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3639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docx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1

辛庄联小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语文试卷一(小学)

第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部分》20分

一、填空:

(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

二、简答题(4分)

简要说说语文课程的几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三、简述题(6分)

看下面这段实录并回答问题。

(一位老师在执教《春的颂歌》时,请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

你说说他刚才读得怎样?

生:

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都读得很准,但是,没有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师:

你的评价很到位,那你能不能读一读呢?

生(很肯定地说)我不行!

师(略迟疑)那好,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

请结合新课程理念,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你遇到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

答:

位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稍显呆板缺少感情,学生的第一次回答是十分精彩的,作为

教师应给以高度一点的表扬,这样可能会增强学生对于回答好下一问题的自信心;对学生很肯定自己不行的回答,

老师没有及时鼓励他试一试,而是略迟疑后直接采取了下下策——让他推荐一位同学读读新课程理念第一点内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为位学生在之前展示了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解、评析能力,老师更应鼓励他培养朗读、

表现自我的能力。

教材教法部分(20分)

从下面提供的两个文章片断中任选一段,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并简要阐述设计理念。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浪花翠绿翠绿的,绿的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仔细看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节选自人教大纲版第九册教材《可爱的草塘》,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与能力部分(50分)

㈠基础积累。

14分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2分)

论(lúnlùn)语呱呱(guāgū)坠地大模(múmó)大样句读(dúdòu)

2、下面的词语中如有错别字,请做上记号并改正在“()”里。

(2分)

耄耋之年世外桃园林荫道永保青春(源、葆)

3、照样子写词语。

2分

“花潮”曾是一篇课文的题目,这个词很美,花像层层浪潮的意思。

这样在名词之后缀一个它的喻体而构成的词在汉语中还有不少,请你写两个。

花潮:

人潮心潮

4、把下面的诗句填充完整。

(5分)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

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向孩子推荐儿童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作家与相应作品之间连线。

(3分)

《草房子》曹文轩皮皮鲁系列郑渊洁马小跳系列杨红缨《明天要秋游》方素珍

㈡古诗词阅读。

5分

阅读下面的曲,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分)

答:

"断肠人在天涯"这句是直接抒情,抒发了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之下的思乡之情。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分)

答:

小桥流水——一种温馨的感觉,这是一幅非常温馨非常美丽的一幅画面,这个画面是不是属于我的?

不是!

这是眼见之景,眼见别人家的美景,眼见别人家的温馨。

你看,人家屋顶炊烟袅袅,在做饭,在团圆,而我呢,“古道

西风瘦马”,更勾起了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更衬托了孤独的情感,以乐景来衬悲。

㈢现代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为自己祝福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那年,女孩刚上大学,她住在有六个人的宿舍里。

另外五个女孩家里的条件都非常好,而女孩家里很穷。

她的

穿着非常朴素,人长得瘦小而且有点儿黑,除了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女孩跟打扮漂亮的舍友比起来,就像是天鹅群

里的丑小鸭。

③正因为这样,女孩很自卑,脸上总是挂着忧郁的神情。

她尽管努力,但成绩平平。

④女孩的舍友陆续地过生日,她们在高档的卡拉OK厅或充满浪漫情调的酒吧开生日Party。

女孩参加Party的时

候,总是坐在角落,默默地看着鲜花、礼物和祝福一齐涌向幸福的寿星。

⑤而女孩的生日总是被人忘记,因为她自己也常常遗忘了它。

女孩偶尔也会有想起的时候,她不奢望开一个生日

Party,但她希望有一天,有一个人忽然记起了她的生日,送给她一张贺卡,对她说“生日快乐”,女孩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从没有一个人为她这样做。

有一次,她的生日已经过去很久了,她的舍友忽然想起,问她:

“你的生日是不是已

经过了?

”女孩愣了一会儿才想起自己的生日的确早已过了。

于是大家淡淡地笑笑,不了了之。

⑥在大三上学期的一天,女孩坐在图书馆一个靠窗的位置,认真地看书。

那天,外面的阳光灿烂而明媚,透过玻

璃照在了她的身上。

女孩因这阳光而心情明朗起来,她转头望着窗外,只见阴密的小树林,有叶子飘飘柔柔地落下,

铺满了草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碎成点点金斑,随秋风起舞。

南国的晚秋总是这样的华丽而富有生气。

女孩突然

想起,今天就是自己的生日,二十年前的今天,有一个小生命哭泣着降临,而二十年的生命历程,更是一首美好的乐

章。

可是自己却从来没有发现这种美丽。

女孩刹那间醒悟,当自己一个人跋涉时,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

福自己。

生命的旅途常常会有挫折,会有苦难,这时候需要一种勇气,一种鼓励。

⑦女孩到蛋糕店,为自己订了一个蛋糕。

剩下来的时间里,她到地摊上,买了一套衣服,很便宜,但她穿上它后,

整个人焕然一新。

然后她开始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学习计划。

那一天,女孩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⑧晚上,女孩提着蛋糕和一袋零食回到宿舍。

当她把蛋糕摆在桌上时,舍友惊呼:

“今天是你的生日?

”女孩微笑

着点点头,于是大家都围拢过来,祝福她生日快乐。

因为没有一个人记起她的生日,因此没有一个人准备礼物,但女

孩心中早已溢满了幸福。

女孩在摇曳的烛光中许愿,祝福自己勇敢、快乐并坚韧不拔。

语文试卷二(小学)

第一部分课标与语文素养(26分)

1、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填空。

(每空1分,共4分)

①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2、根据诗文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5分)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

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每小题2分,共8分)

①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可以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仁人志士往往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感到疲惫时,不

妨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句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激励自己。

③请你从积累的诗文中,写出一句与“生死”有关的完整语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④请你从《论语》或《学记》中写出一句有关教学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4、常识填空。

(每空1分,共4分)

①请把十二地支补充完整: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②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特色。

③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著系列魔幻小说《哈利.波特》近年风靡全球。

5、成语填空。

(每空1分,共5分)

(天)马行空(心)猿意马(万)马齐暗(秣)马厉兵(悬)崖勒马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也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

可以辟患者何不用也?

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又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本文的作者是(孟子)。

(1分)

7、将此段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横线上。

(2分)

8、解词。

(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通“避”,躲避

②贤者能勿丧耳丧:

遗失

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10、选段以“鱼”比喻(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从而提出了(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观点。

11、选段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把它奉为行动的准则,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

事例。

(3分)

答:

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阅读《家园如梦》,回答后面问题。

(24分)

家园如梦

夜很深,也很静。

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

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底,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

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

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yī),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3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

那些吃三月莓

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

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

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

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

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枫树——鸟的天堂。

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样子

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桠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

遍地数着鸟巢。

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

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左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

从山

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

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

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

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

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

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

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

的每一道墙缝。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

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

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1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填写汉字。

(4分)

①佝偻:

(gou)(lou);②涟(yī)漪(rú)(茹)苦

13、结合文意,说明“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中的“诱惑”“折磨”的具体含义。

(2分)

答:

是繁荣,是富裕,是俗世中的功名利绿,是那些不好的风气,以及五光十色东西的影响在诱惑“我”(丰富多彩

的城市生活对山里人是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诱惑。

是对城市生活无法适应,对城市生活的烦恼以及对亲人的

思念在折磨“我”。

14、第二段里,“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中“我的心事”具体指什么内容?

(2分)

答:

15、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有什么含义?

(3分)

答:

16、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结尾有什么妙处?

(3分)

答:

17、文章标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18、读了此文,联想自己的童年,你最想对父母说几句什么话?

(5分)

答:

19、请写出三个完整的关于故乡或母爱的古代诗句。

(3分)

答: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第三部分教学案例分析(10分)

阅读下面两则教学片断,写出评析。

20、有一回,斯霞老师让小朋友写日记。

有个小朋友这样写:

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里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

斯霞老师改到这篇日记,不禁笑了。

提起红笔正想把“法国阿姨是女的”这句划掉,转念一想:

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正是孩子的特点,出与儿童天真、幼稚,在他们的知识水平和

4

生活阅历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写出这样的话,是可以原谅的。

既然这样,就不必苛求他们。

斯霞老师觉得,只要他们不说“法国阿姨是男的”,留在文中没有什么关系。

答: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有与现代成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儿童的思维有点类似原始人,他把这种思维

方式称为“儿童—原始思维”。

我们如果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孩子,特别是看他们做错的事,往往会觉得不可思议,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这一切又是那么顺理成章。

今天,语文新课程提倡对课文实际上也是对生活的多元解读,有

的孩子的想法可能会很怪。

我们不是常说“童言无忌”吗?

可是真的做起来有点儿难。

我还以为,只要儿童的行为不至于对社会和对他们自身产生危害,我们做老师、做家长的,都应当有足够的宽容。

宽厚的品格,宽容的精神,宽广的

胸怀,无论在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是一种至高境界。

斯人已去霞满天,教坛复兴看后人。

让我们以斯霞老师那样的爱心去做一个老师,让一个个孩子茁壮地自由成长而不要给他们过多的束缚,我想这是斯霞老师最愿意看到的吧。

21、《妈妈的爱》教学片断:

师:

这首诗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小节?

生:

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二小节。

师:

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

(该生试读后,其他同学评议,小组内练读。

师:

(再指一名同学读)你读得太感人了,介绍一下经验吧。

生:

读着读着,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

有一回我高烧不退,妈妈赶紧送我去医院。

医生说很危险,妈妈紧紧搂着我哭了,边哭边说:

“这该怎么办,这该怎么办?

师:

我听出来了,原来,他把自己当成了文中的角色,才读得这么好的。

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

答: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课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前提下,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表达方式。

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发展,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使课文内容及所蕴涵的情感在学生心中得到延伸和拓展。

第四部分写作

22、以《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

(25分)

语文试卷三(小学)

一、填空题(15分)(前9

题每格0.5

分,第10题1.5分)

1、用下列拼音拼写出东阳的二个地名(每个字母只用一次且都用一次)

nsheaahu

gu

s

ih

(歌山)(画水)

2、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出汉字:

东阳木雕鬼斧(hu)神工,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不玲珑剔透,精美绝

lun(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用下列偏旁组成一个成语(每个偏旁只用一次且都用一次。

各亡金刀足雨

丰文

艹(初露锋芒

4、成语接龙:

扬眉吐(气

)味相(投)机取(巧)立明(目

)不暇(接)二连(三)言两(语

)重心(长)

语短叹。

5、填歇后语后面部分:

王婆卖瓜

——(自卖自夸)。

千年铁树开了花——(

难得)。

6、填警句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7、填古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

8、写出杜甫带“风”的两句古诗: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旅夜书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9、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朝花夕拾》(鲁迅)《岳阳楼记》—(

范仲淹)《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

10、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书名和作者。

人物:

林冲诸葛亮贾宝玉孙悟空鲁智深曹操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水浒传-施耐庵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考试题

第一部分(新课标基础知识)(29分)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

5

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3、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4条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语文学科各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与写字

)、(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6、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

础。

7、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8、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第二部分:

语文知识部分

1、给下列字或词注音。

(4分)

慰藉(weijie)苍劲(cangjing)潜(qian)伏戛(ga)然而止

2、.请写出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2分)

鼎:

目;竖折折、衡、撇、竖、衡、竖、横折。

凹:

竖、横、竖,横折折折、横。

3、下列词语有错字吗?

把你认为有错的改过来。

(4分)

迫不急待

穿流不息

凭心而论

世外桃园

(川、源)

再接再励

一愁莫展

如愿已偿

管中窥豹

(厉、筹)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4分)

①热爱(憎恨)②团结(

分裂)

③亲近(疏远)④经验()

5、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3分)

(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6、写出杜甫千古流传的两句古诗:

(4分)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4分)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朝花夕拾》——(鲁迅)

《岳阳楼记》——(范仲淹)《鲁滨逊漂流记》——(笛福)

8、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书名和作者。

(4分)

人物:

林冲诸葛亮贾宝玉孙悟空鲁智深曹操

第三部分:

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

1、一位教师给三年级的学生讲古诗,刚刚板书题目,学生就开始背诵起来了。

老师说“啊,我还没讲你们就会背

了,那你们会写吗?

”学生也说“会”,老师说,“那你们来写写吧!

”这时,学生在黑板上开始一笔一划的书写,可惜这

课该学的生字他一个也不会写。

(8分)

问题一:

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古诗的教学方法可取吗?

为什么?

答:

一、我觉得不可取,学生会背古诗,说明他们想得到老师的认同和赞扬

,可老师却让他们写字,没错,这样是可以体现出老师比学生高一级,可是同时也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我敢肯

定不少学生不喜欢听这堂课了,就算听,心里也在想,我那么辛苦的背了,还要被你刁难。

下次不背了。

三年级的孩

子是小学中的关键,他们已经会有自己的主见了。

老师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把一个天才,消灭?

问题二:

如果让你来讲这节课,接下去你会怎么处理呢?

答:

二、可以换种说法,同样是这种思路,“那你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

”肯定有人懂有人不懂,那就刚好

让老师来解说了。

讲解完后再问“那里面的字都会写了吗”,再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