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进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3684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docx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币国际化进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docx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一〕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规模快速扩大

  人民币国际化于2009年7月起步。

2009年,我国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仅为35.8亿元,2012年迅速增至2.94万亿元。

其中,货物贸易结算金额2.06万亿元,效劳贸易及其他经常工程结算金额8764.5亿元。

2011年银行办理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1108.7亿元,2012年增至2840.2亿元,增长156%。

2012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量的比重已达8%以上。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平衡状况显著改善

  2010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收与实付之比为1∶5.5;201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平衡状况显著改善,全年收付比升至1∶1.7;2012年进一步趋于平衡,实收1.3万亿元,实付1.57万亿元,净流出2691.7亿元,收付比上升至1∶1.2。

人民币结算收付趋于平衡说明人民币国际化在平稳持续中推进。

  〔三〕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均已有条件开通

  目前,境外人民币回流涉及的资本工程均已有条件开通。

一是境外投资者〔含港澳投资者〕可以用合法获得的境外人民币依法开展直接投资活动,但投资行为要符合现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外商投资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

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金额为907.2亿元,2012年为2535.8亿元,增长179.5%。

二是境外人民币可通过RQFII投资国内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2012年11月,RQFII投资额度从初期200亿元经两次扩容至2700亿元。

三是境外人民币经批准可贷与内地企业。

早在2012年5月,约10家XX省内注册企业得到特批在XX借贷约人民币300亿元并把资金汇回使用。

目前,XX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即将启动,在前海注册及实际经营的企业可从XX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借入人民币资金,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前提下用于前海建立与开展,贷款期限及利率由借贷双方自主确定。

至此,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贷款三大回流渠道已初步打通。

  〔四〕离岸人民币市场开展迅速

  XX作为最大、开展最早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人民币业务拓展迅速。

2012年,经由XX银行办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比上年增长30%,达2.6万亿元,人民币点心债券市场规模〔未归还金额〕扩大60%至2300亿元,人民币实时支付结算系统处理的跨境及离岸交易日成交量由2010年的50亿元升至2600亿元左右,年底客户存款及存款证余额增加9%至7203亿元。

人民币市场参与主体和相关产品日趋丰富,已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基金、保险、存款证、期货、人民币与港币同时计价的“双币双股〞等金融产品。

  与此同时,伦敦、新加坡和我国XX等地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也在快速开展。

一是离岸人民币清算行不断增加。

2012年5月,英国与我国XX一个由私营机构代表组成的合作小组在人民币流动性和支付结算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伦敦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立。

6月,老挝国家银行指定中国工商银行万象分行作为当地惟一的人民币清算行,代表老挝国家银行行使人民币清算职能。

201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我国XX“央行〞签署了正式启动两岸间人民币直接清算系统的协议,XX由此成为继XX、澳门后第3个与内地签署该协议的地区。

2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授权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担任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二是离岸人民币市场不断扩大,伦敦金融城成为XX以外最大市场。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统计,英国伦敦自2012年6月起已超越新加坡,成为除XX外全球第一大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澳大利亚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量2012年8月开场大幅增加,在使用人民币结算中的排名由2010年底的第12位升至2012年底的第3位;2012年12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支付额占比由1月份的0.26%提高到0.57%,排名亦由第20位升至第14位。

  〔五〕国际上对人民币的承受程度明显增强

  随着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的扩大,境外对人民币的接纳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人民银行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末,与境内发生实际收付的境外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到达206个。

马来西亚、韩国、柬埔寨、白俄罗斯、俄罗斯、菲律宾、蒙古、智利、巴西、委内瑞拉、奥地利和尼日利亚等国央行均表示已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藏。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相关研究指出,2005年7月-2008年7月,10种东亚货币中有6种与美元同步程度高于对人民币同步程度。

2010年7月之后,与人民币同步性最强的货币占到10种东亚货币中的7种,分别为印尼盾、韩元、马来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比索、新台币、新加坡元和泰铢;以美元为主导性参照货币的东亚货币只剩3种:

港币〔通过联系汇率制〕、越南盾和蒙古图格里克。

该研究认为,东亚已成为事实上的人民币区。

不过,应注意到一个事实,即东亚地区货币与人民币汇率联动性增强,与人民币相对美元汇率稳定升值相关,东亚地区货币“软钉住〞美元的根本领实并未改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积极推动为主,跨境流动规模取决于资本流动管制的放松

  人民币国际化是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启动的,政策初衷是降低企业汇率风险、促进对外贸易,随后逐渐增加了降低对美元依赖、促进国际金融合作等政策内涵。

在实际操作中,以人民银行与其他国家央行签署?

货币互换协定?

提供人民币流动性为根底保障〔截至2013年3月底,互换协议规模总计已达2万亿元人民币〕,央行通过赋权开通人民币清算系统推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建立,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为主体输出人民币,逐渐扩大至资本工程有条件开放,为人民币持续输出及有限度回流构建渠道。

其结果是人民币跨境流动规模主要取决于央行对资本流动阀门的掌控。

  〔二〕境外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密切相关

  人民币升值预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快速推进的重要动力。

2010年下半年,随着央行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存在,期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在2010年6月后开场大幅增加。

其中,进口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到达80%以上,进口支付人民币成为境外人民币流动性的主要来源。

随着2011年下半年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境外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显著降低。

以我国XX的人民币存款规模为例,2011年11月到达6273亿元的峰值后出现小幅下滑,2012年底人民币存款仅同比增长2.5%,而2010年和2011年分别同比增长402%和86.7%。

  这种依赖于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的跨境贸易结算,或者说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很多负面效应:

一是出口企业人民币结算较少受益,未能到达促进出口贸易的政策预想。

二是进口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导致购汇减少,外汇储藏被动增加。

三是“资本管制+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国际化模式便利了套汇行为。

有专家屡次指出,2011年内地与XX之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爆炸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进展套利。

这本质上是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一种赌博行为。

一些银行家也指出,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中,相当大局部都是我国公司与自己的海外子公司做交易,目的是利用内地资本管制对汇率和利率的差价进展套利。

  〔三〕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以让利为主要鼓励手段

  我国出口企业定价能力不强,结算货币的选择权较弱,只能通过让利吸引国外进口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以躲避汇率风险,并便利出口支付。

汇丰银行的调研显示,用人民币结算可令进口商获得2%~7%的折让。

南非交易商和进口商亦表示,中国企业向将兰特直接兑换成人民币结算的公司提供最低9.3折的优惠。

  〔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高度集中

  一是主要集中在我国XX。

作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XX处理80%左右的人民币结算业务。

二是除我国XX以外,尽管我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展人民币结算业务,但高达90%的人民币付款交易其实仅集中与10个国家和地区进展,包括法国﹑卢森堡﹑澳大利亚﹑德国﹑我国XX﹑日本和我国澳门等。

  三、相关改革建议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金融实力在国际上的自然延伸,应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水到渠成。

任何国际货币都曾经历漫长的演变过程,新国际货币的崛起不仅需要一国具有庞大的经济根底、超强的军事实力以及政治威望,而且需要适逢重大机遇并顺势而为。

从英镑、美元、德国马克及日元等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看,由于国内根底和国际环境不同,货币国际化的路径有较大差异,但仍有一些根本因素决定其货币能否取得国际地位:

一是经济规模及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二是国际社会对币值的信心;三是金融市场深度。

以这些因素衡量,人民币尚不具备快速国际化的根底条件。

 

  〔一〕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信用根底

  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2年的数据,从规模看,我国已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在全球GDP中的比重达14.3%,货物和效劳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为9.4%。

但是,我国过度依赖外需且贸易竞争力不强,限制了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为此,应积极扩大内需,转变外贸开展方式,从出口大国转变为进口大国与出口大国并存,扩大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逐步提高企业选择计价和结算货币的谈判能力,使庞大的经济贸易规模成为人民币国际信用的坚实根底。

  〔二〕建立具有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降低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具有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既有利于减轻人民币跨境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也为投资者对冲或匹配不同的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提供充足工具,促进本币作为计价货币、媒介货币和储藏货币功能的充分发挥。

  考虑到当前人民币境外需求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及人民币汇率与美元的“软钉住〞密切相关,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导致的汇率波动可能会使境外人民币持有意愿下降,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受挫。

因此,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应适当兼顾人民币国际化需求。

  〔三〕逐步放松资本管制,增强国际社会持有人民币的信心

  随着境外人民币规模的扩大,要求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获取资产收益的压力自然加大。

目前,我国加快人民币资本工程开放〔如XX前海试点〕正是对这一需求的回应。

  然而,资本账户开放应效劳于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目标,应根据国内国际条件顺序择机推进。

要注重与利率、汇率等改革相协调,人民币国际化本质上就是资本账户扩大开放,应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整体框架下进展。

应逐步放松资本管制,扩大资本账户〔包括人民币及外币〕开放,增强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

与此同时,必须抓住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机遇,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