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3040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考点解读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同一自然带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知识清单

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类型

(1)自然灾害是指由于________造成的人员伤亡、________、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

一是要有________作为诱因,二是要有________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的环境(孕灾环境)、________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________的客体(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4)自然灾害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按发展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等。

2.自然灾害的影响

(1)________

(2)财产损失:

直接财产损失、________经济损失,其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________

3.自然灾害的特点

(1)自然灾害最基本的特点是________。

(2)自然灾害大多具有________特点,但它们的发生、发展又往往表现为缓慢孕育、________、逐渐消退的渐变过程。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自然灾害总体上表现为________的特征,但其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一系列________的事件。

(3)自然灾害既是一种________现象,又是一种________现象,它同时具有________两种属性。

4.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人类合理活动对地表稳定程度的影响:

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_______环境的稳定性。

如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等。

(2)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稳定程度的影响:

人类________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________频发。

5.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1)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正面影响:

社会经济基础雄厚、________稳定的地区,一般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________,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________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________”灾害影响。

(2)人类活动对灾情的负面影响:

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时局动荡、人心失稳的地区,往往________不力,“________”灾害效应,进而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3)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________。

6.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1)灾前准备

一是救灾物资的________和________,二是救灾物资的________。

前者是救灾的________,后者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________。

________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目的:

为了提高________能力。

基地:

天津、________、沈阳、________、郑州、________、长沙、南宁、________和西安。

(2)灾中应急

概念:

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________和________。

目的:

尽可能地挽救________,保护________,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________。

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________,所以在受灾时要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以保证________与________的交通畅通。

(3)灾后恢复

目的:

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________,另一方面是增强未来灾害发生的________。

对灾民的救援形式:

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7.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遥感的特点:

________广、________大、________快、________好、________强等。

遥感的作用:

除每天从电视上看到的常规大气云图外,还可以看到沙尘暴、________、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________;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迅速地发现一些初发时人眼难以察觉的________性灾害,如________、赤潮等;在________、人迹罕至的地区更能展现遥感作为灾害监测“________”的优越性;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可以利用遥感对灾害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是否复发进行监测。

(2)全球定位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近年来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方面发展迅速。

如交通导航、绘制地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诸多方面。

(3)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预报预警、________、灾害发生________分析、灾害损失调查、________等,还可以为制订________和指导________工作提供依据。

RS在________方面的优势与GIS在________方面的优势结合

参考答案

1.

(1)自然异常变化财产损失

(2)自然异变受到损害(3)孕育灾害导致灾害承受灾害(5)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原生灾害次生灾害

2.

(1)人员伤亡

(2)间接(4)地域差异

3.

(1)对人类具有危害性

(2)突发性突然爆发渐变突变性(3)自然社会自然和社会

4.

(1)增加

(2)超强度自然灾害

5.

(1)政治防灾系统救援缩小

(2)减灾放大高风险区

6.

(1)

种类数量储备地点物质基础到达时间

储备救灾物资

灾害应急哈尔滨合肥

武汉成都

(2)行动对策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和危害到达时间救援区灾区

(3)减到最低抵抗能力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国际救济

7.

(1)观测范围信息获取量获取速度实时性动态性台风形成过程突发森林火灾交通不便千里眼规模速度

(2)火灾跟踪人员救生地震监测(3)动态监测成因与规律灾情评估减灾预案灾后重建信息获取空间分析

要点精析

要点一:

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的定义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把自然灾害理解为自然现象的发生超越了人类的适应能力,从而危害到人类社会。

2.自然灾害形成所应具备的条件【课程自然灾害概述】366377自然灾害/灾情成因系统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自然灾害系统

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的大小是前三者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4.自然灾害的类型

(1)自然灾害的分类

分类标准

包括种类

按成因分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人为诱发灾害等

按表现特征分

突发型灾害、缓发型灾害、过渡型灾害

按发展过程分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等

按受灾体的性质分

城市灾害、农业灾害、矿山灾害等

按损失程度分

轻度灾害、中度灾害、重大灾害

(2)我国政府采用的自然灾害分类方案

七大类自然灾害及其主管部门

灾害类型

主要灾种

主管部门

气象灾害

暴雨、干旱、寒潮、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雹灾、大风、干热风、暴风雪、冷害、霜冻等

国家气象局

海洋灾害

风暴潮、海啸、潮灾、海浪、赤潮、海冰、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等

国家海洋局

洪水灾害

洪水、雨涝等

水利部

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矿井突水突瓦斯、冻融、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国土资源部

地震灾害

地震及由地震引起的各种次生灾害,例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等

国家地震局

农业灾害

农作物病虫害和鼠害、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等

农业部

林业灾害

森林病虫害和鼠害、森林火灾等

国家林业局

【典型例题】

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①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②印度洋地震海啸③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④城市火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判断自然灾害时要依据两个标准:

一是看诱因是否是自然作用,二是看是否有受灾体。

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虽然有自然的作用,但缺少受灾体,即不会对人类社会构成任何威胁,不属于自然灾害。

造成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问题的因子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人为的,但森林火灾的发展过程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仍属自然灾害。

而城市火灾毫无疑问是人为造成的。

答案:

B

要点二:

自然灾害的影响【课程自然灾害概述】366377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1)自然灾害对人员的伤害

对人类生理、心理的伤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后果,因此人是防灾、救灾中的首要防救对象。

(2)人员伤害的人群差异

人们在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导致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因此,同样强度的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的情况不同。

如下图:

2.财产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

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毁。

(2)间接经济损失:

是指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质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受灾体

灾情特点

人员、财产

直接可见、持续时间短

自然资源和环境

灾情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1)地域差异的表现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灾害程度的影响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决定了受灾体的经济含量,另一方面还决定了受灾体抵御灾害的能力。

这两方面都影响着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高低,具体见下图。

5.自然灾害的双重性

(1)自然灾害的破坏性

(2)自然灾害的建设性

建设性

对自然界的作用

灾害的自然力量是自然界发展的推动力,如恐龙的灭绝宣告了哺乳动物的新生,并最终造就了人类

对人类文明的作用

人类文明是在与各种天灾人祸的抗争中发展起来的,如洪水毁灭了人类的家园,也成就了“大禹治水”的神话

【典型例题】

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03年12月26日,伊朗巴姆古城发生的强烈地震导致了2万人死亡,震惊世界。

2004年12月26日上午,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一场近百年来罕见的里氏8.9级强烈地震,地震引起高达10米的海啸,向附近的东南亚国家沿海地区呼啸而去,造成20多万人死亡。

材料二罕见地震海啸袭击多国示意图。

(1)巴姆地震和印度洋地震海啸在成因上的相似点是________,苏门答腊岛可能向________方向移动。

(2)材料中的巴姆地震和印度洋海啸是否构成了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3)斯里兰卡比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距离震中远,但遇难人数却是后者的几倍,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1)读材料二中的图可知,巴姆地震和印度洋海啸都发生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处,苏门答腊岛属于亚欧板块,受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可能向东北方向移动。

(2)巴姆地震和印度洋海啸都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并且都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因此它们都属于自然灾害。

(3)灾情的大小主要受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三者的作用和制约,斯里兰卡和苏门答腊岛的孕灾环境相同,都是岛屿,致灾因子一样,都是海啸,但受灾体却不相同,正是受灾体的不同致使两岛的灾情有所不同,斯里兰卡地狭人稠,灾情严重,苏门答腊岛人口稀少,灾情稍轻。

答案:

(1)都发生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东北

(2)属于自然灾害。

因为既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又造成人员、财产等受灾体的严重危害。

(3)斯里兰卡地狭人稠,苏门答腊岛人口稀少。

要点三:

自然灾害的特点

1.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特点

表现

举例

突发性

是当地球各圈层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爆发而形成的,容易使人类猝不及防

地震虽属于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但一场大地震在主震前有前兆,主震后有余震,也表现出一定的渐变性

渐变性

灾害的发生、发展表现为缓慢孕育、突然爆发、逐渐消退的过程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虽属于渐变性自然灾害,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一系列突发性事件

自然灾害的突变和渐变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同时存在于某一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2.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自然灾害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各种自然灾害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同时,自然灾害又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联系是指自然灾害在成因上的联系,分异是指自然灾害在地域上的分异。

例如一条河流,其上游主要存在着水土流失的自然灾害,而被搬运的泥沙在下游沉积,淤塞河道、湖泊,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显然在流域内的不同地区存在着自然灾害种类的差异,但不同灾害间是有联系的,图示如下:

3.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4.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5.自然灾害的广泛性和区域性

6.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7.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拓展]自然灾害链

许多自然灾害,尤其是范围广、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诱发出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因而形成多种形式的自然灾害链。

自然灾害链主要有串发性灾害链、并发性灾害链和串发一并发灾害链三类。

(1)串发性灾害链

(2)并发性灾害链

(3)串发一并发性灾害链

【典型例题】(2015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期末)

下列各种灾害在形成、发展、致灾上,彼此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的是()

A.滑坡—地震—疫病流行B.台风—暴雨洪涝—火山喷发

C.地震—海啸—洪灾D.旱灾—森林火灾—虫灾

解析:

地震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不可能受滑坡影响,故A项错误;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故不可能受台风或暴雨洪涝影响,B项错误;海底地震可能引发海啸,海啸可能造成沿海地区的洪灾,C项正确;森林火灾与虫灾之间没有因果联系,D项错误。

答案:

C

要点四: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增加

2.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降低

【典型例题】(2015年·四川省·广元中学·高二期末)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东部,又被称作乌珠穆沁草原。

乌珠穆沁草原目前是内蒙古保存最为完好的天然草原,牧草非常繁茂,可以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乌珠穆沁草原被人们喻为“内蒙古最后的天然草原”。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锡林郭勒草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分析该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

(2)在a、b两河上建水库是否合理?

简述其理由。

(3)简要分析在a、b河上建成水库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

(1)题,要明确锡林郭勒所处的大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上,因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的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从教材中的内容即可答出。

(2)题,要根据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去回答。

第(3)题,主要从修建水库以后,下游地区的水量减少,加剧土地的荒漠化去分析。

答案:

(1)草场退化、沙化。

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2)不合理。

该地河流大多为内流河,降水量小,蒸发旺盛,河流径流量小;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

因此不适合建水库。

(3)a、b两地建成水库后,下游地区水源减少,使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要点五:

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影响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1)人是最脆弱的受灾体:

一切受灾体中人员是最重要的,人员伤亡情况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

(2)人是最活跃的受灾体:

这主要是因为①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②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

(1)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易损性不同。

(2)城市用地扩大,耕地、林草用地减少,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

3.工程措施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性

城市化与城市洪水的关系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城市化后,城市建筑与不透水的硬地面阻断了雨水渗进土层的通道,不仅使城市失去市区的水源,使地下水位下降,而且使地表径流增加,所以大雨倾盆的时候,街面变成了“河面”,加重了城市洪水灾害。

【典型例题】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结合城市化前后的水文变化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时间看,①是城市化________(前或后)水文变化过程曲线图;②是城市化________(前或后)水文变化过程曲线图。

(2)若城市化前后的降水量相同,则蒸发量在城市化后________(大于或小于)城市化前;地表径流量在城市化后________(大于或小于)城市化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前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水循环中作用的差异。

(1)题,图中有三条曲线,其中一条表示自然降水过程。

在图中已作说明。

①②两曲线表示在相同的降水量条件下,城市化前后的水文变化过程。

显然曲线①与②相比,洪峰陡且出现的时间提前,应该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量变化曲线。

(2)题,城市化后由于建筑用地取代了草、林地,水循环中下渗水量减少,与其相伴而生的是地表径流量增加,而地下径流量减少。

楼群与硬化的路面不仅阻碍了水下渗的通道,也截断了蒸发的渠道,城市化后的蒸发量会减少。

答案:

(1)后前

(2)小于大于

要点六: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1.在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地区

人类活动

对灾情的“影响”

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

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

能“缩小”灾害的影响

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时局动荡、人心失稳的地区

减灾不得力,防灾无措施

“放大”灾害效应,进而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天灾人祸并行

2.在高风险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要点七: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程自然灾害概述】366377使用地理信息技术防灾减灾

1.遥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主要作用

(1)通过电视屏幕上的大气云图可以看到沙尘暴、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

(2)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迅速地发现一些初发时人眼难以察觉的突发性灾害,如森林火灾、赤潮等;

(3)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区可展现遥感作为灾害监测“千里眼”的优越性;

(4)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对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以及是否复发进行监测。

2.全球定位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近年来,GPS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方面发展迅速,主要用于交通导航、绘制地图、火灾跟踪、人员救生、地震监测等方面。

3.GIS在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的作用

GIS在灾害监测评估中的应用领域广泛,主要表现为:

预报预警、动态监测、成因分析、灾害调查、动态模拟、灾害评价等,并为制订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要点八:

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防御就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工程性防御措施

【典型例题】(2015年·福建省·上杭县一中·高二期中)

读“我国防护林分布图”,回答问题。

(1)A地区为________防护林,其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区为________防护林,其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C、D、E三地防护林,功能与A地防护林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地区。

(4)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将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起何作用?

解析:

这是我国防护林分布图,答题的思路是首先弄清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特别是气候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然后分析森林在当地的作用,我们知道:

三北地区是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这里植被稀少,地表裸露,风沙之类灾害严重,故森林在这里主要是起防风沙、保护农田的作用。

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森林在这些地区的作用主要是水土保持。

沿海地区风浪大,对海岸有严重的侵蚀作用,森林的作用主要是防止海浪的侵蚀。

答案:

(1)长江中上游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三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3)E (C为沿海防护林,是防风防浪林,D为华北平原林网是护田林,E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

(4)①对径流量的作用:

使径流量的变化趋缓;②对水质的影响:

由于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使入河泥沙量减少,故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将减少。

要点九: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一)灾前准备

1.核心问题

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前者是救灾的物质基础,后者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储备救灾物资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2.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十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是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二)灾中应急

1.灾中应急:

指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最主要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2.交通通行能力

(1)交通通行能力的重要性

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所以在受灾时要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以保证救援区与灾区的交通畅通。

(2)我国救灾应急通行能力状况

我国救灾应急能力在交通通行的基础上,一方面考虑救灾物资从储备区到达灾区的时间,另一方面考虑救灾人力从储备区到达灾区的时间。

3.救灾应急预案

救灾应急预案是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三)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

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另一方面是增强未来灾害发生的抵抗能力。

2.救援形式

主要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3.我国的救灾方针和救灾管理体系

(1)方针:

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和“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方针。

(2)救灾管理体系:

我国减灾工作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典型例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前者是救灾的________,后者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________。

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________。

(3)F地是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