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9477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互联网+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互联网+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互联网+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互联网+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互联网+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互联网+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互联网+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互联网+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互联网+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

《互联网+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互联网+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

互联网+银行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互联网+

银行行业分析报告

本文为word模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目录

一、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都会推动银行变革创新

1、银行业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不断创新

2、移动互联加速银行服务升级

(1)支付手段升级

(2)网点升级

(3)手机银行升级

二、金融+互联网:

大象如何借风起舞

1、大行互联网金融:

从零碎应对挑战到整合迎接机遇

2、银行系电商:

打造商品交易+金融投资+融资服务平台

3、直销银行:

渠道线上化迁徙,但产品差异化是关键

4、线上贷款:

大数据授信小试牛刀

5、网上缴费:

打造集中+开放式平台

(1)光大互缴费平台:

目前国内最大的开放式缴费平台

(2)工银E缴费:

多渠道+多支付方式打造开放式缴费平台

三、金融互联网化,相对看好工行

 

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都会推动银行变革创新。

信息技术一直是推动银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银行从来不缺乏技术创新,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为银行注入了新的活力,推进银行在运营、管理、营销、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实现提升。

在移动互联的时代背景下,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刮起的互联网金融风暴使银行在客户端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这也加速了银行在产品、渠道和服务上的创新力度,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进程视讯、近场通讯等新技术都加速融入到银行的科技创新中。

金融+互联网:

大象如何借风起舞。

大行在应对互联网金融机遇和挑战的过程中,经历了从被动局部应对到平台整合的过程。

应对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大行拥有至少三大优势:

1)客户基础,规模巨大的存量客户资源可以快速实现客户往线上迁徙;2)线下线上相结合,大行线下网点分布广泛并且积攒了当地资源,可以更好发挥线上线下互动

优势;3)大数据沉淀,多年经营使得大行积累了客户长达数年的银行流水、交易关系等金融数据。

电商平台,定位于打造商品交易+金融投资+融资服务多功能平台。

直销银行,作为银行渠道线上化迁徙的主要方向,做到产品差异化是关键。

线上贷款+大数据征信小试牛刀,大行的数据沉淀的优势将显现。

作为生活服务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环,大行将打造一个集中+开放式的网上缴费平台。

大行开始将互联网金融进行平台式整合,实现生活、支付、投资、融资等多场景的线上闭环。

一、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都会推动银行变革创新

1、银行业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不断创新

信息技术一直是推动银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银行业始终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步调。

银行从来不缺乏技术创新,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为银行注入了新的活力,推进银行在运营、管理、营销、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实现提升。

20世纪50年代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迈入了信息技术时代,同时也标志着商业银行电子化、信息化大幕拉开。

以美国为例,美国银行业从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投入到银行现代化信息系统的研发中,大力发展银行电子化亊业。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的过程中,美国银行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实现了银行前、后台业务的电子化、银行功能的网络化并创造出了包括信用卡、ATM机、POS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络银行、信用打分模型等一系列创新型产品和服务。

我国银行业的信息技术变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发展进程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银行业务电子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使银行内外部的业务从原先以手工为主的方式向计算机自动处理转变,大量的业务都实现了自动化,大大提升了银行部门间、银行间、银行与客户间的业务处理效率。

第二阶段是银行业务自助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13年),随着ATM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的普及,银行的基本业务(包括存取款、转账、汇兑、理财)等业务均能够通过网上自助或机器自助的方式进行办理,银行业务逐步从网点开始向自助渠道分流,从而大大解放了银行网点员工,使网点功能从后台运营支持向前台营销转变。

第三阶段是银行业务移动互联阶段(2013年至今),伴随着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升级,客户对于银行服务的需求不再限于实体网点,银行的服务边界不断拓宽,为了更好地应对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在内的互联网企业

对于金融领域的渗透,银行也开始着力打造包括电商平台、微信银行、直销银行在内的应用平台以应对挑战。

2、移动互联加速银行服务升级

在移动互联的背景下,由于大量互联网企业的进入使得银行在客户端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这也加速了银行在产品、渠道和服务上的创新力度,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进程视讯、近场通讯等新兴技术都加速融入到银行的科技创新中。

(1)支付手段升级随着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模式渐趋成熟,移动支付在整个支付体系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上升。

有不少银行都将NFC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运用到支付领域,目的在于简化操作流程并节省交易时间,进一步提升了支付交易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民生银行推出手机银行指纹支付服务成为国内率先试水生物识别支付应用的商业银行。

(2)网点升级目前商业银行的传统网点向智能化转型的趋势明显,客户通过智能预约处理终端、ATM、VTM等自助机具实现包括开户、电子银行

签约、充值缴费等业务的办理。

网点力求将银行产品与最前沿的科技结合,提升客户体验。

(3)手机银行升级移动互联时代,银行学习借鉴了互联网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手机银行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用户友好和场景创造,功能性大大提升,从基础的帐户查询、转账、信用卡还款业务拓展至理财、投资、生活缴费、购买彩票、充值、订票、网上购物等更多领域。

二、金融+互联网:

大象如何借风起舞

1、大行互联网金融:

从零碎应对挑战到整合迎接机遇

大行在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被动局部应对挑战到整合后的主动迎接机遇的过程,面对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对存款的分流,各家银行从推出银行系货币基金到整体推出直销银行。

大行在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与机遇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组织架构调整:

大行的互联网金融主要由各家的电子银行部负责牵头。

为了在机制上更好的与发展互联网金融相契合,各家大行

在2014年初均对电子银行部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

比如工商银行将电子银行部纳入利润中心考核,建行将电子银行部更名为网络金融部,将信息中心更名为数据管理部,并且新设了移动金融处。

2)互联网金融平台:

大行主动迎接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和机遇的标志性亊件是2015年3月工商银行发布“E-ICBC”互联网金融品牌,将电商、直销银行、支付、线上贷款、缴费等平台和产品进行了系统的整合,通过打造融E购(电商)+融E联(即时通讯)+融E行(直销银行)三大平台,实现生活、支付、投资、融资的线上闭环

大行在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与机遇的时候,基因本身决定了应对显得略有迟缓,但是依靠在客户基础、线上线下渠道、数据沉淀的优势,未来或将看到大行在互联网金融上有所作为:

1)客户基础:

大行相对于中小银行、互联网企业做互联网金融,最大的优质在于规模巨大的存量客户,如工商银行2014年网上银行客户数达到1.8亿/手机银行客户数达到1.5亿。

海量的C端存量客户可以快速低成本的向线上迁徙,如工商银行成立电商平台-融E购,短短一年时间内即拥有1700万的个人客户,这是别的电商平台需要3-5年才能达到的高度。

B端的对公大客户优势更是其他中小银行和

互联网企业无法比及的优势。

2)线上线下相结合:

相比互联网企业纯线上模式做互联网金融,大银行的优势在于长时间积累形成的分布广泛的线下网点及积攒的当地资源,可以更好的发挥线上线下互动的优势。

比如电商可以选取旗舰网点推广O2O的购物体验,在线上贷款审批未通过后可到线下网点重新审批,缴费平台上线缴费项目需要与各地亊业单位去对接,大行线下渠道优势都将得以体现。

3)大数据沉淀:

大行的第三个优势在于积累了长达数年的银行流水、个人信贷、交易关系等金融数据,如工行从2007年就开始建设数据仓库和集团信息库“两大数据基础平台”,实现了对全部客户、账户、交易等信息的集中管理,但过去这些沉淀的大数据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大数据和征信的发展开始倒逼银行对存量客户纯线上贷款授信的小试牛刀,比如工商银行推出消费贷款“逸贷”,建设银行推出“快E贷”。

2、银行系电商:

打造商品交易+金融投资+融资服务平台

银行系电商的定位:

银行去做电商,并不是去也不可能再造一个淘宝/京东,而是通过搭建一个商品交易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嵌入金融投资和融资服务,将存贷汇较为基础应用场景延伸到线上:

1)商品交易平台:

由于淘宝/京东等互联网电商平台对消费者网上购物习惯长期的培养,银行电商与互联网电商相比,银行并不需要经历互联网电商漫长的客户积累的过程。

对于大银行而言,本身即已经拥有大量的个人和企业客户,可以实现存量客户快速向电商平台的迁徙,工商银行电商平台-融E购在1年时间客户数量达到1700万户,这是别的电商平台用3-5年才能达到的高度。

2)金融投资平台:

对于银行系电商而言,与生俱来的金融属性使得银行系电商在成立之初就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商品交易平台,而是同时是一个金融投资平台和融资服务平台。

几家大行的电商平台均可以实现购

买理财产品、基金、外汇、贵金属、保险等产品。

3)融资服务平台:

从几家银行的实践来看,均是同时兼备商品交易、金融投资、融资服务三项功能。

以交行的交単汇为例,个人可以在电商平台上进行网络购物,生活缴费和商旅服务,企业可以在电

商平台上进行采购/销售,也是一个融资服务平台,为个人消费信贷和中小企业贷款创造应用场景。

具体来说,银行系电商拥有三个优势:

1)品质保证:

由于银行本身的对公业务优势和对平台企业的了解,可以引进一些优质企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如工商银行”融E购”平台上茅台酒均是由贵州茅台厂家直销,可以确保产品品质,通过有机结合客户和商户来定位于“名商、名品、名店”。

2)金融服务:

利用银行与生俱来的金融属性,银行电商平台可以提供理财、贵金属、基金、保险等多样化的产品,同时可以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信贷。

产品差异性,对于金融属性较强的产品,比如汽车和住房。

比如工行的融E购,销售金额最大的是金融及相关产品,比如汽车和房地产等需要金融支持力度比较大的产品。

3)线上线下结合:

银行拥有庞大的线下网点,可以通过选取网点试点,将产品由线上引到线下,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用户体验。

比如工行于2015年5月仹联动全国400余家工行网点开展“融E购

商城o2o线下购物狂欢周活动”,给客户带来线下体验+线上扫码支付。

大行不约而同推出了电商平台,通过搭建商品交易+金融投资+融资服务平台,银行可以:

1)增加客户粘性,构建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闭环。

银行系电商通过打造商品交易平台、金融投资平台和融资服务平台,客户可以在平台上的实现生活场景应用产生信息流和物流、个人/企业投融资服务产生的资金流,从而形成用户粘性。

如建行的善融商务,不同于传统电商通过商品价差、交易扣率等获得盈利的模式,善融商务通过全面、综合的服务,挖掘客户背后潜在价值,促进建行业务发展、增长。

通过善融商务,善融E贷、善融质押贷款、个人小额贷款等一批新型金融产品已逐渐推向市场。

2)创造金融服务需求,拓宽银行业务种类。

在传统存贷汇业务的基础上搭建销售和消费的平台,把投融资的金融服务嵌入。

在存贷汇传统的银行服务的基础上,银行电商平台通过吸引中小企业、个人消费信贷。

比如工商银行融E购目前有5000多家商户,有三分之一是新增的行外客户。

3、直销银行:

渠道线上化迁徙,但产品差异化是关键

渠道线上化:

从银行的渠道演化路径来看,个人零售业务的交易将逐步迁徙向互联网

化,实体零售网络将更多承担服务及用户体验的功能:

交易的集中度从线下实体网点向电话、ATM、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演化;而线下网点将承担更多销售/服务为主的功能,例如私人银行客户的资产管理及理财定制服务,社区银行的小区金融服务,小微客户服务等。

对于大行和中小银行推出直销银行的动机和定位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对于大银行而言,由于网点布局已经较为完善,直销银行推出更多的是对物理网点的补充,在直销银行的推出方面并不十分积极。

相反,对于中小银行而言,直销银行是线下网点不足极大的补充。

在已经推出直销银行的二十多家银行中,中小银行的积极性要进进高于大银行,而4大行中,仅工商银行推出了直销银行。

未来银行做直销银行,需要在用户体验、产品差异性上下足功夫:

1)用户体验有待提高。

不同于银行线下网点办理的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目前国内直销银行给用户开立的银行账户,属于“弱实名电子账户”,受限于监管政策,可以办理存款,可以购买该行的理财产品,可与同名银行卡相互转账,但不能发行实体银行卡,不具备消费功能,目前这类账户的主要功能是理财。

2)利率市场化的过渡阶段,产品差异化有待提高。

直销银行的产品每家银行产品同质化较强,主要是以定期存款、货币基金、理财产品为主,部分银行会同时推出贵金属投资。

例如工商银行的融E行

还是初期尝试,产品数量由上线之初的5款产品增加到17款,目前客户数10万户,其他银行的客户占比不到1.8%,从直销银行线上产品销售的笔数来看,理财和基金占比89%,其中基金占比84%。

4、线上贷款:

大数据授信小试牛刀

在账户查询、存款、支付等领域逐步被线上化之后,银行存贷汇业务中最难被互联网化的贷款业务也逐渐的被大数据技术所重构。

腾讯和阿里为主的互联网公司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包括基本信息、职业、社交、信用记录、交易记录等数据),运用大数据和模型算法对个人进行征信和授信,蚂蚁金融推出“借呗”和微众银行近期推出“微粒贷”。

对公贷款本身更多需要线下模式,需要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后授信和风险管理,对于个人零售客户,与中小银行如华夏银行、平安银行与微众银行的合作推出产品不同,大银行选择自己开发产品,实现针对零售客户的纯线上无抵押的快速贷款,比如工行推出的“逸贷”、建行的“快E贷”、招行的“闪电贷“,均实现纯线上授信。

1)贷款流程:

从技术上讱,大行在线上直接授信的响应速度来说与微众银行的微粒贷的响应速度不差,贷款流程均可

以实现全程线上、甚至连基本信息都无需输入,从贷款整个流程的方便程度来说,流程方便程度较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不会逊色。

2)大数据:

对于大行来说,拥有大量的零售客户,并且积累了数年的银行流水、个人信贷、交易关系等金融数据,这是大行可以实现纯线上快速放贷的基础。

因此对于银行而言,目标群体是银行本身的存量客户,相比之下,微众银行的微粒贷的客户群体海量的微信/QQ用户,可得的大数据范围决定了目标群体的范围。

3)风险控制:

大行在推出纯线上的贷款产品,目前主要还是处于小试牛刀阶段,比如从客户选择来说,工商银行“逸贷“产品要求客户必须工资卡账户开立在工行,建行的”快E贷“要求的客户必须在建行有抵押贷款,均是选择本行的存量优质客户来进行线上授信的尝试。

相比之下,微众银行在刷选微粒贷的目标客户群体时,可得是对客户的社交、行为、交易数据同时结合央行的征信数据进行建模和风险定价,因此需要相对较高的贷款利率(18%)来覆盖模型和数据在应用初期可能带来的不确定风险,进进高于银行纯线上的贷款产品的贷款利率。

对于工行和建行这样的大行来说,一方面沉淀了存量客户数年的金融数据,另一方面在模型算法成熟时也会逐步放开至行内的风险偏好级别较高的客户和行外的增量客户。

5、网上缴费:

打造集中+开放式平台

根据光大银行近期发布的《2015年中国便民产业缴费产业白皮书》,我国缴费充值产业体量巨大,2014年缴费充值金额达到2.75万亿元,占2014年全国GDP总量的4.32%。

其中网络缴费充值金额1.18万亿,占总体缴费充值金额的42.9%。

(1)光大互缴费平台:

目前国内最大的开放式缴费平台在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下,缴费作为分行的中间业务,分散在各地分行,由分行自主管理。

在缴费方面,光大银行走在了前面。

光大银行自2008年开始提出建立全国集中的开放式网络缴费平台,实现缴费的集中:

将全国分行的水、电、煤、固话、手机等中间业务集中上收至缴费平台,由总行缴费平台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实现了缴费的开放:

光大的云缴费平台不仅通过光大银行自身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设备等自有渠道向本银行的客户开放,同时也对外开放给了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招商、民生等银行同业,

面向全社会客户开放。

发展至今,目前光大银行的云缴费平台已上线近500个基础缴费项目,覆盖29个省、70多个核心城市,覆盖人群达3亿。

在接入的缴费项目数量、合作伙伴数量、覆盖客户规模等关键指标方面均居银

行首位,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缴费开放平台。

2014年云缴费平台累计交易额超300亿,并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

(2)工银E缴费:

多渠道+多支付方式打造开放式缴费平台在15年3月的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的发布会上亮相了工银E缴费。

目前工银E缴费实现了上线缴费项目两千多个,涵盖了水、电、煤、固话费、手机费、交通罚款、电视费、学杂费等,工银E缴费本身也是一个开放式平台,无论是否持有工商银行账户或者银行卡可以在缴费大厅进行缴费。

工银E缴费可以实现:

多种缴费渠道:

工银E缴费有七大渠道支持,市民可以通过以下七种方式缴纳费用。

一是登陆网址进入工行缴费大厅;二是手机APP;三是工行个人网银;四是工行手机银行;五是工行电话银行;六是工行

网点的自助机具;七是工行网点柜台。

多种支付方式:

有四种银行认证的支付方式,使支付安全更有保障。

一是网银支付,二是手机银行支付,三是工银E支付,四是他行卡支付。

对于银行而言,缴费平台的收入来源包括两部分,一是中间业务的收入,主要包括主要包括缴费单位的回佣、接入费和年费等,二是带来沉淀资金的利息收入。

工商银行计划6月仹做到全国300多个地级市做到水电煤缴费的全覆盖。

届时缴费平台的账号、交易量、移动端的交易都会出现一个跳跃性的增长。

三、金融互联网化,相对看好工行

长久以来,信息技术一直是推动银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银行从

来不缺乏技术创新,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为银行注入了新的活力,推进银行在运营、管理、营销、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实现提升。

在移动互联的时代背景下,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刮起的互联网金融风暴使银行在客户端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这也加速了银行在产品、渠道和服务上的创新力度,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进程视讯、近场通讯等新技术都加速融入到银行的科技创新中。

大行在应对互联网金融机遇和挑战的过程中,经历了从被动局部应对到平台整合的过程,一方面组织架构调整更好的契合互联网金融发展,同时以工行发布“EICBC”互联网金融品牌为代表,大行开始将互联网金融进行平台式整合,实现生活、支付、投资、融资等多场景的线上闭环。

大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拥有至少三大优势:

1)客户基础,规模巨大的存量客户资源可以快速实现客户往线上迁徙;2)线下线上相结合,大行线下网点分布广泛并且积攒了当地资源,可以更好发挥线上线下互动优势;3)大数据沉淀,多年经营使得大

行手中积累了客户长达数年的银行流水、交易关系等金融数据。

大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位是存量业务和渠道的线上化,增加存量客户的粘性和增加值,电商/直销银行/大数据应用等很多互联网金融布局均处于小试牛刀阶段。

在四大行的互联网金融布局中,我们相对看好工商银行,主要原因包括:

1)大行中发展互联网金融基础最好:

不论是客户基础、线下网点渠道还是大数据沉淀,工商银行均领先其他三家银行。

2)大行中发展互联网金融布局最完备:

工商银行“EICBC”整合了分散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电商(融E购)/直销银行(融E行)/大数据应用线上贷款审批(逸贷)/线上缴费(工银E缴费)/线上支付(工银E支付),已经形成了生活、支付、投资、融资等多场景的线上闭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