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7489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电力送电线路新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一、基础部分质量通病

1、基面降不够

1.1原因分析

1.1.1施工人员不了解“规范”或设计要求,挖坑前未考虑边坡距离及地形高差。

1.1.2员工责任心不强,不到岗、不到位,基础型坑深没有认真核对。

1.1.3降基面桩位置不准确,上边坡未按规范要求保证足够的坡度。

1.2预防措施

1.2.1施工人员要认真学习“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

1.2.2员工坚持现场检查。

1.2.3挖坑前认真检查核对基面降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基础成型

2.1原因分析

2.1.1责任心不强、质量意识不高。

2.1.2工器具陈旧,模板固定支撑不牢固。

2.1.3模板尺寸校准有误,捣振时将支撑件震松,使其发生跑位现象。

2.2预防措施

2.2.1施工人员提高质量意识,认真学习《规范》及《规程》,树立精品意识的观念。

2.2.2更新工器具,不符合工艺要求的坚决淘汰不用。

2.2.3用钢管或槽钢多层固定,砼振捣中模板不变形移位。

2.2.4模板固定好后,认真校对各部尺寸,浇制时要经常检查,校核尺寸。

3、回填不夯实或夯实不好

3.1原因分析

3.1.1无专人负责或领工人员责任心不强。

3.1.2没有严格按要求施工,回填土中有杂草现象。

3.1.3现场检查少或无检查。

3.2预防措施

3.2.1加强回填夯实的现场检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

3.2.2加强管理,回填夯实设立专人负责。

4、保护帽成型差

4.1原因分析

4.1.1保护帽制作没有统一要求。

4.1.2保护帽尺寸控制不好。

4.1.3配合比不合格,养生不好。

4.2预防措施

4.2.1保护帽模板根据塔型,按规定尺寸,统一制作,不同要求不同制作。

4.2.2严格按照尺寸要求、工艺要求,认真制作保护帽。

4.2.3浇制保护帽,砼配合比要正确计量。

二、铁塔部分质量通病

1、螺栓规格不统一。

1.1原因分析

1.1.1责任心不强,未按图纸施工。

1.1.2准备工作不充分,螺栓未预先分类标识、标识不清。

1.1.3抢进度,工艺意识不强。

1.2预防措施

1.2.1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规范》、《规程》要求,加强质量意识教育。

1.2.2组塔前将螺栓规格进行分类,按类放置并进行标识,特殊部位螺栓标识使用部位。

1.2.3严格按图施工,严禁代用。

1.2.4讲究施工工艺,把质量放在首位,不能只讲进度忽视质量。

1.2.5螺栓穿向必须按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

2、交叉物件空隙处未按要求安装垫片

2.1原因分析

2.1.1不了解要求,不按图施工。

2.1.2工艺要求低,质量意识不强。

2.1.3高处作业不好安装、遗漏。

2.2预防措施

2.2.1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按图施工。

2.2.2认真学习本工程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加强质量意识教育。

2.2.3每组好一段,螺栓紧固前认真检查、补齐、加装。

3、螺栓紧固达不到要求

3.1原因分析

3.1.1质量意识不强,要求不严,员工责任心不强。

3.1.2杆塔组立完未能全面紧固达不到规定扭矩。

3.1.3责任不到位有漏紧现象。

3.1.4无专人负责检查、验收。

3.2预防措施

3.2.1铁塔组装一段,紧固一段。

铁塔组立好后即刻全面紧固,达到扭力值。

3.2.2改进螺栓紧固用的工器具,螺栓紧固达标。

3.2.3落实责任制,分工明确。

3.2.4有专人负责检查验收,配置检查专用扭力扳手。

3.2.5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转入下道工序。

三、架线部分质量通病

1、导地线展放磨损

1.1原因分析

1.1.1障碍物损伤。

1.1.2导线保护不周到,保护套损伤导线。

1.2预防措施

1.2.1张力放线有障碍物导线易碰撞点用7轮滑车支顶,防止导线与障碍物相磨而损伤导线。

1.2.2障碍物设专人负责,沿线人员到岗到位,不得脱岗。

1.2.3通讯畅通。

1.2.4压接管保护套绑扎牢固,铁丝头压下,保护套外用布包扎,防止导线展放好后刮大风鞭击损伤导线。

2、导地线弛度超标

2.1原因分析

2.1.1质量意识不强、要求不高。

2.1.2观测方法不当,量尺不准。

2.1.3仪器精度低。

2.2预防措施

2.2.1加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教育,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规程及规范要求施工。

2.2.2根据不同地形选择弛度观测方法,山区选择角度法观测,平地导线观测尽量选择角度法,地线用平行四边形法,量尺准确。

2.2.3观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2.2.4观测弛度所使用的仪器必须经过检验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接地部分

1、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够,引下线工艺差。

1.1原因分析

1.1.1接地槽挖好后,无专人检查验收。

1.1.2接地体埋设无专人负责,是否按设计要求敷设、埋设接地体。

1.1.3质量意识不强,引下线工艺要求低。

1.1.4接地安装完毕后,未按要求进行接地电阻值的测量。

1.2预防措施

1.2.1接地槽挖好后,专人负责检查深度、长度,验收合格后,方可埋设。

1.2.2埋设接地体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埋设。

1.2.3高标准、严要求,引下线制作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工。

1.2.4用校验过的专用仪表,对接地电阻值进行测量,达到设计数据。

 

xxKV送电线路改建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一、基础部分质量通病

1、基面降不够

1.1原因分析

1.1.1施工人员不了解“规范”或设计要求,挖坑前未考虑边坡距离及地形高差。

1.1.2员工责任心不强,不到岗、不到位,基础型坑深没有认真核对。

1.1.3降基面桩位置不准确,上边坡未按规范要求保证足够的坡度。

1.2预防措施

1.2.1施工人员要认真学习“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

1.2.2员工坚持现场检查。

1.2.3挖坑前认真检查核对基面降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基础成型

2.1原因分析

2.1.1责任心不强、质量意识不高。

2.1.2工器具陈旧,模板固定支撑不牢固。

2.1.3模板尺寸校准有误,捣振时将支撑件震松,使其发生跑位现象。

2.2预防措施

2.2.1施工人员提高质量意识,认真学习《规范》及《规程》,树立精品意识的观念。

2.2.2更新工器具,不符合工艺要求的坚决淘汰不用。

2.2.3用钢管或槽钢多层固定,砼振捣中模板不变形移位。

2.2.4模板固定好后,认真校对各部尺寸,浇制时要经常检查,校核尺寸。

3、回填不夯实或夯实不好

3.1原因分析

3.1.1无专人负责或领工人员责任心不强。

3.1.2没有严格按要求施工,回填土中有杂草现象。

3.1.3现场检查少或无检查。

3.2预防措施

3.2.1加强回填夯实的现场检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

3.2.2加强管理,回填夯实设立专人负责。

4、保护帽成型差

4.1原因分析

4.1.1保护帽制作没有统一要求。

4.1.2保护帽尺寸控制不好。

4.1.3配合比不合格,养生不好。

4.2预防措施

4.2.1保护帽模板根据塔型,按规定尺寸,统一制作,不同要求不同制作。

4.2.2严格按照尺寸要求、工艺要求,认真制作保护帽。

4.2.3浇制保护帽,砼配合比要正确计量。

二、铁塔部分质量通病

1、螺栓规格不统一。

1.1原因分析

1.1.1责任心不强,未按图纸施工。

1.1.2准备工作不充分,螺栓未预先分类标识、标识不清。

1.1.3抢进度,工艺意识不强。

1.2预防措施

1.2.1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规范》、《规程》要求,加强质量意识教育。

1.2.2组塔前将螺栓规格进行分类,按类放置并进行标识,特殊部位螺栓标识使用部位。

1.2.3严格按图施工,严禁代用。

1.2.4讲究施工工艺,把质量放在首位,不能只讲进度忽视质量。

1.2.5螺栓穿向必须按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

2、交叉物件空隙处未按要求安装垫片

2.1原因分析

2.1.1不了解要求,不按图施工。

2.1.2工艺要求低,质量意识不强。

2.1.3高处作业不好安装、遗漏。

2.2预防措施

2.2.1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按图施工。

2.2.2认真学习本工程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加强质量意识教育。

2.2.3每组好一段,螺栓紧固前认真检查、补齐、加装。

3、螺栓紧固达不到要求

3.1原因分析

3.1.1质量意识不强,要求不严,员工责任心不强。

3.1.2杆塔组立完未能全面紧固达不到规定扭矩。

3.1.3责任不到位有漏紧现象。

3.1.4无专人负责检查、验收。

3.2预防措施

3.2.1铁塔组装一段,紧固一段。

铁塔组立好后即刻全面紧固,达到扭力值。

3.2.2改进螺栓紧固用的工器具,螺栓紧固达标。

3.2.3落实责任制,分工明确。

3.2.4有专人负责检查验收,配置检查专用扭力扳手。

3.2.5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转入下道工序。

三、架线部分质量通病

1、导地线展放磨损

1.1原因分析

1.1.1障碍物损伤。

1.1.2导线保护不周到,保护套损伤导线。

1.2预防措施

1.2.1张力放线有障碍物导线易碰撞点用7轮滑车支顶,防止导线与障碍物相磨而损伤导线。

1.2.2障碍物设专人负责,沿线人员到岗到位,不得脱岗。

1.2.3通讯畅通。

1.2.4压接管保护套绑扎牢固,铁丝头压下,保护套外用布包扎,防止导线展放好后刮大风鞭击损伤导线。

2、导地线弛度超标

2.1原因分析

2.1.1质量意识不强、要求不高。

2.1.2观测方法不当,量尺不准。

2.1.3仪器精度低。

2.2预防措施

2.2.1加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教育,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规程及规范要求施工。

2.2.2根据不同地形选择弛度观测方法,山区选择角度法观测,平地导线观测尽量选择角度法,地线用平行四边形法,量尺准确。

2.2.3观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2.2.4观测弛度所使用的仪器必须经过检验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接地部分

1、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够,引下线工艺差。

1.1原因分析

1.1.1接地槽挖好后,无专人检查验收。

1.1.2接地体埋设无专人负责,是否按设计要求敷设、埋设接地体。

1.1.3质量意识不强,引下线工艺要求低。

1.1.4接地安装完毕后,未按要求进行接地电阻值的测量。

1.2预防措施

1.2.1接地槽挖好后,专人负责检查深度、长度,验收合格后,方可埋设。

1.2.2埋设接地体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埋设。

1.2.3高标准、严要求,引下线制作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工。

1.2.4用校验过的专用仪表,对接地电阻值进行测量,达到设计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