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7469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8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

 

安徽省2018年中考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点

 

 

怀远县黄洼学校

2018-5-18

 

1.《三峡》(七上)……………………………………………………………………………………

2.《爱莲说》(七下)…………………………………………………………………………………

3.《陋室铭》(八下)…………………………………………………………………………………

4.《送东阳马生序》(八下)…………………………………………………………………………

5.《桃花源记》(九上)………………………………………………………………………………

6.《岳阳楼记》(九上)………………………………………………………………………………

7.《醉翁亭记》(九上)………………………………………………………………………………

8.《曹刿论战》(九下)………………………………………………………………………………

9.《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

10.《鱼我所欲也》(九下)……………………………………………………………………………

11.《出师表》(九下)…………………………………………………………………………………

(一)《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七年级上册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在完全没有。

略,完全。

同“缺”,空缺。

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正午半夜日月。

曦,太阳。

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到上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有紧急宣布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奔驰的快马驾不如快速

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季节白色急流的水深水极山峰冲荡它们,指怪柏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确,实在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降霜早晨寂静高处连续延长怪异回声婉转消失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和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所以打鱼的人唱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内容概述:

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体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二、文学常识:

作者: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特殊用法:

奔:

飞奔的马。

湍:

急流。

三声:

几声。

三,这里不是确数

四、一词多义:

属:

属引凄异(连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绝:

久绝(消失)。

绝:

(极 )阻绝:

(断)

自三峡……(在) 自非……(如果不是,除非)

五、通假字:

阙,同“缺”,空缺。

六、理解性背诵:

 ①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写山高峻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写夏水的凶险的句子: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④写水流湍急(水流急速)的句子: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⑤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⑦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渔歌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⑧第三段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写出了江水的季节特点。

“素”、“绿”色彩互异,“湍”、“倒”动静相杂,相映成趣,令人无限遐想。

⑨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⑩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七、结构:

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1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2段)。

八、运用:

(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九、探讨:

①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是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

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

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

  ②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流自然急速。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

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

③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

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④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

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⑤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十、欣赏:

  

(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

说出喜欢的原因。

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

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

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

如:

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飞漱其间”的“飞”字。

答:

“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十一、回答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答: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②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③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④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三峡的山:

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

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⑤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

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示例:

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⑥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相同:

都从侧面写水。

不同:

《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十二、开放性试题:

  

①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

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

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②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

《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③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

(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

(3)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

④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上联:

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下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

⑤“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之间有什么异同?

相同:

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寓情于景的写法。

不同:

(1)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2)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⑥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联系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

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历史性时刻。

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

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示例: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四季美景风格回异。

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鸟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

感受磅礴气势。

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二)《爱莲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七年级下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多只,仅从,自从

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代陶渊明只爱菊花。

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很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沾染。

洗涤。

美丽而不端庄长枝蔓长枝节副词,更

我只喜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洁净树立玩弄。

//亵:

亲近而不庄重。

笔直、洁净地挺立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

爱菊花的人,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少当然

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一、理解性背诵:

①周敦颐《爱莲说》:

咏莲名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③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④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⑤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⑥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香远益清。

  ⑦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⑧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二、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3.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4.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意思对即可)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6.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

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

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

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

莲花代表的品质是:

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8.从上下文连续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什么?

答:

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9.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答:

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

三、本文所用的修辞有:

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

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

象征、衬托

 补充说明: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

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

分别有感叹句(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五、开放性试题

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请简述理由。

(提示:

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2.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民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

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

说说理由。

A、赞成兰花。

兰花无论处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地绽放,默默地散发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B、赞成梅花。

“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C、赞成桂花。

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入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地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22.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

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小石潭凄寒幽静

示例:

1琅琊山蔚然深秀②岳阳楼壮美雄奇③桃花源和平宁静

(三)《陋室铭》(唐刘禹锡)八年级上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出名灵验,神奇此,这品德高尚长到,长上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

大儒,博学的人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此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使……乱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什么

也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它们虽然都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一、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

二、理解性背诵: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惟吾德馨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④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孔子云:

何陋之有?

⑦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⑨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答:

从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室中往来人物不俗、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三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5.全文的文眼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

文眼是“德馨”二字,因为全文是围绕品德问题展开,同时“馨”字铜陵全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的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一:

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二:

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7.文章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

请简要分析。

不矛盾。

因为前面的“陋”指房屋简陋,但由于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雅,“陋室”不陋。

四、开放性试题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甲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虽然今天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是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必将沦为金钱的奴隶,彻底丧失亲情和人性。

3.由刘禹锡的陋室,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哪些名人的“陋室”?

请你再写出两个来。

诸葛亮的草庐杜甫的茅草屋居里夫人的旧实验室等

 

(四)《送东阳马生序》(明朝: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特别爱好没有办法取得、得到借

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读,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不懈怠,不放松抄写。

之:

指“笔录”这件事

(借来就)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

(有时)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跑超过约定的期限

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因此已经到了成年更加

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担心,忧虑才学渊博的人曾经奔向学术界的前辈问,请教

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和他们交游,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道德高,声望重学生塞,拥挤略微把话说得柔和一些,把脸色放温和一些。

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引,提出询问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尊敬而专心)请教

我站在他的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地请教;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训斥,呵责周到

有时受到他的训斥,(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辩解;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等待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愚笨,但终于还能有所收获。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严冬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寒的冬天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我)还不知道。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学舍,学校同”肢”僵硬女仆热水浇水洗被子

到了书馆,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旅店里每天提供两顿饭食,提供伙食

寄居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品味道的享受。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同“披”,穿着帽带挂在腰间

和我在一个书馆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用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制成的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