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8484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docx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

白芦煤业有限公司

 

4301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

 

山西朔州平鲁区茂华白芦煤业通风科

审批签字表

编制单位

编制

审核

 

职能科室

安监科

机电科

通风科

调度室

生产技术科

 

矿领导

机电副总

安全副总

采掘副总

技术副总

机电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总工程师

一、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计算

每个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应按瓦斯、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以及工作面气温、风速和人数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Q采1~Q采5的最大值作为该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

表1K采高—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表

采高(m)

<2.0

2.0~2.5

2.5~5.0及放顶煤面

调整系数(K长)

1.0

1.1

1.5

表2K采面长——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表

采煤工作面长度(m)

100~150

150~200

200~250

调整系数(K长)

1.0

1.1

1.2

表3K温——采煤工作面温度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

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

采煤工作面风速(m/s)

配风调整系数K温

<18

18~20

20~23

23~26

26~28

28~30

0.3~0.8

0.8~1.0

1.0~1.5

1.5~1.8

1.8~2.5

2.5~3.0

0.90

1.00

1.00~1.10

1.10~1.25

1.25~1.4

1.4~1.6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以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瓦斯浓度不超过1%,且应低于最高风速4m/s。

a、根据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瓦斯浓度不超过1%为标准计算:

Q采=100·q回·K采通

式中:

Q采——采煤工作面需风量

q回——采煤工作面回风流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K采通——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风量备用系数,取1.60;

则Q采=100×0.41×1.60=65.6m3/min

2、按CO2涌出量计算

根据采煤工作面回风巷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为标准计算:

Q采=66.7·q碳回·K采通

式中:

q碳回——采煤工作面回风流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m3/min;

K采通——采煤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匀的风量备用系数,取1.60;

则Q采=66.7×2.31×1.60=247m3/min

3、按采煤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计算需要风量:

每人供风量≮4m3/min

Q采1=4N=4×50=200(m3/min)

式中:

N——工作面最多人数;

4、按气象条件计算

Q采=Q基本·K采高·K采面长·K温(m3/min)

式中:

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3/min;

Q基本——不同采煤方法工作面所需的基本风量,m3/min;

Q基本=60×工作面控顶距×工作面实际采高×70%·适宜风速(m3/min)

=60×6.0×3.0×70%×1.0

=756(m3/min)

K采高——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1.5。

K采面长——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1.2。

K温——回采工作面温度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1.0。

Q采=756×1.5×1.2×1.0=1361m3/min

5、按风速验算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回采工作面最低风速为0.25m2/s,最高风速为4m2/s的要求进行验算。

即:

按最低风速验算,采煤工作面的最低风速Q采

Q采≥15S采=15×14.6=219(m3/min)

按最高风速验算,采煤工作面的最高风量Q采

Q采≤240S采=240×14.6=3504(m3/min)

经验算,Q采=1361m3/min,满足风速要求。

经过以上计算和验算4301工作面风量取值为1361m3/min。

6、通风设施及路线

新鲜风流→主斜井→井底车场→运输上山→运输大巷→4301运输顺槽→4301工作面→4301回风顺槽→总回风巷→回风斜井→地面

新鲜风流→副斜井→井底车场→集中轨道大巷→东轨汇风→4301运输顺槽→4301工作面→4301回风顺槽→总回风巷→回风斜井→地面

7、通风系统图

 

二、黄泥灌浆系统

根据茂华白芦煤矿自燃发火的实际情况,4301工作面采用埋管灌浆、洒浆结合的采后灌浆方法。

1、黄泥灌浆管路布置

地面灌浆站→主斜井→主斜井机尾联络巷→轨道上山→回风上山→回风大巷→集中回风上山→东翼回风大巷→4301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工作面

2、灌浆时机

灌浆防灭火系统主要用于以下情况,直至工作面恢复正常回采、自然发火征兆消失并持续稳定在3天以后停止灌浆。

⑴工作面初采距开切眼30m,撤架期间距停采线30m时,启动灌浆防灭火措施,以防止开切眼和停采线自燃。

⑵工作面无法正常推进时或日推进度小于合理推进度时:

⑶回采工作面回采结束永久封闭后;

⑷出现自然发火隐患,检测到自然发火的标志气体且呈持续上升趋势时。

3、灌浆管理

⑴灌浆区温度检测

派专人定期检测灌浆灭火区、灌浆防火工作面及其采空区的气温、煤温和出水温度。

⑵灌浆区气体检测

利用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和地面气体分析实验室定期对灌浆防火区域进行气体成分的监测。

气体分析成分主要有:

氧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烯。

采集气体的地点为:

4301回采工作面的采空区束管监测点、回风巷、上隅角;通向火区的密闭墙内侧或钻孔内;其他需要的地点。

采集气体的时间为:

灌浆防火期间每天取一次样;回采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在发火期间(未封闭的情况下)每班取一次样;灭火封闭区域内每班取一次样。

4、灌浆安全技术措施

⑴注浆前的操作:

将注浆泵电源和吸浆排浆管接通后,变速箱先置于空档,启动电机运转正常后,打开高压管路上的卸压阀,对各档位进行吸清水实验,检查泵的运转和吸、排浆管路的通畅程度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果压力表有明显的压力显示,表明高压胶管内有杂物堵塞,必须处理,只有一切正常后方可注浆)。

⑵每次注浆前,必须检查安全阀的灵敏度,并调整到规定注浆终压(可大0.1~0.2MPa)位置。

⑶压力表和安全阀必须安装在排浆管路上,严禁吸水泥浆,避免水泥堵塞而损坏压力表造成安全阀失灵。

⑷安装高压管路和泵头各部件时,各丝扣的连接必须拧紧。

注浆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观察井壁情况,发现异常马上停止注浆。

⑸注浆初期,若表压骤升,这并非注浆已达终压,而是注浆孔堵塞,此时立即停注,重新扩孔再继续注浆。

若注浆孔吸浆量突然增大,表压迅速下降,这表明可能在某处管壁开裂跑浆,立即检查,并作堵缝处理。

⑹泵正常运转注浆中,禁止现场人员在注浆孔附近停留,防止封水管受高压跑出或阀门破裂时伤人。

注浆过程中,注浆人员的身体要避开注浆管的正面;开关放浆阀门时要在侧面操作,防止喷漏浆伤人;严防注浆管弹出伤人。

⑺注浆过程中如果要处理注浆泵及注浆管路时,必须先停机,打开卸压阀并确定卸压后,再打开管路进行处理。

⑻注浆过程中必须及时处理跑浆;严禁将注浆管口对准其它作业人员。

⑼操作注浆泵司机与把注浆泵人员要密切配合,其注浆给压、停泵、开泵要听从把注浆孔人员的口令。

⑽每班班长要认真填写原始记录,每班结束后向通风科汇报当班注浆情况并移交原始记录。

⑾严格控制灌浆比例和灌浆量。

灌浆材料应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严格控制浆液泥水比,并控制灌浆量不使过大。

⑿每班注浆结束后,必须把整个管路、泵及浆桶冲洗干净,然后检查吸、排浆阀。

⒀注浆过程中,如果出现设备异常响声,压力极不稳定,要立即停机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如果突发事件危机安全时,立即停机后撤离工作面。

⒁下放、提升机械设备时,必须栓牢调稳,并检查钢丝绳、绳卡(扣)与各连接处,且通知绞车司机慢提慢放。

⒂灌浆泥浆土水比1:

3。

⒃随着采面推进应及时拉出埋管,拉管时必须将绳套子牢固地固定在埋管的拉头上,要求各根绳子的长短一致、受力均匀。

待所有工作人员撤到绞车以外的安全地带后,再开动绞车向外拉管。

⒄注浆时,泥浆要均匀,注浆泵运转应正常,遇裂缝跑浆时要及时堵塞。

注浆泵距注浆地点较远,应设直通电话。

⒅停止注浆前,必须先通知地面制浆站停止送浆,要延续15~20分钟闭浆,将管内存浆全部注入钻孔内。

先关闭注浆孔阀,然后立即向孔内压清水冲洗,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先小水后大水),冲孔后将各处管路、阀门等处理好。

3、注氮系统

1、注氮管路布置

制氮硐室→轨回联巷→运输上山→运输大巷→运输上山→4301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工作面

2、注氮方式

4301工作面在正常回采期间选择采用开放式注氮方式,工作面回采完毕或火区封闭后采取封闭式注氮方式。

根据回采期间具体情况选择连续性注氮或间断性注氮。

3、注氮安全技术措施

⑴注氮的氮气浓度不得低于97%,低于97%立即停止注氮。

⑵在采空区进行注氮防火或在火区进行注氮灭火时,必须编制相应安全技术措施,并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实施。

每班的氮气注入量不得随意调整;需要调整时由通风科根据推进度、配风量等因素进行计算,经矿总工程师同意后进行调整。

⑶制氮设备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结业证和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⑷输氮管路系统必须固定专人进行检查与维修,保持管路、阀门良好,不发生漏气。

注氮巷内的输氮管路的严密性必须每天检查一次,主输氮管路必须每五天检查一次。

⑸注氮时撤出所有闲杂人员,每班技术员现场跟班,技术指导。

⑹注氮时必须有专用记录本和台帐,记录开关机时间、注氮量、压力、开关司机等,以便对注氮情况进行分析。

⑺注氮管第一次向采空区注氮,或停止注氮后再次注氮时,应利用工作面附近的三通阀门,先排出管内气体,避免将空气注入采空区中去。

⑻注氮管路的铺设:

管路的铺设应尽量减少拐弯,要求平、直、稳,接头不漏气。

每节钢管的支点不少于两点,每节软管的吊挂不少于4点,不允许在管路上堆放他物。

低洼处可设置放水阀;输氮的管路在分岔处应设置三通和截止阀及压力表;输氮管应进行防锈处理。

定期对输氮管进行试压检漏。

⑼注意检查工作面及回风巷道风流中瓦斯涌出情况,若发现采空区大量涌出瓦斯,风流中瓦斯超限时,可适当降低注氮强度。

⑽每次注氮必须有三人检查管路漏气现象,处理漏气管路时,要有3人以上。

⑾使用注氮防灭火系统前,必须建立完善的束管监测系统和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并保证其连续正常工作。

并设置专职瓦检员,加强工作面与进回风顺槽的氧气监测,发现氧气浓度低于18%时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减少注氮量,待风流中氧气浓度大于18%时,方能恢复工作。

⑿注氮期间,通风科派专人检查注氮灭火区及工作面气体、气温、煤温、出水温度、钻孔气体等情况,并按规定进行采气样化验。

分析注氮防灭火效果,包括注氮前、后的采空区的三带变化情况、注氮量、注氮扩散半径、注氮口移动步距等,定期提出分析报告。

⒀注氮期间加强采面的防尘管理工作,工作面采煤机、运输机、运输顺槽、轨道顺槽各种防尘、降尘设施完好,不得拆除损坏。

⒁加强通风管理:

确保工作区域空气满足要求,正常情况下氧气浓度不得低于18%,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其它气体须符合规程规定。

4、束管监测系统

1、束管管路布置

地面束管监测室→主斜井→井底车场→运输上山→4301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工作面

地面束管监测室→主斜井→井底车场→轨道上山→集中轨道上山→东轨汇风→东翼轨道大巷→4301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工作面

2、束管监测方式

通过工作面取样器,将工作面气样抽出至地面束管监测室,通过束管监测系统和色谱仪对气样进行分析,并做出报告。

3、注意事项

⑴加大布点密度,提高预测预报精度。

火区、火点及影响区域、高温隐患点、采煤工作面都要设置监测点,并根据现场情况变化及时变更取样点次,重点防火地点要采取定点、定时、定人取样,严把气样采集质量关,并定期送气项色谱仪进行分析。

⑵严格气样分析日报制度,要随取样随分析,并当天审核上报。

⑶做好防灭火监测,每旬末或月底要对全矿的防灭火监测情况实行阶段性分析评价,对全矿防火监测预报情况和防灭火措施实施效果评价,火区和重点监测点要绘制指标气体变化曲线图,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指导防灭火工作的现场实施。

 

五、煤层注水系统

⑴用煤层注水泵进行注水。

⑵对煤体进行注水时,必须确认所封的孔凝固后,才能通过钻孔对煤体进行注水。

⑶钻孔注水压力大于5Mpa,经检测煤层含水量达到5%方可停止注水。

⑷施工期间,施工地点顶板必须支护完好、且无悬矸浮煤,水沟必须畅通,水管到位。

⑸注水泵在运转时施工人员严禁靠近传动部分,防止发生意外造成伤人事故,如注水泵出故障时应切断电源后施工人员方可进行处理。

⑹钻孔注水前,必须先检查注水泵出水管与封孔管的之间连接情况,确保其牢固可靠后才能开始注水工作,且注水时严禁正对着钻孔或注水泵出水口,人员必须站在1米外。

⑺安装设备及施工期间先检查施工地点5m范围内巷道支护情况,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进行施工。

⑻打眼、注水前,由跟班班长对工作面顶板、煤壁及支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危险后,方可进行作业。

⑼注水孔采用钻机施工,专职打眼工负责打眼。

打眼前要认真检查钻机的起闭是否灵敏可靠,零部件是否齐全完好。

打钻时严格按规定的布孔进行施工。

打眼时,应控制钻杆不要剧烈晃动,防止钻孔打偏。

⑽打眼人员的打眼作业位置距离正在注水的注水孔16m以上。

⑾注水孔打够深度后,注水器插入钻孔深度不得小于1m。

⑿打钻时应采用长钻杆远距离打钻的方法,防止煤壁片帮伤人。

打钻时接长钻杆,打钻人员在打钻过程中始终与煤壁保持1.5m以上的距离。

⒀注水前要检查注水系统和注水管线的密封性,在高压管路密封性不好或破损时,禁止注水;同时要认真检查注水枪各接头连接情况,若发现松动,必须及时连好,防止脱扣伤人。

当高压管处于承压状态或注水期间,禁止连接、拆卸和修理高压管件。

⒁打眼、注水期间,必须安排专人观察顶板、煤壁及支护情况,若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⒂注水时严禁人员站在正对注水孔及其上下5.0m位置,注水时封孔器要用8#铁丝牢固拴锚索上,固定点不少于两处,防止封孔器窜出伤人。

⒃注水期间,要加强综采面的瓦斯地质管理工作,地质构造带处应停止注水工作。

遇到断层时应观察注水量,发现跑水时应停止注水。

⒄注水过程中发现孔口附近一定范围内的煤壁渗水,应先关闭截止阀,停止注水。

待注水孔内水压降下来后再抽出封孔器,防止封孔器突然喷出伤人。

⒅施工中必须对风、水软管注意保护,防止被挤坏、砸坏。

⒆注水泵必须由专人负责操作和看管,注水泵的压力不能超过10MPa,严禁无油、无水运行,冷却水压力应小于0.5MPa。

⒇注水压力应视煤质疏松程度调整,为延长泵的使用寿命,正常排出压力应调至12MPa以下。

注水钻孔与面的倾向平行,距顶板1.4m,距底板1.6m,直径65mm,孔深不得小于面长的2/3(80m),孔间距不大于10m,封孔长度不低于1m、如遇松软煤层,应适当加大封孔距离,打眼地点在运输顺槽。

六、综合防尘

1、综合防尘设施及管理

在4301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中各安设隔爆水棚四组,并按规定吊挂合格,专人管理,定期清理加水,其它巷道按规定安装隔爆水棚。

安装水棚排距:

1.2m~3.0m,间距:

0.1m,棚区长度≥20m。

隔爆水棚安装吊挂要求:

⑴水袋吊挂要整齐,吊挂时要根据巷道的宽度,覆盖巷道,距离两帮留有0.1m间距。

⑵注水量要充足,达到水袋的设计容量,运输顺槽、回风顺槽每隔200米安装一组隔爆水棚。

⑶水棚应设在巷道的直线段内,与巷道的交叉口、转弯处距离不小于50m。

⑷水袋挂钩位置要对正确,挂钩吊挂方向保证钩尖与钩尖相对,钩尖角度65度左右。

⑸水棚要挂牌管理,牌板内容要写清:

安装地点、时间、水棚个数、组数、水棚长度、检查时间、管理人、管理单位。

⑹所有转载点都必须安装喷雾,在溜子(或皮带)运转时,由司机打开喷雾降尘。

⑺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

截煤时必须喷雾降尘,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1.5MPa,喷雾流量应与机型相匹配。

如果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喷雾,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4MPa。

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

⑻回风顺槽增添净化水幕,保证水幕防尘网完好,保证喷头雾化效果。

供水路线:

静压池→主斜井→井底车场→运输上山→4301运输顺槽→4301工作面

静压池→主斜井→井底车场→回风上山→东翼回风大巷→4301回风顺槽→工作面

2、防尘管路系统图

 

七、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1、说明

4301综采工作面安装监测监控系统,其中工作面、上隅角、回风巷分别安装一个甲烷传感器,回风巷安装甲烷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上隅角安装甲烷传感器、温度、一氧化碳传感器。

2、安装措施

⑴所有下井设备必须在井上检查其防爆性、完好性,甲烷传感器必须通电48h以上进行试验,确保传感器的稳定性、灵敏度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

⑵主要技术参数:

工作面报警浓度:

≥1.0%,断电浓度≥1.5%,复电浓度<1.0%;进风巷传感器的报警点、断电点均为≥0.5%,回风巷上隅角报警浓度≥1.0%,断电浓度≥1.5%。

⑶断电范围:

4301综放工作面及工作面回风巷道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源。

⑷安装地点:

工作面上隅角,甲烷传感器吊挂在距回风隅角切顶线向外200mm,距顶板不大于300mm,距巷帮不小于200mm;工作面甲烷传感器应垂直吊挂,距顶板(或顶梁)不大于300mm,距巷帮不小于200mm,距工作面10m范围内温度传感器和一氧化碳传感器吊挂在工作面回风巷甲烷传感器附近,井下分站安装在开关群附近。

⑸监测工作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工作地点的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方可施工。

⑹井下分站的接线应符合《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的要求,各插头应插接牢稳,旋紧压帽,安装在便于人员观察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中,电源必须接在被控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

井下分站吊挂或上架距底板不小于300mm,电缆吊挂整齐、规范。

⑺井下施工,严格按照《规程》施工,施工完毕后,检查传感器工作性能及断电功能,正常工作后,清理好施工现场,与施工单位交接完毕后,方可离开现场。

停电搭火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进行监护。

⑻人员在行进途中,要注意安全,防止滑倒。

⑼本措施未尽事宜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及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3、安全监测装备布置图

 

八、安全技术措施

1、安全设施验收

4301工作面回采作业前必须执行“一通三防”安全设施验收制度。

由矿安全部门负责组织机电、技术、通风、施工单位等单位对“一通三防”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予回采,否则不得进行回采作业。

2、加强通风管理

⑴工作面附近的通风设施,一律由通风科负责统一安装、维护、拆除,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挪移、损坏。

任何人不得将运输顺槽、回风顺槽风门同时打开,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⑵工作面风量严格按本规程规定配备,每旬必须测定一次,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⑶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及出口高度符合本规程规定,有效通风断面不小于8m2。

⑷任何人不得随意损坏和拆除通风设施(临时风帐),以确保通风安全、可靠运行正常。

3、加强防治瓦斯管理

⑴工作面必须安装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维修,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执行。

⑵如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出现异常情况,技术部门应及时提供地质预报,由通风科另行编制措施处理。

⑶严禁漏检,严禁现场瓦斯超限作业。

⑷在综采工作面及回风流中进行其它可能引发火花作业时必须检查作业地点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超过1%时立即停止作业,撤至安全地点并向调度室汇报。

4、加强防尘管理

⑴工作面的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必须敷设防尘管路。

⑵安装综合防尘设施,并正常使用,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每2天至少冲洗一次,任何地点严禁煤尘积聚、飞扬。

⑶煤机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

⑷按规定做好个体防护。

⑸每天生产班将工作面支架上喷雾效果不好的喷头汇报给检修工进行检修,煤机维修工将煤机上、下滚筒上的内、外喷雾检修完善达到雾化效果,转载机喷雾吊挂在转载机出口上口,前、后刮板输送机喷雾吊挂在出口上口,运输顺槽皮带出口喷雾,煤仓上口喷雾等吊挂位置适当,保证最大化的雾化效果,减少工作面的煤尘量。

5、加强防灭火管理

⑴工作面必须将浮煤清理干净,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全部封闭与采空区相通的巷道。

⑵加强机电设备防爆检查,严禁失爆现象发生,使用的机电设备必须包机到人,专人管理。

⑶加强防火工作的检查、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⑷确保工作区域空气满足要求正常情况下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5%。

6、加强CO监测、防治管理

⑴加强对员工培训,对CO浓度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熟练掌握,作业人员在机尾作业时感觉到身体不适应后,立即撤至安全地点并汇报调度室。

⑵每班安排专人检查维护上下出口、机尾的挡风帘,保证挡风帘完好,保证尽可能减少向采空区漏风,确保有足够的风经过上隅角,对有害气体进行稀释、吹散。

⑶及时清理上、下出口浮煤及片帮提高放顶煤回收率,浮煤放干净。

减少采空区遗煤量。

⑷及时对运输顺槽、回风顺槽上隅角顶板冒落不及时的地段退锚盘、螺帽,保证顶板及时垮落,减少采空区漏风。

⑸加强密闭施工管理,对综采面相连采空区的煤柱,联巷密闭采取保护措施,减少顶板来压时对煤柱和密闭的损坏,发现密闭漏风及时处理。

九、避灾路线

当工作面发生灾害事故时,首先必须弄清楚事故发生的地点、性质、原因、状态等情况,以最快的速度从最安全、最短的路径离开有害气体的流经路线及事故发生地点:

1、工作面发生水灾时的避灾路线

(1)回风巷人员:

4301工作面→4301回风巷(或至移动救生舱)→东翼轨道→集中轨道→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

(2)工作面及运输巷人员:

4301工作面→4301运输巷(移动救生舱)→集中轨道上山→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

2、工作面发生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时的避灾路线

(1)回风流人员:

(及时正确戴好自救器)工作面及回风巷人员:

4301工作面→4301回风巷(或至移动救生舱)→轨道大巷→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

(2)进风流人员:

4301运输巷→运输大巷(或至移动救生舱)→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

 

未尽事宜,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相关规定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