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7906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docx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

监理工程师考试《质量控制》三控心得与笔记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

第一章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

第一节工程质量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建设工程质量特性建设工程质量简称工程质量,是指建设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和合同约定要求的程度,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节能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示和隐含的固有特性。

建设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除具有一般产品共有的质量特性外,还具有特定的内涵。

建设工程质量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适用性。

即功能,是指工程满足使用目的的各种性能。

包括:

理化性能、结构性能、使用性能、外观性能。

(2)耐久性,即寿命,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条件下,满足规定功能要求使用的年限,也就是工程竣工后的合理使用寿命期。

(3)安全性,是指工程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保证人身和环境免受危害的程度。

(4)可靠性,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5)经济性,是指工程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和消耗的费用。

工程经济性具体表现为设计成本、施工成本、使用成本三者之和(6)节能性,是指工程在设计与建造过程及使用过程中满足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标准和有关要求的程度。

(7)与环境的协调性,是指工程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协调,与所在地区经济环境协调以及与周围已建工程相协调,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工程建设阶段对质量形成的作用与影响1.项目可行性研究:

在此过程中,需要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并与投资目标相协调。

因此,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直接影响项目的决策质量和设计质量。

2.项目决策:

项目决策阶段工程质量的影响主要是确定工程项目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和水平。

3.工程勘察、设计:

使得质量目标和水平具体化,为施工提供直接依据。

工程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4.工程施工:

在一定程度上,工程施工是形成实体质量的决定性环节。

5.工程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对质量的影响是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三、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影响工程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和环境(Environment),简称4M1E。

1.人员素质:

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人员素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建筑行业实行资质管理和各类专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是保证人员素质的重要管理措施。

2.工程材料工程材料是指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建筑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它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3.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指组成工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如电梯、泵机、通风设备等,另一类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包括大型垂直与横向运输设备、各类操作工具、各种施工安全设施、各类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等。

施工机具设备的类型是否符合工程施工特点,性能是否先进稳定,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都将会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4.方法:

方法是指工艺方法、操作方法和施工方案。

5.环境条件:

是指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周边环境。

技术环境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作业环境有施工作业面大小、防护设施、通风照明和通信条件等,工程管理环境涉及工程实施的合同环境与管理关系的确定,组织体制及管理制度等,周边环境有工程邻近的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

第二节工程质量控制原则

二、工程质量控制原则1.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基本原则)2.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原则:

重点控制人的素质和人的行为。

3.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要重点做好质量的事先控制和事中控制,以预防为主,加强过程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

4.以合同为依据,坚持质量标准的原则5.坚持科学、公平、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节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一、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一)工程质量管理体系2.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我国工程建设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与检测、企业自控”的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

(二)政府监督管理职能1.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法规2.建立和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的责任、项目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参建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等。

3.建设活动主体资格的管理4.工程承发包管理5.工程建设程序管理6.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二、工程质量管理主要制度

(一)工程质量监督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指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实施监督。

具体工作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委托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实施。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包括下列内容:

(1)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2)抽查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3)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4)抽查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5)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6)组织或者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7)定期对本地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8)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处罚。

(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施工图审查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的原则。

(三)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已经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

(2)依法应当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4)已经确定施工企业;(5)有满足施工需要的资金安排、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6)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对符合条件的申请颁发施工许可证。

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3个月内开工。

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应当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3个月。

按照国务院规定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因故不能按期开工或者中止施工的,应当及时向批准机关报告情况。

因故不能按期开工超过6个月的,应当重新办理开工报告的批准手续。

(五)工程竣工验收与备案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2)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3)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4)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5)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4建设单位应当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起15日内,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建设单位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1)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2)工程竣工验收报告;(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规划、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4)法律规定应当由消防部门出具的对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验收合格的证明文件;(5)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6)法规、规章规定必须提供的其他文件。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一式二份,一份由建设单位保存,一份留备案机关存档。

(六)工程质量保修质量保修书中应明确建设工程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等。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1)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2)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3)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4)电气管线、给水排水管道、设备安装为2年。

(5)装修工程,为2年。

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因保修不及时造成新的人身、财产损害,由造成拖延的责任方承担赔偿责任。

下列情况不属于规定的施工单位保修范围:

(1)因使用不当或者第三方造成的质量缺陷;

(2)不可抗力造成的质量缺陷。

第四节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二、勘察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组织勘察人员参与相关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分析,并对因勘察原因造成的质量安全事故,提出与勘察工作有关的技术处理措施。

三、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应当参与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并对因设计造成的质量事故,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

五、工程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六、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业务,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完成检测业务后,应当及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经检测人员签字、检测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签字人签署,并加盖检测机构公章或者检测专用章后方可生效。

检测报告经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确认后,由施工单位归档。

第二章ISO质量管理体系及卓越绩效模式

第一节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构成和质量管理原则

一、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和构成

(二)2008版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4个核心标准)GB/T19000—2015idtISO9000:

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起着奠定理论基础、统一术语概念和明确指导思想的作用,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GB/T19001—2015idtISO9001:

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4—2009idtISO9004:

2009《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一种质量管理方法》由上述可见,IS09001只是提出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而不提供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方法和途径。

而IS09004则为组织如何达到基本要求及进一步保持和提高竞争力,取得持续成功,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二、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原则及特征

(一)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原则为了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ISO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了以下七项质量管理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该要点的基本内容包括:

(1)确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的追求目的,组织应确立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建立组织的发展前景;(3)形成内部环境;(4)确立组织结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5)提供所需资源;(6)培训教育,人才资源;(7)管理评审。

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改进6.循证决策7.关系管理

第二节工程监理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

策划与准备、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设计、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2.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设计

(1)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在质量方针给定的原则框架下,监理单位要制定具体的、可测量的质量目标。

监理单位质量目标的制定要突出监理工作服务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的要求。

3.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适合自身特点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监理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过程的中心任务。

(2)文件准备和企业调查5)资源状况是否适应质量目标和ISO9000标准要求,还短缺什么资源。

提据上述摸底情况,编制或修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形成三个层次文件的信息;第一层次文件的信息为质量手册;第二层次文件的信息为程序文件;第三层次文件的信息为作业文件。

1)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是监理单位内部质量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准则,应阐明监理单位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描述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号它对质量管理体系件出了系统、具体而又纲领性的阐述。

2)程序文件。

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的描述,它对所需要的各个职能部门的活动规定了所需要的方法,在质量手册和作业文件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作业文件。

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是对具体的作业活动给出的指示性文件。

(3)编写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可按照“编写要做的,做到所写的”的原则进行编写。

(5)编制必要的作业文件监理单位在编写程序文件的过程中,应同时编制质量管理体系贯彻实施所需的各种质量记录表格。

包括:

一类是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记录,如合同评审记录、内部审核记录、管理评审记录、培训记录、文件控制记录等;另一类是与监理服务“产品”有关的质量记录,如监理旁站记录、材料设备验收记录、纠正预防措施记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等。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包括两个阶段:

体系运行与改进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改进总监理工程师应检查监理规划与监理实施细则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否落实、管理记录是否完整和符合规定要求等。

在完成监理合同中规定的监理任务后,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编写监理工作总结。

其他应交付建设单位的监理资料送交建设单位。

管理评审是由监理单位最高管理者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及其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作的正式评价。

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认证和认可的区别认证与认可的区别如下:

1)认证是由第三方进行,认可是由授权的机构进行;2)认证是书面保证,认可是正式承认;3)认证是证明认证对象与认证所依据的标准符合性,认可是证明认可对象具备从事特定任务的能力。

(3)认证的程序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一般要经过递交申请、签订合同、体系审核、颁发证书、监督等程序。

其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初次认证审核分为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1)第一阶段审核第一阶段审核一般由认证机构视需要并与监理单位协商后安排第一阶段审核组。

通过认证机构审核组的第一阶段审核,对监理单位来说可以收到以下效果:

A.进一步明确认证机构对标准要求掌握的尺度。

B.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态与认证要求之间现存的主要差距。

C.熟悉审核人员,以避免正式现场认证审核时可能出现的紧张的心理状态。

2)第二阶段审核第二阶段审核的目的是评价监理单位管理体系实施的情况和有效性。

一般都为现场审核。

二、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实施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区别

(1)建立的对象不同

(2)服务的范围不同(3)控制的吕标不同(4)作用的时效不同(5)评价的方式不同3.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构成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应包括组织机构、工作制度、监理程序、监理方法和监理手段等。

第三节卓越绩效模式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质量奖评审的依据,是国家质量奖励制度的技术文件。

标准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用于国家质量奖的评价;二是用于组织的自我学习。

一、卓越绩效模式的基本特征和核心价值观

(一)卓越绩效模式的基本特征1.强调大质量观强调“大质量”的概念,由产品、服务质量扩展到工作过程、体系的质量,进而扩展到企业的经营质量。

2.强调以顾客为中心和重视组织文化3.强调系统思考和系统整合4.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5.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

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结构模式与评价内容

(一)《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结构模式

(4)“领导作用”、“战略”与“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构成了“领导作用”三角。

“资源”“过程管理”与“结果”构成了“过程结果”三角。

“测量、分析与改进”是连接两个三角的“链条”,转动着PDCA循环。

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评分系统系统中将这七方面又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要求、总体要求和多项要求。

其中,基本要求是各条目最核心的概念和最基本的主题,共23条;总体要求是条目要求中最重要的特征,是针对条目的核心主题做出回答时必须包括的要点;多项要求是每一要点中所包括的提问,这些提问构成了条目要求的细节。

四、《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评分系统与ISO9000的比较

(一)《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ISO9000的相同点1.基本原理和原则相同2.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相同3.使用方法(工具)相同

(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ISO9000的不同点1.导向不同:

ISO9000是标准化导向,“卓越绩效”模式是战略导向。

2.驱动力不同:

ISO9000来自市场准入的驱动,“卓越绩效”模式来自市场竞争的驱动。

3.评价方式不同:

ISO9000是符合性评审,“卓越绩效”模式是成熟度评价4.关注点不同:

ISO9000主要关注过程,“卓越绩效”模式更加关注结果。

5.目标不同:

ISO9000是有限的目标,“卓越绩效”模式是多元化的目标。

6.责任人不同:

在ISO9000标准中没有更多的语言对管理者在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等方面进行描述。

“卓越绩效”模式强调领导责任。

7.对组织的要求不同:

ISO9000强调遵纪守法,“卓越绩效”模式则明确提出组织的社会责任,表明组织应具有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义务。

第三章建设工程质量的统计分析和试验检测方法

第一节工程质量统计分析

一、工程质量统计及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质量数据的特征值1.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值常用的有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描述数据分布离中趋势的极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等。

样本中位数是将样本数据按数值大小有序排列后,位置居中的数值。

当样本数n为奇数时,数列居中的一位数即为中位数;当样本数义为偶数时,取居中两个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

(三)质量数据的分布特性质量特性值的变化在质量标准允许范围内波动称之为正常波动,是由偶然性原因引起的;若是超越了质量标准允许范围的波动则称之为异常波动,是由系统性原因引起的。

(1)偶然性原因通常把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的这类微小变化归为影响质量的偶然性原因、不可避免原因或正常原因。

(2)系统性原因当影响质量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如工人未遵守操作规程、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或过度磨损、原材料质量规格有显著差异等情况发生时,没有及时排除,生产过程则不正常,产品质量数据就会离散过大或与质量标准有较大偏离,表现为异常波动,次品、废品产生。

由于异常波动特征明显,容易识到和避免,特别是对质量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生产中应该随时监控,及时识别和处理。

(五)抽样检验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完全随机抽样,是指排除人的主观因素,直接从包含N个抽样单元的总体中按不放回抽样抽取n个单元,使包含n个个体的所有可能的组合被抽出的概率都相等的一种抽样方法。

2.系统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是将总体中的抽样单元按某种次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抽取一个或一组初始单元,然后按一套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元的抽样方法。

如第一个样本随机抽取,然后每隔一定时间或空间抽取一个样本。

3.分层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是将总体分割成互不重叠的子总体(层),在每层中独立地按给定的样本量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4.多阶段抽样多阶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

上述抽样方法的共同特点是整个过程中只有一次随机抽样,因而统称为单阶段抽样。

但是当总体很大时,很难一次抽样完成预定的目标。

多阶段抽样是将各种单阶段抽样方法结合使用。

(六)抽样检验的分类及抽样方案按检验特性值的属性可以将抽样检验分为计量型抽样检验和计数型抽样检验两大类。

1.计量型抽样检验有些产品的质量特性,属于连续型变量,其特点是在任意两个数值之间都可以取精度较高一级的数值。

它通常由测量得到,如重量、强度、几何尺寸、标高、位移等。

2.计数型抽样检验有些产品的质量特性,如焊点的不良数、测试坏品数以及合格与否,只能通过离散的尺度来衡量,把抽取样本后通过离散尺度衡量的方法称为计数抽样检验。

(1)一次抽样检验一次抽样检验是最简单的计数检验方案,通常用(N,n,C)表示。

即从批量为N的交验产品中随机抽取n件进行检验,并且预先规定一个合格判定数C。

如果发现n中有d件不合格品,当d≤C时,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当d>C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2)二次抽样检验二次抽样检验也称双次抽样检验。

如前所述,一次抽样检验涉及三个参数(N,n,C)。

而二次抽样检验则包括五个参数,即:

(N,n1,n2,C1,C2)。

其中:

n1-第一次抽取的样本数;n2-第二次抽取的样本数;C1-第一次抽取样本时的不合格判定数;C2-第二次抽取样本时不合格判定数。

二次抽样的操作程序:

在检验批量为N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n1件产品进行检验。

发现n1中的不合格数为d,则:

1.若d1≤C1,判定该批产品合格;2.若d1>C2,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3.若C1<d1≤C2,不能判断是否合格,则在同批产品中继续随机抽取n2件产品进行检验。

若发现n2中有d2件不合格品,则将(d1+d2)与C2比较进行判断:

若d1+d2≤C2,判定该批产品合格;若d1+d2>C2,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3)多次抽样检验多次抽样则允许通过三次以上的抽样最终对一批产品合格与否进行判断。

3.抽样检验风险抽样检验是建立在数理统计基础上的,从数理统计的观点看,抽样检验必然存在着两类风险。

(1)第一类风险:

弃真错误。

合格批被判定为不合格批。

(2)第二类风险:

存伪错误。

不合格批被判定为合格批。

二、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一)调查表法统计调查表法又称统计调查分析法,它是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状态的一种方法。

(二)分层法分层法又叫分类法,是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

分层法是质量控制统计分析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其他统计方法一般都要与分层法配合使用。

(三)排列图法1.排列图法概念排列图法是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按影响程度大小从左至右排列,直方形的高度示意某个因素的影咱大小。

实际应用中,通常按累计频率划分为(0%~80%)、(80%~90%)、(90%~100%)三部分,与其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A、B、C三类。

A类为主要因素,B类为次要因素,C类为一般因素。

2.排列图的作法P67(四)因果分析图法1.因果分析图法概念因果分析图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因果分析图也称特性要因图,又因其形状常被称为树枝图或鱼刺图。

(五)直方图法1.直方图法的用途通过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可了解产品质量的波动情况,掌握质量特性的分布规律,以便对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判断。

同时可通过质量数据特征值的计算,估算施工生产过程总体的不合格品率,评价过程能力等。

3.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

(1)观察直方图的形状、判断质量分布状态作完直方图后,首先要认真观察直方图的整体形状,看其是否是属于正常型直方图。

正常型直方图就是中间高,两侧底,左右接近对称的图形,如图所示。

1)折齿型(b),是由于分组组数不当或者组距确定不当出现的直方图。

2)左(或右)缓坡型(c),主要是由于操作中对上限(或下限)控制太严造成的。

3)孤岛型(d),是原材料发生变化,或者临时他人顶班作业造成的。

4)双峰型(e),是由于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两台设备或两组工人进行生产,然后把两方面数据混在一起整理产生的。

5)绝壁型(f),是由于数据收集不正常,可能有意识地去掉下限以下的数据,或是在检测过程中存在某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2)将直方图与质量标准比较,判断实际生产过程能力1)作出直方图后,除了观察直方图形状,分析质量分布状态外,再将正常型直方图与质量标准比较,从而判断实际生产过程能力。

正常型直方图与质量标准相比较,一般有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