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共11页)73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68208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共11页)73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共11页)73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共11页)73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共11页)73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共11页)73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共11页)73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共11页)73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共11页)73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共11页)73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共11页)73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共11页)73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共11页)7300字.docx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共11页)73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共11页)7300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共11页)7300字.docx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

”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

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

“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

”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

  按照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笔者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

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

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置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这便是各民办学校及高收费学校“紧抓教学质量”(实际上单指知识学习)的原因。

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

而且,家、校还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理由:

如果小学放松了学习,学生如何面对中考、高考?

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学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呀!

目前,教学评估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

各类检查评比、竞赛课公开课、教育科研课题、各种大小活动……在浓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惊人;许多老师也一边学习着新课改理论,一边仍以应试为目标,,大作业量、占课拖堂、对学生拔高要求、方法简单粗暴……用极浓厚的功利心实施着“虐待性”教育。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

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

--爱因斯坦曾说:

“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

“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

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

”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

——叶圣陶曾经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

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

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

  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常表现为:

  一、神圣化。

  教师潜意识里仍固守着在学生及家长面前绝对权威的地位,容不得学生、家长说“不”字。

否则,轻则恼怒,重则“给小鞋穿”,这种现象当今仍普遍存在。

可是,我们应当认识到,鼓励学生及家长表述自己的意见,善待“顶嘴”、“狡辩”、“顶撞”,可以促进师生交往,这不仅是尊重问题,而且是促进师生交往良性循环的大问题。

一个伟人说:

“争论是两个心思的捷径。

”允许平等地位上的争论,不仅教育,工作、人际交往都应走这条捷径。

  二、家长式。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思想,在许多教师心中异化为:

我是你的老师,就和你的父母一样,我一切都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

于是乎,不管自己的出发点学生以为然否、方式方法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或能否承受,也不管事实上是否真能达到为学生好的目的,一定得以师命是从。

这种自以为是的家长式专制作风,既使学生成长痛苦,严重损坏师生感情,也常常会好心办坏事,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当老师在为自己鸣冤叫屈时,哪曾想到,这种专制作风和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是对儿童个性的摧残、天性的扼杀

  三、工匠式。

教师是一门职业,但教育应是一门事业,它需要思想、需要追求、需要科学、需要理想,但有些教师仅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上级怎么说,我便怎么做,忙于跟风赶潮,疲于应付各项检查评比,工作年年做,却少有钻研和反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那么,新时期,教师的“真位置”又该是怎样的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

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

“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

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

  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论语》)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

那么,新时期教师怎样做才能具备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个“真人”。

虽然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许多教师的生活轨迹几乎成了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但路上匆匆而过,你是否已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

在学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无暇真正关心学生和同事?

晚上回家忙完家务、孩子和白天剩余的工作,你是否已无力关心身边邻居……在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视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

就像一位教师要求学生讲自己“给”比“拿”愉快的故事时,学生要他讲,他搜肠刮肚后大吃一惊,因为他居然找不到这样的故事!

——教师要培养活生生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应是一名血肉丰满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变成了工作的机器人!

否则,这样的“机器人”教出的学生就算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强,创造力却会慢慢枯竭,成为“智能机器人”

  二、做一名智慧者。

叶澜教授说:

“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

”智慧来自于什么?

——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三、做一名反思者。

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

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

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

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

”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

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

“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

”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

  按照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笔者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

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

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置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这便是各民办学校及高收费学校“紧抓教学质量”(实际上单指知识学习)的原因。

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

而且,家、校还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理由:

如果小学放松了学习,学生如何面对中考、高考?

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学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呀!

目前,教学评估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

各类检查评比、竞赛课公开课、教育科研课题、各种大小活动……在浓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惊人;许多老师也一边学习着新课改理论,一边仍以应试为目标,,大作业量、占课拖堂、对学生拔高要求、方法简单粗暴……用极浓厚的功利心实施着“虐待性”教育。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

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

--爱因斯坦曾说:

“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

“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

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

”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

——叶圣陶曾经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

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

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

  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常表现为:

  一、神圣化。

  教师潜意识里仍固守着在学生及家长面前绝对权威的地位,容不得学生、家长说“不”字。

否则,轻则恼怒,重则“给小鞋穿”,这种现象当今仍普遍存在。

可是,我们应当认识到,鼓励学生及家长表述自己的意见,善待“顶嘴”、“狡辩”、“顶撞”,可以促进师生交往,这不仅是尊重问题,而且是促进师生交往良性循环的大问题。

一个伟人说:

“争论是两个心思的捷径。

”允许平等地位上的争论,不仅教育,工作、人际交往都应走这条捷径。

  二、家长式。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思想,在许多教师心中异化为:

我是你的老师,就和你的父母一样,我一切都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

于是乎,不管自己的出发点学生以为然否、方式方法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或能否承受,也不管事实上是否真能达到为学生好的目的,一定得以师命是从。

这种自以为是的家长式专制作风,既使学生成长痛苦,严重损坏师生感情,也常常会好心办坏事,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当老师在为自己鸣冤叫屈时,哪曾想到,这种专制作风和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是对儿童个性的摧残、天性的扼杀

  三、工匠式。

教师是一门职业,但教育应是一门事业,它需要思想、需要追求、需要科学、需要理想,但有些教师仅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上级怎么说,我便怎么做,忙于跟风赶潮,疲于应付各项检查评比,工作年年做,却少有钻研和反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那么,新时期,教师的“真位置”又该是怎样的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

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

“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

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

  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论语》)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

那么,新时期教师怎样做才能具备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个“真人”。

虽然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许多教师的生活轨迹几乎成了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但路上匆匆而过,你是否已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

在学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无暇真正关心学生和同事?

晚上回家忙完家务、孩子和白天剩余的工作,你是否已无力关心身边邻居……在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视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

就像一位教师要求学生讲自己“给”比“拿”愉快的故事时,学生要他讲,他搜肠刮肚后大吃一惊,因为他居然找不到这样的故事!

——教师要培养活生生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应是一名血肉丰满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变成了工作的机器人!

否则,这样的“机器人”教出的学生就算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强,创造力却会慢慢枯竭,成为“智能机器人”

  二、做一名智慧者。

叶澜教授说:

“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

”智慧来自于什么?

——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三、做一名反思者。

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

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

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

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