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辅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3733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学习辅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辅导.docx

《学习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辅导.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辅导.docx

学习辅导

第1章绪论

1、广义的学习:

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获得的、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2、学习定义的3个要点:

学习变化可以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过程;

学习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产生于经验,非成熟。

3、中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学习动机不正;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不够;注意力障碍;自控力差;自我中心;耐挫力低;学习焦虑;自卑;社交退缩

成因

(1)学习动力缺乏或不足

(2)学习策略与方法不对

(3)学习焦虑水平过高

(4)情绪波动明显

(5)行为习惯不良

4、学习心理辅导定义:

指教师运用学习心理学及相关理论,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包括认知、动机、行为等方面)进行辅导。

主要类型:

1、积极学习辅导——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2、消极学习辅导——矫治学生学习的各种心理障碍,如助其克服厌学情绪、矫治其注意力障碍、自卑自弃心理等。

五、学习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

(一)提高学习技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创造能力。

(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

(三)正确对待学业的成功与失败,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困难。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帮助学生解决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困惑。

六、学习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一)个别辅导

(二)团体辅导

第二章学习理论

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论(S━R联结理论)

一、主要观点:

学习是S—R联结的学习行为,是剌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强调强化学习。

代表人物包括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等人。

主要包括:

经典条件学习、操作性条件学习

2、行为主义学习论是以个体外显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客观、控制、预测的方法,从动物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推论性地解释人的行为。

(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基于事件关系的识别而学习

(2)经典条件作用的普遍性

1.条件刺激的普遍性——现实的、具体的事物;语言、表现等。

是外部刺激,也可以是内部刺激

2.条件反应的普遍性

三、怎样解决小孩子在医院看见白大褂的人就会哭?

1、平时模仿医生看病游戏;(去医院玩耍看其他小朋友看病)

2、看病前告知在医院可能会发生的事;

3、孩子最亲密的人陪伴。

4、看病时拿着/吃喜欢的东西。

5、看病时根据情况告知要做的事,如张嘴、打针等,以及每件事的身体感受。

6、告知想哭就抱着XX哭。

7、转换地方,转移其注意力。

四、怎么解决小孩害怕上幼儿园?

1、入园前几个月告知上幼儿园

2、入园前几个月陪同孩子去幼儿园玩耍、了解园中生活。

3、入园时带孩子喜欢的东西。

4、幼师以游戏方式参观学校、认识同学

5、老师和同学与孩子愉快相处。

6、监护人逐渐与孩子分离。

五、操作性条件学习——基于行为后果的识别而学习

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从多种反应中选择其一与特定刺激固定联结的历程,称为尝试错误学习。

试误说的学习定律:

效果律——尝试错误学习能否建立的基本原则

练习律

准备律

六、操作性条件学习的实验步骤

先确定要个体学习的是何种反应。

决定要个体所学反应的基线。

选定符合个体需求的刺激物,作为其正确反应出现的奖励。

安排强化物出现的时间。

在连续多次练习中,如发现个体已学习到向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之后,即可暂时停止在正确反应后给予强化物。

如何使用操作性条件学习理论培养学生独立做作业的习惯?

1、要学习的反应:

独立做作业

2、独立做作业的频次/时间长短

3、选择强化物:

如何选择,选择什么?

考虑不独立做作业的动机。

4、实施强化物:

如何实施

5、根据需要撤销强化物。

七、行为矫正

第一步是确定行为目标,行为目标应具体,可以观测。

第二步是何种动机(或条件)引起了当事人不适当行为。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法。

8、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价值:

第一次用科学实验方法研究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行为,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模型;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局限:

只能解释外显行为,不能解释学习历程的内在变化;

只能解释简单的行为,不能解释复杂的行为。

第2节信息加工学习论

1、基本假设:

把人的认知过程,看成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过程。

即把人的学习假设为对外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并按照信息加工流程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不同的阶段。

2、模型

四个基本的加工操作,梅厄(Mayer,1981)

注意:

它能将信息以感觉记忆转换至短时记忆。

复述:

可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在长时记忆中。

编码:

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换至长时记忆,并同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知识结合。

搜索:

从长时记忆中寻找、提取信息,应用于问题情境。

3、信息储存

(一)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

是短暂地储存外部刺激的信息,直到它们被进一步加工的容器。

其材料是对客观事物和时间的复制。

容量:

几乎无限

保持时间:

视感觉记忆信息1秒钟;听感觉记忆信息2-4秒钟

特点:

是进一步加工的起点,需要立即加工,否则记忆痕迹很快消退

(二)工作记忆,又称短时记忆,是个体进行认知加工操作时的信息存储器。

容量:

7个组块

保持时间:

20-30秒

特点:

容量有限性;记忆材料是信息加工系统中有意识的部分。

(三)长时记忆,是永久储存信息的容器。

容量:

巨大

保持时间:

长久

可分为: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是指关于事实、定义、程序、规则等方面的知识,是以图示的形式储存在长期记忆中。

图示是指信息组成的网状结构,把简单的信息合并起来。

4、认知加工

(一)注意:

信息加工的开始

(二)知觉:

给刺激赋予意义

(三)复述:

通过重复来保持信息

(四)编码:

同长时记忆相联系

(五)信息提取

五、元认知——学生信息加工过程的自我监控,即认知的认知。

元注意:

认识到注意的重要,更注意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元记忆:

关于记忆的策略

6、信息加工学习论的价值与局限

(一)价值

1、从更深的层面探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2、重新使用反应时作为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客观指标;

对教育的启示:

给学生留有加工或思考的余地有助于其记忆;

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组块;

信息编码利于学生理解、信息贮存和提取。

(二)局限

1、人机类比,以偏概全,不免有些机械主义的色彩

2、它侧重于研究认知过程,而难以解决人的情感、动机等问题。

第三节建构主义学习论

一、建构主义的来源——认知主义

1、皮亚杰认知建构理论

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其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

在这种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使原有图式不断更新。

2、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连续的量的变化过程,而是结构不同、阶段性的质的变化过程。

这三个阶段为:

动作表征、印象表征和符号表征。

发现学习。

皮亚杰和布鲁纳等的认知观点主要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

3.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

尤其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2、建构主义的理论假设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

我们个人的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就不同。

3、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怎样理解知识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知识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学生的学习,主要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而是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的,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2、如何理解学习活动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个体主动探索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

3、怎样看待学习者

学习者有丰富的经验,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当问题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可以基于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

4、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比较适合高级学习活动(比如高层次思维推理、创造性学习)和实际问题解决。

(1)结构不良领域与随机通达教学

1、结构不良领域斯皮罗

概念的复杂性

实例间的差异性

2、随机通达教学斯皮罗等人

学习类型

初级学习:

结构良好的领域

高级学习:

结构不良的领域

主张:

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景下、带着不同目的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进行,以此达到高级知识获得的目标。

(2)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1、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已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

2、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布洛非(J.Brophy,1989)的研究指出,因为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它包括事实、概念、概括化以及有关的价值、意向、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等。

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或开始。

(3)情境性教学

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

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情境性教学的测验,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或者进行与学习过程的一致的情境化的评估。

(4)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

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这里教师的帮助就是支架,当学生构建了自身的知识体系,最终将撤去支架。

4、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

1、指导式发现

2、调查

3、讨论

4、合作学习

五、对建构主义学习论的思考

1、批评传统教学中重视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性,注重分析和抽象,认为这种教学只适合学习的初级阶段,不适合学习的高级阶段,建构主义理论更适合学习的高级阶段

2、与中国现实的教学实践有距离,应理性选择,洋为中用。

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基于他人行为与结果的识别而学习

一、社会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人的行为是由行为、个人因素和环境三者之间交互作用所决定的。

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

班杜拉

2、社会学习论的主要观点

1.观察学习──无强化学习(模仿),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

2.强调延迟模仿。

3.三种不同的强化: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

4.复杂行为的模仿

三、对教育的启示

1、强调社会因素在个体观察学习中的作用,这对于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习得(包括品德行为和学习行力),具有指导意义。

2、更强调自我强化、自我功效感等主体认知因素,充分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个人、行为、环境三者交互作用论提示了个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这对于我们从整体上认识人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一)动机:

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有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特征:

起动性、方向性、强度、持久性。

(2)学习动机的涵义

激发个体边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的分类

第2节经典动机理论

1、行为主义动机论(强化论)

(一)代表人物:

斯金纳的强化论

(二)主要观点

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用强化理论来说明动机的引起和作用。

外部强化和惩罚是决定学生动机的关键因素。

强调外部动机作用,学习动机属于外部动机。

二人本主义动机理论

(1)基本观点

1、动机和需要是一回事,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需要所驱使的。

2、人类动机按其不同层次的需求有七个层次:

生理、安全、归属与爱、自尊、求知、审美和自我实现。

这七个层次需求,又可分为两大类,前四层次称为基本需求,后三层次称为成长需求。

基本需求一旦满足,其动机强度就会减弱;而成长需求不但不随其满足而降低,反而因获得满足而增强。

讨论: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小学生和中学生影响最大的需要分别是什么?

学校中学生最缺的需要是爱、归属和自尊的需要。

如果学生感受不到他是被教师或他人所爱护、接受和尊重的,他们就不可能有追求知识、开发创造力、实现潜能的高级需要。

如果教师能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是被喜欢、被接受的,那么学生就更容易投入学习,渴望学习,愿意为创造性活动做出努力和冒险,更容易接受新思想。

3、人的学习不是外加的,而是自发的,学生本身就有一种自发的成长潜力,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任学生自行学习。

(二)需要层次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3)需要层次理论的教育启示

1、理解学生的多层次需要

2、优先关注缺失性需要的满足

3、重视学生的成长性需要

三、成就动机理论

1、代表人物:

阿特金森(J.W.Atkinson,1923-2003)

2、主要观点:

(3)成就行为体现了趋向成功或避免失败两种倾向的冲突。

趋向目标的行为最终受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决定。

3、期望-价值理论:

(1)趋向成功的动机(Ts)是成就需要(Ms)、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Ps)和取得成功的诱因值(Is)三者乘积的函数。

(2)避免失败的动机(Taf)是避免失败的需要(Maf)、对行为失败的主观期望概率(Pf)和失败的诱因值(If)三者乘积的函数。

(3)总的成就动机是力求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强度。

4教育意义

1给学生的任务既不要太难,也不应太易。

2设置学习评价标准时:

成功必须在学生能力可及的范围内,是可望可及的,但又不是容易达到的。

第3节社会认知取向动机理论

基本观点:

人的动机是个体内部知、情、意、行密切联系的统合过程,认知是动机的一个重要成分。

1、自我效能论(社会学习理论)

1、代表人物:

班杜拉(A.Bandura)

2、主要观点:

(1)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人们对于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自我效能感决定动机水平。

3、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影响:

(1)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及行为坚持性

(2)影响人们的努力程度和困难的态度

(3)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效率

(4)影响人们的归因方式

4、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直接经验:

自身的成功经验增强自我效能;失败经验降低自我效能。

个体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

替代经验:

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所获得。

示范者的成功增强自我效能,反之降低自我效能。

言语劝说:

通过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自我效能感。

简便有效,但因缺乏经验基础而不牢固。

情绪唤醒:

高水平唤醒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平,从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5、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一:

传授具体策略,如写提纲和总结,可以提高他们专注于任务的能力。

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二:

帮助学生在进步中体验成功。

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三:

为学生提供正面的成人或者同伴榜样。

确保学生不要过度情绪激动或焦虑。

坦然面对失败:

正确归因

二、归因理论

(一)什么是归因——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知觉或推断。

(二)归因的朴素行为分析

1海德:

人的行为结果是有效个人力量和有效环境力量的函数。

(3)控制点罗特

1、控制点:

指个人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与环境之间相对关系的看法。

2、控制倾向:

(1)内部控制点:

把成功归为自己努力,把失败归为个人因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外部控制点:

把成功归为幸运,把失败归为任务难等外在因素,对自己的行为不愿承担责任。

3控制倾向是一个连续维度

(4)成就归因(B.Weiner,1982)

1、归因因素

2、不同维度的归因对动机产生不同的影响。

以失败情景为例

教学启示

1、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此后的学习动机

2、学生自我归因虽然未必正确,但是非常重要

3、长期消极归因不利于学生个性成长

4、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贡献:

明确阐述认知对成就动机的重要作用,提倡指导学生形成学习的内部动机和正确的自我意识系统。

局限:

可控性具有相对意义,如能力被归为不可控因素,但能力会随学习和教育而提高。

因此,如何进行归因训练尚需深入研究。

3、成就目标理论

(1)两种动机模式——迪纳德威克

自弃性倾向(helpless)——适应不良动机模式

自主性倾向(mastery-oriented)——适应性动机模式

(2)目标导向

1、操作目标者:

自弃性儿童追寻的是一种操作目标(performancegoals)

个体对外界的评价比较敏感,看重成就状况,相信成功或失败是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能力的依据,所以极力避免自己的不足。

2、学习目标者:

自主性儿童追寻的是学习目标(learninggoals)

个体更相信成就状况是促进自身能力增长的机遇,挫折和失败可以帮助自己调整策略,并使自己获得新的学习技能。

3、目标对动机过程的影响——以失败情境下为例

小结

操作目标集中在个人对能力的判断,在消极的认知和情感作用下形成消极的行为模式;

学习目标集中提升能力,建立了适应挑战,面对困难的高坚持性的积极行为模式。

(3)内隐智力观

1、增长理论与实体理论

(1)增长理论

大多自主性儿童认同的观点:

认为智能是可以训练、可以变化和控制的

(2)实体理论

大多数自弃性儿童持有的观点:

认为智能是固定不变的,不可控制的

2、内隐智能观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1)增长理论中的自我是作为可训练的系统,通过个人努力得到发展,因此,自尊是在学习目标下体验和获得,进取性、挑战性、自主性行为将促进自尊

(2)实体理论中的自我是作为固定的特征评价,因此,自弃性儿童的自尊多由操作目标达到。

成就目标理论基本观点:

1、认为个体成就行为与成就目标、期望、归因、自我概念等密切相关。

2、个体不同的目标期望和价值信念会形成不同的动机模式:

适应性动机模式和

适应不良动机模式。

1)适应性动机模式是以学习目标位导向(目标在于提高自身能力),相信自己的

智力是可以训练、增长的,并对学习充满自信,善于面对挑战。

2)适应不良动机模式是以操作目标为导向(目标在于获得外界对自己能力的积极评价,

避免消极评价),相信自己的智力是不可改变的,对学习缺乏自信,遇到困难就回避。

第4节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内部学习动机激发

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如需要、好奇心、成功感的满足、兴趣、自尊、自信等。

外部学习动机激发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外部因素,如表扬、批评、奖励、好成绩等。

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成功机会

训练积极归因

促进动机迁移

实现角色转换

归因训练的目的:

不在于帮助学生找出学习成败的真正原因,而在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把学生引导到努力学习和讲究学习方法上去。

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提供学习结果清楚的、具体的、及时的反馈信息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科学使用奖励与惩罚

营造适度的竞争气氛

第4章学习策略

1、什么是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与目标,所采用的有效的认知活动。

二、学习策略分类

1、认知加工策略(内部学习方法):

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信息加工策略,包括复述、组织、精细加工等。

2、学习管理策略(外部学习方法):

指学习时间的分配和学习活动中的各种技巧等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划重点线、记笔记,运用考试技巧、集中注意等。

3、自我调控策略(元认知策略):

指学习者对其使用的基本的或支持性学习策略的监控、评价与调节。

第二节认知加工策略

一复述策略

(一)含义

复述策略是在学习者的有意控制下,主动地以语言的方式,出声或不出声地重复先前学过的材料,以帮助记忆。

(2)复述策略的辅导

复述时间的安排:

及时复述、分散复习

复述的次数:

超额学习,150%

复述的方法:

尝试回忆、多通道协同、形式多样

复述策略的训练:

按照方法复述

二组织策略

(一)含义

组织策略是对学习材料进行一定归类、组合、以便学习、理解的方法。

(二)组织策略的辅导

关键是:

如何建立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问题。

1、聚类组织法(归纳法)

2、概括组织法

——纲要法:

数字纲要法、图解纲要法

——网络法

——地图法

三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指学习者利用表象、意义联系或人为联想等方法对学习材料精心加工,以增加理解与记忆。

凡是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有效联系起来,赋予信息以新的含义的过程就属于精加工。

第三节学习管理策略

一、学习计划与时间的自我管理

(一)主要内容

1、学习目标:

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学习目标要适当、明确、具体

2、学习内容:

学什么,如何学(学习手段)

学习手段:

预习、复习、书面作业、口头作用等。

3、时间安排:

时间管理

(二)注意事项

1、中小学生的一次学习时间不宜太长,要指导学生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2、培养学生养成守时的习惯。

3、主要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

4、充分利用最佳学习时间。

二、预习与复习的自我管理

(一)预习

1、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2、回忆、巩固有关的原有知识、概念;

3、找到新教材的重点和自己不懂的问题,并用各种符号标在书上:

4、尝试做预习笔记。

(二)复习

1、类型:

从时间上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

从方式上可分为阅读教材、整理笔记、做习题等。

2、注意事项

(1)复习须及时

(2)复习须思考

(3)复习须多样:

尝试回忆复习法(过电影);倒回复习法;协同记忆复习法。

三、听课与记笔记的自我管理

(一)听课

1、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知识准备、物质准备、心理准备。

2、多思多问:

找茬

3、有张有弛

(二)记笔记

1、记录教师讲课要点(包括重点、难点、疑点)。

2、运用速记符号。

3、尝试用自己的话记录重要概念。

4、以听为主,以记为辅,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

四、学习环境的自我管理

(一)自然环境:

空气、温度、光线、噪音等。

(二)物质环境:

学习的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的摆设等。

(三)心理环境:

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般说来,高兴、快乐、喜悦、热情等情绪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而焦虑、痛苦、忧伤、愤怒、冷漠等情绪对学习起阻碍作用。

五、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

(一)参考资料的选用与利用

(二)图书馆的利用

(三)广播电视节目选择与充分利用

(四)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四节自我调控学习策略

一、自我调控的含义

自我调控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意识地、系统地监测、评估、调节自己的思维、感知、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