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7762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docx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

世界各国地理特点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1、范围:

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

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2、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

  3、海陆位置:

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

  4、交通位置:

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5、马六甲海峡:

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6、主要气候类型:

  7、东南亚的粮食作物:

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8、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

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9、中南半岛地势特征:

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10、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世界地理

(1)

  10、世界海陆比例: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1、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2、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洲和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②亚洲和非洲: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亚洲和北美洲:

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13、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14、六大板块:

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15、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6、世界人口集中分布于中低纬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世界人口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世界人口稀疏区:

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

  17、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18、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19、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0、基督教(教堂,圣经,耶稣)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

  21、伊斯兰教(清真寺,古兰经,穆罕默德)信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22、佛教(寺庙,金刚经,释迦牟尼)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

  23、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4、城市问题包括: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5、天气是多变的,常用晴、雨、气温高、风力大来描述。

  26、气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常用气候湿润、干燥、昼夜温差大等描述。

  27、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当中,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28、主要降水类型a、对流雨;b、地形雨(迎风坡的降水相对多);c、锋面雨;d、台风雨

 世界地理

(2)

  29、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30、亚洲地形特征:

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B、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所以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注入海洋

  31、气候特征:

A、气候复杂多样;B、大陆性特征显著C、季风气候显著

  第一节东南亚

  32、位置:

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3、范围: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3、地形: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34、气候:

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

  35、河流:

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

  36、马六甲海峡:

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的海上通道。

  37、著名物产: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主要特产及出口最多的国家如下:

马来西亚(锡),菲律宾(椰子和椰油),泰国(天然橡胶、棕榈油),印度尼西亚(石油),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8、人口:

居民主要属黄色人种,东南亚是世界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39、国家和首都:

(1)新加坡——“花园城市”;马来西亚(吉隆坡);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柬埔寨(金边);泰国(曼谷);缅甸(内比都)

(2)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火山国”,东南亚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首都为雅加达。

 南亚

  40、位置和范围:

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南亚次大陆。

  41、三大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42、两大河流:

印度河(注入阿拉伯海)和恒河(注入孟加拉湾)

  43、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乞拉朋齐为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

  44、农作物:

水稻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小麦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加尔各答)以恒河下游地区种植面积最广;棉花(孟买)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45、宗教:

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46、主要国家: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首都新德里,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西亚

  47、二洋:

印度洋、大西洋三洲:

亚洲、非洲、欧洲

  五海:

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

  48、气候:

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

(北回归线穿过该区,造成相当部分地区高温少雨)

  49、畜牧业(养羊)是传统的经济部门;灌溉农业(枣椰树)和节水农业(最突出的是以色列)

  50、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51、主要产油国:

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52、石油输出线路:

  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

  a、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

  好望角→大西洋→西欧

  b、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53、石油主要输往地区或国家:

西欧、美国、日本

 欧洲西部

  54、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

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

  55、欧洲联盟(简称EU),已发展成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56、欧洲各国工业部门较为齐全,综合实力雄厚,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工业部门,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埃及

  58、领土:

非洲东北部+西奈半岛(亚洲)是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59、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及其河口三角洲地区,以阿拉伯人为主,多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首都开罗。

  60、气候大部分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特征:

终年炎热,干燥少雨),北部地中海沿岸则以地中海气候为主(特征: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农产品为长绒棉

  61、旅游资源:

历史遗迹――金字塔、“木乃伊”、神庙等;古代文化:

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62、尼罗河:

世界第一长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地区,为其两岸和三角洲成为埃及的主要农业区提供了较丰富的条件(水源、土壤等),被埃及人民称为“母亲河”。

 法国

  63、法国领土轮廓大致呈六边形,西临大西洋,东南濒临地中海,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中。

  64、地形、地势:

法国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有利于农业发展,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

地中海沿岸地区

葡萄种植广,技术好,葡萄酒出名

工业

工业发达,以汽车、飞机制造为主,资源丰富,发电量中核电的比重高达70%

旅游业

旅游资源丰富,使法国成为世界上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

 美国

  65、领土:

由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

地形分为东中西三大南北纵列带,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为大平原,西部为落基山脉。

首都华盛顿。

  66、海陆位置:

美国主体部分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接壤。

  纬度位置:

地跨热带(夏威夷州)、温带(“本土”部分)、寒带(阿拉斯加州)

  67、经济:

高度发达,工农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

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68、农业:

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小麦、大豆、玉米,乳肉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但咖啡、可可、天然等热带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

  69、农业生产特点:

a、农业地区专门化、b、农业生产机械化

  6、工业:

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

科技力量雄厚,使之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大国。

  东北部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近年来,工业逐渐由东北部向南部、西部发展。

  70、人口以白色人种为主,有色人种则以黑人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

  71、主要城市主要工业部门:

纽约

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洛杉矶

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好莱坞、迪斯尼乐园也位于此

旧金山

太平洋沿岸著名的天然良港,唐人街、“硅谷”都位于于此,是华人最多的地区

城市

主要工业部门

NBA球队

芝加哥

交通中心

公牛队

休斯敦

宇航工业

火箭队

西雅图

飞机制造

超音速队

底特律

汽车制造(汽车城)

活塞队

 巴西

  72、巴西位于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与安第斯山脉相接壤,大部分位于赤道~南回归线之内(因此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73、地形:

以平原(亚马孙平原)和高原(巴西高原)为主

  74、亚马孙平原: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终年高温多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世界动植物王国”、“地球之肺”之称)。

  75、巴西高原: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气候以热带草原为主,全年气温较高,有着明显的干湿季区分。

(为巴西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如:

牛肉大量出口)

  76、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

  其水量丰富的原因:

a、支流多,且多分布于赤道南北;b、流域面积广;c、南、北、西部比较高的地形,加之风向的影响,使这个区域易形成地形雨、对流雨,因此水量特别丰富。

  77、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A、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B、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及牛肉等)

  78、铁矿的产量与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水力资源丰富(伊泰普水电站__世界第二大,位于巴西与巴拉圭交界处)

  79、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以白种人为主,还有混血种人。

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活动有足球,狂欢节,桑巴舞

  80、城市:

a、巴西利亚(首都);b、圣保罗_巴西第一大城市;c、里约热内卢_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

  澳大利亚

  1、地理位置:

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2、领土组成:

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

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3、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澳大利亚大陆早在6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又缺少天敌,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物种。

如跳远名将-袋鼠;澳洲懒汉-考拉(树熊);长跑运动员-鸸鹋;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

  4、骑在羊背上的国:

  ⑴、地势低平。

地形自西向东明显地分三部分:

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于地形的关系:

澳大利亚粗放牧羊带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是混合农业带,东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区平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

  ⑵、气候:

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因此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部的地中海式气候也同样适宜耕作业。

  ⑶、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经验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原因是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

  ⑷、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牧产品:

羊毛、牛肉、小麦。

  ⑸、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

a草原肥美,分布广;b地下水丰富;c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d羊群无天敌

  4、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⑴、矿产资源丰富:

铁、煤等,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⑵、澳大利亚的铁矿,煤矿,铝土矿分别分布:

铁矿——西部、煤矿——东部沿海;铝土矿——东北部

  5、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主导产业。

  6、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⑴、悉尼——最大城市、海港;

  ⑵、堪培拉——首都。

  ⑶、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⑷、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气候条件-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候影响,温暖湿润。

交通条件-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

历史和经济-英国移民首先到达地,开发时间早。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地形: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部和南部分布着埃塞阿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

非洲的最高峰是乞力马扎罗山。

  2、河流: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主要河流有尼罗河、刚果河;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从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刚果河流经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终流入大西洋。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几内亚湾是非洲最大的海湾;好望角位于非洲的最南端。

  4、本区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

因此是很多热带经济作物的故乡,如咖啡、可可;此外,本区很多矿产资源在世界中占有有重要地位,如金刚石、铜。

  5、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①概念:

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生产的经济;

  ②弊端:

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制约了本国经办济的发展;

  ③形成原因:

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

  ④出路:

发展多样化农业,振兴民族工业。

  6、本区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

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及经济增长速度,己构成了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

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和控制,本区科学技术落后,农牧业生产水平很低,粮食始终不能自给。

而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解决措施: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伊拉克

  伊拉克有悠久的历史,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

面积44.1839万平方公里。

北接土耳其,东邻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

出海口仅在东南端位于波斯湾头的一小段海岸。

海岸线长60公里。

领海宽度为12海里。

  西南为阿拉伯高原的部分,向东部平原倾斜;东北部有库尔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带,高原与山地间有占国土大部分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绝大部分海拔不足百米。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两河在库尔纳汇合为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

平原南部地势低洼,多湖泊与沼泽。

平原以东为扎格罗斯山系的西部边缘。

西南部为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分布有叙利亚沙漠。

  东北部山区属地中海式气候,其他为热带沙漠气候。

除扎格罗斯山地有较多降水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

夏季最高气温高达50℃以上,冬季在0℃左右。

雨量较小,年平均降雨量由南至北100-500毫米,北部山区达700毫米。

  境内原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截至2010年底,估计原油储量约为1431亿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位居世界第二。

  总结:

经济以石油业为主,农牧业也占重要地位。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米、大麦、稻米、棉花、烟草、温带水果与椰枣等。

椰枣输出量居世界首位。

伊拉克的交通

  伊拉克地处美索不达米亚,是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但由于入侵伊朗和吞并科威特而在国际上陷于孤立。

  交通运输

  公路

  伊拉克国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

公路网遍布全国,总长3.97万公里,多数建于1991年之前。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公路遭受严重破坏,战后多数得到修复。

  铁路

  总长2027公里,主要有以巴格达为中心的三条干线:

巴格达-基尔库克-埃尔比勒线,巴格达-摩苏尔-土耳其线,以及前苏联援建的巴格达-乌姆盖斯尔港线。

2000年8月,伊叙之间的铁路恢复通车。

2001年7月,伊土(耳其)20年来首次开放铁路运输业务。

  水运

  共有各类船只35艘,总吨位79.1万吨,内河航线总长1015公里,主要有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夏台阿拉伯河及人工运河(萨达姆河)等部分水道。

主要港口有乌姆盖斯尔港(年吞吐量500多万吨)和贝克尔港,贝克尔港为大型输油港,年输油能力84万吨。

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乌姆盖斯尔港被立即用于接收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同年6月,该港向商船开放。

  航空

  海湾战争期间,伊通讯设施破坏严重,加上美英两国在伊南北设立“禁飞区”和“安全区”,对伊进行持续军事打击,伊民航业务长期中断。

2000年8月,伊重新开放关闭长达10年之久的巴格达国际机场,与埃及通航。

11月,伊恢复巴格达至南部城市巴士拉和北部城市摩苏尔的国内航线。

2003年,受伊拉克战争影响,伊拉克航空业再度陷于瘫痪。

2004年开始恢复部分国际航线。

  总结:

西方音乐在伊拉克的流传越来越广,许多人到欧美学习音乐,并运用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来创作本民族的音乐。

同时,在伊拉克还成立了国家交响乐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