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文化发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3918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谈谈文化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谈文化发展.docx

《谈谈文化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文化发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谈谈文化发展.docx

谈谈文化发展

谈谈文化发展(讲稿)

(2011-10-2615:

57:

59)

转载▼

    今天,我有幸在这里与大家一同学习、一同探讨文化发展。

首先说明两点:

一是由于本人疏于学习,对文化知之不多了解不深,讲不出个道道,说不清个所以然。

因此,如有讲错、不当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二是我嗓子嘶哑,话不中听,要连续讲一两个钟头,嗓子支不支持还是个问号,请大家多多包含。

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要想用短短一两个小时讲清讲透非常困难,我也没这个难耐,我只是一位普通的宣传文化工作者,不是专家学者。

在这里只想和大家就文化的几个问题简单地梳梳辫子:

一是和大家一起琢磨一下文化是什么;二是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建国以来国家对文化发展的重视以及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三是和大家一起商谈一下我市当前和今后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中之重是什么。

 

下面,我们来琢磨第一问题:

文化是什么。

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大家琢磨过吗?

别看我们都是文化人,开口闭口说文化,但文化的定义还轻易下不出来,或者不能准确地下出来。

古今中外,关于文化的定义成百上千。

美国一位人类学家(克鲁克洪)在他的《文化概念的回顾》一书中就罗列了古今学者关于文化的300多种定义。

我国现代史上一些顶级学者如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对文化的论述也各不相同。

因此,面对文化,学者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莱特,足见文化概念的宽泛。

在这里,我们且采用通常的关于文化的定义。

文化有广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人类一切活动的结果都是文化。

可以说,文化是人类痕迹的总和。

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就是人类文化。

月球上没有人类文化,但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行走,留下了痕迹,就把人类文化带进了月球。

北极南极原来只是北极熊和企鹅的天堂,人类没有踏上那两片雪域,谈不上有人类文化,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国家科考队争先恐后在上面建站,开展科考工作,留下了一道道痕迹,也就留下了人类文化。

留在纸上的是文化,留在地上的也是文化,而且越是偏远的地方,越是现代化来不及侵染的地方,就越保留着原生态的文化。

由此观之,不仅《论语》是文化,《红楼梦》是文化,京剧是文化,武冈丝弦是文化,不仅这一切精神领域的东西是文化,长城、故宫、都江堰、元阳梯田、婺源村舍、泰顺廊桥、双牌民居、宣风楼、武陵井、中山堂……等等这一切物质形态的东西也是文化,这一切构成了人类文化的丰富内涵。

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制度规范、文字符号等。

这个层面的文化与知识是同义语,学习文化就是学习知识,这文化、这知识,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结晶、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精神产品、精神财富。

现在,我们来琢磨文化的性质特点。

文化有很多特点,我们讲三个主要的特点。

一是文化的特有性。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自然存在物及其运动不是文化,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本身都不是文化,但人类据此所创造出来的历法、文字、艺术(如借月亮抒情托月亮言志等)以及其他物品都是文化。

人可以点头和摇头,这种生理机能本身不是文化,但赋予点头和摇头以一定的涵义,使其成为一种沟通符号,这时点头和摇头就成了文化。

二是文化的习得性。

文化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学来的。

人的观念、知识、技能、习惯、情操等都是后天学来的,是社会化的产物。

不需要学习的先天遗传本能不是文化,如鸟窝、蜂窝、鸵鸟等。

人一出生面对的是一个文化的世界,就被文化包围着;一出生大人们就要引导他学习,学习的东西就是文化,学如何变成社会人,学安身立命的本领,所学的任何东西都是人类代代相传的文化。

正因为文化具有习得性,任何人必须经由后天学习才能获得知识、获得文化,人类才创造了教育这一伟大的文化传承方式,才设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社会大学终生教育,现在还流行胎教。

因此,我们应感恩文化,用现任文化部长蔡武的话说,就是要敬畏文化。

我们从小开始就学习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直到现在这么大了,汲取和享受了人类所创造的这么多文化,那么,我们自己又给这个社会、又给将来创造了多少文化呢?

三是文化的多样化或差异性。

文化是具体的、特殊的,世界各个时期、各个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而且差异很大。

我们先来体会一句俗话,叫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根据我个人理解,实际上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这人的不同就是文化的不同,就是文化的差异性。

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方式、审美习惯与情趣不同,建造的东西也截然不同。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朝圣建筑迥然而异。

基督教教堂为哥特式建筑,伊斯兰教建筑是清真寺,佛教建筑是佛寺、佛塔和石窟,其风格完全不同。

再来看,中国古代妇女以缠足为美,所以用一个美好的词汇——“金莲”来称呼它,现在呢,“金莲”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这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

湖南人和四川人喜欢吃辣食,北方人喜欢吃甜食,这就是中国南方和北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世界上现在绝大多数妇女服饰追求时尚,十分开放,伊斯兰民族伊朗、叙利亚等国的妇女在外走路都不准露脸,包裹严实。

这些,充分说明了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同时,人类文化具有相互融和的一面,因此,我们既要追求文化的沟通与融和,又要充分认识文化的差异特色,尊重多样性,否则就会走向种族主义,就会出现种族歧视,甚至发生战争,像二战时的希特勒德国一样,大规模对犹太人和其他民族的人民实行种族屠杀。

在整个二战期间有近600万犹太人被希特勒法西斯杀害。

有的国家犹太人几乎全部杀光,波兰330万犹太人有300万人被害,苏联被害在110万人以上。

光犹太儿童就被屠杀了150万,都是有名有姓的。

看过《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就会对这种惨无人道的暴行有深刻的认识。

现在,我们来琢磨文化的功能作用。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说,文化的力量远大于政治的力量。

举三个例子加以解说:

一是20世纪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和平演变”战略,体现的就是文化的力量。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可说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他治下,实现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写了一本书叫做《1999:

不战而胜》的书,构想的就是和平演变战略,他们不用枪不用炮,用的是文化,所谓的颜色革命。

他的预想惊人的准确,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一眨眼功夫分崩离析,几乎全军覆没,仅留下中国、越南、朝鲜等几个东方国家在危难中拯救社会主义。

当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果敢坚毅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将岌岌可危的社会主义拯救得生机勃勃,现在的“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炒得很热,大有替代“华盛顿共识”之势。

当然这仅是炒作而已,目的是为了制造中国威胁论。

二是近几个世纪尤其是20世纪前后西方列强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统治。

如1840年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毛泽东称为“半殖民”)、17世纪开始荷兰对台湾的殖民、葡萄牙对澳门的殖民、中英《南京条约》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甲午海战后《马关条约》日本对台湾的殖民、二战后美国麦克阿塞将军主持对日本的殖民(几乎再造了一个日本)、现在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殖民,以及今年春天以来中东和北非的大变局等等,同样体现的是文化的强大渗透力和影响力。

这些殖民主义者,采用的模式基本上一样:

先是火炮开路,军事占领,然后用文化殖民,让其归顺。

纯然靠军事是不能压服一个民族的,只有文化才能真正的持久的征服一个民族。

三是美国作为现今世界上唯一的霸权国家,经济固然发达,军事固然强大,但让他们独步天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

现在,美国的文化在全球非常流行,其文化传播是全方位的、浩浩荡荡的。

例如以摇滚乐、爵士乐、乡村音乐为代表的流行音乐;以各类畅销书为代表的通俗书刊;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CNN为代表的现代传媒;以麦当劳、肯德基和可口可乐为代表的快餐文化;以NBA为代表的体育文化(爵士、公牛、湖人、骑士,体育明星篮球乔丹、田径刘易斯等);以圣诞节(每年的12月25日)、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和情人节(2月14日)为代表的节日文化;以自由平等博爱、三权分立、直选总统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互为助力,共同发展,形成巨大合力,推动美国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

就电影来讲,以好莱坞(卓别林、梦露、施瓦辛格)为代表的影视产品,可以说占领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电影、电视、电脑屏幕,其传播力势不可挡,借用一句广告词语:

椰风,挡不住。

一部《2012》让中国普通百姓在2009年底都知道了玛雅文化中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一部《阿凡达》在2010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掀起了3D热潮。

去年初《阿凡达》上映,立即风靡全球,中国大陆一时洛阳纸贵,许多大陆导演甘拜下风。

当时流行一句话就是:

《阿凡达》来了,让路!

让路!

如此强大传播力的背后固然有经济、政治在支撑,但文化本身的品质是最重要的。

《阿凡达》无论是反抗强权的主题表达,还是生动传神的情节,还是奇特优美的画面,无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和巨大的心灵震撼。

这些影片的特点是大主题、大故事、大画面、大艺术,最后的结果是大震撼。

对个人而言,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

有文化和没有文化是有很大区别的。

人因为文化而高贵。

有文化的人,其志趣爱好、理想情操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的学养、品位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熏陶过程,正所谓:

三代人才能培养出一代贵族。

这贵族固然可能是名门望族,有显赫的身世,但最主要的是能体现出一种风度,一种高贵的精神品质,如英国绅士。

这种人并不见得腰缠万贯,也不见得位高权重,有些甚至是身逢破落的家庭,但他的修养、他的品质、他的爱好与追求绝对不同一般。

所以,富裕与富贵不能划等号。

现在我们许许多多暴富和个别爬到高位的权势者,他们在生活中或者挥金如土,或者不可一世,在精神上也许是乞丐,贫乏得可怜。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

“人生,诗意的栖居。

”人和其他动物都栖居于大地之上,但人与动物的不同处,动物是本能地栖居,人却是诗意地栖居。

这个诗意,全是文化使然,是文化对人的陶冶、塑造的结果。

对社会、民族、国家而言,文化的功能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能使身在其中的人们的自由度增高,幸福感增强,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社会的文明程度会更高。

文化能提升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品质,有共同信仰、共同志趣爱好、共同精神追求的人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精神好了,积极性就出来了,创造性就产生了。

反之,一个社会如果禁绝一切文化娱乐活动,禁绝一切由人们的兴趣爱好而自愿组建的社团(协会、俱乐部等),人生活在其中将会是怎样难受,怎样痛苦。

还有,如果我们不知道让自己的劳动创造、生产生活赋予文化的含义、赋予美的追求,只是简简单单的制作和建设,那我们生产、制造的东西不显得单调死板、肃然无味吗?

我们吃饭用的碗为什么要印制花纹呢?

我们睡觉盖的被为什么要印染那么漂亮的花鸟虫鱼呢?

我们穿的衣服为什么要这样色彩斑斓呢?

我们的传统建筑为什么常常要雕龙画凤、翘檐灰瓦呢?

我们的高速公路两旁植的树、画的壁画为什么要搞得那么精致呢?

几十年来我们盖的平顶房,就像一个个豆腐盒子,没有半点艺术性,没有半点文化含义,完全忘记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的经典。

当然,人类文化蕴含丰富、包罗万象、良莠不齐。

就其品位而言,有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之分。

那我们就要崇尚高雅,追求高雅(树下读书,池边钓鱼;读读小品,听听音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怎样的闲情逸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反对低俗,远离低俗(人一旦被低俗的东西占领,人就变得很低级很贱,他就很难重返高雅与高尚)。

我们要大力培育先进文化,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向低俗开战。

我们再来看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政治密切相关。

政治是广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于制度文化范畴。

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政治对文化发展有很大影响。

如果政治专制,限制人民的文化权利,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如秦代焚书坑儒,清代文字狱、文革破“四旧”等,人民的思想言论不能自由表达和创造,整个社会噤若寒蝉,那社会就会出现万马齐喑、一花独放百花凋零的文化怪象和文化沙漠,将会极大地抑制全体公民的自由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如果政治昌明,社会和谐稳定,自由度高,人民安居乐业,则会极大地激发人的创造力,文化必将繁荣昌盛,就会出现毛泽东所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

文化就像春天的花草,越有肥沃的土壤,越有和煦的阳光,越有浩荡的春风,就越能茂盛生长。

这土壤,这阳光,这春风就是自由和多元。

越是自由多元,文化就越繁荣,越多样,越具生命力,其感召力和传播力就越强。

我们的文化绵延几千年,底蕴相当丰厚,自古以来生生不息,盛唐时期达至巅峰。

盛唐时期,政治开明,天朝大开,西可以敞开胸怀接纳南亚大陆上蕴育的佛教文化,东可以鉴真东渡,把中华文化传至朝鲜、日本、东南亚乃至全世界,以至日本、韩国,东南亚许许多多国家的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无疑成为中华文化的骄傲。

我们再来看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共生共荣。

文化是生产力,是一种毫不亚于物质生产力的软实力。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日益融合,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当今社会,文化对提升经济品质,增强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在不是流行“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吗?

(不过,文化本身就是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人格品位的最高目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对文化的曲解,速成文化是一种伪文化,红色文化、红色旅游也是一种伪文化。

)在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江苏、浙江两省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

江浙一带深厚人文底蕴是该地区百强县辈出的重要因素。

文化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支柱产业。

我省是文化产业大省,文化产业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

当前,省委、省政府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把文化创意产业列入全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刚才,我们琢磨了文化的定义和文化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我们应该深切感受到了文化对个人、对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重要意义。

那么,现在我们有必要来认识一下党和国家对文化的态度,到底放在个怎样的位置。

如果要冠冕堂皇的讲套话,就要这样说,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工作。

如果要实事求是说的话,建国以后,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建国后到1978年,前30年,可以说是重革命,轻建设。

重什么革命?

重政治革命、“文化革命”。

政治革命主要是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搞大规模的阶级斗争。

用毛泽东的话讲是“抓革命、促生产”。

结果是生产没有搞起来,疾风暴雨式的革命却泛滥成灾。

二三十年的时间之内,可说是政治运动不断。

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没有斗倒批倒,整个国家却搞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国民经济也到了崩溃的边缘。

文化革命呢,1966年,我们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这场大革命是重视并开展文化建设吗?

不是,根本没有,而是恰恰相反。

这场大革命确实是冠之以“文化”,但遗憾的是,不是用文化来革命,而是革了文化的命,把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统统革掉了,革得面目全非了,造成了大片的文化沙漠。

我们弥足珍贵的花塔、高庙、城墙、许许多多的古民居等就是被这文化革命“革”掉的,现在再也无法修复,以致我们的遗憾如此深重!

以上可以说是愚蠢而疯狂的政治对文化的戕害。

从1978年到2000年代前后,大体是这样吧,我们再没有以愚蠢的政治运动的名义争先恐后的去摧毁文化,我们也开始建设文化了,百废待兴嘛。

我们的总战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战略决策并没错,是英明的,国家的复兴必须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

但遗憾的,越到后来,各级政府追求的越是以GDP为中心,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社会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忽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建设不可能搞得很好,相反的,为了搞经济建设,文化要不断地让步、让路,做出牺牲。

我们的宣风楼旁边的城墙及体育广场、砚池塘旁的江西公馆、老中医院对面的陈家祠堂以及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路面等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牺牲了的。

可以说,这是片面经济发展对文化的漠视与侵略。

由此看来,我们建国60年,其中有近50年,没有摆正对社会建设尤其是对文化建设的位置。

以致于我们的文化基础设施这么落后,我们的文化人才队伍这么稀缺,我们的精神世界这么贫乏,我们的文化生活这么单调,我们的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这么没有分量!

这是与我们这个正在复兴、正在崛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是很不相称的,这不能不是非常遗憾和痛心的事情!

真正把文化建设作为提炼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创造力、提升国家竞争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大战略来对待,始于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

1978年,在中国科学大会上,郭沫若用“科学的春天”来热情赞颂我国科学工作的新局面,那么我党十七大的召开,是不是可以说我国迎来了“文化的春天”。

从四个方面来解说。

一是高层连连发声。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讲话中,以整整一章的篇幅提出并阐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以前文化工作总是放在教育科技卫生后面轻描淡写几句就了事,但这次却放在这些工作的前面,并用整整一大章节来大书特书,足见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高度自觉和高度重视。

随后,胡锦涛在多个场合再三强调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宣部长刘云山、文化部长蔡武先后发表讲话,强调要贯彻落实胡总书记讲话精神,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我们的省委书记周强去年主持省委常委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强调要贯彻落实胡总书记讲话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今年10月15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就我国文化发展与繁荣进行研究和部署,作出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之中,大力发展公共文化,顺应人民的文化期待,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实现人民的文化权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可以预见,我国将迎来文化发展与繁荣的黄金时期。

二是各级规划部署。

2007年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通过了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010年2月11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年)》。

2010年6月2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湖南省文化产业振兴实施规划(2010—2012年)》。

各市县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根据上级精神和本地的实际制订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实施规划。

三是财政密集投入。

关于国家、省有关公共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比例,我没有收集具体数据,但是从我市按照上级要求正在开展的各项文化惠民工程来看,就能知道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支持力度,因为这些建设项目都是按照中央投资多少、省投资多少、市县配套多少的比例开展的。

从这些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对文化的密集投入,并且会逐年加大力度。

四是目标任务明确。

党的十七大明确规定了我国文化发展的两大任务:

一是文化事业发展,一是文化产业发展。

让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互相生成、互相促进,共同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我国当前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惠民工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从上到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比如说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从全国到省到市到基层乡镇的文化站,村级的文化活动室,以及城市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这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实施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提高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

现在国家正在重点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共有6个: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电视进万家工程。

这6项中有1项是专门面对西部的,其余5项我们都正在按照上级的要求扎扎实实实施,进度比较快。

这些文化工程建设,很受老百姓欢迎,极大地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文化产业,是富有文化含义的企业,是能够生钱的文化,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从市场中产生,在市场中发展壮大。

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具有低投入、低污染(有些甚至是零污染)、高效益的特点。

在当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在全世界迅速发展成为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

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

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有线电视网络、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和出版物发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

我们湖南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服务、广播电视(湖南卫视)、动漫产业等方面。

其发展速度完全称得上跨越式发展。

1990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10.34亿元。

经过10年的发展,到2000年达到85.6亿元,到2005年达到271.08亿元,到2006年达到337.89亿元,到2007年达到446.22亿元,为1990年的43倍。

文化产业骄傲地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

 

刚才,我们回顾了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文化发展的可喜形势,高层连连发声,各级规划部署,财政密集投入,目标任务明确,真的是迎来了文化的春天。

那么,我们武冈要怎样珍惜这个大背景,怎样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呢?

怎样迎接这个文化的春天呢?

我想,应当从三个方面来珍惜、来抓住、来迎接这文化的春天。

讲这三个方面之前,先说明两点:

一、这一部分有些是我对武冈历史与现实发展的个人看法,必然有不成熟、不妥当、甚至谬误的地方,在此仅是与各位同仁商榷,仅是抛砖引玉,引起全社会思考与探讨,以求形成广泛共识。

文化发展是一项浩大工程,本来需要集思广益,需要集中全社会的智慧。

因此,讲错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二、我想说我市本届党委政府空前重视文化发展。

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否定前几届党政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只是感到这一届更加重视。

如我们的王书记尽心为武冈文化发展规划蓝图,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古城武冈——心系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的长篇文章,精辟阐述我市文化发展的核心精神和文化发展前景,并在去年一年内两次亲自出马去北京争取黄埔军校二分校旧址、武冈城墙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武冈丝弦、武冈卤菜制作术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余市长主持政府工作,从长计议,狠抓古城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

其他许许多多领导也对文化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倾注了极大热情,付出了大量心血。

领导如此重视,是武冈文化发展之福,必将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下面,就开始与大家一起琢磨我市文化发展三个任务:

一、按照上级要求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但还很不完善,其作用发挥还很不够。

表现在:

一是已有的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如图书馆、文物馆、体育广场。

二是应有的未能及时建设,如青少年文体活动中心、博物馆、城市广场公园绿地步行街区、各种人性化的文化设施如候车亭读报亭石凳木椅文化长廊城市雕塑、乡镇文化站的配套设施等等。

文化设施与教育卫生设施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教育和卫生都是必须重视的,但是文化一点也不能被忽视,一处教育设施受益的仅是孩子,一处卫生设施受益的仅是病人,一处文化设施受益的可能是全体人员如公园广场剧院等。

现在乡村教育因为种种原因在萎缩,大量资产在闲置,一任风雨剥蚀,而人民群众急需的像样的文化设施,城市没有多少,农村几乎为零。

这是一种严重的不全面不协调,所以难以持续呀。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才严重短缺。

我市的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文化系统专业人才少得可怜。

图书馆十四五号人专业对口的一个也没有。

文物管理局原来仅有一个准专业人才肖时高局长是学历史的,现在才招录了一名湖南师大文物管理专业毕业的年轻人。

文化稽查大队十来号人仅一人学的是新闻出版专业。

文化馆稍好,还有三四个专业对口的。

至于乡镇文化站更惨,全市28名乡镇文化专干中仅有5人是大中专毕业生,其余23人都是通过招工或退伍转业安置的,他们的第一学历都是高中或以下,普遍存在专业知识缺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