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09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docx

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控制

黄塔(桃)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第九合同段

马金岭隧道

 

中铁十局三建公司黄塔(桃)项目部QC小组

二○○七年二月十五日

马金岭隧道二次衬砌外观质量控制

一、工程概况:

黄塔(桃)高速公路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境内,是安徽省唯一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我公司承建的马金岭隧道是安徽省在建和已建最长的公路隧道,是本标段的控制工程,马金岭隧道为左右分离式隧道,位于休宁县东临溪镇与龙田乡交界处的马金岭,隧道进口距唯一通道-205国道约2.7公里。

左线隧道施工长度为2172m,右线隧道施工长度为2330m。

本标段隧道为单坡,左线设计坡度1.620%,右线设计坡度1.780%。

隧道平面线型为曲线-直线,左线R=1650m,右线R=3400m。

隧道穿越主要围岩级别为Ⅲ级围岩,岩石类型为微风化英安岩、钾长花岗岩,岩石节理裂隙不发育,岩石完整呈大块状砌体结构。

地下水水质良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为良好饮用水。

本隧道衬砌结构为柔性支护体系结构的复合式衬砌方式,二次衬砌采用模板台车泵送混凝土整体浇筑,为C25防水混凝土,设计方量为57952.54m3。

Ⅴ级围岩加强段二衬厚度为45cm,Ⅳ级围岩一般段和紧急停车带Ⅲ级围岩段二衬厚度为40cm,Ⅲ级围岩段二衬厚度为35cm,Ⅲ级围岩车行横洞正常段二衬厚度为30cm。

质量目标:

争创安徽省“黄山杯”优质工程。

二、QC小组简介:

黄塔(桃)项目经理部马金岭隧道二衬施工质量控制QC小组成立于2006年11月10日。

1.QC攻关课题:

马金岭隧道二衬砼外观质量控制

2.小组名称:

黄塔(桃)马金岭隧道二衬砼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

3.小组口号:

精益求精

4.活动时间:

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

5.活动次数:

6次

6.QC小组成员:

序号

姓名

年龄

文化程度

职称或职务

组内职务

1

韩光明

32

大专

项目总工

组长

2

凡春宇

31

大专

副经理

副组长

3

苏沛春

27

大专

工程部副部长

副组长

4

胡朝龙

31

大专

试验室主任

组员

5

曹克亮

28

中专

技术主管

组员

6

周禄胜

31

大专

工区长

组员

7

王小飞

30

中专

物资部长

组员

8

张春和

30

大本

技术主管

组员

9

王斌

34

中专

技师

组员

10

李水虎

38

高中

班组长

组员

(表1)

小组成员按QC的要求学习活动。

三、选题理由:

理由一:

马金岭隧道为全线的控制工程,为监理、业主、公司关注的焦点,二衬施工在进行隧道涂装之前暴露时间较长,所以二衬砼外观质量关系到我标段工程质量的整体形象,关系到我公司的质量信誉和市场进一步开拓的前景;

理由二:

按照业主要求,打造旅游文化路,保护生态黄山,达到创优目标,在长大隧道施工中“创精品,创信誉”;

理由三:

隧道二衬砼外观质量难以控制,在前面的施工中出现二衬砼表面有“水印”、错台、泛砂等不良现象,公司要求项目人员积极参与,通过此次QC活动探讨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四、质量控制目标:

1.严格控制砼配合比,保证砼强度在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外观色泽均匀一致、砼表面无蜂窝、麻面、气泡和漏捣现象,表面平整、光洁,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施工缝平顺无错台现象;

2.通过本次QC的成果更好的指导和优化施工;

3.质量控制目标可行性分析:

不利因素

1、一部分技术及管理人员首次接触隧道具体施工;

2、工人经验欠缺、操作不熟练.

施工存在困难.

实现目标是可行的

有利因素

1、项目部成立了由领导带头、生产部门和有关人员参加、大家发表意见的攻关小组.

2、项目部编制了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

3、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集中学习了隧道施工.

技术上可行、能力上有保证、领导支持.

(表2)

五、活动情况:

第一次PDCA循环

1.二衬砼施工现状调查:

为了使马金岭隧道二衬外观质量尽可能满足优质工程要求,在首次接触使用整体式二衬台车和高频附着式振动器前,小组仔细研究了整体式二衬台车的操作方法和该振动器的使用说明,以便使整体式二衬台车能灵活操作、高频附着式振动器(以下简称振动器)性能可以达到充分利用的要求。

该台车采用整体式钢模,液压系统调节。

其中标高用顶升油缸调节,拱顶轴线用平移油缸调节,侧模由侧模油缸调节,另外还有32个螺旋支撑对台车钢模进行加固。

振动器激振频率高(9000r/min)激振力11.7KN,振幅小(空载振幅0.8mm),传递效率高。

振动器通过附着钢板与台车模板连接,附着钢板在模板上布置与焊接非常重要。

在参照厂家的建议方案结合二衬台车的结构特点而布置。

每一个振动器在焊接定位后均进行运行调试,以满足施工要求。

砼施工前对以下工作:

1.整体式二衬台车操作;2.振动器起动、停止的方法与间隔时间;3.砼坍落度与下料顺序;4.振动器的使用及砼振捣效果;5.小边墙的浇筑等各项事宜反复仔细地交底,使施工人员对陌生的施工方法有感性认识。

我们找出第一阶段台车脱模后外观存在的问题

二衬砼外观存在质量问题统计表

序号

项目

频数

频率

累计频率

1

砼接缝不平顺

18

36.7

36.7

2

砼表面光泽度较差

12

24.5

61.2

3

模板边角泛砂

8

16.3

77.5

4

拱顶有“水印”现象

6

13.2

90.7

5

砼表面有蜂窝、气泡现象

4

9.3

100

(表3)

2.根据统计表绘制出排列图

(图表4)

绘图:

苏沛春

时间:

2007年12月15日

结论:

从图表可见,砼接缝不平顺、砼表面光泽度较差、模板边角泛砂是影响二衬砼外观质量的主要问题。

3.要因分析

3.1原因分析

针对上面图表中发现的问题并结合统计的数据,我小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对主要原因刨析如下:

(鱼刺型分析图5)

 

3.2要因论证

序号

影响因素

论证内容

检查次数

发生次数

发生频率(%)

时间

要因

确认

1

 

碎石粒径较大

碎石粒径较大,容易造成地泵管堵塞,延缓浇注时间,进而造成二衬砼外观出现层状痕迹.小组针对这一影响因素,对施工现场的具体分工进行了6次检查,其中没有发现该现象。

 

6

 

0

 

0

 

 

 

2

 

塌落度过大

二衬砼的塌落度过大会使衬砌拱顶外观出现”水印”,拱墙无光泽,气泡产生,并为泛砂埋下隐患.对此小组进行了10次检查,其中3次塌落度过大。

 

10

 

3

 

30

 

 

 

3

 

砂石含水量过大

砂石含水量过大会对塌落度有一定的影响,小组针对这一影响因素,共进行了10次检测,其中发现1次砂石含水量过大。

 

10

 

1

 

10

 

 

4

 

地泵性能差

地泵性能较差,就要求增大砼的塌落度,这就为衬砌外观留下了不良隐患.共检查了4次,没有发现异常现象,所以这一影响因素不存在。

 

4

 

0

 

0

 

 

 

5

震动器性能未充分发挥

砼的振捣直接影响到衬砌内实外光.小组共检查10次,结果有1次都发现有部分开关失灵的现象,发生频率为10%

 

10

 

1

 

10

 

 

6

电力系统不正常

小组共进行了4次检查,从未发现异常。

4

0

0

 

7

台车油压系统不正常

小组进行了3次检查,

没有发现此类现象。

3

0

0

8

 

分工不明确

由于分工不明确,可以造成措施不能彻底落实到人,小组针对这一末端因素,对施工现场的具体分工进行了10次检查,其中只有1次发现存在没有完全明确分工的现象,其他均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10

1

10

 

9

操作不熟练

操作人员对砼的知识不熟悉,就很难控制砼的外观质量,小组成员对16名工人进行考核,结果发现有4人对砼的有关知识不熟悉。

16

4

25

10

责任心不强

工人的责任心不强,工作容易出现漏洞,小组针对这一末端因素,共进行了10次检查,检查中只有1次发现员工有脱岗现象,其它均在岗且有较强的责任心。

10

1

10

11

雨天对料场、搅拌站、道路的影响

共进行了10次的检查,只有1次发现此类现象。

10

1

10

 

12

台车模板与小边墙未密贴

台车模板与小边墙未密贴导致砼接缝不平顺的出现。

小组对是否密贴进行了10次检查,就有3次出现未密贴现象。

 

10

 

3

 

30

 

 

13

震动器操作不当

震动器操作不当就很难使砼达到规范要求。

小组对现场的情况进行了10次检查,有1次操作不当行为。

 

10

 

1

 

10

 

 

14

模板缝隙未塞严

模板缝隙一般存在于模板的边缘,倘若塞缝不密实砼因漏浆表面极有可能出现泛砂现象。

10

3

30

(表6)

3.3结论:

通过表6的要因论证及要因确认,我们确定了操作不熟练、塌落度过大、台车模板与小边墙未密贴、模板缝隙未塞严等4项为二衬砼的外观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4.制定对策:

针对以上的4项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现场实际,我QC小组制定了对应的措施方案。

措施方案一:

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交底,通过集训班和师带徒两种形式使二衬作业班组熟悉砼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常识;

措施方案二:

实验人员现场监督,以实验为依据,以砼的设计强度为砝码,严格控制二衬砼的塌落度,消除拱顶”水印”,切实把好二衬砼的外观质量;

措施方案三:

在隧道的曲线段严格控制小边墙的轴线位置,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隧道整体式模板台车的长度浇筑小边墙(即12m一档),以消除由于曲线而造成的不平顺;

措施方案四:

模板边缘的缝隙采用土工布塞严,并用双面胶密封,防止漏浆。

5.确认效果:

通过本次QC课题攻关和上述措施方案的实施,马金岭隧道的二次衬砌外观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颜色均匀一致,模板边角仅有轻微泛砂,砼接缝不平顺问题已基本解决,平整度达到了规范要求,拱顶”水印”也很少出现,各项外观指标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组将后面中出现的其它问题在第二个PDCA循环中进一步进行论证改进。

第二次PDCA循环

1.再次施工现状调查:

台车脱模后我们对砼外观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统计

二衬砼外观存在质量问题统计表

序号

项目

频数

频率

累计频率

1

二档之间砼有错台现象

12

37.5

37.5

2

结构轮廓线条不顺直美观

9

29

72.5

3

模板边角泛砂

6

18.7

81.2

4

砼表面部分有麻面现象

3

9.4

100

(表7)

2.根据统计表绘制出排列图

(图表8)

绘图:

苏沛春

时间:

2007年2月15日

结论:

从图表可见,第二次循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二档之间砼有错台现象和结构轮廓线条不顺直美观二个方面。

3.原因分析

经过小组几次认真讨论,最后一致认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台车加固不到位、台车模板与上档二衬端头未密贴、砼浇筑之前未全面进行检查等3项为二衬砼的外观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针对以上的3项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现场实际,我QC小组制定了对应的措施方案。

4.措施方案:

措施方案一:

加强监督管理,台车就位后,必须对台车模板的加固、拱顶的标高和轴线位置、台车模板与上档二衬端头是否密贴进行全面检查;

措施方案二:

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措施方案三:

每次脱模后的台车模板必须仔细打磨光滑,并且脱模剂要涂刷均匀。

5.确认效果:

通过本次QC课题攻关和上述措施方案的实施,马金岭隧道的二次衬砌外观质量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砼外观色泽均匀一致,表面平整、光洁,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砼表面错台最大已控制在5mm以内,各项外观指标均达到了预期目的,并且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6.巩固措施

6.1将既有施工方法进行完善后整理成册,发给所有施工人员。

6.2对一些关健工序,定人定岗,不得随意调换,确保熟练操作的连续性。

6.3每个月进行一次总结,对质量问题的反弹或新出现的问题运行QC法分析解决。

6.4制定有效的奖惩措施,奖优罚劣,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积极性。

六、总结

通过本次QC活动的攻关成果,表明长期困扰隧道衬砌外观质量的影响因素并非难以控制。

从而也使我们的施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乃至协作队伍的素质均得到明显的提高,使我们在今后的隧道施工圆圈内搏得了一席之地。

在今后的施工中,我们还要继续QC小组活动,通过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来提高我们的团队凝聚力,进而提高我们企业的竞争力。

 

中铁十局三建公司黄塔(桃)项目部QC小组

2007年2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