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8732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docx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

第一章建筑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

第一节总平面设计的概念

一、建筑场地的概念

要了解场地总平面设计的概念,还必须了解场地的概念和场地设计的概念,因为只有了解这些概念,才能对场地总平面设计有深入的了解。

要进行工程建设,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把建设项目放在何处?

这就是项目的选址。

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功能要求,选择项目的场地位置,面积大小,以保证建设项目的经济合理。

场地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不同的含义,狭义的场地系指建筑物、构筑物、堆场之外的空地、广场、停车场、室外活动场、展览场、生产操作场地。

这些场地相对建筑物而言,统称为室外场地.广义的场地是指建设用地的全部,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运输线路及其设施、工程管线、绿化美化设施和室外场地。

场地按其用途不同,分为工业建筑场地、民用建筑场地。

工业建筑场地系指厂矿企业建设用地,如钢铁厂、选煤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机械厂等;民用建筑场地为居住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中小学、幼儿园用地,文体建筑用地等。

本书场地的概念是广义的.

二、建筑场地的组成

1.建筑物、构筑物

建筑物、构筑物是建筑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场地的使用起着控制作用。

如学校中的教学楼、实验楼、体操馆、住宅楼等均是建筑物。

水池、烟囱、栈桥等称之为构筑物。

2.交通运输设施

交通运输设施包括道路、铁路、码头、停车场、人行道等,主要是供人流、货流、消防、急救交通之用,起着联系建筑场地内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构筑物之间,场地同城镇之间的联系.

3.工程管线

系指室外工程管道,如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天然气管道、雨水管道等,以及室外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线)等。

4.绿化及美化设施

是指室外的成块绿地、行道树、房前屋后的绿化以及建筑小品等.

三、建筑场地的类型

按照场地用途划分为:

1.民用建筑场地

一般指的是商场、体育馆、影剧院、宾馆、图书馆、写字楼、学校、幼儿园、医院、饭馆(店)、住宅等建筑场地。

2.工业建筑场地

一般是指用于工业建设的场地,包括矿山工业场地、工厂工业场地。

如钢铁厂、火力发电厂、石油化工厂、机械厂、纺织厂等的建设用地.

3.交通建筑场地

一般是指道路及汽车站、铁路线路及车站、港口、机场等专用场地.

四、建筑场地总平面设计概念

在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按照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结合场地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在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的要求下,对场地的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运输线路、工程管线、绿化美化等设施的平面位置和竖向高程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使建设项目达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节约用地、方便经营、美化环境之目的,这一工作过程谓之场地总平面设计。

场地总平面设计的建设项目,可以是一个单体建筑物,如一座办公楼及其周围场地设计,也可以是群体建筑物,如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是工业建筑,如工业企业的群体建构筑物的场地总平面设计,如钢铁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机械厂等,也可以是民用建筑,如一所学校,一所幼儿园。

二者的区别在于工业建设项目场地设计面积大,内容多,图纸复杂,且侧重于建设项目的工程技术及工艺流程要求;民用建筑一般场地较小,场地设计则更加注重场地特征、周围建筑和环境,重视场地空间、视觉和景观关系。

尽管工业建筑项目与民用建筑有所差别,但就其场地总平面设计概念、理论和内容基本是相同的,本书所讲的场地总平面设计理论对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项目场地总平面设计都是适用的。

第二节总平面设计的内容和特点

一、场地总平面设计的内容

场地总平面设计的内容,视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内容组成等不同而略有不同,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

根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结合场地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明确功能分区,合理地确定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各种工程设施相互间的空间关系,确定彼此的平面位置。

2.合理地组织场地内人流、货流,选择场地内的交通方式,根据初步确定的建、构筑物的位置,进行道路(铁路)、停车场、广场及其它交通线路和交通设施布置。

为了满足交通线路的技术条件,还需对总平面布置进行调整,并进行场地内道路(铁路)设计。

3。

根据建、构筑物使用功能和交通线路的技术要求,结合场地地形及环境,拟定场地的竖向设计方案。

合理地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和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计算土(石)方工程量,并进行坚向设计或场地排雨水设计.

4。

协调各种室外管线的敷设,根据各专业的管线设计,合理地进行场地内的管线综合布置,最终确定室外管线在平面和竖向上的位置。

5.根据室外空间使用功能要求,进行场地绿化美化设计.合理地组织场地内室外环境空间,综合布置各种环境设施、建筑小品及绿化工程等,创造优美的室外环境。

6。

核算场地总平面设计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核定场地内室外工程量及造价,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

由于建设项目的性质不同,民用建筑场地总平面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内容略有不同.

建筑场地总平面设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应结合场地的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和周围环境条件,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组成内容及功能要求,合理地进行总平面设计,并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设计方案。

二、场地总平面设计的特点

1.综合性

场地总平面设计是一门涉及经济、工程技术、环保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知识范围广,联系的部门和专业多,遇到的矛盾错综复杂,因此,在进行场地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使用功能,结合场地的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因素,遵循有关法规、规范,综合分析,合理安排,才能做好建、构筑物布置、竖向设计,交通路线设计,管线综合设计,绿化与美化设计。

并经多方案比较,选用最佳方案。

所以说,场地总平面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作。

2。

政策性

建设项目用地应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建筑法》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场地内各种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布置,都不单是考虑经济和技术因素,而与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场地总平面设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3。

地方性

每一块建筑场地都有特定的地理位置,都受到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的制约,都受到所在地区的气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周围建筑环境、地方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因此场地总平面设计还必须考虑地方特点和当地环境,因地制宜地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场地总平面布置方案。

4.预见性

场地总平面设计方案一旦实施,就具有相对的长期性和不可移动性,总结我国总平面设计的实践经验,许多建设项目由于受到场地的制约而难以就地扩建发展,因此,场地总平面设计应有科学的预见性;充分考虑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场地使用的影响,应对场地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对于分期建设的场地,应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近期集中远期预留,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5。

全局性

场地总平面设计是对建设项目全部设施的整体安排,其追求的是群体建构筑物总体效益及群体建筑组合的总体艺术效果.因此场地总平面设计应具有全局性和整体性.正确处理好单体建筑同群体建筑的关系.作为群体建筑中的单体建筑应首先服从总平面设计这个全局,然后再考虑自身的要求,全局利益大于局部利益,局部服从全局,这就是总平面设计的全局性.

第三节场地总平面设计的原则及依据

一、场地总平面设计的原则

场地总平面设计尽管类型不同,规模大小各异,场地的自然条件、建设条件、环境条件千差万别,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均应遵循下列的基本原则.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场地总平面设计应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如在场地的选址和总平面设计方案中,均应切实注意节约用地,执行《土地管理法》,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可利用荒地不得占用耕地;可利用劣地,不得占用好地.在城市中的建设项目应执行城市规划法;在场地环境保护有关设计中,应执行环境保护法等.

2、符合当地城市规划或工业园区规划

场地位于城市,场地的总平面设计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或工业园区规划,因为场地出入口位置,场地交通线路的走向,建筑物的体型、朝向、间距、空间组合,绿化美化以及用地、环保、技术经济指标等均与城市或工业园区有关,满足城市规划或工业园区的要求,才能使场地的总平面设计与周围区环境相协调。

3、满足生产、生活、使用功能的要求

总平面设计是在场地总体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建、构筑物和设施的使用功能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按照交通、防火、安全、卫生、施工等的要求,结合场地的地形、工程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全面地对场地内所有建、构筑物、交通线路及设施、工程管线、绿化美化等进行总平面和竖向布置。

做到分区合理、布置紧凑、节约用地、节省投资、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4、满足交通运输要求

场地内的交通线路的布置应短捷通畅、安全.尽量减少人流、货流相互干扰和交叉。

场地内的交通组织应同场地外的交通状况相适应,场地内出入口的交通线路应与场地外交通干道衔接方便。

5、妥善处理场地改、扩建的新老关系

改、扩建场地的总平面设计应充分利用原有场地用地,对于原有的建构筑物等设施,必须合理的利用、改造,力争通过改建、扩建,使场地总平面布置更趋于合理,使新建工程与原有建、构筑物等设施联系方便,布置更加合理、协调.并尽可能减少改、扩建工程对现有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合理预留发展用地

由于经济发展,技术的进步、市场的需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建筑地场往往不能满足新建项目的用地需求,限制了场地的扩建,不得不异地选址。

这样就增加建设项目的投资,也不便于场地统一管理.因此,在进行场地总平面布置时,应适当地留有远期发展用地。

对于分期建设的场地,应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应正确地处理好近期建设和以后各期建设的关系,应本着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近期集中,远期予留,近期布置紧凑,远期规划合理,不得先征后用,过早的占用土地.

7、为综合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场地总平面布置应满足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要求。

应为三废(废渣、废水、废气)治理、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创造良好条件.对三废的综合利用工程应合理的留有用地,并满足其对运输、环保等的要求。

8、场地总平面设计应进行多方案比较

场地总平面布置应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认真学习和吸收以往的国内外总平面设计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加强同建设、施工、科研等单位的联系,精心设计,不断创新。

设计方案的确定应综合地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做出符合国情、布置合理、使用安全,技术先进,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总平面设计方案。

二、场地总平面设计的依据

(一)建设项目的设计依据

1、场址选择阶段

依据已批准的建设项目建议书或其它上报计划文件,应在地形图上标明场址建设区域和项目建设的具体地点

2、用地规划阶段

依据是场地选址报告及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经土地、规划部门核准的使用土地范围,计划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其它有关批准文件,地形图,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报告。

3、方案设计阶段

依据是计划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其它有关批准文件、建筑场地的土地使用权属证件或国有土地使用权属出让合同及附件、选址报告及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设计委托任务书、场地地形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及要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会议纪要和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4、在初步设计阶段

依据是已批准的场地总体规划或建筑设计方案评审会议纪要、设计委托任务书、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地形图和地质勘察报告。

5、施工图设计阶段

依据是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及修改要求

(二)基本建设的主要法规

1、有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0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日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9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2、有关法规

《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批办法》(1978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原国家建委颁布)

《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8年11月26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批准,2009年1月1日起执行)

《基本建设设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计委颁布发)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原国家环保委颁布)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号)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2号)

3、有关设计规范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城市土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设计规范》GBJ12—87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防洪标准》GB50201—94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J277—2003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模》GBJ112—87

以及其他各类型建筑设计规范中,有关基地和总平面的规定

第四节场地总平面设计的条件

一、建筑场地的自然条件

建筑场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场地地形、气象、工程地质和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地面植物及土壤等基本要素。

由于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的差异,自然条件对场地总平面设计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为了充分地而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就必须对构成自然条件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充分了解它们的各自特点及其与场地总平面布置的制约关系,因地制宜地、合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达到自然环境和设计环境的协调,使地场总平面设计方案更加完善。

(一)场地的地形地貌

1、地形及其分类

地形是指场地地势起伏的状态和位于地表面地物的总体.从自然地理宏观划分,地形大体有山地、丘陵与平原三类。

在小区域范围内,地形还可进一步划分为山谷、山坡、冲沟、盆地、谷道、河漫滩、阶地,如图5-3—7。

在设计工作中,地形地貌是通过地形图来表达的。

2、地形图

在小区域范围内,地面形态通过测量,并按规定的比例尺缩绘成的图称为平面图。

如在地形图上仅表示地物(如房屋、道路、河流、边界等)的平面位置这样的图称为地物平面图.

如在平面图上不仅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而且还表示地势起伏;这样的图称为地形图,如图1-4—1。

图1-4-1地形图示例

3、比例尺

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其所代表的地面上相应的实际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平面图的比例尺,比例尺通常用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来表示的。

(1)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以分子为1的形式表示,其分母表示直线距离在平面图上缩小的倍数。

工程上常用的大小比例尺有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

比例尺的大小,是以比例尺的值来衡量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

不同设计阶段,采用的比例尺是不同的,数字比例尺在工程设计中应用广泛.

(2)直线比例尺

在地形图上绘制与该图比例尺相一致的直线比例尺,它与图纸的伸缩一致。

有了直线比例尺,图上的距离就可以根据它量取,如图1—4—2。

图1—4—2直线比例尺

(3)比例尺的精度

人的眼睛在地形图上分辨的能力为0。

1mm,因此,地形图上0。

1mm所表示实地直线长度称为比例尺的精度.如1/500比例尺的精度为0。

05m,1/2000比例尺的精度为0。

2m,1/5000的比例尺的精度为0。

5m。

比例尺越大,比例尺精度越高,图上就表示的地物地貌就越详细。

4、地形图图式

地面上各种地物和地貌是采用一定的符号表示的,国家根据测图比例的不同,分别规定了统一的符号地形图图式,参见地形图图例(GB7929—87).

地物符号

地物是指地表上自然形成或人工建造的各种固定性物体,如房屋、道路、河流、森林、湖泊等。

在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的符号有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地类符号。

(1)比例符号

如果地场的轮廓尺寸按地形图的比例尺缩绘在图上后,仍能保持与实地上的形状相似,这就是比例符号.如地形图上的房屋、湖泊、池塘、运动场等。

(2)非比例符号

指不能按照地形图的比例尺缩绘而表示的地物符号.如小路、纪念碑、水塔、测量控制点(三角点、水准点、导线点)等,由于这些地物轮廓较小,无法按比例图表示其形状和大小,只能用一种规定的象形符号在其中心位置来表示。

(3)地类符号

指地面的植被状况,如水田、旱地、果园、菜园等,除测绘出它们的边界外,还需用相应的符号来表示,这类符号只表示地物性质,而不表示其位置与大小。

此外,地形图上还用文字、数字对地物或地貌加以说明,称为地形图注记,包括名称注记(如道路、河流、村镇、工厂等),说明注记(如植被种类、河流流向、路面材料等)和数字注记(如高程、房屋层数)。

5、地貌及其表示法

(1)地貌的概念

地貌是指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一般可分为:

①平原大多数坡度在20以下的地区;

②丘陵地面坡度在20~60之间地区;

③山地地面坡度在60~250之间的地区;

(2)地貌的表示方法—-等高线(见本书第五章第三节

(一)的内容)

6、地形图的应用

场地设计人员应能熟练的阅读地形图,并能应用地形图,解决总平面设计中的选址,总平面布置中场地利用,建、构筑物位置的确定,交通线路及管线、沟渠的选线,场地平整及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场地边坡防护,场地排雨水及场地防洪等工程问题.

7、地面点位的表示方法

(1)地面点的坐标

①地理坐标是以经度和纬度表示的球面坐标,如图1—4-3所示。

②平面直角坐标是用平面直角坐标来表示地面点的位置,它是以南北方向线为纵坐标轴,东西方向线为横坐标轴组成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两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如图1-4—4

图1-4-3图1—4—4平面直角坐标

(2)地面点的高程

地面点的高程是指该点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绝对高程,又称海拔,如图1—4—5所示中的Ha,Hb。

我国规定采用由青岛验潮站所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平面为全国计算高程的基准面。

图1-4-5

在局部地区,也可任选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的起算面,面点到任意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假定高程或相对高程,如图中Ha',Hb’。

高程系统换算见表1-4-1

高程系统换算(m)表1—4—1

转换者

被转换者

56黄海高程基准

85高程基准

吴松高程基准

珠江高程基准

56黄海高程基准

+0。

029

-1.688

+0.586

85高程基准

-0。

029

-

1.717

+0。

557

吴淞高程基准

+1。

688

+1.717

-

+2。

274

珠江高程基准

-0。

586

—0。

557

—2.274

注:

高程基准之间的差值为各地区精密水准点之间差值的平均值。

(二)气候条件

在确定总平面布置时,除考虑场地的地形、面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因素外,还必须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以避免或减少场地邻近场地上散发的有害物质对场地的污染,影响场地总平面设计的气象要素主要有风象、日照、气温和降水等。

风象和风玫瑰图

风象是地面大气水平移动特征的综合反映,包括风向、风速和风级。

1、风向

(1)风向方位: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用8个或16个方位来表示,每相邻方位间的角度差为450或者22。

50,,通常用拉丁文缩写字母表示,如图1-4—6.当风速小于0。

3m/s,则视为静风,用拉丁文缩写字母C表示.

图1—4—6风向方位图

(2)风向频率:

表示风向最基本特征的指标是风向频率,风向频率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不同风向出现的次数同观测总次数之比。

(3)风向玫瑰图

在规划布局中,一般采用8个方位来表示风向和风频,在风向方位图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在各方位线上自原点向外分别量取一定的线段,表示该方向上风向频率的大小,再用直线连接各方位线的端点,形成闭合的折线图形,将静风频率绘在风向方位图的中心,即为风向玫瑰图,如图1—4—7。

方位

项目

N

NE

E

SE

S

SW

W

NW

风向频率(m/s)

19

11

4

6

15

9

3

10

图1-4-7风向玫瑰图

2、风速及风级

(1)风速,是指空气流动的速度,用m/s来表示风速的大小,风速越快,风力也就越大。

(2)风级,即风力的强度,根据风力的大小将其分成若干个等级,以表示风力的强度。

如微风、强风、大风、暴风等,共分12级。

(3)风速玫瑰图

风速玫瑰图,其绘制方法同风向玫瑰图,根据某一个时期,同一个方向所测的各次风的风速,求出各风向的累计平均风速,并按一定的比例绘制成平均风速玫瑰图,如图1—4—8。

方位

项目

N

NE

E

SE

S

SW

W

NW

平均风速(m/s)

2.9

2.1

1。

9

2。

1

2。

5

2.2

1。

9

3。

5

图1-4—8风速玫瑰图

3、污染系数玫瑰图

污染系数,指某一方向的风向频率和风速对于下风向场地或地区的污染影响程度.某一方向的风向频率越大,其下风向受污染的影响程度就大,即污染程度和风频成正比,某一方向的风速越大,则扩散面大,稀释能力就越强,污染程度与风速成反比,污染程度的大小常用污染系数来表示。

式中的平均风速是指根据某一时期同一个方向所测的各次风速之和被与所测次数相除的值。

污染系数玫瑰图见图1-4—9。

方位

项目

N

NE

E

SE

S

SW

W

NW

风向频率(%)

平均风速(m/s)

污染系数

1。

9

2。

9

6.8

11

2。

1

5。

2

4

1。

9

2。

1

6

2.1

2。

9

15

2.5

6.0

9

2。

2

4.1

3

1。

9

1。

6

10

3.5

2.9

图1—4—9污染系数玫瑰图

4、盛行风向及其规划布局的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