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9369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docx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明考纲

1.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3.实验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析考情

本节内容在高考实验中处于核心位置,每年必考。

通过近几年的高考实验研究发现,以物质的制备、物质的性质探究为载体,考查气体物质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实验的设计及评价能力已成为高考实验的首选。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五项基本原则

2.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及所选用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合理的装置,并且从几种方案中分析选择出最佳方案。

3.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步骤

(1)明确目的,弄清原理

(2)选择实验用品

(3)实施实验操作——注意严谨性、逻辑性、规范性、安全性。

(4)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全面而准确。

(5)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顺序

装置选择与连接→气密性检查→加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开始实验(按程序)→拆卸仪器→其他处理等。

(2)加热操作先后顺序的选择

若气体制备实验需加热,应先加热气体发生装置,通入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后,再给实验中需要加热的物质加热。

目的是:

①防止爆炸(如氢气还原氧化铜);②保证产品纯度,防止反应物或生成物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

熄灭酒精灯的顺序则相反。

(3)实验中试剂或产物防止变质或损失

①实验中反应物或产物若易吸水、潮解、水解等,要采取措施防止吸水;

②易挥发的液体产物要及时冷却;

③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需在反应装置中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导管、竖直的干燥管、冷凝管等);

④注意防止倒吸的问题。

(4)选用仪器及连接顺序

(5)仪器药品的准确描述

①实验中所用试剂名称:

如无水硫酸铜(CuSO4),硫酸铜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等。

②仪器名称:

如坩埚、研钵、100mL容量瓶。

(6)会画简单的实验装置图

考纲要求能够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可用“示意装置图”表示。

一般能画出简单的装置图即可,但要符合要求,例如形状、比例等。

易错警示  

(1)实验方案的设计对细节要求较高,往往在细节上失分,如实验原理、仪器选择、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安全等方面,不全面、不准确是失分的重要方面。

(2)实验设计不完整,也是实验题失分的重要原因。

如制备一些在空气中易变质的物质时,在制备装置后还要连接一防变质装置。

(3)补画装置图的题目中,装置图画得不准确也会失分。

题组一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1.[2014·浙江高考]葡萄糖酸钙是一种可促进骨骼生长的营养物质。

葡萄糖酸钙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C6H12O6(葡萄糖)+Br2+H2O―→C6H12O7(葡萄糖酸)+2HBr

2C6H12O7+CaCO3―→Ca(C6H11O7)2(葡萄糖酸钙)+H2O+CO2↑

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实验流程如下:

C6H12O6溶液

 

悬浊液

 

 

Ca(C6H11O7)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中溴水氧化葡萄糖时,下列装置中最适合的是________。

制备葡萄糖酸钙的过程中,葡萄糖的氧化也可用其他试剂,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________。

A.新制Cu(OH)2悬浊液  B.酸性KMnO4溶液

C.O2/葡萄糖氧化酶D.[Ag(NH3)2]OH溶液

(2)第②步充分反应后CaCO3固体需有剩余,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中不宜用CaCl2替代Ca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步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步加入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步中,下列洗涤剂最合适的是________。

A.冷水B.热水

C.乙醇D.乙醇水混合溶液

答案 

(1)B C

(2)提高葡萄糖酸的转化率;便于后续分离 氯化钙难以与葡萄糖酸直接反应得到葡萄糖酸钙

(3)葡萄糖酸钙冷却后会结晶析出,如不趁热过滤会损失产品

(4)可降低葡萄糖酸钙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利于葡萄糖酸钙析出

(5)D

解析 

(1)水浴加热只要控制水的温度即可,所以温度计插入水中。

恒压漏斗使反应物容易流出,故选用B装置。

A、D的氧化性较弱,反应速率较慢;B的氧化能力很强,会将葡萄糖氧化成其他物质;因酶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所以O2/葡萄糖氧化酶是最合适的氧化剂。

(2)过量的CaCO3能将葡萄糖酸全部转化为葡萄糖酸钙,同时过量的CaCO3可通过过滤除去,不会进入葡萄糖酸钙溶液中。

(4)③过滤后的滤液中除葡萄糖酸钙外,还有溴化钙,加入乙醇后,溴化钙溶于乙醇,而葡萄糖酸钙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小,然后通过抽滤将葡萄糖酸钙提取出来。

(5)用乙醇水混合溶液作洗涤剂,既可除去溴化钙杂质又可减少葡萄糖酸钙的溶解损失。

题组二物质性质探索性实验方案的设计

2.[2013·四川高考]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AgNO3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

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可选用的试剂:

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

(1)请完成下表: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振荡

①________

存在Fe3+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②________,振荡

③________

存在Fe2+

【实验结论】Fe的氧化产物为Fe2+和Fe3+。

Ⅱ.AgNO3的热稳定性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当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验证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阅资料】Ag2O和粉末状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设想】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

ⅰ.Ag;

ⅱ.Ag2O;ⅲ.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操作

现象

a

加入足量氨水,振荡

黑色固体不溶解

b

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

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固体产物成分的实验是________(填实验编号)。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AgNO3固体热分解的产物有________。

答案 

(1)①溶液呈红色 ②K3[Fe(CN)6]溶液 ③产生蓝色沉淀 

(2)防倒吸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则证明无色气体为O2 (4)b Ag、NO2、O2

解析 

(1)检验Fe3+可用KSCN溶液,现象为溶液呈红色。

检验Fe2+可用K3[Fe(CN)6]溶液,Fe2+与K3[Fe(CN)6]反应可产生蓝色沉淀。

(2)装置B的作用为防止溶液倒吸进入试管中。

(3)O2的检验方法为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4)由题干信息可知,Ag2O可溶于氨水,实验a加入足量氨水,固体不溶解,所以固体成分为Ag;而Ag和Ag2O都溶于稀HNO3,所以实验b不能确定固体成分。

题组三物质性质验证性实验方案的设计

3.[2015·课标全国卷Ⅰ]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

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

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___。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

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草酸为二元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

(2)①F、D、G、H、D、I'CuO'②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①向盛有少量NaHCO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②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

解析 

(1)结合题给装置中装的药品知,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装置C中观察到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通入澄清石灰水前,气体进行了冷却,由题中信息知,草酸钙难溶于水,若气体不冷却,则挥发出的草酸蒸气也会进入装置C,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会干扰CO2的检验。

(2)由题给实验仪器和药品知,CO应与装置H中固体反应,可推测装置H中固体为CuO,CO还原氧化铜生成Cu和CO2气体,然后把CO2通入到D中,结合装置H和装置D中的现象可判断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中是否含有CO。

检验CO之前应先除去CO中混有的CO2,连接顺序为A、B、F、D、G、H、D、I。

(3)①向盛有碳酸氢钠的试管中加入草酸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草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②证明草酸为二元酸可以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

★总结提升

物质性质实验题的解题策略和答题规范

(1)解题策略

性质验证型实验题的关键是结合题目要求和所给的仪器、装置以及所给的试剂,了解命题的意图。

一般思路是:

①已给出试剂或装置(仪器)的实验

该类题目的关键是通读全题,结合题意或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弄清楚在某一仪器处发生的反应或该反应的现象,同时要理解设置的仪器或装置的目的。

这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②已知反应或反应现象及仪器操作要求

该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现象或操作要求等,通过所学元素化合物性质或化学实验的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确定此处缺少的试剂或缺少的装置或仪器。

(2)答题规范

注意回答问题时,一定要锤炼语言,使自己的语言描述准确、规范,避免“心里知道却说不清”的现象。

如对实验的描述可按“操作、现象、结论”的顺序组织语言。

另外叙述要精确,表达要清楚。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化学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

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方面。

1.可行性方面

(1)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

(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

(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

(4)实验效果是否明显。

2.绿色化学方面

(1)实验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

(2)原料是否无毒、安全、易得;

(3)原料利用率及反应速率是否较高;

(4)反应速率是否较快。

3.安全性方面

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

(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

(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

(4)污染性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有粉末状物质参加的反应,要注意防止导气管堵塞;

(5)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时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4.规范性方面

(1)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

(2)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

(3)仪器拆卸与组装顺序相反,按照从右向左,从高到低的顺序;

(4)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

1.[2015·福建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C

解析 NaOH易潮解,且有腐蚀性,不能放在滤纸上称量,A项错误;FeCl3易水解,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于蒸馏水并加入少量稀盐酸,B项错误;检验NH

时,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氨气,C项正确;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将铁钉放在试管中,用NaCl溶液浸没,若用盐酸浸没,则发生析氢腐蚀,D项错误。

2.[2015·福建高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 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2)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实验二 氯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的研究

(3)在不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3。

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系列a实验的记录表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试管编号

1

2

3

4

0.20mol·L-1KI/mL

1.0

1.0

1.0

1.0

KClO3(s)/g

0.10

0.10

0.10

0.10

6.0mol·L-1H2SO4/mL

0

3.0

6.0

9.0

蒸馏水/mL

9.0

6.0

3.0

0

实验现象

①系列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KCl,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 测定饱和氯水中氯元素的总量

(4)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为:

使用如图装置,加热15.0mL饱和氯水试样,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

此方案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考虑实验装置及操作失误导致不可行的原因)

(5)根据下列资料,为该小组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

ⅰ.次氯酸会破坏酸碱指示剂;

ⅱ.次氯酸或氯气可被SO2、H2O2和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

答案 

(1)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不填“胶头滴管”也可)

(2)能

(3)①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②硫酸浓度为0的对照实验'③ClO

+6I-+6H+===Cl-+3I2+3H2O

(4)因存在Cl2的重新溶解、HClO分解等,此方案无法测算试样含氯总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5)量取一定量的试样,加入足量的H2O2溶液,加热除去过量的H2O2,冷却,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称量沉淀质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1)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则可以除去Cl2中的HCl,因此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3)①由表格数据可知,各试管中只有硫酸的浓度不同,因此实验目的是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②1号试管没有加入硫酸,为对照实验。

③根据淀粉溶液显蓝色知氧化产物为I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

+6I-+6H+===Cl-+3I2+3H2O。

(4)题中装置用于测定氯气的体积,但氯气会重新溶解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分解会产生O2,测得氯气的体积不准确,因此实验方案不可行。

(5)量取一定量饱和氯水样品,加入足量的H2O2溶液,将饱和氯水中的Cl2和HClO全部还原为Cl-,加热除去过量的H2O2,冷却,加入足量AgNO3溶液,通过测定所得沉淀的质量计算氯元素的总量。

3.[2013·福建高考]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

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

Mg(NO2)2、NO2、O2 乙:

MgO、NO2、O2

丙:

Mg3N2、O2 丁:

Mg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得知:

2NO2+2NaOH===NaNO3+NaNO2+H2O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称取Mg(NO3)2固体3.7g置于A中,加热前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________________,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②根据D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褪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测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研究。

答案 

(1)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或其他合理答案) 

(2)①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避免对产物O2的检验产生干扰(或其他合理答案) 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 (3)①乙 ②2Na2SO3+O2===2Na2SO4 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1)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无其他元素化合价升高。

(3)因为Mg(NO2)2能溶于水,Mg3N2与水反应生成Mg(OH)2和NH3,而题目信息是未见明显现象,所以固体应为MgO。

原固体n[Mg(NO3)2]=

=0.025mol;反应后固体如果为MgO,n(MgO)=

=0.025mol,若为Mg(NO2)2或Mg3N2,则Mg原子不守恒。

考点

 探究型实验

1.探究性实验的常见类型

(1)物质成分的探究

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逐一进行检验来确定究竟含有哪些物质。

虽然探究性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在问题中常常包含了对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

如:

①常见物质分离的提纯方法:

结晶法、蒸馏法、过滤法、升华法、萃取法、渗析法等。

②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等方法。

③熟悉重点的操作:

气密性检查、测量气体体积、防倒吸、防污染等。

(2)物质性质的探究

①在探究过程中往往可以利用对比实验,即设置几组平行实验来进行对照和比较,从而研究和揭示某种规律,解释某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或证明某种反应机理。

②无机物、有机物性质的探究,必须在牢牢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大胆猜想,细心论证。

脱离元素化合物知识,独立看待实验问题是不科学的,只有灵活运用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才能变探究型实验为验证型实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2.探究型实验的基本程序

解答探究性实验题的基本程序可用以下流程图表示:

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验证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特殊现象,提出新猜想→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

要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对题给信息进行对比、质疑,通过思考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此外,实验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契机。

(2)提出猜想

所谓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几种可能的情况。

有一些问题,结论有多种可能(这就是猜想),只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设计验证方案

提出猜想后,就要结合题给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对可能的情况进行探究。

实验设计中,关键点是对试剂的选择和实验条件的调控。

(4)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或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题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