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伤救护基本常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3252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伤救护基本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战伤救护基本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战伤救护基本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战伤救护基本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战伤救护基本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战伤救护基本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伤救护基本常识.docx

《战伤救护基本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伤救护基本常识.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战伤救护基本常识.docx

战伤救护基本常识

战伤救护基本常识

战伤救护基本常识

一、战伤救护的意义

战伤救护是战时为减少伤亡,迅速恢复战斗力,以保持战争实力而必须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进行战伤救护的基本原则是:

加强敌情观念和灭菌观念,要迅速、准确、及时地抢救伤员。

在救护中要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近后远。

要做到不用手接触伤口,不用碘酒涂擦伤口,不随便用水冲洗伤口(化学烧伤和磷弹伤例外),不随便取出伤口内的异物,不准塞回突出的脏器,不轻易放弃和停止抢救时机。

二、战伤分类

(1)贯通伤:

子弹、弹片、刺刀将人体组织击穿、刺穿,伤口有入口和出口。

(2)盲管伤:

子弹或弹片进入人体,只有入口而无出口。

(3)擦伤:

子弹或弹片擦过人体的体表,伤区呈沟状或仅有体表擦破者。

(4)穿透伤和非穿透伤:

子弹、弹片穿透体腔及其保护膜(脑膜、胸膜、腹膜及关节囊),与外界相通者,叫穿

(2)填塞加压包扎止血法:

较大伤口可先用纱布块或急救包填塞,再用棉花团、沙布卷、毛巾、手帕折成垫子,或用石块、小木片等放在出血部位的纱布外面,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即可。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是战作救护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3)加垫屈肢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无骨折和关节伤时的救护。

如上臂出血,可用一定硬度、大小合适的垫子放在腋窝,上臂贴紧胸侧,用三角巾、绷带和皮带等固定在胸部。

如小腿前臂出血,可分别在国窝(即腿弯)、肘窝外加垫屈肢固定。

(4)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较大动脉出血。

如股动脉、肱动脉出血。

使用时止血带的松紧要适宜,以伤口不出血为度。

过紧易伤害神经,过松又达不到目的。

(三)包扎

包扎是为了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加压止血。

对包扎的要求是动作准确、迅速、轻巧敏捷,松紧适宜,牢固严密。

1、三角巾包扎法。

此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包扎迅速,应用灵活。

可包扎面部、肩部、腋窝、胸背、腹股沟等部位。

(1)头部包扎法:

头部包扎法是先在三角巾顶角和低部中央打一结。

形似风帽。

把顶头结放于前颌,底边结放于脑后下方,包住头部。

两角向面部拉紧,向外反折3-4横指宽,包绕下颌,拉至脑后打结固定。

(2)胸背部双巾包扎法:

用三角巾斜边围绕一周,顶角与底角在一侧腰部打结,再用一三角巾照样在对面包绕打结,然后打起两三角巾的另一底角,各翻过肩头与相对的底边打结。

操作要领是两顶角的位置要相反,底角与另一三角巾的底边打结。

(3)三角巾腹部包扎法:

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腹部,拉紧底欠至腰部打结,顶角经会阴部拉至后方,同底角余头打结,或将一周,与顶头打结,另一底角围绕与底边打结。

几种特殊战伤的急救

  1、脑膨出的急救

  首先松解领扣和装具,然后迅速用无菌纱布覆盖膨出的脑组织,再在脑组织周围用纱布敷料或腰带折成圆圈加以保护,也可用干净的军用饭碗扣住,以三角巾或绷带轻轻地包扎固定。

注意不能压迫膨出的脑实质,并禁止将其送回伤口内。

  2、开放性气胸的急救

  用急救包外皮的内面,迅速紧贴在伤口上,然后用多层纱布棉花垫加压包扎;或采用多层纱布棉垫和不透水的布料覆盖伤口,外加绷带包扎,使其严密不透空气。

  3、腹部内脏脱出的急救

  先用急救包中的敷料覆盖保护脱出的肠管及大网膜,再用较厚的敷料覆盖;其外盖上军用饭碗或用腰带圈围在脱出肠管的外面。

然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固定。

后送时应取半卧位或仰卧位,膝下用衣卷垫起,使腹部肌肉松弛,降低腹内压。

3、包扎的注意事项

(1)伤口和覆盖伤口的敷料块严禁与其它脏物接触,以免造成伤口感染。

(2)包扎时压迫重心应在伤处。

(3)包扎时的松紧度要适宜,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又易脱落或移动。

(4)包扎动作要轻巧,防止碰撞伤口,以免加重伤口的疼痛和出血。

(四)固定

骨折是战伤中常见的外伤之一。

骨折后如得不到及时与正确的固定,不仅会因为剧烈疼痛而引起休克,而且会影响伤肢功能的恢复。

严重时,可因刺破血管、离断神经而造成大的出血和残废。

所以,在站伤救护中搞好骨折固定是非常重要的。

骨折可分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两种。

凡骨折断端刺破人皮肤与外界相通的称为开放性骨折。

骨折断端未刺破人体皮肤,不与外界相通的称为闭合性骨折。

骨折的特征:

1、疼痛剧烈,在骨折处有明显的压痛。

2、功能受限,不能活动。

3、局部肿胀。

4、完全骨折时,因断端移位而发生肢体畸形(常表现缩短或伸长、弯、屈曲、旋转、错位、重迭),并在断端移动时可听到骨擦音。

畸形,异常活动,骨摩擦音是确定骨折的三大症状。

1、骨折固定的原则

(1)如伤口出血时,应先止血,然后包扎固定。

如有休克首先或与止血同时进行抗休克急救。

(2)就地固定。

要注意功能位置,切勿整复,更不许任意挪动伤员和伤肢。

为了暴露伤口可剪开衣服。

如伤肢边度畸形,不宜固定时,可依伤肢长轴方向,稍加调整,但动作要轻。

(3)固定时要先加垫后固定,先固定骨折的两端,后固定上下关节。

固定的材料与伤肢长短适宜,固定的松紧要适度。

四肢固定时,要留出指(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4)骨折固定后应设标志,迅速后送。

2、骨折固定的方法

(1)锁骨骨折固定法:

两腋下加垫,用两条三角巾折成带状,分别在肩关节环绕一至二圈,于肩后打结,留有余端,将余端徐徐用力拉紧,使肩关后张,然后打结,最后使肘关节出曲,两腕在胸前交叉,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于胸廓上。

(2)前臂骨折固定法:

前臂屈曲,平托前臂,用两块夹板放在伤处两侧,然后固定,用大悬臂带吊于颈部。

(3)小腿骨折固定法:

用两块相当于大腿下1/3至脚跟长的木板,巾于伤肢外侧,另一侧则用健肢代替。

如无夹板可用树棍代替。

(五)搬运

1、徒手搬运:

单人搬运可采取扶、抱、背方法进行搬运。

双人搬运可采取椅式、拉车式、平托式方法搬运。

(1)匍匐背驮搬运法救护者同向侧卧于伤员处并紧靠伤员身体,拉紧伤员上臂后再抓住伤员臀部,合力猛翻将伤员转上身,低姿匍匐向前进。

  

(2)侧身匍匐搬运法救护者将伤员腰部垫在大腿上,将伤员两手放于胸前,右手穿过伤员腋下抱胸,左肘撑于地面,蹬足向前。

 (3)雨布(大布单)拖运法

2、担架搬运:

先把担架入在伤员的伤侧,然后两个救护人员在伤员健侧跪下一腿,解开伤咒的衣领后,第一人右手平托伤员的肩和头部,左手捧着伤员的下肢,把伤员轻轻地放在担架上。

伤员在担架上的体位,除贯通作外,要健侧着担架。

伤员躺好后,要用衣物等软东西,把空隙垫好,以免摇荡。

担架行进时,伤员头部要向后,以便后面的人便于随时观察伤情。

伤情恶化时,要停下来急救。

抬担架时要尽可能保持平稳。

搬运脊椎骨骨折伤员,必须用木板做担架,不能用普通的帆布的担架。

冬季要防冻保暖,夏季要防暑遮荫。

(六)基础生命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