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7562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x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区农电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按照国发[1999]2号文件精神,几年来,在上级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广大农电职工的艰苦奋斗,“两改一同价”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效显著。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农电体制改革,基本理顺了县级供电企业与省级电力公司以及与乡(镇)电管站的关系,我局实现了对下属的9个县局的代管(其中松桃、玉屏已于2005年1月实现了省公司直管),并实现了城乡电网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核算;二是通过总投资6.2亿元的一、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建成,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电网结构,提高了农村电网的安全水平和供电可靠性;三是通过推行电力营销管理“四到户”和执行生活用电同网同价,进一步规范了农村供电秩序,减轻了农民用电负担。

“两改一同价”工作的实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县级供电企业可持续性协调发展,为南网公司建立“两型、两化”现代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由于我区县级供电企业原有经济基础薄弱,农电职工整体素质较低,基础管理工作较差,随着“两改一同价”工作的结束,各县供电企业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

下面就目前农电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农电体制改革建设方向问题:

  1、现行农电代管体制的弊端:

  按照国发[1999]2号文件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我局于1999年全面实现了对供电辖区内9个县级供电企业的代管工作。

从过去几年的运作情况看,整体效果较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省公司对各县农村电网建设投入加大,电网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供电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水平,为当地方经济和县供电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通过对人事权的上划,堵住了县供电企业滥进人的漏洞,加上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了减人增效,从而降低了供电成本,提高了职工待遇。

三是各县供电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建全和完善了各种管理制度,使县局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但是,随着“两改一同价”工作结束后各种新问题的出现,现有的代管模式已逐渐暴露出自身的弱点,已不能完全适应农电企业发展的需要。

主要有下列几方面原因:

  

(1)、首先,当初各县地方政府迫于各种压力和为了争取农网改造资金等原因或目的,虽然将县供电企业的人、财、物交给了省公司代管,但不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而形成的资源重新配置,实际上仍是一种政府行为,未能真正实现由行政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由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理转变为以市场为中心的效益管理。

由于利益驱动以及代管的“代”字作祟,地方政府潜意识里仍然把县级供电企业视为其职能部门,就出现了政府用电不交钱、路灯公益事业用电不付费等现象。

代管的县级供电企业不得不面对两个“婆婆”的管理,一方面要忙于应付地方政府的各种干预和压力,另一方面又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和任务,同时部分地方还可能出现“两管”、“两不管”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县级供电企业的正常性生产经营工作,分散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力。

其次,代管本身就不是一种长期稳定的体制管理模式,它的不稳定性主动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一旦形势变化,基于地方利益,地方政府有可能随时“变脸”。

例如前段时间在松桃供电局上划直管问题上,松桃县政府几大班子意见就不统一,坚持要将松桃供电局下属的几个小水电资产(优良资产)划出进行拍卖,给当时的直管工作造成了一系列困难,全省其他地区也面临类似问题。

因此,如果地方政府一旦“变脸”,势必造成着农电体制改革的倒退。

  

(2)、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已实现了厂、网分离,尽管在改革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明确的,下一步在主、辅分开后将可能实施输、配分开,实行竞价上网,在配电端引入竞争已初见端倪,农电管理体制又将面临新的格局变化。

而目前的代管其实是一种概念不清、产权不明的体制管理模式,如果现在不及时将农电资产产权理顺,使县供电企业步入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管理轨道,将不利于县级供电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利于南网公司一体化新农电格局的形成,不利于今后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3)、在几年来的农网改造过程中,省电网公司投入了75亿元的资金对原有的各县农村电网进行了改造,过去县局的部分资产已不复存在,现在各县农村电网资产的70%左右属省公司,加上部分原来农村集资建设的电力资产,这些供电设施经过农网改造后产权属于谁呢?

从表象上看应该属省公司,但同时也存在一种观点:

认为农网是国家投入的,省公司虽然统贷统还,但国家在电价上同时也给了还贷政策,况且按照《电力法》对电力事故责任划分的“产权归属”原则,代管的县级供电企业没有承担相应赔偿的“责任”,同时还有折旧费的提取问题等。

这些问题至今没有明确,县供电企业同时维护和管理几块产权界定不清晰的资产,势必给今后的维护管理和安全责任划分带来困难。

  2、农电体制改革发展的趋势:

  农电代管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作为农电体制改革的一种过度形式,对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和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

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形势的变化,代管模式的局限性逐步显现,某种程度上给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诸多制约因素。

如何深化农电体制,使其适应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改一同价”成果,又将是所有农电管理者所面临的新的课题。

我省农电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阶段,我认为应首先处理好下列几方面的问题:

  

(1)、农电管理的定位问题。

2004年南方电网公司系统县级供电企业售电量达1899亿千瓦时,占整个南方电网售电量的60%;贵州省电网公司所辖县供电企业2004年售电量达162亿千瓦时,占贵州电网省内售电量的46%;铜仁地区9个县供电企业售电量达16.5亿千瓦时,占铜仁供电局售电量的73%,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农电系统已占据了整个电网的“半壁江山”。

面对广大的极具潜力的农电市场和优良负荷,如何挖掘农电潜力,开拓农电市场,树立农电形象,打造农电品牌,就涉及到农电管理的定位问题,实际上就是统一思想提高对农电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问题。

在2005年南网公司农电工作会上,明确提出了基础管理考评达标工作,通过对农电管理五大指标的达标考评这一载体,彻底改变“旧农电”形象,树立“新农电”形象。

这项工作的推出实际上明确了今后的农电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目标。

目前我省农电管理系统各级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管理模式、管理标准、管理目标等尚未统一,加上各子公司、分公司对农电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同,部分同志还存在农电是“包袱”的观点,导致了目前我省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状况参差不齐的局面,未能形成大农电格局。

因此,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新对农电管理和发展进行定位,在南网大政方针下制定全省农电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势在必行。

  

(2)、农电体制改革的方向问题:

目前我省农电体制情况:

直供直管16个,全资子公司20个,代管42个,有限责任公司3个。

从以往的经验和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看,农电体制改革有三个方向可选择,即:

股份制、全资子公司(直管)、分公司(直供直管)。

  股份制:

如果对县级供电企业实行制改造,即在现行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在省公司控股前提下,按照资产比例注册成立县级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优点:

降低了省公司的资产经营风险,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

缺点:

(1)从目前情况看,经农网改造后,省公司拥有的资产占据了约70%,按照目前各县的经营状况,原有县级供电企业职工仅靠30%的资产收益将无法生存;

(2)由于农网还贷加价收入基本体现在省公司,在组建县供电公司时,如果将农网改造新增资产注入,则省公司将少提这部分资产的折旧,由此形成的利润还要缴纳所得税,降低了还贷能力;(3)县级供电企业现在所管理的资产还含有乡镇体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较为复杂的资产关系(乡镇政府的、农民集资的、乡村集体的等等),给产权的界定带来了难度,不易操作。

  全资子公司(直管):

即通过与地方政府协商,按照国发[1999]2号文件精神,将原地方政府的电力资产(含集体、个体资产)全部无偿上划省公司,在理顺产权的前提下,将县级供电企业作为省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将资产交县公司使用和维护管理,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优点:

(1)在理顺农电体制的前提下增进了原县级供电企业与省公司的关系,同时通过子对公司加强管理来确保省公司资产的保质增值;

(2)解决了资产产权归属及产权所带来的安全责任问题,有利于县级供电企业实现政企分开;(3)按照目前各县供电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会影响省公司的整体效益;(4)有经验,易于操作。

缺点:

省公司的资产投资收益得不到直接体现。

  分公司(直供直管):

即在产权全面理顺的前提下,将县级供电企业上划为省公司直供直管的分公司,县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优点:

(1)便于资源的统一调配,实现资源共享;

(2)有利于形成南网系统的一体化管理格局。

缺点:

由于大部分县公司人员多,整体素质较低,职工收入与省公司悬殊较大,县公司管理费用大,管理难度大,安全责任风险大等原因,在一定时期会影响省公司的整体效益。

从我局目前代管的9个县供电企业现状看(已有2个在今年初交省公司直管),代管后几年来,通过加强县级供电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推行安全生产、资产经营和党风廉政建设三项责任制的考核,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以及规范化管理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县供电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电网建设,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004年全区农电系统售电量达16.59亿千瓦时,高压线损率下降0.3个百分点、低压线损率下降:

3.1个百分点,全部实现了盈利,其中印江、沿河在2003年亏损200多万元的基础上均实现了扭亏为盈。

  同时,这几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及“两改一同价”政策的实施,为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004年我区9个县供电企业中已有4个县的销售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大关,其中:

玉屏供电局6.4亿千瓦时、松桃供电局4.9亿千瓦时。

预计今年在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还会有思南、江口两县的销售电量过亿,2005年全区农电系统售电量将突破20亿千瓦时。

按照下网电量18亿千瓦时,以今年给各县供电企业核定的下网平均电价0.34元/千瓦时与预计的平均售电单价0.39元/千瓦时(含高能耗)之间的空间,按综合线损10%计(2004年含无损电量为10%),销售收入近2000万元,加上各县供电企业的小水电自发电量3.2亿的销售收入约9000万元(发电平均成本按0.1元/千瓦时计),累计销售收入将达到11000万元(含税),基本能维持各县供电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

  从上面的分析和各县供电企业的现状,建议我省的农电体制改革工作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确立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分两步走:

  第一步,将直管的门槛设置适当降低,争取用3年时间对全省县级供电企业实现直管。

一方面对县级供电企业直管符合我省省情,符合现代企业制制度的建立,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通过直管更能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的快速协调发展(铜仁、兴义、毕节3个地区供电局从代管到直管的过程和结果充分印证了直管体制改革的成功性)。

  第二步,根据南网公司建设“两型两化”现代企业的战略方针和建设“新农电”的宏伟蓝图,以创建南网公司达标企业为龙头,以开展县级供电企业规范化管理为契机,通过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在全面提升县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的基础上,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将各县供电企业改制为省电网公司的分公司,从而最终实现南网公司提出的一体化新农电格局。

  (3)、农电企业的扶持政策问题。

从现行的电价政策和各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状况看,各县供电企业的发展空间有限,后劲不足。

虽然2004年我区9个县级供电企业全部实现了盈利,共实现利润254.56万元,但大多数县局的利润微乎其微,濒临亏损的边缘。

2005年我局在测算对县局的下网电价时发现,按照省公司今年给我局的下网电价:

0.32元/千瓦时,如果保证各县供电企业不出现亏损,则势必造成我局自身亏损,否则就将导致县供电企业出现政策性亏损。

根据南网公司的大政方针和农电基础管理达标工作要求,要在2~3年内全面达到规范化管理标准,全面树立“新农电”形象,从现有的基础情况看,仅靠县级供电企业自身能力,形势不容乐观。

这就要求县供电企业在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需要省、地两级电网公司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电网建设和科技进步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在下网电价上给予适当优惠政策让利给县供电企业,使各县自身有了效益后,发展才有后劲,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为全面打造和谐的“新农电”建立良好的平台。

  二、农电安全管理问题:

  长期以来,各县供电企业在地方各级政府的管理下,由于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加上对电网建设的投入不足,造成了农电安全管理基础相当薄弱的局面,农电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2004年我区农电系统累计发生供电事故98次,其中:

变电事故5次、输电事故13次、配电事故80次;另外还发生非统计类农村用电触电事故8起(其中:

用电设备失修1起,违章作业1起,缺乏安全知识4起,私拉乱接1起,其它1起),死亡8人。

从目前我区农电安全管理现状看,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县供电企业主要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充分认识,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差,抓生产不抓安全,不能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重效益轻安全,未能实现安全生产的思想、组织、责任、措施“四到位”。

二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不健全,缺乏以一把手负责的安全生产指挥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流于形式,在安全生产的动态过程中未能将人员、设备和管理三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三级安全网络不健全,无专门的安全管理监督机构或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安全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考核不到位,事故调查“三不放过”不落实。

三是对电网建设和安全管理投入少,电网设备事故隐患突出,安全工器具配备不足,职工的劳动保护措施不力。

虽然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改造标准较低,改造覆盖面仅70%左右,使得相当部分电网安全形势仍很严峻。

四是人员(尤其是供电所农电工)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安全知识匮乏,自我防护和“三不伤害”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两票”执行不力,习惯性违章问题严重,安全活动流于形式。

五是农村安全用电知识不普及,安全用电意识不高。

  随着农电体制的理顺,县级供电企业人、财、物全面移交或上划电力部门管理,相应的安全责任和安全风险一并转移,给电力部门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内涵和要求,农电安全管理将成为电力部门今后一项长期的课题。

要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农电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我想应该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是关键。

进一步提高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对安全工

作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加大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才能得到改观。

一方面要求企业领导加强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南网公司“三大规定”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在安全问题上加大对县级供电企业领导班子的考核奖惩力度,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纳入对班子的业绩考核内容,在安全问题上要给县供电企业领导形成一种“你不给我面子、我就不给你帽子”的压力,建立一个“头头抓、抓头头”的机制。

  2、建立健全农电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是首要任务。

首先,要结合我省农电安全管理的难点和特点,建立健全农电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省、地公司农电安全管理部门,划清公司内部部门之间农电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农电安全管理不出现真空,同时必须强制要求县级供电企业依法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监人员,建立安全管理网络。

其次,要在制订全省农电安全管理目标的基础上,通过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层层按照“三级控制”的原则分解各级安全管理目标,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健全农电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逐步实现安全生产工效挂钩,来全面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三,应建立农电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制定重大事故预防与应急预案,决不能因农网电压等级低、设备容量小、供电量少而忽视此项工作,应把这几年在主网系统总结形成的防人身、电网、设备和地质灾害事故等有效措施在农电系统予以落实。

要将人员、设备和管理三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和发展,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方面要健全人员培训机制,强化全员安全意识,通过举办各种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和安全知识,使职工牢固树立"三不伤害"意识,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从人的素质上为安全生产提供保证。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电网建设、科技进步和安全管理的投入,逐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大对不安全电网设施的整治力度,及时消除设备隐患,提高电网的健康水平;同时要确保安全管理经费投入,配齐站、所必备的安全工器具,做好安全工器具的定期检测工作。

第四,要认真开展好安全性评价工作和规范化管理工作,以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这一载体,夯实农电管理的基础工作,将开展供电所安全性评价工作作为切入点,把安全管理关口前移,通过开展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工作解决安全生产隐患威胁,提高事故防范能力,达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实现安全生产的闭环管理。

  3、加强农村安全用电宣传,逐步培育和营造群防群治氛围,是农电安全管理的重要补充。

首先,由于农村供电网络分散,点多面广,交通不便,加上在农电体制改革过程中,原有的农村集体资产上划移交,并取消了村里的管电组织,影响了群众对现在的电网设施管理的积极性,电网设施遭受破坏情况严重,给农村电网的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这就要求各供电所在搞好农村电力服务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争取乡、村两级机构支持和参与管理辖区内的农村电力设施,通过协议等方式将有关协管责任予以明确,调动群众的的积极性,最终实现电力设施安全群防群治目的。

我局拟在铜仁市川硐供电所抓试点,设想是:

建立两个安全网络,一个是系统内地局——用电营业所——供电所——农电工之间的网络;另一个是建立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之间的网络,明确相应的安全网络员,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通过建立奖励基金来衔接和协调两个网络关系,并同时探索与用户签订安全用电合同问题。

其次,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农村安全用电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标语、板报、节假日的街头宣传、送电影下乡、上安全教育课等形式做好电力法律法规和农村安全用电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农村安全用电常识,提高用户安全用电知识和意识。

第三,应重视农电安全信息交流工作,省公司应依法制订统一的农电事故调查与统计办法或规定,为规范全省农电安全事故统计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应及时编发农电安全简报、事故通报等,通过分析、总结找出事故规律,交流反事故经验,从而提高农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农电工管理机制问题:

  1、存在问题

  农电工处在农电工作的前沿,是供电企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电力市场的推销员,是农电企业形象的代表,是整个农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农电工管理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自身效益和发展。

目前对农电工的管理主要存在三大难题:

  

(1)、农电工的综合素质较低。

现在大部分农电工都是由原村电工聘用来的,从面上看,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管理水平低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多,电力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甚少,施工检修的标准要求不高,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的能力较差。

由此而带来的就是为客户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低下,妥善解决供用电纠纷的能力不强,施工检修的工艺质量较差,开拓电力市场的措施很少,"四到户"管理滞后等等。

农电工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当前农电事业发展的新的"瓶颈"。

大部分农电工综合素质距规范化管理的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限制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2)、农电工队伍不稳定。

农电工管理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电工队伍的不稳定性。

造成这样的状况,一方面,农电工认为供电企业对他们进行统管,只不过是目前电力企业在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种权宜之计,随着改革的深入,他们这些原来的农村电工肯定会逐步被改革分流的正式职工所替代;另外一方面,农电工队伍不够稳定,现在实行的是一人多村的工作管理方式,由于人手少,工作量大,收入低和存在无养老保险的后顾之忧,加上农电工与正式职工之间"经济待遇"、"政治待遇"的差异,致使农电工自身存在"自卑"心理,缺乏"主人翁"责任感,农电工的地位得不到社会认可,农电工队伍不稳定现象已日益突出。

  (3)、农电工服务范围问题。

现在"四到户"管理以后,哪些工作是我们的服务范围?

换保险丝、换个灯泡、安个插座、接个临时用电等是否都在我们的工作范围内?

如果这些工作都属于我们的,我们能服务得过来吗?

如果实现有偿服务,农电工在服务用户时哪些项目应当收费,收费的依据和标准又是什么?

这些规定需要哪些部门来制定,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

  (4)、农电工的身分问题错综复杂。

在乡镇电管站体制改革中,部分原电管站职工是经县政府劳动人事部门正式行文安排的,属国家正式职工。

随着体制的划转,供电所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了部分类似身分的人员,由于其用工身分至今没有明确,给今后的农电用工管理和安置留下了许多问题。

例如思南供电局在当时体改过程中一共接收了原电管站人员280人,通过买断工龄等方式辞退了137人,在重新择优录用了143人中,存在类似身分的人员尚有20人。

  2、解决对策:

  要彻底解决农电工的管理问题,应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明确依法用工、因地制宜的农电工用工管理基本原则,树立积极稳妥、规范管理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建立健全农电工用工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农电工的合法权利。

省、地、县三级应依据《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从宏观上统一制订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农电工录用、考核、待遇(包括工资、“两保”等)、合同等方面的指导性意见,从而解决依法用工问题,明确农电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范对农电工的管理,从制度上解决农电工的后顾之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其次,摸索创新供电所的管理机制,通过建立目标考核体系,从管理机制上调动农电工的积极性。

农电管理,重在创新,目前我区9个县供电企业基本上对乡镇供电所均推行了目标考核制,其基本方法是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前提下,对供电所进行定编、定员、定成本,通过电量、线损、电费回收率三项指标对供电所进行考核,这种管理模式对供电所降损增效,调动农电工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我局直管的4个供电所,就是在核定其成本费用后,倒算出下网电价,明确内部承包指标,签订年度目标考核责任状,制定农村供电所的管理与考核办法,实行量化考核,年终在完成各项考核指标的基础上,按内部利润的50%用于奖励供电所。

另外湖北孝感的“西河模式”也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西河供电所是在坚持“五个不变”(即:

资产所有权不变、电价执行政策不变、收支两条线不变、电力企业长期形成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规章制度不变、西河供电所牌子印章不变)的前提下,供电所长(农电工)向上级提出承包管理,承包方拥有自主的用人权、经营权和分配权,根据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来充分调动农电工的积极性,效果比较突出。

  第三,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用工机制,逐步实现农电工用工社会化。

可以探索成立农电公司的模式,即利用供电企业的多经产业或其它社会方式成立农电服务公司,由农电服务公司根据供电企业需要统一择优招聘人员,然后供电企业再与该公司签订农电工的聘用合同。

这样一方面解决了目前尖锐的同工同酬问题,同时还规避了一些用工方面的风险问题。

  第四,建全农电工作培训机制,明确工作服务范围,合理安排工作流程。

一方面通过开展培训、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提高农电工的业务技术水平。

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明确农电工的正常工作服务范围,争取有关部门制订工作范围外的有偿服务规定和标准,解决农电工管理费用偏高问题。

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延长农村抄表收费周期,从而将农电工从繁重的抄表收费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搞好电网的运行维护和日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