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导游词97.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9572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陀山导游词97.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陀山导游词97.docx

普陀山导游词97

普陀山导游词97

【篇一:

普陀山导游词】

普陀山导游词

概况

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道场,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佛教四大名山。

它位于浙江省东部,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唐咸通年间,日本僧人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乘船行至普陀山附近的莲花洋时,因为风浪所阻,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于是便在潮音洞上岸,建不肯去观音院,成为普陀佛教开山之起始。

后历代皇帝拨币累建,全盛时期,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僧尼达4000余人。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香烟燎绕、烛火辉煌;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每逢佛事,信众求拜,时有天象显祥,更增添了普陀山的神奇、神圣、神秘的色彩。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观音大士结缘四海,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有人曾经对普陀山的美景作出这样的评价:

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坐落于海上的佛教胜地,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

除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的寺塔摩崖、山石林木以外,岛上林木丰茂、鸟语花香,不仅有树龄近千年的古樟树,还有我国特有的普陀鹅耳枥。

而岛四周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银涛金沙环绕着青翠的峰峦、幽静的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普陀山以其观音道场的神圣地位,以及优美的自然风景,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相信您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踏上这次朝圣之旅了,现在就请带上我们精心为您打造的普陀山游览攻略,以及景点导游词,随我一同走进这海天佛国吧。

紫竹林导游词

当您看到眼前的这片茂密的紫竹以及同样为紫色的石头时,我们就来到紫竹林景区了,您也许觉得紫竹林这个名气非常耳熟吧?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应该都记得,紫竹林就是观世音菩萨的住所,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好几次遇到危难,孙悟空都是翻筋斗到南海紫竹林求助的观音大士。

紫竹林中有一座始建于明朝的紫竹林禅院,因为建在海边,涛声阵阵,所以最初也叫听潮庵,民国八年即公元1919年,康有为为这里题写了紫竹林禅院的匾额,禅院内供奉着紫竹观音坐像,是普陀山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之一。

往海边走,您可以看到前面的一块石碑上,刻着,是明代万历年间官府所设。

原来,过去许多善男信女到普陀山朝拜时,为表虔诚,在自己的手指上缠上棉花,沾上烛油点燃,作为香烛,希望能求见观音现身,引渡自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明朝驻当地的一位督军觉得这种做法有违佛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本意,便颁令禁止并立此碑,言明如果再有人这样做,就一定要缉办。

从此,这种风气才慢慢被禁止下来。

随着历史的变迁,石碑上的裂纹随处可见,碑文也有些残缺不全了。

石碑旁边有一堵黄色矮墙围着三间朴质的佛堂,这就是普陀山著名的不肯去观音院,相传在唐咸通年间,日本僧人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乘船归国,经过普陀莲花洋的时候,突然风浪大作,船不能通行,此时慧锷省悟到,可能是观音菩萨不肯离开中国故土去日本。

于是他祈祷说,如是观音菩萨不肯去日本,那么就在船到之处建庙供奉。

船在普陀山下平安靠岸后,慧锷与岛上居民便在紫竹林中建了一座不肯去观音院,这也就是普陀山作为观音道场的来历。

潮音洞各位团友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天然的石洞岩石旁刻着“潮音洞”三个字。

它是由清朝的康熙皇帝御赐的相传这是菩萨现身的地方。

大家看这个洞是因为山石裂缝而形成的从崖至洞底深大约有10米这个洞的洞底通海一半浸于海中洞上方这两条缝隙形成的二门称为“天窗”涨潮时潮水涌入洞中海浪和石头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好象打雷一样而且晴天时洞内像七彩霓虹闪现非常壮观这就是普陀十二景之一的“古洞潮音

洛迦山各位团友请朝东面看对面就是洛迦山它的形状很像一尊观音菩萨安详地躺在莲花洋上面头颈胸腹足都很清楚这叫“睡观音”也称“海上佛”。

大家往山顶看有一座塔像巨人一样立在那里这就是新建的五百罗汉塔。

洛迦山虽近在眼前但海中波涛汹涌古时有朝拜者须经过24个莲花浪方能得渡彼岸的传说。

南海观音导游词

现在我们要参观的是普陀山景区的精华部分,也是普陀山标志性佛教建筑-----南海观音铜像,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去参观。

南海观音铜像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观音铜立像。

也许大家会问:

舟山处于东海,可是为什么观音铜像要叫南海观音铜像,而不是东海观音铜像呢?

这个啊,是因为历代帝王多建都于北方,所以称它之南的地方为南海了。

如《尚书》中的入于南海,其实啊,这个南海也是指东海而言的。

所以,铜像就叫南海观音铜像了!

检票口上台阶前:

大家请看,我们脚下的大理石路中间很规律地铺有青石板,每块青石板上都雕有莲花。

莲花是佛教的吉祥物,它有一个特性: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象征我们佛教来源于尘世又高于尘世。

青石板每三步一块,正好可以让进香朝圣的信众三步一拜。

(说到这里客人会学着做)

请大家看左手边的栏杆,也是用青石雕成,每一块青石板的正反两面皆有雕刻佛教小故事,一共60幅关于佛教的放生图。

表明我们人和动物之间是有感情的,动物们也是知恩图报的,体现了佛教所说的忌杀生、多放生的思想。

这些诗词皆是李叔同写的,画则出自于我国著名书画家丰子恺的手笔。

走完大理石路,上台阶:

现在我们要上台阶了,请大家猜一下共有多少个台阶?

(随客人乱猜,然后让大家自己步行上去验证)这里一共有33个台阶,这33个台阶可不是随便乱凑的,它有多层含义在里面。

一、岛上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观音出生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是观音的三大香会期;其二、三六九是佛教的吉祥数字,三加三合六,三乘三得九;其三、观音的正殿——圆通宝殿(普济寺内)供奉着观音的正身像,加两边的32化身,正好是33尊;其四、普陀山环岛一周是33公里(巧合)。

这些也就是我们的南海观音铜像为什么造33米高的原因。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礼佛广场,面积有1683平方米,请看这一对花岗岩巨石,每只有7吨多重,就好象是睡狮初醒,保护着这一带!

那大家知道为什么要用石狮子吗?

这个啊,是因为狮子有辟邪的作用,又因为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着威武和庄严。

分辨狮子雌雄的方法,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一般为左雄又雌。

还可以从狮子所踩之物来辨别雌雄,爪下为球,象征着无上权利,必定为雄师,爪下踩着幼狮,象征着子孙绵延,必定为雌狮子!

大家再来看这四尊金刚力士,高3.9米,用花岗岩镌刻,威武庄严,镇守着佛门。

(至礼佛广场,左手边有块石碑,上书《华严经》其中有段“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

”客人会问:

观音明明是女儿身,怎么是勇猛丈夫?

)(解释略,资料中有)

现在请大家跟我沿着阶梯往上走,第二,三层为集散广场,正中一座四柱三门石牌坊,两旁一对7.7米高的花岗岩九龙石柱。

大家请看左右对峙的两个手持金刚杵的金刚力士。

右边愤然闭嘴的是哼将,那罗延金刚,左边的是哈将,便是密执金刚了,合称为哼哈二将。

他们就是《封神演义》中所描写的骑火眼金睛兽的郑伦,陈奇两位将军的形象。

但要说明一点的是,在佛教中是没有哼哈二将这样的叫法的。

站在这广场上,大家可以往四周看一下,右边能看到南天门,短姑道头,海岸牌坊,正山门和客运码头。

向西边便可以看到西天一线和观音冻。

左边能看到西方庵,紫竹林,潮音洞等景区。

直木可远眺莲花洋,洋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不断,层层白浪扑向岸边,那涛声就好象船只在礼佛广场诵经。

站在广场上,请大家抬头瞻仰南海观音慈眼视众生的大悲妙相,尤其是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观音宝像正好象轻轻地移着莲步款款向我们走来,令人顿生膜拜之心。

据说在1997年九月观音像开光的那天,原本乌云密布,早晨8点妙善法师宣布开光时,铜像上方天空顿时乌云散开,佛光普照,在场的4000多位海内外信众亲眼目睹这一盛况,无不惊叹。

现在正对着我们的就是普陀山标志性建筑——南海观音。

像高18米,重约72吨,脚底莲花台高2米,直径8米,底下两层功德厅高13米,三部分加起来共33米(33米的解释前面已有,分成三部分是因为每年有三大香会期)。

于97年农历九月十九动工,99年的农历九月廿九(避香会期高峰,又是药师佛诞)开光(开光显灵故事略),共用了96块1厘米厚的亚金铜合金,从洛阳铜加工厂水运至普陀山现场焊接后抛光打磨而

成,用x光线透视无裂缝后再在其外侧加涂一层树脂漆以防腐蚀。

观音脸部是第97块,融合了13斤纯黄金,重约2吨,是最大最重的一块。

整个观音铜像造价为3500万(不包括捐赠的黄金),这么多钱政府没有出一分,皆来自于民间信众捐赠,每位捐赠2000rmb(含)以上的信众名字皆刻在功德厅内,等下让大家进去参观。

佛像用亚金铜材制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壁板厚约6毫米,总重量70吨,大士面容含纯金6.5公斤,96壁板拼装成一尊大佛,并用打磨抛光法将焊缝处磨得天衣无缝。

精湛的工艺令人叫绝,文化价值和艺术品位极高。

大家可能又会问了:

观音她到底是男是女啊?

其实啊,观音无所谓男女,她象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礼念,代表的是一种品格,能有慈悲有爱心的人就是菩萨。

但是观音的塑像可以塑成男身,女身,动物身等。

简单得说,慈悲的人就是菩萨。

观音像微微朝前倾斜15度,衣袂飘扬,左手持法轮,右手施大无畏印,这是漂海观音的造像。

请大家仔细观看,观音大士头顶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表示能降服歪魔邪道,是观音正身像的标志。

再来看她的双目,垂直向下看着,眉毛像两轮新月,左手持法轮(法轮原是古印度的一种无坚不破的战车,佛教比喻佛法。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法轮能吹破众生烦恼邪恶,如法轮吹破山岳岩石一样;另一种说法是佛法如法轮辗转不停。

)她的右手施无畏印(无畏印表示佛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惧,佛有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

)大佛身高18米,总高33米,那么这个“33”在佛教中也是有特殊含义的,一种说法是说观音有32个化身,再加上一个正身像毗卢观音就是33;另一种说法是3,6,9在佛教中表示吉祥的数字,3+3=6,3*3=9,所以要用“33”。

请大家仔细观察:

观音手中的法轮像什么东西?

(客人回答)对!

是渔民船上的方向盘——舵。

大家请看(手指过去)对面就是全国有名的沈家门渔港,当地很多百姓打渔为生,靠天吃饭。

舟山夏天多台风,古时渔民出海捕鱼碰到天气不好通常都是有去无回,所以他们把对生活及收成的希望全寄托在观音身上。

观音把舵稳稳地托在手心,施大无畏印,表示她为渔民出海捕渔保驾护航,一切灾难皆可消除。

再看:

南海观音前面的水道就是渔民出海捕渔的必经之路,通常渔民经过此地,都会跪下来朝观音敬三支香拜三拜后插在船头,保佑他们这趟出海平安并且满载而归。

(回过头来看)观音的脸部呈满月型,这是唐朝观音的审美,眉如柳叶,双目低垂。

据说观音两眼睁开也是有规定的,约15度左右,睁太大或太小都不行。

有两层含义:

一是观音慈悲为怀,慈目视众生,她怀着一颗慈悲心来看我们世间的一切有情;二是观音她不同于我们凡人,我们只有在离她很近的时候,虔诚地仰起头,才能与她双目对视,也表示她跟我们凡人很亲近,没有距离感,你有什么烦心事都可以跟她讲,你看她双唇紧闭,她听后也绝对不会告诉第三个人。

大家有没有发现佛、菩萨、罗汉的耳朵都特别长,这是在告诫我们,平时要多听——即不能听一方意见,要广泛地听多方面意见;多看,少说话,多做事。

大家请看观音铜像的右侧,即西边,有大型石雕《玄奘取经》;东边则有《鉴真东渡》,两幅石雕连环画把我们佛教历史上有名的两位人物和史实都展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在广场上欣赏到了铜雕、石雕,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功德厅参观木雕和玉雕。

在进功德厅之前,大家请看中间那扇圆拱门上有两个金色的三角,能猜到是什么含义吗?

(一般客人是非常聪明的)对了,就是双手合什!

我们要双手合什,恭恭敬敬地进去参观(客人很听话,都这么做,当然导游要先做)。

南海观音基座分两层,底层为功德厅,二层为五百观音堂。

功德厅内:

我们面前的这根大柱子可是顶梁柱,直径达13米,除了承托观音像的重量外,还能抗12级以上台风和7级地震,其外围为了美观用紫铜做成壁画,为了防腐又加上3cm厚的玻璃罩。

紫铜的东南西三面雕塑的是观音十方世界说法图,北面雕塑的是普陀山首任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89年被选为首任方丈后,用十年时间(当时文革刚结束)恢复普陀山的建筑,并在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享有盛誉实在不容易。

南海观音是他倡建的[因当时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与妙老是好朋友)曾有个愿望:

在祖国的东西南北中,用五个露天佛像来保佑中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五尊露天佛像分别是:

(东)普陀山南海观音,(南)海南南山观音,(西)四川乐山大佛,(北)辽宁千山大佛,(中)无锡灵山大佛。

]除此之外他还有三大功德,分别是:

杨枝庵——给山上年老的师父养老用;佛学院——全国佛教精品寺院隐秀庵;普济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为岛上百姓及香游客提供医疗服务。

免挂号费门诊费,药品按成本价供应,检查费用是国家标准定价的一半。

这四个功德都被雕在妙老铜像的周围,妙老于2002年2月26日圆寂,92岁高龄,他把自己一生所有的积蓄全部捐给了普陀山佛教协会,有2亿多人民币。

功德厅的两边的四幅木雕分别是普陀山四大名间传说故事,长6米高1.6米,选用进口柚木,请浙江东

阳的木雕师傅做的,四个故事分别是:

短姑胜迹、二龟听法、飞沙填海、蓝公护法(故事略)。

还有两副玉雕分别是:

莲池夜月(普济寺放生池)、朝阳涌日(百步沙),后面是功德碑,捐赠者的名字都刻在上面,最少的2000元,最多的500万元,由台湾普觉法师捐赠,是人民币可不是台币哦!

大家可以去找一下有没有自己认识的人。

二层为供奉500尊各式妙相的紫铜观音圣像大家仔细看可以发现上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香客的名字。

中间铜柱上雕刻着观音的32应化身。

下面给大家20分钟的时间自由参观。

但是大家请注意相机拍照时的光线不利于文物的保护所以希望大家在室内参观的时候暂时把相机收一下20分钟后我们在礼佛广场集合。

普济寺导游词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寺。

普济禅寺是全山219座寺院中最大的寺院,是山中供奉观音大士的主刹。

又叫前寺,建筑面积为11400平方米。

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

宋嘉定七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把这里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

后来这里多次被毁,到了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朝廷派太监张千扩建宝陀观音寺,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院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

康熙三十八年,赐额普济群灵,到了雍正年间,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如今的普济寺,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等共231间。

寺前有石牌坊、御碑亭、海印池、湖心亭、多宝塔、万寿桥等等。

普济寺前有一个高约20米的石牌坊,四柱三门,柱上横眉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

坊内北侧,树有一块石牌,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

据传这是皇帝下达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讲到这里,有人会问:

“为什么寺前都要造放生池?

”放生,本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风俗习惯,后来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相融合,进而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佛事活动。

对此,有法师更深刻的开示说:

信佛的不应该无辜杀生,应慈悲爱护众生。

不仅要求人类之间永久和平,也要求众生的和合相处。

反对杀生,提倡放生,暗含着使整个众生界成为一个没有战争、没有苦难的和平乐园。

一番话点出了小小放生池的内涵之广、意义之深。

海印池上有三座桥,走过中间的一座,您便可以来到御碑亭,它建于雍正年间,御碑的碑文上记载了普陀山的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可谓双绝。

当然,要是您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到东面的观自在菩萨墙看看,相传观音菩萨除了有大慈大悲的心肠外,还有广大的智慧可以看清世间万物,所以有时被称作观世音,指她能听到人民的疾苦声音,有时又被称为观自在,是指她体察世间万物的能力。

请往前看,池心有亭榭卓立,八角上翘名“八角亭”,又名“湖心亭”。

石径环绕,构建精巧,亭水相映,颇具诗情画意,令人遐想。

再请大家朝东看,有一座石拱桥,叫“永寿桥”,高8米、宽7.5米,长40米,是明万历三十四年,即1606年所建。

桥柱上雕刻神态各异的小石师40只,精巧逼真。

往西看,有一座与永寿桥相呼应的小桥,名“瑶池桥”,四角装饰有龙头的图案,每逢下雨,龙嘴吐水,情趣盎然。

请各位朝东南看,有一石塔名“多宝塔”,被誉为普陀山“三宝”(杨枝观音碑,普陀鹅耳枥树)之一,取《法华经》中的多宝佛塔之义定名。

建于元顺帝元统三年,即公元1335年,是当时普陀山僧人孚中向南京的藩王宣让王募资建成,因此又名“太子塔”。

孚中名怀信,浙江奉化人,以勤俭简朴著称,为兴建名山道场,他多次外出云游募化。

塔旁原建有太子塔院,现被毁。

整座塔用太湖石砌成,方形五层,高18米,有台无檐。

基座平台的四个转角都饰有(虫离)首,张口作吐水壮;第二层用蟠龙绕柱,柱头饰有莲花,龙的体态雄健修长,形象生动,线条流畅。

每层塔的四面雕壶式门的佛龛,内供全跏跌坐式佛像,属于古代蒙古族统治者信仰的佛教密宗的造型,如观世音塑像体态妙若少女,神情凝妩媚,给人以亲切温柔之感。

顶层的四角饰蕉叶山花,塔刹为仰莲宝瓶,意为佛报生的净土。

它是目前普陀山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

如此精致而有确切年代的石结构方塔,在浙江仅此一座,不像中国传

统的塔玲珑小巧,每层塔的四面都雕有佛龛,里边供奉着全跏趺坐式佛像,属于古代蒙古族统治者信仰的佛教密宗造型,极富元代风格。

据考察,这样的塔在中国只有两座,另一座在洛阳龙门石窟,所以它也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过去,每到凌晨,人们常在太子塔院中闻听普济寺传来的钟声,形成“宝塔闻钟”的景观,这也是普陀山十二景之一。

在此。

也可清晰听到百步金沙的澎湃潮声,与悠扬的钟声相交融,颇能启人遐想,发人幽思。

讲到这里,有人会问:

“寺院为什么要敲钟?

”通俗地说,大钟是警人破迷的信号台,而且每天早晨、晚上要各撞108下。

当然,撞108下是有由来的。

对此持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凡撞钟一百零八声以应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之数。

”另一种意见是,因为众生界有108种烦恼,撞一下,解一个烦恼,常言道: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这说明了为什么要听钟声的原故吧。

若大家亲身尝试一下,也许就更明了。

请看,前面就是普济禅寺。

此处三门并立,中为正山门,较高大,东为东山门,西为西山门。

三门即“三解脱门”,意为“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

”三门分别叫“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又因为寺院多建于山林之中,也称“山门”。

其他地方所见到的山门也同此理。

它是佛界和俗界的分界线。

三门雄姿出现在僧俗众人面前,寓意进门之后,应该僧俗有别,要遵守寺规,不能喧哗吵闹,不要扰乱佛门清净。

现在,让我们步入寺内。

寺名的由来,过一会儿再向大家解释。

正山门紧闭着,大概有人会问:

“正山门关着,我们怎么进寺内?

”在回答这一问题前,我得讲一个故事:

相传清乾隆皇帝夜游普陀山。

游至佛顶山,游兴起,忘了归程,返回时,寺院大门早已被关,要求开此门,却遭拒绝。

“国有国法,寺有寺规”。

乾隆虽是皇帝,也没有办法,只有遵守寺规,经东山门入门。

后来,乾隆皇帝回宫后,极为恼怒地下了道圣旨:

从今以后,正山门不能开。

现在只有国家元首、寺院菩萨开光或方丈第一次进门才打开。

其实,正门为万寿亭,内竖明万历、清康熙、雍正三块御碑。

中间一块是康熙御碑,由石赑驮者。

相传石赑是龙的儿子,力大,好负重,曾负过海上仙山。

一座功德碑所以要它来背,是暗示人们:

康熙皇帝功德无量,只有石赑才能驮得起这无量功德。

好,故事讲到这里,现在,让我们从乾隆皇帝走过的东山门入门。

普济寺的总体布局:

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圆通宝殿、法堂;东轴线上为伽蓝殿、罗汉殿;西轴线上为罗汉殿,其间还有普门、文殊、普贤、地藏四个配殿。

堪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整个布局具有清朝宫殿式的风格。

如此这般排列有序,左右对称的院落群,可使信徒有秩序地、有层次地观赏全部寺院,以达到信仰的高潮。

请大家亲身体会这种意境。

普济寺的历史:

普陀山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佛国圣地,也与本寺的创建有关。

普济寺的兴衰起落,也就是普陀山的佛教史。

该寺是宋神宗元丰三年,即公元1080年,在原“不肯去观音院”基础上改建,朝廷赐名为“宝陀观音寺”。

明、清两朝,本寺经过三次兴废。

明洪武十九年,即公元1386年,倭寇骚扰海疆,普陀山寺殿僧徒、佛像被移至宁波栖心寺,就是现在的七塔寺,至明正德十年,即公元1515年由僧人募资修复。

明嘉靖三十二年,即公元1553年,倭寇又犯沿海,又迁普陀山佛像于镇海招宝山,隆庆六年,即公元1572年起,再次兴复,朝廷拨金重修,赐名“护国永寿普陀禅寺”。

清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本寺被荷兰侵略者抢劫一空,僧众被迫第三次内迁。

康熙二十三年,海疆平静,僧众陆续回山。

康熙三十八年即公元1699年,朝廷再次赐金重建,并赐额“普济群灵”。

从此,该寺始叫“普济禅寺”,一直沿用至今。

这就是寺名的由来。

经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扩建,寺院规模宏大,遂成现在的普济寺。

现在请到天王殿,正面可以看到殿中塑着一尊大腹便便、开口常笑、身穿金色袈裟的佛像,正在迎接着各位入内。

这尊像便是老幼皆知的弥勒像,人称“皆大欢喜”。

弥勒是梵语的音译,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既定继承人。

他出生于南天竺的一个婆罗门家庭。

先习婆罗门教,后为佛弟子,先佛入灭,上生于欲界六天中第四兜率天之内院。

在兜率天内院为弥勒净土,因此被尊其为“弥勒菩萨”。

弥勒经4000岁,相当于人间56.7亿年,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叫“补处菩萨”。

这是弥勒像的化身像。

相传,在我国梁朝时,奉化有一位和尚,名契此,号长汀子布袋师,形体宽胖,常挺着引人注目的大肚子,背着个口袋走于闹市之中,平常言语无常,乐乐呵呵。

他圆寂在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廊磐石上。

弥勒佛一生功行都异乎常人,在临终时说了一首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白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知。

”后来汉族寺院里都以这位布袋和尚的形象作为弥勒菩萨,供奉在三门口了。

有楹联曰: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请看殿西侧,分别有四尊气宇昂然、形体魁梧、神态威武的佛像,相对而立,个个似我国古代的将军。

【篇二:

普陀山导游词】

咱们客人早上好,我们现在出发去今天的目的地——普陀山了,在这里小张简单的跟大家说一下我们此行的线路及所需要的时间,我们现在从市里头出发至大榭码头坐船大概需要70分钟左右!

到了之后稍等一会就上船了,船行也是70分钟,有很多客人也许会问,这样算来也要3个小时,时间也是比较久,那其实现在这个走法已经是最快最便捷的了!

因为我们今天要跨一个市!

从宁波市到舟山市。

当然我们也说,见观音菩萨没这么容易啊!

当年唐僧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那我们今天也要漂洋过海!

又有客人会说了,我们也去过五台山,峨眉山,那都是可以直接开车上去的,为什么唯独普陀山这么麻烦,要坐车坐船,碰到大风大雾还上不了岛呢?

说啊,菩萨的这个道场不是别人给选的,而是菩萨自己给选择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古代中国,以长江为界,以北称之为北方,以南称为南方,因古代的帝王都建都于北,而且古代交通不发达,没有汽车,飞机这么便捷的交通工具,有钱的皇宫贵族达官贵人都居住于北方,而这些人有简单的交通工具——马车,马匹,那么在那个年代,五台山在北方,是离这些人最近的,所以也成为了很多帝王将相祭天求雨保佑国泰民安的一个福地,也是当时香火最旺的庙宇。

既然五台山的香火这么旺是因为古代有那么多的帝王将相前去拜佛,那咱们普陀山的香火如此鼎盛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里有个小小故事!

据说公元916年,有一个日本的和尚叫慧堮,云游了全世界很多的寺庙,有一天来中国,于是就到了名声最大的山西五台山,在五台山上见了一尊非常庄严,雕工精湛的观音菩萨像,心生喜爱,于是就跟五台山的方丈说:

“师傅,我觉得我跟这尊菩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