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0766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0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docx

《客至》教案导学案共四篇

古诗词诵读

《客至》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

2.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

诗歌情感。

2.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示

标导入

题解:

这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据

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是上元二年(761)春天,

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

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

“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

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

尊称。

相“过”,

即探望、相访。

二、讨论释疑

(一).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

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

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

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赏析“皆”字。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二).体味作者的情感。

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1.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

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

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2.待

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A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B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肯与邻

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

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

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

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三、成果展示

名句赏析: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这两句诗,作者把笔触由户外的春景移向庭院,说话的口气也由对读者交待转换成了直对客人说话,增强了亲切、自然的生活实感。

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并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

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

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

另外,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临,并能热情款待,足见两人交情之深厚。

四、师生点评

评解

1.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

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

衔接

自然,浑然一体。

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

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

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

,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2.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

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五、检测反思

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比较《客至》、《宾至》这两首诗在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异。

 

《客至》教案

【教学目的】: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朗读背诵全诗。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点拨、背诵

【教学过程】:

一、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

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

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

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

“喜崔明府相过。

”(过,拜访。

相,偏指一方,“我”)

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

蓬门(蓬门荜户蓬筚生辉)

四、鉴赏点拨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

“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1.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

寂寞孤独

分析:

但(只)。

人迹罕至,整日与鸟为伴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

“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但见”,含弦外之音:

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

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2.“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

明确:

是说没人光顾

3.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

例如:

(1) 主人下马客在船

(2) 秦时明月汉时关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此联应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

” 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

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

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

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

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

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4.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       歉疚

这句实写待客。

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

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

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5.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

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友情深厚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

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

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

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五、小结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

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

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

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六、朗读,当堂背诵。

板书设计:

盼———迎———劝———邀

孤独——欣喜——融洽——兴奋(高潮)

 

《客至》导学案

【文本解读】

春水绕茅舍,但有群殴来,这是“无人至”的意境,但也可看作客人将至的铺垫。

不扫花径,因为无人来访;大开蓬门,则因今日有客。

颔联呼应首联,仍然围绕“客至”两字展开。

颈联笔锋一转,写客至之后的情形,描绘主人待客之简、家境之贫,对宾主脱略形迹、兴致盎然的场面则毫不着墨,纯由尾联换取临翁对饮暗示出来。

整首诗平白如话,看似信笔写来,其实结构紧凑,章法谨严,“前半见空谷足音之喜,后半见贫家真率之趣”。

诵读这首诗,要仔细体味它是如何通过富于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的。

【素养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

3.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4.背诵全诗。

【学习重难点】

品味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和生活趣味。

【学习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杜甫(712-770),字,自号,世称“”、“”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其诗被称为“”。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2.相关背景

此诗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

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

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3.解题

①客,客人。

作者自注:

“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

②至,到。

自注中的“相过”,即探望、相访。

4.杜甫的文学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飧()醅()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但见:

②花径:

③蓬门:

④盘飧:

⑤樽:

⑥旧醅:

⑦肯:

(二)诵读感悟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三、文本研究

【思考1】鉴赏首联

1.赏析“皆”字。

2.“但见”有什么韵味?

3.分析“群鸥”这个意象。

【思考2】鉴赏颔联

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情味在哪里?

2.画面在空间上有何变化?

3.体味诗人的情感。

【思考3】鉴赏颈联

1.这联选取了哪部分的生活细节?

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思考4】鉴赏尾联

1.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

 

2.尾联是个细节表现,这个细节有何作用?

【思考5】感受画面美

可入画的景物(人)

特征

情感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思考6】分析艺术特色

【思考7】对比与思考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

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问题:

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四、明晰主旨

五、拓展阅读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

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

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

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

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六、素材积累—杜甫名句

1.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

2.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4.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5.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6.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9.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七、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答案

一、知人论世

1.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杜少陵、现实、诗圣、诗史、大李杜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飧(sūn)醅(pēi)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但见:

只见。

②花径:

长满花草的小路。

③蓬门:

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④盘飧:

盘中菜肴

⑤樽:

酒器。

⑥旧醅:

隔年的陈酒。

⑦肯:

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三、文本研究

【思考1】鉴赏首联

1.明确“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2.明确“但见”——只见,言下之意:

只见群鸥天天来访,难见亲友到来,不免单调,诗人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寥心情。

这里既是乐景写哀,又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3.明确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

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与世无争;同时也说明:

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思考2】鉴赏颔联

1.明确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缘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令始为君开。

这一联,上下两句互文见义,表现了诗人的期待。

2.明确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3.明确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突出诗人见到老友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思考3】鉴赏颈联

1.明确待客酒菜

2.明确①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菜简

②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情真

由此看出作者兴奋欢快,又兼有歉疚。

【思考4】鉴赏尾联

1.明确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

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2.明确尾联突然撇开客人不提,可仔细一想,却依旧表现客到的高兴心情,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

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

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这个细节的运用,让人回味不尽,别有一番情趣,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思考5】明确

可入画的景物(人)

特征

情感

首联

春水、群鸥、我

江波浩渺茫茫一片、成群结队、形单影只(交游冷落)

孤独寂寥?

闲逸忘俗?

与世无争

颔联

花径、蓬门、宾主

简陋、热情

激动喜悦

颈联

盘飧、樽酒

简陋

兴奋、歉疚

尾联

篱笆、老头、我

浓重的生活气息

【思考6】明确①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

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

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

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

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②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

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思考7】明确《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流露出诗人的清高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

四、明确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

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节选教学设计

课题

《客至》

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1.反复诵读本诗,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清诗歌的情感线索,领会诗歌的内容。

3.能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语言建构与运用: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提高阅读诗歌阅读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线索。

审美鉴赏与创造:

反复吟咏,把握诗歌的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

背诵课文,理解诗人在《客至》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线索。

难点

理解诗人在《客至》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古人总结了“人生三大快事”:

金榜题名时,同房花烛夜和他乡遇故知。

由此可见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写友情的诗句: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面,我们将学习的这一首古诗也是和友情有关的,那就是杜甫的《客至》。

在优美的语言中进入情境。

创设情境,铺设情感场,在诗意氛围中走进本词。

讲授新课

 

一、文化常识

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

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充满了生活乐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江村》)

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

《客至》作于上元二年(761)。

因为友人的帮助,杜甫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生活也较为安定,时常与田夫野老往来。

一次,一位崔姓县令来访,杜甫十分高兴,不拘礼数,殷勤待客,并写下了这首诗。

二、听名家朗诵,初读本诗

三、文白对译

原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译文: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原文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译文: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原文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译文: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原文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译文:

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鉴赏文本:

通读全诗,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诗的感情基调?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

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

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秀丽可爱。

如何理解“但见群鸥日日来”中的“但见”和“日日”?

“日日”来的是群鸥,点明环境清幽僻静。

“但见”含弦外之音,说明作者生活的单调,无其他访者。

为什么诗人一开篇就写景呢?

诗人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适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为贯穿全诗的喜客之情做了铺垫。

首联点明了时令、地点和环境,描绘了草堂景色的秀丽。

“皆”字写出了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