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0316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docx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

孙子兵法详解及相关学习材料

一、始计第一

原文:

【始计第一】

1.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3.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4.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

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吾以此知胜负矣。

5.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6.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7.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

【始计第一】

1.孙子说:

军事,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一定要慎重研究。

2.通过五个方面的横向比较,得到详情: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3.道,指上级和民众心志相通,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天,指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远近、平坦艰险、开阔狭窄,和地形对部队安危的影响;将,指冷静睿智,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严格要求;法,指组织层次结构,责权划分,资金物资调配。

对这五个方面,上级都必须十分清楚。

清楚的能胜利,不清楚的不能胜利。

4.所以,通过以上情况的比较,得知详细情况:

哪方的领导与部下心志相通?

哪方的将领有能力?

哪方占有天时地利?

哪方的法令能够执行?

哪方的士兵强健?

哪方的士兵训练有素?

哪方的赏罚分明?

通过这些,我就知道了胜负。

5.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听不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辞退他;听从了有利的计策,就创造一种势态,在外部协助我方行动。

势,就是根据有利于自己的原则,掌握主动权。

6.军事,就是诡诈。

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要攻打而装做不能攻打,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

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使其发怒而散失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使其力量分散,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想到的时候发动进攻。

这些都是军事家的胜利方法,不可事先定死。

7.战端未开,预计会胜利的一方,因为占据的胜利条件多;战端未开,预计不会胜利的一方,因为占据的胜利条件少。

胜利条件多的一方能胜利,胜利条件少的一方不能胜利,何况没有胜利条件呢?

从这些情况,我就可以预见胜败。

评论:

【始计第一】

本篇的要点是"计",即在开战前,比较制胜条件的多寡。

拥有重要制胜条件多的一方胜利概率大。

如果我方拥有的制胜条件少,就不要挑起战端。

道,包含两个方面。

一:

公司的战略发展。

二:

融公司和个人的发展为一体。

只有先制定出公司一个很好的战略发展,然后把公司与个人的发展融为一体,员工才肯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

因为员工是忠于自己的发展的。

奖励员工股权就是很好的方法。

美国思科公司做得很好,出于真心诚意地关心员工的个人生活和发展。

秦朝末年,蒯通劝拥有重兵的韩信造刘邦的反,韩信反驳的话中有一句:

"(刘邦)解衣衣我,推食食我...不忍背之。

"意即:

"刘邦脱下他自己的衣服给我穿,把他自己的饭推过来给我吃,我怎么能背叛他呢?

"。

后来,韩信成为刘邦消灭项羽的主力军之一,成就刘的统一大业。

那些跳槽率高的公司,难道真不知道员工进公司图个什么吗?

都知道,但就是不愿意给予。

人员走得频繁,事情耽误了,甚至被员工反咬一口,不亦易乎!

所以,"道"的精髓是顺应人的"利己"心理,把公司发展和个人发展统一起来,才留得住人。

其中,老板自己的人格魅力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老板应该有的意识是:

我是为员工服务的,员工是为他自己赚钱的,只有服务好了,员工把钱赚到了,他才肯卖力地替我赚。

首先就想到自己如何赚钱,员工如何不努力,岂不是本末倒置?

应该说,现代的"五事"是:

道,将,法,技,信。

技指技术;信指信息。

在"法"中,即包含资金的运作。

给我吃,我怎么能背叛他呢?

"。

后来,韩信成为刘邦消灭项羽的主力军之一,成就刘的统一大业。

那些跳槽率高的公司,难道真不知道员工进公司图个什么吗?

都知道,但就是不愿意给予。

人员走得频繁,事情耽误了,甚至被员工反咬一口,不亦易乎!

很多公司的法规只是一纸空文,原因在于没有有力的监督和惩办不落实,甚至有点权力就随意起来。

上行下效。

制度本身不合理就更不用说了。

很多公司没有标准的业务流程,工作脱节,临到出事,个个推委。

所以制定标准的业务流程有助于划分职权范围,责任到人。

则人人可自勉。

二、作战第二

原文:

【作战第二】

1.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2.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3.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4.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5.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6.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

【作战第二】

1.孙子说:

军事的原则是,轻车千辆,重车前辆,武装的士兵十万名,千里运送粮食,前后方的费用,招待宾客的用度,胶漆一类的物资,包括战车、甲胄的供应等,每天要消耗千金,这样十万的军队才可以行动。

2.开战后,如果要很久才取得胜利,部队的锐气必定受挫折。

一旦攻城,则力量将消耗完。

军队长久地暴露在外则国家的财政不足。

如果军队疲惫不堪,锐气被挫折,战斗力低下,物资匮乏,其他诸侯必定趁机发兵,睿智之人也不能收拾局面。

所以,军事强调虽笨拙但要快速,不能寄希望长久地玩巧妙的把戏。

长期用兵而对国家有利,从来没有过。

所以,不了解透用兵的害处,就不能了解透用兵的益处。

3.善于用兵的人,不用第二次征兵,不用多次运粮,从别国取得物资,从敌人那而夺取粮食,所以军队的粮草充足。

军队远道运粮将导致国家和百姓贫困。

靠近军队则物价高,物价高则百姓财富枯竭,而赋税和劳役则更加剧。

力量耗尽,财源枯竭,中原的家庭空虚,百姓的收入,损失70%;公家的资产,由于车辆损耗,马匹疲惫,盔甲和弓箭的消耗,戟盾矛橹等等的损坏,也要消耗掉60%.

4.所以有智谋的将军,一定会在敌国补充粮食,吃掉敌国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运来二十钟,在当地取得饲料一石,相当于从本国运来二十石。

5.杀敌,因心中有怒气;抢夺敌人的利益就要抢他们的物资。

在车战中,抢夺了十辆车以上的,要奖赏首先抢得的士兵,并更换车上的旗帜。

把抢得的车与自己的车混编起来,对待俘虏要友善,这就是战胜了敌人而自己越发强大的方法。

6.所以,军事强调胜利,反对拖延。

懂得用兵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的生死,是国家安危的主宰。

评论:

【作战第二】

"快鱼吃慢鱼"难到是等到网络时代才提出来的吗?

孙子早就提出:

兵贵胜,不贵久。

企业上的,要奖赏首先抢得的士兵,并更换车上的旗帜。

把抢得的车与自己的车混编起来,对待俘虏要友善,这就是战胜了敌人而自己越发强大的方法。

资金的运作突出两点:

一、收益率,二、周转率。

宁可一分钱做煞,不可两分钱坐煞。

的前任总裁强调在互联网上就是速度制胜,而不用精益求精,因为你可以在发现错误之后迅速到改正。

新浪网的总裁王志东也认为,为了追求速度,80%的正确率都过高。

二战中,隆美尔制胜的法宝也正是快速推进,攻敌不备。

然而正是他推进得太快,连自己的补给都跟不上来,导致他成为强弩之末,在北非的后期战役中连连撤退,最终被"沙漠之鼠"蒙哥马里利击败。

三、谋攻第三

原文:

【谋攻第三】

1.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3.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4.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5.故知胜有五: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6.故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译文:

【谋攻第三】

1.孙子说:

战争的原则是:

使敌人举国投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投降是上策,击破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投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投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所以百战百胜,不是好中之好;不通过武力就使敌军投降,才是好中之好。

2.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次一等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一等是武力击败敌军,最次的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攻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各种器械需要三个月才能作成。

堆积出土山,又要三个月完成。

将领气愤不过,命令士兵象蚂蚁一样地登上城墙,结果士兵被杀掉了三分之一,而城池却没有攻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

所以善用兵者,不通过打战就使敌人屈服,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必持久。

必定要在天下争取全胜,这样不损耗兵力而利益可以保全,这就是谋攻的方法。

3.用兵的方法是:

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五倍于敌就攻击他,两倍于敌就分散敌军,势均力敌则能够抗击敌军,比敌军少则能够脱离敌军,不如敌军则能够避开他。

所以小股军队若要坚持应战,一定会被大股军队俘虏。

4.将领,是国家的辅助。

全力辅助则国家强盛,辅助不得力则国家衰弱。

国君对军队的危害有三种:

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前进而下令前进,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后退而下令后退,这叫做拖累军队;不知道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参与管理,将士会迷惑;不知道军队的权变而参与指挥,将士会起疑心。

军队既迷惑又有疑心,诸侯就会趁机发难。

真是自乱其军。

5.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

知道可战和不可战,能胜;知道怎么指挥兵多和兵少,能胜;上下同心协力,能胜;自己准备充分对抗没有准备的敌军,能胜;将领有才能而国君不牵制使敌人屈服,能胜。

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必持久。

必定要在天下争取全胜,这样不损耗兵力而利益可以保全,这就是谋攻的方法。

这五个方面,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6.所以说:

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方,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四、军形第四

原文:

【军形第四】

1.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

胜可知,而不可为。

2.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3.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4.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5.兵法:

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6.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译文:

【军形第四】

1.孙子说:

以前善于打战的人,先使自己不可被战胜,以等待战胜敌人的机会。

不能被战胜,在于自己;能否战胜敌人,在于敌人那一方。

善于打战的人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军战胜。

所以说:

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

2.不能被战胜,是因为防守;能够战胜,是因为进攻。

防守是因为兵力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超过对方。

善于防守的部队,象藏在极深的地下而不被发现,善于进攻的部队象从天而降,敌不及防。

这样,能够保全自己而获得全胜。

3.预见胜利不能超过平常人所知,不是好中之好;胜利了天下人都说好,也不是好中之好。

举起野兽的一点毛尖,不算有力气,看得见太阳和月亮,不算视力好,听得见雷声,不算听力好。

古时候善于用兵的人,战胜那些容易被战胜的敌人。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武的功绩,而他的战绩不会有闪失。

之所以不会有闪失,是因为他的措施已经胜利了,只不过打败了已经败的敌人罢了。

所以善于打战的人,自己处于不被战胜的境地,而不会放过任何击败敌人的机会。

4.所以打胜仗的部队是在掌握了胜利条件之后才投入战斗,打败仗的部队先投入战斗,才寻求胜利的条件。

善于用兵的人,时时保持道的凝聚力和法的真确实施,就掌握了胜利的决定权。

5.兵法:

一是土地的大小,二是物资资源的容量,三是部队的数目大小,四是双方兵力的比较,五是得出胜负。

土地的大小决定资源的容量,资源的容量决定部队的数目,部队的数目决定双方兵力的比较,双方兵力的比较得出胜负。

6.胜利之军用镒对铢,从而取得对比优势,失败之军用铢对镒,没有对比优势。

胜利者打仗,象在极高的山顶挖开山涧积水,势不可挡,这就是形。

 

评论:

【军形第四】

本篇的要点是"先",即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方法是修道而保法。

显然,孙子十分注重战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国家和队伍的建设搞好,创造对敌的胜势,才能通过实战,把胜势转变为胜果,这与他的慎战原则是一脉相承的。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

这里值得着重指出的是: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那些真正善于打仗的将领,并不是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突破千险万难,奇迹般的挽回了败局从而取得胜利,进而得到大智大勇的美名。

相反,善战者取得的胜利平平淡淡,毫无可表之处。

但是,这样平淡的胜利是根本不会失手!

奥妙就在于,善战者在战前就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创造了胜势,敌人已经不能摆脱失败的命运了。

俄后,善战者进行了一场傻子都不会打输的战役,把胜势转变为胜果罢了。

所以说:

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

现代商战中,先战而后求胜的,不知其几?

五、兵势第五

原文:

【兵势第五】

1.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虚实是也。

2.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3.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4.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5.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6.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译文:

【兵势第五】

1.治理大军团就象指挥小部队一样有效,依靠合理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象指挥小军队作战,依靠有效的指挥;整个部队与敌对抗而不会失败,依靠奇正兵势。

部队攻击敌军,就象用石头打鸡蛋一样轻而易举,是兵力虚实不同。

2.所有的战争,都是以正兵相交合,以奇兵制胜。

善于出奇兵的人,就象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象江海一样永不枯竭。

终而复始,象日月运行。

去了又来,象四季更替。

音乐的基本音阶不过五种,然而五种音阶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基本色调不过五种,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永远看不完;基本的味道不过五种,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

战势不过奇正两种,而奇正的组合变化,永无穷尽。

奇正互相转化,就象一个永无尽头的循环,谁能使它穷尽呢?

3.湍急的流水能漂动大石,是来势宏大;迅猛的猛禽能捕杀雀鸟,是节奏迅猛。

善战者,来势大,节奏快。

象拉开弓弩那样蓄势,象扣动扳机那样突然射出。

4.战场上事态万端,能对付混乱局面但要自己阵脚不乱;战场情况模糊不清,要阵形排布得当,就不会失败。

自己治理有序,却假装混乱,自己勇敢,却假装胆怯,自己强大,却假装弱小。

治理有序或者混乱,是部队的编制;勇敢或者胆怯,是部队的兵势;强大或者弱小,是部队的军形。

5.善于调动敌军的人,向敌军展示一种姿态,敌军必然会跟从;给予敌军,敌军必然接受。

以利益调动敌军,用重兵等待敌军。

6.所以善战者,依靠势态,而不苛求于个人,能选择人员从而创造好的势态。

能创造好势态的人指挥部队作战,就象转动木头和石头。

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就静止,处于陡峭倾斜就滚动,方形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

善于指挥打仗的人创造势态,就象在极高的山上滚动圆石,来势宏大。

六、虚实第六

原文:

【虚实第六】

1.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2.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3.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4.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5.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

故曰:

胜可为也。

敌虽众,可使无斗。

6.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7.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译文:

【虚实第六】    

1.先到达战地等待敌军的部队,精力充沛,后到达战地马上投入战斗的部队,精力疲惫。

善战者,制约敌人而自己不受敌人制约。

能够使敌人自动前来,是用利益来引诱;能使敌人不能来到,是妨害他。

所以敌人精力充沛就能使他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能使他饥饿,敌人安静不动,就能使他不得不行动起来。

2.向敌人无法增援的地方进攻,在敌人无法预料的时间出兵。

行走很远而不劳累,因为走在无人抵抗的地方。

发动进攻就一定会攻占,因为攻击的是敌人忽于防守的地方。

防守起来一定坚固,因为守住了敌人一定会进攻的地方。

所以善于进攻的将领,敌人不知道要怎样来防守他;所以善于防守的将领,敌人不知道要怎样来进攻他。

微妙啊,到了无形的境地;神奇啊,到了无声的境地,所以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

3.发动进攻而敌人无法抵御,因为冲击了敌人的虚弱之处;部队撤退而敌人无法追击,因为速度极快敌人无法追上。

所以我军要交战,敌人就算垒高墙挖深沟,也不得不与我军交战,因为我军攻打他必定要救援的要害之处;我军不想与敌军交战,虽然只是在地上画出界限而防守,敌人都不能与我军交战,因为掉转了敌军的行进方向。

4.所以敌军处于暴露而我军处于隐蔽,我军兵力集中而敌军兵力分散。

我军集中一处而敌军分为十处,就能形成我以十对敌之一的局面。

这样,我军人数众多而敌军人数稀少,就能以多胜少,没有敌军能够与我军对抗。

敌军不知道我军会在哪里与他交战,就会处处防备,防备的地方越多,能够与我军对抗的就很少了。

所以防备前方,则后方空虚,防备后方,则前方空虚,防备左方,则右方空虚,防备右方,则左方空虚,所有的地方都防备,则所有的地方都空虚。

部队数量少,是因为要防备敌人;部队数量多,是因为迫使敌人防御自己。

5.既知道战斗的地点,又知道战斗的时间,就可以奔赴远地而交战;既不知道战斗的地点,又不知道战斗的时间,则左军不能救右军,则右军不能救左军,则前军不能救后军,则后军不能救前军,根本不用谈什么交战在十里使外或近的几里之外。

依我看,越国虽然兵多,对胜利又有什么帮助呢?

所以说:

胜利可以争取到。

敌人虽然多,可以使他们没办法参加战斗。

6.通过分析,了解计策的有利或不利;通过试探,了解敌人的动静规律;通过侦察,了解地形对部队生死的影响;交战可以了解自己胜过和不如敌人的地方。

所以,向敌人展示姿态,到达根本没有迹象可以捉摸的境地。

不可捉摸,则隐藏再深的间谍也不能窥探,智谋之士也不能想出对策。

根据敌情取胜,摆在众人面前,众人也看不出奥妙。

人们都知道我取胜的方法,却不知我取胜的方法中包含怎样的制胜道理。

所以每次取胜的情况都不重复,能够对付任何不同的情况。

7.用兵就象流水,水流动规律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军队的走向是避开实力强大的敌人,打击虚弱的敌人;水根据地形来决定流向,军队根据敌情来取得胜利。

所以用兵没有惯例常规,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去向。

能够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取胜的人,可以称为用兵如神。

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相互克制,四季变更没有一定的天数,白天的时间长短会变化,月亮的圆缺也时时不同。

评论:

【虚实第六】

本篇的要点是"因",即因形而制胜,根据敌我的情形而顺应地采取灵活的制胜方法,而不是拘泥于常规。

本篇有三层递进的关系:

致人---众寡----因形。

先掌握攻击的主动权,将敌人压迫到防御的不利地位(致人),敌人处于防御,而不知道我要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