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3974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docx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

文言文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梳理

第一册

通假字

《兰亭集序》

(1)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赤壁赋》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游褒禅山记》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第二册

《离骚》

(1)

(2)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8故振慑同上。

9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ɡ),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10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1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2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3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14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15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16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17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18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19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1、.距关距,通“拒”,把守。

2、.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第三册

《寡人之子国也》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劝学》

1.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1.合从缔交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3.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4.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5.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6.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

第四册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可予不(通“否”)

(2)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拜送书于庭(通“廷”)

(4)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苏武传》

1、女为人臣子   “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2、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3、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5、法令亡常“亡”通“无”

6、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

“决”通“绝”

7、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李贺小传》

1驾赤虬,持一版“版”通“板”

第五册

《归去来兮辞》

1.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腾王阁序》

(1)俨骖騑于上路(通“严”,整治)

(2)云销雨霁(通“消”,消散)

(3)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

《逍遥游》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陈情表》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古今异义

第一册

《兰亭集序》

1.列坐其次古:

旁边,水边;今:

次序,等第

2.向之所欣古:

过去,从前;今:

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

《赤壁赋》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

一种竞技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

白茫茫的水汽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

旷远的样子今义: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游褒禅山记》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

十分之一;今:

数词。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

不平常,不一般;今:

很,十分。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

到;今:

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4.于是余有叹焉古:

“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

今:

合用为连词。

第二册

《烛之武退秦师》

1.贰于楚也古:

从属二主,动词;今:

“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

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

使者,出使的人;今:

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

那个人;今:

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荆轲刺秦王》

①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

眼泪。

今:

鼻涕)

②持千金之资币(古:

礼物。

今:

货币)物

③樊将军以穷困(古:

处境困难。

今:

贫穷)来归丹

④樊於期偏袒(古:

袒露一只臂膀。

今:

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扼腕而进

⑤诸郎中(古:

宫廷的侍卫。

今:

称中医医生)执兵

⑥乃引其匕首提(古:

投击。

今:

拿着)秦王

⑦断其左股(古:

大腿。

今:

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鸿门宴》

1.约为婚姻古:

结成亲家;今:

指 

2.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古:

意外的变故;今:

4.将军战河北古:

黄河以北;今:

河北省 

5.臣战河南古:

黄河以南;今:

河南省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

鱼和肉,指被欺凌

7.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

两次;今:

又一次

第三册

《寡人之于国也》

1.河内凶古:

谷物收成不好,

2.弃甲曳兵而走古:

跑,逃跑;今:

行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古:

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金就砺则利古:

指金属制的刀剑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古:

验,检查;今:

探;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古:

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过秦论》

1.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古:

崤山以东,即东:

今:

山东省

《师说》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求学的人今义:

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用来……的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不一定今义:

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

无论今义:

没有,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

跟随、而且今义:

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6)今之众人

古义:

一般人今义:

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古义:

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

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

第四册

《苏武传》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

抵押。

今义:

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

提拔。

今义:

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

老人,长辈。

今义:

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趁这时。

今义:

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

妹妹。

今义:

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

年纪。

今义:

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

确实存在。

今义:

诚实、老实。

第五册

《归去来兮辞》

1.问征夫以前路古:

行人;今:

指出征的人

《腾王阁序》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古义:

县令今义:

动词,宰杀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古义:

在今义:

维护,维持

(3)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

同情今义:

悲伤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义:

困厄,处境艰难今义:

贫穷,少钱

(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古义:

远今义:

赊欠等

(6)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古义:

这今义:

常作判断词

(7)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义:

第二次今义:

又一次

《逍遥游》

(1)腹犹果然

古义:

食饱之状今义:

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

一般人今义:

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

虽然这样今义:

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

毛,草木今义:

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

寿命长的今义:

丰收年;春节

《陈情表》

(1)九岁不行

古义:

不能走路今义:

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

成人自立.今义:

(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

报答今义:

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

优秀人才今义:

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

申诉,诉说今义:

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

辛酸苦楚,苦衷今义:

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

赶快往前今义:

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义:

尚书部的属官今义:

中医医生

通假字巧突破

【学习者分析】

通假字是文言词语中重要的一项,也是难点之一。

它与活用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等一起成为中考文言考查的重点。

进入九年级,随着文言文篇目的增多,篇幅的增长,与现代相隔年代的久远,再加上课外文言文考察的加入,使得通假字隐蔽性加强,学生很难辨认清楚。

单就九年级上册而言,所选文章大多是先秦和汉晋散文,如《史记》、《战国策》、《左传》、《三国志》,这些篇章,都是中国史传散文的典范力作,章法谨严,言尽意远,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散文和小说创作。

但这些作品年代久远,一些文言字的本义和用法都发生了变化,又由于具体创作环境的原因,大量的“假借”现象(本有其字,用音同或音近的另一个字代替)和“异体字”现象(本无其字,用音同的字暂时代替)的存在,使学生的文言翻译难度加大,“通假字”成了文言翻译的“拦路虎”。

再加上九年级学生的总复习,通假字的增多,识记量的加大,冲淡了学生的文言学习兴趣,以致谈文言色变。

怎样和学生一起攻克“拦路虎“呢,提高辨认通假字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熟记教材中常见的通假字,牢记本字的字形、读音与释义,以不变应万变。

因为对通假字的考查一般都不会离开课内所学内容。

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要根据试卷所提供的注释把选文读懂。

然后再仔细审视被考查的通假字所在的语境,调动知识储备,根据上下文文意,推敲其意义。

当然,根据九年级学生特点,有必要对通假现象进行整理、归类、归纳、突破,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有条不紊地纳入最佳的文言“知识树“。

本微课设计从“辨识”和“方法指津”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实现“假借字巧突破”。

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听记,掌握辨识并积累通假字的方法。

2.读思,学会针对不同题型巧妙突破通假字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通假字的重点在于辨识和积累。

在平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善于将通假字归类,并变成歌诀巧妙记忆,只有课本上的基础记熟了,课外的通假字才有可能辨识出来;难点是在具体到题型的时候,特别是复合题型,能根据具体语境,巧妙辨识是否属通假现象,并调动积累,顺利攻破。

【设计思考】

设计时,将通假字进行归类,便于学生辨识和积累通假字;将关于通假字的中考题型进行归类,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调动知识储备,巧妙攻克难关。

在此基础上,将复合题型中容易忽略的通假现象分类列举突破,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学生的中考得分率。

本设计由易到难,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规律,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特别是具体示例,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直观、形象而深刻;具体题型,更是针对性强,能以一知十,触类旁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中考真题链接,实用高效,指导性强。

【活动设计】

活动一、通假字巧辨识

1.听读,了解什么是“通假字”。

2.听记,通过通假字的三种类别,辨识积累通假字。

 

3.方法指津:

提高辨认通假字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熟记教材中常见的通假字,牢记本字的字形、读音与释义,以不变应万变。

因为对通假字的考查一般都不会离开课内所学内容。

 

活动二、通假题型巧攻破

1.读思,巧妙攻破四种题型。

①选择题(又分为单一型选择题和复合型选择题);

 例1.(2010·江苏苏州)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例2.(2010·黑龙江哈尔滨)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填序号)

 ①

 其中往来种作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

 见渔人,乃大惊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③

 既出,得其船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④

 设酒杀鸡作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②字义解释题;

例3.(2010·新疆)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B.蹴尔而与之。

蹴:

C.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③句子翻译题;

例4.(2010·山东莱芜)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指津:

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要根据试卷所提供的注释把选文读懂。

然后再仔细审视被考查的通假字所在的语境,调动知识储备,根据上下文文意,推敲其意义。

活动三、答题误区巧突破

1.读思与合作结合,以三个试题为例,巧妙突破答题误区。

①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 / 学如不及

  B.吾日三省吾身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诲汝知之乎 / 诲人不倦

  D.是知也 / 日知其所亡

②下列加点字与“其真无马邪”的“邪”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③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蝉则千转不穷()

  

(2)便要还家()

2.方法指津:

通假字作为文言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只要勤于积累、稳扎稳打、讲求方法、把握技巧,就能轻松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