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8659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docx

成都住宅小区初步设计方案总说明

初步设计总说明

第一章总论

1.1设计依据:

1.1.1甲方确认的方案;

1.1.2地块地形图;

1.1.3XX市规划管理局对《XXXXXX家园方案设计》的批复项目编号:

2003220065;

1.1.4国家现行的各项设计规范。

1.2工程建设规模和范围:

1.2.1工程概况:

XXXXXX家园用地位于XX市一环路北四段东北房,紧邻府青立交桥,西北贴邻前锋路,东北与华油路相距约90米,东南与府青路相距约165米。

用地面积约67.5亩,净地面积38449.79平方米(57.674亩),呈基本规则的长方形,地势平坦,保留有数十株成岭桉树及一株保护植物——皂角树。

东北、东南为原前锋厂剩余的厂区,有一些车间和办公楼,周边主要为一些宿舍楼和住宅区。

本项目用地分区A、B、C三区,A地块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为35955.78㎡,为住宅用地;B地块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2494.01㎡,为商业用地;C地块6545.09㎡(含代征绿地4066.00㎡)为代征地,其中B地块独立商业已完成施工图。

本次初步设计为A地块中的住宅部分,由2#~11#楼组成,其中2#楼为公寓,其余为住宅,各栋楼控制高度均为40m,层数详见总平面图,为框架结构。

1.2.2设计范围:

总平面设计,单体建筑、结构、水、电、通风设计。

1.3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

1.3.1坚持和完善方案构思,遵守国家和XX市各项规范和规定。

注重环境设计,结合地势,力求建筑环境完善合理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注重居住环境的整体性和居住形态的地方性,总体规划上围合式布局是本设计最大特色。

1.3.2外部造型简洁明快,体现居住技术的科学性和时代感。

创造居住空间的适应性;能持续发展;能适应市场需要;能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

注重居住建设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1.3.3本项工程为居住小区,单体为小高层居住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三级,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地下室、半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1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

(不含代征地)35955.78M2

1.4.2规划总建筑面积:

102109.50M2

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

89890.00M2

其中:

居住建筑面积:

86339.71M2

底商面积:

3400.29M2

小区入口大堂面积:

150.00M2

未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

12219.50M2

其中:

半地下机动车库、设备用房建筑面积:

8642.00M2

地下室建筑面积:

2697.06M2

架空层(停放非机动车)建筑面积:

218.00M2

其余架空层建筑面积:

662.50M2

地上建筑面积:

99412.50M2

地下建筑面积:

2697.00M2

地下一区建筑面积:

2470.90M2停车位:

49辆

地下二区建筑面积:

5554.60M2停车位:

182辆

地下三区建筑面积:

3099.10M2停车位:

104辆

其中:

机动车停车面积:

2232.00M2

非机动车停车面积:

60.00M2

设备用房建筑面积:

405.00M2

地下建筑层数:

1层

1.4.3居住(户)套数:

785

其中:

套内面积>180M2的户(套)数:

8

套内面积>120M2——≤180M2的户(套)数:

170

套内面积>80M2——≤120M2的户(套)数:

300

套内面积<80M2的户(套)数:

307

1.4.4容积率:

2.5

1.4.5建筑基底面积:

9880.00M2

1.4.6建筑密度:

27.48%

1.4.7绿地率:

30.69%

总绿地面积(植草砖地面按20%面积计):

11034.4M2

中心集中绿地面积:

4908.8M2

入口公共绿地面积:

401M2

宅旁绿地面积:

4891.1M2

停车场绿地面积:

1850.6M2

道路绿地面积:

463.4M2

1.4.8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16M2/人

1.4.9机动车位:

552辆

其中:

地面停车位:

111辆

地下停车位(局部机械双层停车):

441辆

1.4.10非机动车位:

790辆

其中:

地面(架空)停车位:

624辆

地下停车位:

166辆

1.4.11附:

户型指标表、门窗表

 

第二章消防设计

 

建筑专业:

刘芃、金洁、吴希峰、皮小军

给排水专业:

李育松

暖通专业:

于义成、李红梅

电气专业:

杜光晖、黄剑锋、霍艳妮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2003月9月深圳

第二章消防专篇

 

2.1建筑消防设计:

2.1.1设计依据:

a)《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版)。

2.1.2工程概况:

本次初步设计的XXXXXX家园为A地块中的住宅部分,其中2号楼为公寓,3号楼~11号楼为住宅,控制高度均为40m,属小高层住宅楼,框架结构。

工程设计等级为三级,耐火等级为二级,总建筑面积为102109.5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9412.5㎡,地下建筑面积2697.00㎡。

2.1.3总平面设计:

本工程主体建筑在按甲方提供的XX市规划局核准的《前锋项目建筑间距及退红线要求》退红线(用地界线)后,与周边建筑间距符合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和日照间距要求,场地北面,东面为小区道路,西面为市政道路前锋路,南面为市政道路一环路北四段,形成消防环路,可保证消防车通行。

环行消防车道宽度≥4M,转弯半径≥12M,坡度控制在1%~4%。

5号楼~11号楼联体组合建筑物总长度超过220m,设两个过街消防通道通向内院;2号楼~4号楼建筑物总长度也超过220m,设一个过街消防通道通向内院,内院消防道路也形成环路与小区周边道路相通。

过街消防通道其高度、宽度≥4M,车行、人行合用。

各栋建筑的外侧均为消防登高面,外侧消防环路路宽度≥6M,其路边距建筑物之距最小处为5M,均满足规范要求。

建筑物沿街长度>80M时设人行通道,本设计各单元楼梯间在首层内外院均相通。

2.1.4安全疏散、防火、防烟分区:

2号楼外廊式公寓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楼梯间为封闭楼梯间且有两个通向屋顶。

其余各住宅楼各个单元每层自成一个防火分区,每户墙耐火极限(200厚加气砼砌块)满足防火墙要求,每个单元楼梯间均为封闭楼梯间并均通向屋顶。

从第十层起相邻单元设连通阳台或花池,保证紧急时各单元可连通。

地下为三个独立区,其中一区为全地下室,设计中考虑平战结合,战时人防(由甲方另行委托),平时为汽车库;二区、三区为半地下室,为汽车库。

三区均设有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防火分区的划分:

一区、二区各为一个防火分区;三区分两个防火分区,其面积均控制在≤4000㎡。

2.2给排水消防设计:

本工程建筑为高度≤50的普通住宅楼。

2.2.1消防用水标准

a)消火栓系统:

室外15L/S

室内20L/S

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

b)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1小时。

C)本工程采用特级软质防火卷帘,耐火极限超过3小时,故不考虑水幕冷却。

2.2.2系统

a)消火栓系统由水泵、屋顶水箱、水泵接合器和管网组成,竖向不分区。

管网为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布置成环状,在每层适当位置设室内消火栓。

消火栓系统设置DN100水泵结合器2个。

消火栓系统选泵如下:

Q=20L/sH=80mXBD8/20-100X4N=30kW2台1用1备

b)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中危险级设计,喷头公称动作温度为68℃。

喷头设于地下车库。

湿式报警阀设于地下车库每个防火分区骨,每个报警阀控制喷头数量不超过800个。

自动喷淋系统的稳压采用从屋顶水箱引DN100的稳压管,小区喷淋环网上。

自动喷淋系统选泵如下:

Q=30L/sH=60mXBD6/30-100X3N=30kW2台1用1备

设DN100水泵结合器2个。

2.2.3贮水装置

在地下室设消防水泵房及生活消防合用水池,水池总容积为360M3。

2#楼屋顶设消防贮水箱及消防增压稳压设备,消防水箱内贮有10min消防用水,有效容积18M3。

2.2.4发电机房等不能用水灭的部位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

气体灭火部分由

专业消防公司设计。

2.3防排烟设计:

2.3.1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8.2.1条:

面积超过2000㎡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排烟系统。

2号公寓地下车库设有两个机械排烟系统,选用两台柜式离心排烟风机,编号为P(Y)-B1-1、2,P(Y)-B-1、2,排烟风机入口风管上均设常开280℃防火阀,与排烟风机连锁。

当烟气温度达280℃时,防火阀熔断关闭,同时联锁关停对应的排烟风机。

3号楼~11号楼住宅地下室为敞开式半地下汽车库,采用自然通风排烟。

2.3.22号楼公寓设有三个封闭楼梯间和一个合用前室。

封闭楼梯间地上部分可利用外窗进行自然排烟,地下部分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编号为JS-1-1~3,风机设在一层,直接送风到楼梯间。

合用前室地上部分可利用外窗进行自然排烟,地下部分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编号为JS-1-4,风机设在一层。

2.3.3地下室3号楼~11号楼单元式住宅设有封闭楼梯间,半地下室和地上都可利用外窗进行自然排烟。

2.3.4所有防排烟系统的风机除能就地启停外,还能在消防控制中心集中监控远程启停。

2.4电气消防设计:

2.4.1消防电气设计

a)消防水泵、消防电梯、消防控制中心、防排烟风机、应急照明等消防用

电设备采用双电源供电,末端自动切换的供电方式。

b)在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消防控制中心、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

及前室、地下车库车道及走道等处设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及疏散指示灯。

c)消防用电线路采用NH-YJV-0.6/1KV型耐火电缆及NH-BV-0.45/0.75KV型耐火导线。

2.4.2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a)本工程在一层设置消防控制中心。

b)选用智能型消防系统及相当产品,包括:

○探测及报警系统。

○联动控制系统。

○紧急广播系统。

○对讲电话系统。

○消火栓系统控制。

○自动喷淋系统控制。

○固定式气体系统控制。

○消防排烟及正压通风系统控制。

c)在办公室、前室、楼梯间、走道、设备用房、电气竖井等处设置感烟探测器,在车库设普通感温、感烟探测器,在楼梯口附近及其它主要疏散通道设带电话插孔的手动报警按钮和警铃。

d)消防泵在接到消火栓按钮动作信号后,自动启动,并显示按钮位置,消防中心可直接启停消火栓泵。

e)当火警时,附近的喷洒头因温度达到一定值而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湿式报警阀的压力开关因水压降低而动作,起动喷淋泵,消防中心也可直接启停喷淋泵。

f)柴油发电机房设一套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

○在保护区内设置两组感烟、感温探测器,当两组同时动作时,启动专用控制器动作,延时(0~30S可调)后开始喷气,并伴有声光信号。

○保护区任一探测器动作,消防中心有信号显示。

○在保护区入口处设手动、自动控制切换盘。

g)电动防火卷帘控制系统:

○在防火卷帘两侧设专用感烟、感温探测器,在防火卷帘门两侧设带有声、光报警信号及手动控制按钮的控制箱。

○在主要疏散通道的防火卷帘采用两次控制下降方式,第一次由感烟探测器控制下降距地1.8M停止,第二次由感温控制器控制下落到底,并将报警及动作信号送至消防中心;用作防火隔离的防火卷帘在相应分区内的探测器任何一个作,采用一次下降到底的控制方式,并把动作信号送至消防中心。

○防火卷帘能在消防中心控制,也能就地控制。

h)消防排烟及正压通风系统:

在疏散楼梯及前室,设正压通风系统,在地下车库及商场设排烟系统,火灾时,排烟风机及正压机开启,并在消防中心有显示各组排烟正压风机的工作状态。

消防中心可直接起动各排烟风机及正压风机。

i)火灾事故广播及专用通讯:

设置独立紧急广播及消防专用通讯系统,在火灾情况下能开通紧急广播,先使火灾层警铃动作,再开通紧急广播。

 

 

第三章建筑设计

 

审定人:

石丽茹

专业负责人:

金洁

设计人:

金洁、吴希峰、皮小军、刘芃

审核人:

隋力

校对人:

葛铁昶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2003月9月深圳

第三章建筑设计

3.1设计依据:

3.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3.1.2《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3.1.3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3.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3.2建筑总体设计:

3.2.1平面设计:

本设计方案最大的特色就是总体规划上围合式的布局,自然形成两个大的内院,使景观空间做到最大化。

建筑形态完整,各栋住宅沿用地周边布置,争取最大可能的均好性。

交通组织上做到人车分流,充分利用半用下车库解决停车问题,院落间通过底层架空连接。

本次初步设计为A地块中的住宅部分,编号为2号楼~11号楼,其中2号楼为公寓,其余为住宅,多为顶层为复式的小高层住宅,最大层数为11+1层,建筑控制高度为40m。

户型设计上,2号楼为公寓,面积较小,但通过合理布局,平面紧凑适用,并通过不同方式的挑台等建筑手法处理得丰富多变的户型平面和造型效果。

其他各栋楼住宅以较大户型为三室二厅的户型,同时在不同楼栋的顶层设复式户型,内院处结合部分独立联排式住宅。

在高层住宅中融入情景花园洋房的设计理念,形成具备宽厅、入户花园、双流线、景观电梯、台阶式造型等多项创新的独特户型。

3.2.2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风格上简洁、规整、清晰、肯定的几何特征是本设计的特点,住宅的造型主要依靠片墙的连接,窗户的变化来形成独具个性的建筑立面肌理,白灰色调巧妙搭配,辅以侧墙鲜亮的砖红色使建筑造型含蓄而丰富。

内院台阶式造型,半地下车库也使空间层次更加丰富。

沿街立面完整、简洁,强调构图的均衡美感,面向内院的立面则较为轻盈通透,富有变化,与景观一道创造生动的居住环境。

沿街底商部分着重强调其商业气氛与趣味,通过大面积玻璃与百叶的构成式手法处理,结合店招、雨蓬的因素,形成丰富的商业建筑效果。

3.2.3剖面设计:

不同楼栋剖面设计均有所不同,详见各楼栋剖面及综合剖面,底商部分层高为8.0米,含2.0米技术夹层;住宅、公寓部分层高均为2.9米;4#~9#位于半地下车库上或局部位于半地下车库上,半地下车库以上住宅设入户平台,其余由内院或沿外围道路均可直接进入,2号楼地下一区地下车库为全埋式地下室,层高为4.0米,地下二区与地下三区均为半地下室,层高为4.2米。

3.2.4地下室设计:

地下一区为全地下室,安排设备用房和部分停车,地下二区,地下三区均为地下车库,含局部机械双层停车,停车数共为441辆。

3.2.5底商设计:

2#、3#、10#楼沿街部分均做底商,4#、9#楼局部底商,基本为小开间独立式小商业店铺,各店铺均设计独立卫生间。

在底商与上部住宅间做2.0米高技术夹层,并安放底商空调机位。

3.3建筑构造:

3.3.1墙体:

外墙及分户墙为200厚加气砼砌块。

内隔墙为100厚加气砼。

3.3.2门窗:

窗为铝合金窗,住宅内门为夹板门(客户自理),外门为钢制防盗门,单元门为钢框玻璃门。

3.3.3防水工程:

a)屋面防水:

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采用防水涂膜+刚性防水的构造做法。

保温隔热层采用发泡聚苯板保温层。

b)楼面防水:

卫生间采用1.5㎜JS防水涂料,四周卷起300高,30厚最薄处1:

3水泥砂浆保护层。

c)外墙防水采用12厚1:

25水泥砂浆(内掺聚合物)。

3.3.4地面防潮防水:

a)采用2厚防水涂膜+刚性防水层。

b)厨、卫采用1.5㎜JS防水涂料四周卷起250高。

3.3.5地下室防水

地下室防水:

底板及侧墙均采用C30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不小于S8并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做外防水处理,转角处加贴500宽防火卷材。

地下室顶板防水需加水泥砂浆保护层。

3.4建筑构造做法一览表:

名称

地、楼面

内墙面

踢脚

顶棚

备注

地下室

汽车库

水泥砂浆

乳胶漆

大白浆

地下室

设备用房

水泥砂浆

乳胶漆

水泥砂浆

大白浆

地下室

楼梯间

前室

水泥砂浆

乳胶漆

水泥砂浆

大白浆

地下室

汽车坡道

水泥砂浆

大白浆

大白浆

名称

地、楼面

内墙面

踢脚

顶棚

备注

底层商铺

防滑地砖

乳胶漆

面砖

石膏板

吊顶

入户大堂

花岗岩

大理石

二次装修

住宅电梯等候厅

防滑地砖

仿石面砖

二次装修

住宅户内

水泥砂浆

水泥砂浆

水泥砂浆

水泥砂浆

室外广场及步道

广场砖

 

第四章结构设计

 

审定人:

林英舜

专业负责人:

周星辉

设计人:

龙治平、鲁志明、梁灏、

李静、周星辉

审核人:

刘文清

校对人:

周星辉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2003年9月深圳

第四章结构设计

4.1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

4.1.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4.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4.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1.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4.1.9《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4.1.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4.1.1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

4.1.12《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4.1.1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4.1.14《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4.1.15《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

90

4.1.16《XX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4.1.1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版

4.1.18《XX·XXXX家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A2003-194)

4.2工程概况与抗震设防:

4.2.1拟建工程位于XX市府青路二段二号,一环路北四段与前锋路交汇处的北东地段。

该地形平坦,地貌单元属岷江Ⅱ级阶地。

4.2.2建筑物主要性质如下:

由10幢8至12层的商住楼组成,总建筑面积102109.50m2。

其中:

2号楼设一层平战结合地下车库(六级人防),埋深为4.60m;4~9号楼设半地下车库,埋深为2.30m。

2号楼(公寓楼)为框架结构,其余商住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4.2.3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4.2.4本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本工程结构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均为7度。

4.3工程场地概况:

4.3.1场地地质条件:

由XX市已有的地震地质研究成果和勘察查明的场地地层结构特征等综合分析可知,无论从区域地震地质背景还是场地的工程地质总体特征而言,场地稳定性良好。

在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上更新统(Q3al+pl)冲洪积层组成,含杂填土、素填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细砂、中砂、卵石。

根据中国建筑西南勘察研究院2003年8月18日提供的《XX·XXXX家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质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a)杂填土(Q4ml):

黑色~黑褐色,松散,稍湿。

含大量碎石等新近回填的建筑垃圾,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层厚0.30~2.40m。

b)素填土(Q4ml):

黑褐色~褐色,松散,稍湿。

以粘性土为主,该层于场地内广泛分布,层厚0.40~2.10m。

c)粘土(Q3al+pl):

褐色~褐黄色~棕色,硬塑~坚硬。

底部夹大量钙质结核(结核粒径可达2cm),裂隙较为发育,具网纹状结构,充填有条带状灰白色粘土。

分布、埋藏稳定(部分地段粘土层内夹有薄层或团块状的粉质粘土),厚度大。

层厚2.30~6.50m。

d)粉质粘土(Q3al+pl):

黄褐色~褐色,可塑~硬塑。

含铁锰质氧化物,夹大量钙质结核(结核粒径最大可达3cm),该层底部含个别卵石。

裂隙不发育,含少量团块状或条带状的灰白色粘土。

部分地段缺失。

层厚0.40~1.80m。

e)粉土(Q3al+pl):

黄色~褐黄色,中密,湿。

含铁锰质氧化物,底部夹薄层粉砂。

部分地段缺失。

层厚0.30~1.40m。

f)中砂(Q3al+pl):

灰~黄褐色,稍密,湿。

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含少量粘性土,部分地段相变为薄层粉细砂。

该层主要以透镜体状分布于场地1号楼(独立商业楼)处。

层厚0.80~1.10m。

g)细砂(Q3al+pl):

灰~灰黄色,中密,饱和。

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含个别卵石、圆砾和少量粘性土,含量约10%。

该层分布不连续,主要以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内。

层厚0.40~1.10m。

h)卵石层(Q3al+pl):

灰黄色~黄色,饱和,卵石成分以火成岩为主。

卵石呈亚圆形、圆形,强风化~微风化。

充填物为细砂及圆砾。

卵石层在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卵石层顶面埋深为4.60~8.50m。

根据《XX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按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将其分为:

i)松散卵石:

灰黄色~黄褐色,松散,湿~饱和,卵石粒径一般3~5cm,呈亚圆形,充填少量粘性土。

卵石、圆砾含量约40%,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夹少量云母片。

N120修正击数小于4击。

j)稍密卵石:

灰黄色~黄褐色,稍密,饱和,卵石粒径一般3~6cm,个别约7cm,呈亚圆形。

细砂、中砂和圆砾充填。

卵石含量约50%,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夹少量云母片。

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4~7击。

k)中密卵石:

褐黄色~黄色,中密,饱和,卵石粒径一般4~8cm,个别大于10cm,呈亚圆形。

细砂、中砂和圆砾充填。

卵石含量约55%。

以石英、长石为主,夹少量云母片。

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7~10击。

l)密实卵石:

黄~黄褐色,密实,饱和,卵石粒径一般4~8cm,个别大于10cm,呈亚圆形。

细砂、中砂和圆砾充填。

卵石含量约71%,以石英、长石为主。

N120修正击数大于10击。

本次勘察最大揭露深度为25.00m,未揭穿。

4.3.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钻探揭示,该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和微承压水。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内,受生活用水和大气降水的补给,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水位为1.00m左右;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受地下水迳流补给,具微承压性。

在钻孔中测得场地内地下水静止水位为3.40~5.20m,XX地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在1.00~2.00m之间。

地下水设防水位取2.00m。

地下水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4.3.3土壤氡浓度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