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592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docx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

1.安徽中考历史知识点精编之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上册】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是生活在北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

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5、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黄河流域的代表。

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发明了彩陶。

6、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屋。

7、炎帝号称神农氏,是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8、 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9、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10、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

尧、舜、禹是通过禅让制度继承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的。

11、禹的主要功绩是治水,他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水,取得了成功,被人们尊称为“大禹”。

12、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3、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后,商朝统治稳定,史称“盘庚迁殷”。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1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15、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早500年。

16、西周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实行分封制。

在王位继承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17、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主要有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等级。

18、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两种手段:

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

1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两个时期。

20、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楚庄王。

其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原因:

1、东方大国,盛产鱼盐2、管仲改革富国强兵3、尊王攘夷的策略),他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他还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最终在“葵丘会盟”上确立了霸主地位。

21、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问鼎中原的成语出自楚庄王。

22、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和魏国的公孙衍。

23、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24、公元前356年,商鞅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开始变法,称为商鞅变法。

主要内容有:

①编制户口,加强刑法;②奖励生产;③奖励军功;④承认土地私有;⑤推行县制;⑥统一度量衡。

意义: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5、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6、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①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②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渊源关系。

27、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

商朝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28、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体现在“仁”和“礼”两部分;在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有: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9、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或孔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法”制,中央集权

道家

庄子或老子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30、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1、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

32、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33、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34、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张楚政权,后起义失败。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5、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36、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其中丞相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使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在地方上,废除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

37、秦帝国建立后,秦始皇:

①统一了车辆形制(车同轨);②统一了文字(书同文),规定以小篆作为

标准字体,后来又推行了一种新的字体---“隶书”;③统一了全国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④统一了度量衡;⑤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还修筑了长城。

38、秦统一文字的作用:

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9、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40、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措施:

①思想上,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②政治上,由于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对皇权构成威胁,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③ 监察制度上,在中央,汉武帝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区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41、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

42、张骞共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38年,目的是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是

在公元前119年。

43、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44、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45、西域开通后,世界出现了一条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46、秦汉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

①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受封龙亭侯,后人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

②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制成“麻沸散”,被人们誉为“神医”;③《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47、秦汉时期昌盛的文化:

①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派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②《史记》由司马迁撰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记叙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历史,它的特点是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③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反映出秦汉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48、在军阀混战中,曹操实力增强的原因:

①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②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49、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官渡之战后,曹操北渡黄河,消灭袁绍的残余势

力,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50、公元208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

刘备夺取了汉中。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下岭南发展。

5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时间

国号

人物

都城

220年

曹丕(帝)

洛阳

221年

刘备(帝)

成都

222年

孙权(王)

建业

52、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西汉时,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

由于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了南迁浪潮。

北方移民南下后,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

53、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人手;②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③南方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54、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表现:

①农业上,开辟出了大量湖田,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②纺织业上,技术进步,官府建立起专门机构管理丝织业;③冶铸业上,发明了灌钢法;④青瓷烧制业上,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5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①公元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②要求南迁的鲜卑族必须把洛阳看作自己的家乡;③改穿汉服;④学习汉语;⑤采用汉姓;⑥提倡与汉人通婚。

孝文帝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56、祖冲之南朝的科学家。

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

58、贾思勰是北朝时期的农学家。

他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59、郦道元是北魏的地理学家。

他写的《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60、东晋的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

他改变了前代比较质朴的书风,将字写的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飘

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61、东晋的顾恺之是著名的绘画家。

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代表作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62、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它是随着佛教的传

播而发展起来的。

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史下册】

1、隋朝时开凿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连接了今天的杭州和北京。

因此,唐朝人要运送货物到洛阳,最为便捷的就是走大运河,人们也可以乘船由杭州直达北京。

2、唐朝之前的朝代是隋朝。

隋朝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残暴。

3、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被称为唐高祖。

4、唐朝的中央机构中,“三省”是互为牵制的平行机构,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政令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例如,唐朝为筹措大型工程的钱粮,首先由中书省长官起草一份诏令,接下来交门下省审议,最后交尚书省执行。

5、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纳谏就是采纳意见。

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6、唐太宗时,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名臣魏是征。

7、唐太宗李世民说:

“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其中的“君”是指帝王。

8、唐太宗李世民说: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即位初期励精图治又谨慎从事,这主要是因为他目睹了隋朝的灭亡。

9、《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律,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10、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1、武则天颁布《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

12、武则天统治时期,最值得我们肯定的是(1)大力发展生产,(2)重用有才能的人。

武则天在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总体上来说,社会是进步的。

13、唐朝的全盛局面在唐玄宗在位时期,他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因而唐玄宗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14、唐朝三个强盛时期依次为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贞观遗风”;唐玄宗时“开元盛世”。

15、农业生产要使用农具,唐朝发明的筒车主要用于灌溉。

犁主要用于翻土。

16、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一种选官制度,主要目的是选拔官员。

17、唐时出现了“胡汉交融”的局面,这里“胡”是指边疆少数民族。

18、古代的科举制有“五十少进士”,“少”的意思是年少,说明进士科的考试难度最大。

19、唐朝时,居住在今蒙古高原一带的主要民族是突厥,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主要民族是吐蕃。

20、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她的丈夫松赞干布是藏族的杰出政治家。

21、“天可汗”是西北少数民族各部对唐太宗的尊称。

22、唐朝首都长安有东市、西市。

“市”是指市场。

23、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人的目的都是弘扬佛法。

玄奘就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24、被称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的是日本。

25、雕版印刷的字是刻上去的,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就是这种雕版印刷品。

26、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的炼丹有关,当时的炼丹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医药学研究,当时的炼丹的人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化学家。

火药是战争的利器。

27、中国最早将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朝。

但是中国人发明火药后,更多的是将火药应用于烟花爆竹。

28、隋朝时,李春设计修建了赵州桥,赵州桥总共有五个孔,一大四小,大孔两侧各有两个小孔。

四个小孔的作用在于减轻桥的自重、增强排泄洪水的能力。

29、出现在宋代的交子是一种货币。

30、到了宋代,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这主要是因为南方战乱较少。

31、宋代人将煤称为“石炭”。

32、到了南宋时期,人们的主食主要来自于水稻。

宋代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苏湖”位于太湖流域,表明太湖流域的水稻产量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3、出现在宋代的“瓦舍“是娱乐场所。

到瓦舍来娱乐的人主要是市民。

34、宋代“士农工商”中“士”是指读书人。

35、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人是被誉为“一代天骄”的铁木真,他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

36、元朝实行民族岐视政策,将全国人分为四等。

37、元朝时,迁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人以及蒙古人,形成的新民族是回族,信仰伊斯兰教。

38、历史上著名的元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

39、元朝时,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中书省。

地方上的最高的机构是省。

40、我国是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

活字印刷相对于以往的印刷技术而言,其母字可以重复使用,能节省费用,提高效率。

41、指南针能在军事、生活、生产方面发挥作用。

42、指南针的发明有利于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

43、在棉布成为主要衣料之前,多数的中国人主要的衣料是麻。

黄道婆的贡献主要在于改进棉纺织技术。

4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

45、《资治通鉴》的主要编者是司马光。

“鉴”的含义是借鉴。

46、我们知道唐诗宋词元曲,其中“词”是一种长短句。

47、朱元璋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主要是为了抓权。

48、明朝为了监视官员和百姓,设立了一些机构,这些机构合称厂卫,这些机构都掌握在宦官手中。

49、清朝建立军机处的目的是加强皇帝的权力。

50、明清朝时期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典型的表现是大搞文字狱,目的就在于钳制思想。

51.李时珍的代表作《本草纲目》是一部医药学著作,李时珍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

52、《水浒传》由许多故事组成,但每一个故事基本上都是一个主题,即官逼民反。

53、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之一。

54、宋应星的代表作《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著作,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55、明清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较西方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清朝实行文化专制、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56、郑和七下西洋发生在明朝。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到西洋“取宝”。

57、1405——1433年,明政府派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他的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他的远洋航行比欧洲早半个世纪。

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船应该是铁甲船。

58、郑和下西洋途经南洋,历史上很多中国人移居南洋。

南洋是指现在的东南亚。

59、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用了闭关政策。

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潮流,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60、清朝闭关政策的含义是严格限制海外贸易,严格限制与外国的交往。

61、清朝康乾盛世的盛主要体现在自然经济,清朝中期以前的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

62、清朝大力实行“文字狱”。

63、明清时期,中国出口的货物主要是茶叶、瓷器、纺织品。

64.在现代社会,宪法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

明清时期,我国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呼吁要以“天下之法”

取代“一家之法”,也就是说,宪法或法律应该为社会每一个成员共有,服务于社会每一个成员。

65.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排列反映了这“四民”的社会地位。

到了清朝,商人的地位提高很快,这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2.安徽中考历史知识点精编之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第一块浮雕)

1、原因: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转变英国对华贸易逆差

2、时间,地点:

1839年,广州虎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3、影响:

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振奋了民族精神。

4、评价林则徐。

(答案:

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二、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

虎门销烟根本原因: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时间:

1840——1842年

3、内容:

①开:

开放通商口岸

②关:

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③割:

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赔:

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4、影响:

①《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③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魏源与《海国图志》

1、魏源是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代表;

2、著作:

《海国图志》,主要的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3、魏源的这种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56-1860年

1、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

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结果: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劫难 ①时间: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②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2、俄国趁火打劫 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割占土地最多的一个条约

1、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领袖:

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名天京);痛枪队,抗争:

击毙洋枪队首领华尔。

2、左宗棠收复新疆:

歼灭阿古柏,收回伊犁,清政府1884年设立行省

巩固了西北边防,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①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殉国。

1、黄海海战

②威海卫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的内容:

①时间:

1895年春

②中方代表:

李鸿章;日方代表: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条约

③条约内容:

割地

赔款

开埠设厂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3、《马关条约》的影响

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不平等的条约,它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4、《马关条约》之后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1、战争的起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

2、八国是指:

俄、英、美、日、德、法、意、奥

3、《辛丑条约》(1901)

内容:

(1)赔款4.5亿两白银

(2)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

(1)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①、时间:

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③、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张之洞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

(3)积极筹建陆海军,如: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3、近代军事与国防建设带动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如:

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1880 1893年,唐胥铁路竣工,中国开始有了自己铁路。

1880

年,电报总局在天津设立。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

4.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作用: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并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侵略势力的经济入侵。

(二)状元实业家——张謇,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张铁路。

评价: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维新变法运动

时代背景:

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代表人物: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或资产阶级改良派)

揭开序幕:

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运动的发展:

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是中国西

学之第一人。

①变法开始的标志:

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②内容: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

训练新式陆海

运动的高潮:

百日维新 军。

政治: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

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③作用: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失败的原因:

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力量强大,而维新派的力量太过弱小。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之后,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他就义之前,留下一首绝命诗: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立同盟会(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南侧矗立其画像)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