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威信县XX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9380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威信县XX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威信县XX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威信县XX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威信县XX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威信县XX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关于威信县XX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关于威信县XX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关于威信县XX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关于威信县XX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关于威信县XX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威信县XX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docx

《关于威信县XX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威信县XX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威信县XX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docx

关于威信县XX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

关于威信县XX-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威信县XX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XX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XX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财政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

按照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财政工作目标和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办法,狠抓增收节支,推进财政改革,财政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一)XX年地方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XX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00万元,比年初预算2166万元增收134万元,增长个百分点。

比上年的1968万元增收332万元,增长%,增长幅度列全市第四。

剔除农业税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取消征收烟外农业特产税及屠宰税等减收因素,和上年同口径相比,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增长%。

分项分部门完成情况是:

国税部门考核收入(增值税地方25%部分)完成244万元,占考核任务的%;地税部门考核收入完成652万元,占考核任务的%;财政部门非税收入完成169万元,占考核任务%;烤烟农特税完成520万元,占年初预算的%;农业税完成250万元;煤炭税收完成300万元;其他零星税收完成165万元。

  一般预算收入分预算科目完成情况见附表一。

  2、基金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XX年完成基金预算收入102万元,其中:

农业税附加完成50万元,烤烟农业特产税附加完成52万元。

比年初预算130万元减收28万元,下降%。

比上年的119万元减收17万元,下降%。

减收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税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导致农业税附加减少。

  

(二)XX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XX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1698万元,突破了2亿元的大关。

比年初预算数18413万元增支3285万元,增长%。

比上年的16400万元增支5298万元,增长%。

增长幅度列全市第四,按可比口径列全市第二。

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工资性支出比XX年增支,二是上级下达专项拨款补助及转移支付补助比XX年增加。

其中:

工资性经费支出完成16648万元,比XX年增支3240万元,增长%,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XX年的调标及增发边疆津贴在XX年为全年;二是调整工资后,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财政补贴的总额增加;三是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正常晋升及晋级增资;四是XX年年底新参加工作人员在XX年为全年工资。

机构运转经费及专项拨款补助支出完成5050万元,比XX年的2992万元增支2058万元,增长%。

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上级下达的专项拨款比XX年增加1807万元,二是由于上级财政给予我县的转移支付资金比XX年有所增加,县级财政困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保工资发放和维持机构运转的压力减小,使缓拨上级专项补助用于工资发放的金额比XX年大幅度减少。

  (三)XX年地方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XX年,县级地方财政收入总计22075万元,其中: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9346万元,上年结余30万元,调入资金399万元(调入基金预算收入384万元,其他调入15万元)。

减除上解支出373万元,当年地方财政可用财力21702万元。

本年支出21698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4万元,净结余4万元。

以上收支平衡情况在市财政批复决算时仍有变动,届时将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四)XX年预算外资金及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

  1、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

  XX年预算外资金收入1710万元,其中:

当年收入148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28万元,当年收入中的学杂费收入650万元、社会抚养费收入437万元、土地管理费收入45万元、广播电视收视费收入145万元,占当年预算外资金收入的86%以上。

预算外资金支出完成1439万元,结余271万元。

  2、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

  XX年全县土地出让金收入487万元,其中:

本年收入336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51万元。

土地出让金支出419万元,结余68万元。

  (五)基本建设专户及扶贫资金专户资金收支情况

  1、基本建设专户资金收支情况

  XX年上级拨入基建资金1391万元,拨出项目资金416万元,结余项目资金975万元,主要原因是上级财政拨付资金时间较晚,加之部分工程项目尚未启动,以及按照工程项目进度实行预拨报账而形成资金结转到XX年使用。

主要项目是:

人民医院传染科建设90万元,一中教学楼150万元,威叙公路500万元。

  2、扶贫专户资金收支情况

  XX年上级拨入专户资金共2523万元,按工程项目进度已拨出项目资金1209万元,结转下年使用的项目资金1314万元。

结转项目资金主要是:

(1)创新扶贫机制试点扶贫资金880万元,按照工程进度已经拨付644万元,结转236万元;

(2)以工代赈(主要属于顺柏公路改造)建设资金555万元,由于工程尚未启动,结转555万元;(3)科技及产业扶贫资金100万元,由于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尚未完善,结转100万元;(4)退耕还林折现补助结转258万元,主要是部分退耕还林实施项目尚未完成规定的工作内容。

  (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财政改革与发展实现新突破

  XX年的财政工作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县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

通过努力,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支出都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虽然缓拨了部分上级专项拨款补助,但在全县干部职工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机构运转经费得到基本保障的同时,确保了全县重点工程的资金需要,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全县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取得这一成绩,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上级财政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全县财税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关心和支持的结果。

一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拓宽财政收入渠道,探索建立财政增收的长效机制

  为了解决多年来困扰我县财政发展的增收难题,我们把财政增收作为做好全年财政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既做大现实收入,又开辟潜在财源;既抓好当前增收,又谋划长远发展。

一是依托经济发展,巩固增收基础。

XX年,全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重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强化收入征管,确保收入目标的实现。

认真清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堵塞收入管理中的跑、冒、滴、漏,通过加强收入征管,把应收的财政收入及时足额收缴入库。

同时,在严格依法治税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收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促进了各收入征管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确保了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目标任务的实现。

三是立足资源优势,挖掘增收潜力。

XX年,在对煤炭税费继续执行统一征管的前提下,通过强化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制考核,使煤炭资源提供的财政收入比XX年翻了一番多,为XX年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四是着眼长远发展,培植县域财源。

为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发展缓慢的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关政策,在巩固烤烟支柱财源,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的同时,着眼于扶优扶强,选准优势项目,努力争取各个方面在资金上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一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以煤炭资源、建材、化工以及畜牧业为主的龙头产业正在逐步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变,为财政收入增收、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争取省市财政的支持,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方面,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向省市财政汇报威信的财政困难,努力争取省市财政对威信的支持和帮助,使XX年的转移支付补助比XX年增加了2714万元。

财力的增加,使县级财政在保工资发放和维持机构运转上存在的困难得到逐步缓解。

另一方面,各乡镇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向上级相关部门的汇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全年争取上级专项拨款补助比XX年增加1807万元,在确保工资发放和维持机构运转的同时,为保障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财力支持。

  2、牢记发展第一要务,支持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XX年,我县财政收支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通过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把公共需要作为保障重点,让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持。

一是着眼政权建设,优先保障基本支出需要。

把保工资、保运转放在预算安排的首要位置,努力打足安够,为工资发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县干部职工的工资在12月31日前按时足额发放到了手中,县乡机构运转经费比上年有所增加。

二是着眼农业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经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圆满完成了第一步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任务,取消烟外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的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全县财政支农支出达4322万元,比上年增加1725万元。

重点支持了畜牧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开发,扶持了龙头企业及其基地建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支持建设了一批灌溉、水土保持、人畜饮水等工程,解决了部分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加强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实施了茅草房、杈杈房改造以及重点村、温饱村和劳务输出等扶贫工程,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通过实施良种补贴,促进了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

及时组织兑现了退耕还林粮食折现补助,增加了退耕还林农户的现金收入。

三是着眼社会稳定,保持对社会保障和救灾救济的投入。

对上级安排下达的救灾救济、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再就业补助资金及时给予安排拨付,保证了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确保了“低保”对象和受灾群众补助资金的及时兑现,保证了困难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加大了对失业人员社会保障费、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的补助力度,推进了再就业工程,彻底解决了墨黑煤厂关闭的历史遗留问题。

四是着眼协调发展,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

全县教育事业费支出7033万元,比上年增长%,重点向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倾斜,支持了中小学危房改造。

同时在县级财政极为困难、全额兑现教育收费的情况下,还尽最大努力从预算内安排了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

全县卫生支出1264万元,比上年增长%,重点支持了农村卫生体系建设、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等工作,提高了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同时确保了财政负担的医疗保险基金的按时拨付。

全县计划生育事业费支出494万元,比上年增长%,保障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所需投入,推进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协调健康发展。

另外,还尽力保证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支出,投入资金竖立“鸡鸣三省”标志碑,对水田花房子和扎西会议会址进行维修改造,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全县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3、突出重点环节,财政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一是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以及市政府向市人大所作的承诺,按照上级财政部门要求,我县从XX年1月1日起,在县直所有单位全面实行财政工资统一发放,在乡镇实行工资专户管理。

进一步规范了财政工资发放,减少了工资发放程序,全县县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已经按照财政统发工资的要求由财政直接发到职工手中。

通过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了财政对预算执行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了预算约束,简化了拨付程序。

二是切实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

结合“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对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和部门,实行“收支脱钩”,并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及时纳入预算管理,对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实行政府审批。

由于后续管理工作及时跟进以及加强了对票据的源头管理,凡是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性收费票据和罚没收入票据收取的各项收费和罚没收入的规范化管理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基本解决了预算外资金管理中“谁收钱,谁使用”的问题,加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

三是启动部门预算改革。

围绕“做实基本支出,做细项目支出”的要求,结合财政工资统发,对各部门的工资性经费支出进行了按实预算,按照部门的财政供养人数,合理确定公用经费包干标准,对“办事钱”实行政府专项审批,使预算管理更趋规范化、制度化。

  4、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专项资金管理得到规范和加强

  XX年财政资金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是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把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作为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来抓。

  结合《云南省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以及上级制定的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时研究制定了《威信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以威政办发〔XX〕53号文件下发。

《办法》规定对财政专项资金实行预拨报账制和“乡财县管”以及县政府“一支笔”审批,同时对涉及到基本建设项目的财政专项资金,必须进行财政投资评审。

通过制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增强了资金分配、使用的透明度以及科学性和公正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健全和完善了财政专项资金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了财政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

充分发挥各个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了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

通过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的到位责任制追究制度以及采取预算扣款等办法,合理调度和及时拨付资金,让监督贯穿整个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到位率。

  二、XX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按照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县委的总体工作部署,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XX年全县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在稳健中求发展;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加大向上争取的工作力度,保障各项基本支出需要,努力增加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投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积极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是: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比上年增长10%;地方财政支出安排坚持保工资发放、保机构运转。

  按照以上指导思想和原则,XX年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情况是:

  

(一)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情况

  XX年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258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53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2300万元增长10%,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2万元。

  

(二)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XX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8260万元,其中:

人员经费支出15297万元(包括在职及离退休人员工资13671万元,医保经费650万元,住房公积金450万元,半供养人员支出526万元),机构运转经费959万元,专项事业发展及业务经费1604万元,按可用财力的%安排预备费400万元。

  XX年,我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3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2795万元,上年结余4万元,调入资金52万元,减除上解支出400万元后可用财力为14981万元。

但按照保工资、保机构运转的原则需安排支出18260万元,收支缺口3279万元。

  三、再接再厉,锐意进取,不断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XX年是财政工作的“落实年”,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努力开拓创新,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坚持办实事、求实效,落实好各项增收节支措施,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突出公共财政职能,突出“以人为本”,突出服务农村和基层,圆满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做大“蛋糕”,确保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一是要严格依法征管。

把做大“蛋糕”作为当前的首要工作任务,坚持税收与非税收入两手抓、两手硬,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在管理的规范性上下功夫,认真清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执行中央和省的各项税费政策,避免各项税费“跑冒滴漏”。

二是要落实好各项增收措施。

在继续完善责任制考核的基础上,落实好中央和省出台的增收政策。

加强监控收入项目的入库进度,及时分析和解决好影响税费政策执行的突出问题。

三是要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管理机制。

针对当前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非税收入征管改革,探索建立适应非税收入的征管模式,逐步提高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提供条件。

四是争取上级支持要有较大突破。

从XX年的地方财政收支执行情况看,在自身努力的前提下,上级的支持更为重要,这充分说明:

“跑不跑不一样,做不做工作不一样”。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在县委的领导下,不但要争取上级财政在转移支付上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要争取上级各相关部门在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上对威信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做大财政“蛋糕”。

  

(二)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全面发展

  在保障各项基本支出需要的同时,努力增加经济和社会发展投入。

一是努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首先是确保“少取”。

通过扎实推进第二步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落实好免征农业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基层。

其次是努力“多予”。

积极争取上级对农村的支农资金和扶贫资金额度,确保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把上级下达的涉农补助资金足额落实到户,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现金收入。

最后是促进“放活”。

通过整合支农资金,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多渠道筹措农业发展资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保障维护社会稳定所需资金。

落实并管好社会保障资金,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落实好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资金需要,加大对禁毒、防治艾滋病和结核病工作的经费保障力度,提高政法部门的装备水平,改善办案条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是支持社会协调发展。

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体系等纯公共领域的投入,支持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加大对农村独生子女“奖优免补”资金和计划生育手术费的投入力度,确保全县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三)继续完善“乡财县管”办法,推进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根据全面取消农业税、取消烟外农业特产税等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以及农村中小学和乡镇卫生院上划到县管理的新形势,结合威信实际,推进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在保持乡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试行由县财政统一管理其财政收支的“乡财县管”办法。

一方面,通过完善体制,加大对乡镇财政的扶持和帮助,增强乡镇保运转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财政专项资金实行“乡财县管”,加强对乡镇财政的运行监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健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健全和完善单位基本数据,建立科学的预算安排方法,加大对部门预算的编审力量,不断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二是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

认真清理收费项目,加大“收支脱钩”改革力度,在做好收费部门经费保障的基础上,把各项收费和罚没收入纳入财政监管,逐步实现非税收入“财政监管,政府安排”的目标。

三是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以财政工资统发为基础,尽快建立国库集中收付体系的基本框架,加强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有效监控和调节财政国库资金,盘活存量资金,减少资金闲置。

  (五)坚持依法理财,不断提高资金监督管理水平

  尽管我县的财政困难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仍面临十分突出的收支矛盾,必须切实落实好“两个务必”的要求,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管好用好每一笔财政资金。

一是改善和加强财政监管。

要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力,用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理财行为,做到事前有调查、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检查,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是建立支出评价体系。

从我县实际出发,要以财政投资评审为基础,对财政专项资金,特别是财政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实现资金的集约化管理。

三是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滞留、截留甚至挪用等问题,结合《威信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资金管理机制,努力做到全程跟踪,尽量减少资金拨付环节,进一步发挥财政评审机制的作用,扩大评审覆盖面,提高审减资金的收缴率。

四是规范日常支出管理。

改革管理办法,切实有效控制会议费、招待费、公务用车等支出,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五是严格执行财经法纪。

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会计法》和《云南省会计条例》等法规制度,规范财政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各位代表,去年的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XX年财政改革与发展任重而道远,任务更加光荣而坚决。

我们要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监督下,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益意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好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县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为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