贾母是金陵世勋史侯家小姐,他的孙子有贾赦、贾政。

B.林黛玉进府见到了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人物肖像描写“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写的是贾敬之女惜春。

C.贾母清虚观打醮,叫贾珍点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是什么故事,贾珍道:

“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

”第二本是《南柯梦》,贾母很高兴。

第三本是《满床笏》,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D.探春写帖儿给众人,建议成立诗社。

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海棠社”。

大家纷纷取别号助兴,钗、黛、探分别叫做蘅芜君、潇湘妃子和蕉下客,稻香老农李纨自荐为掌坛。

E.贾母带刘姥姥到栊翠庵。

妙玉用成窑五彩小盖钟招待贾母喝老君眉茶,刘姥姥喝了嫌淡。

妙玉又私下招待宝玉、黛玉、宝钗喝茶。

宝玉把妙玉不要的成窑茶杯珍藏起来。

 

25.简答题(25分)

(1)请解说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中“双敲”带的是何“机”?

(5分)

(2)简述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的原因。

(4分)

(3)香菱学诗是拜谁为师?

简述香菱学诗的过程。

(6分)

(4)第五十九回,面对春燕娘的痛哭求饶,袭人和晴雯各有怎样的态度,反映出她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4分)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出自哪首诗?

该诗作于哪场战役之前?

这场战事的作战双方分别是谁?

(6分)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选择题(24分)

1.B2.D3.B4.D

5.C6.C7.C8.B

9.

(1)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也鄙视这个做法。

(3分)(一旦,物议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我脱去布衣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

(3分)(释褐,期,殊恩,各1分)

(3)(4)略

10.为人孝友,为人正真,不惧权贵,恪尽职守,不忘旧恩,淡泊节俭,谦虚低调。

(1点1分,4点4分。

11.高诗开篇描写了一幅生气蓬勃、热烈愉悦的清明图景:

御柳笼烟,禁垣垂杨,被软软的春风,吹得柳枝横斜,人们都捣了杏仁,做了醴酪;宫女们都分得香粉,佩上香囊,在祥和的气氛中迎接清明。

(2分)杜诗开篇描写一幅凄迷哀伤的清明图景:

春雨纷飞,绵绵不绝,行人冒雨赶路,雨湿衣衫,心情凄哀。

(2分)

12.首联描写了清明时节禁垣生气蓬勃的景象,表现了作者身处其中的愉悦欢欣之情(2分)。

颔联以“清明无客不思家”,借写众人的思乡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清明时节的悼亡之情和身在异地的思乡之情(2分)。

颈联运用卞侯和莫愁的典故,忠如卞侯,美如莫愁,也只留一堆芳草,供人凭吊,抒发了人生匆匆的悲叹(2分)。

尾联“待诏”“酒醉京华”,表现了仕途如意的喜悦和渴望成就功名的豪情(2分)。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给满分,即6分)

13.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4)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

(5)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4.这种声音在夜半时分出现,让“我”无法正常休息;(2分)这种声音让“我”清醒着去想自己的债务,加重了“我”走投无路的焦虑感,几近崩溃。

(2)

15.

(1)老妇人希望“我”喜欢吃山核桃,这样可以便宜卖给“我”,以表达谢意。

(3分)

(2)“僵硬”是因为“我”听到山核桃就联想到“魔音”感到而厌烦、苦恼,对之避之不及,“笑”则出于对老妇人的礼貌。

(意对即可,3分)

16.阅读《圣经》是为寻求心灵的安慰,让“我”暂时摆脱山核桃的噪音带给“我”的恐惧(2分);书中“不要为明天忧虑”的箴言为下文“我”送老妇人回家的事及“我”发现山核桃的价值作铺垫(2分)。

(意对即可)

17.情节结构方面:

①以“天使”为故事的结构核心(1分),矛盾的发生、发展、解决都围绕它来进行(1分);②欲扬先抑的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

(1分)主题思想方面:

①松鼠如同天使,帮“我”渡过难关,让“我”明白永远不要绝望,机遇可能就在身边。

(1分)②揭示了一个道理:

事物都具有辩证性,弊可以转化为利,坏的情况可以转化为好的机遇。

(2分)(意对即可)

18.①心灵纯朴宁静。

②淡泊名利。

③对事业的执著。

④不媚俗,坚守文人的风骨。

(6分)

19.①先解释素心的含义,引出观点。

②其次,以施蛰存和钱钟书的事例正面论证文人应有的“素心”。

(2分)③接着批评当下文人急功近利的现实,从反面论证观点。

④最后得出结论,强调做学问搞艺术,都要有“素心”。

(6分)

20.作文略。

文科加试题

21.其诗名曰《遣兴》/可解也/俗人不领/便为讥病渊明/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也。

(评分建议:

每处1分。

少于4处,见对给分;多于4处,见错扣分。

22.黄庭坚。

晁补之、秦观(每空1分,顺序不论但字形不得有误;否则,该处的1分不可赋予。

23.①生活困窘,②儿子失学,③被人误解。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顺序不论。

24.C、E(C项,第二本是《满床笏》,第三本是《南柯梦》。

E项,宝玉把妙玉不要的成窑茶杯送给刘姥姥。

)(对一项2分,全对5分)

25.简答题(25分)

(1)宝黛钗三人在贾母处,宝玉讽刺宝钗是杨贵妃,宝钗生气,就借丫头找扇子的时机,明是训斥丫头,实是讽刺宝玉,接着又用“负荆请罪”来讽刺宝黛。

(2)①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②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③贾环搬弄是非,诬告宝玉逼死金钏儿。

④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父子间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严重的冲突。

(3)老师是林黛玉。

先通读黛玉红圈画出的名人诗篇,然后与黛玉品味古诗中名句的妙处,然后让老师出个题目,自己去诌;前两首诗都没有得到众人的赞赏,最后香菱苦心学诗,梦中得到八句,受到众人的赞赏。

(4)袭人一开始虽气春燕娘,但看到她的可怜样又心软了,说明袭人善良、温柔、和顺、没有原则。

晴雯说:

“理他呢,打发去了正经”,可以看出晴雯倔强、刚直、敢爱敢恨的性格特点。

(5)(第一问)《短歌行》。

(第二问)赤壁之战。

(第三问)孙刘联军和曹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