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诺奖成为额外的奖赏心得体会(共2页)12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66835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诺奖成为额外的奖赏心得体会(共2页)12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让诺奖成为额外的奖赏心得体会(共2页)12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诺奖成为额外的奖赏心得体会(共2页)1200字.docx

《让诺奖成为额外的奖赏心得体会(共2页)1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诺奖成为额外的奖赏心得体会(共2页)1200字.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让诺奖成为额外的奖赏心得体会(共2页)1200字.docx

让诺奖成为额外的奖赏心得体会

  

  我们的教育应该有更终极的目标——让每个孩子成为幸福完整的人,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社会更加和谐,使人类走向崇高

  201x年是注定要载入中国科学发展史的一年。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实现了中国本土科学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零的突破,点燃了无数科研与教育工作者的激情。

  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更清醒的认识:

“诺奖”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真正的目标应该是让每个孩子成为幸福完整的人,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们更应思考:

教育该如何变革,才能使“诺奖”的数量与中国的人口数量、与发展水平相匹配,才能培养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所需要的创新型思维?

  首先,要给予一把钥匙——保护好奇心。

有人曾经请教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

您的治学之道对您在物理科学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起了什么作用?

李政道的回答很简单:

学问,学问,要学“问”。

只学“答”,不学“问”,非“学问”。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

父母和老师对学生各种稀奇古怪、幼稚可笑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与孩子一起去探索、寻求答案。

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养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其次,要爱惜每片绿叶——尊重差异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

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潜力与可能。

如果用一个标准、一张试卷去评价所有的人,世界就不再色彩斑斓。

好的教育应该给每个人最大的发展空间,帮助每个人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整齐划一的教育,分数至上的学校,永远不会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

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选择的自由。

  再次,要怀抱一个太阳——树立自信心。

自信的心灵是人生的太阳,能给人带去源源不绝的温暖和能量。

正如屠呦呦,她在中小学的学业成就并不是最优秀的,从事科学研究之后,也是所谓的“三无”科学家,无留学经历,无博士学位,无院士名号,连高级职称都是很晚评上的。

但是,她从不自卑,更没有自弃。

我们的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应该鼓励学生向未知的世界挑战,向自己的潜能挑战,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战胜困难与战胜自我的感觉。

  最后,要咬定一座青山——培养意志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这首诗里所描述的坚韧意志品质,对于科学研究具有特别意义,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可能有所成就。

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筛选了XXXX年余个中草药方,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才在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

我们的教育,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学会顽强地应对困难,永不言败,永不放弃。

  好的教育,并不惧怕考试,关键是考什么。

我们的教育应该有更终极的目标——让每个孩子成为幸福完整的人,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社会更加和谐,使人类走向崇高。

只要我们朝着这个目标,不断改进教育,“诺奖”就会成为不期而至的“额外的奖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