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112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docx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5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内蒙古呼伦贝尔记叙文阅读5篇(2003—2019)

 

我的母亲(2019年)

老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②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

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地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儿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几发着光。

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③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④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

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来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那时有多少变乱啊!

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

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chóu()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

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A地的泪会往心中落!

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

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宇,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⑥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

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

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

这是一笔巨款!

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B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

“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

”C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

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

由拥挤不kān()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⑦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⑧唉!

还说什么呢?

心痛!

心痛!

(选自《老舍散文》,有删改)

15.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

chóu()划拥挤不kān()

16.文章第⑦段写道:

“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阅读全文,说出“我”从母亲身上收到了哪些感化。

(3分)

 

17.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 分)

晚间,她抱着一盖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18.文中多次写母亲的“泪"。

从下面三句话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2分)

A.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B.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C.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我选句,蕴含的情感:

_

19.文章结尾一段意蕴丰富,结合全文读谈你的理解。

(3分)

 

【参考答案】

15

.(每字1分,共2分)筹

16.

(1)爱花、爱清洁、守秩序的好习惯;

(2)好客的习性;(3)软而硬

的性格。

(每点1分,共3分)

17.“抱

”字生动地写出了油灯昏暗,体现条件的艰苦,母亲却劳作不息,表现了母亲的勤劳和辛苦。

(意近即可得2分)

18.示例:

我选A句,蕴含的情感: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示例:

我选B句,蕴含的情感:

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以及和儿子分别时的依依不舍。

示例:

我选C句,蕴含的情感:

母亲对儿子学业有成并能帮衬家庭的欣慰。

(意近即可得2分)

19.以简朴的语言(或运用反问和反复的

修辞),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却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以及对母亲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之恩的感激。

(语言特点1分,表达的情感意近即可得2分)

(2019内蒙古呼伦贝尔)

 

音乐巨人贝多芬(节选)(2015年)

何为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

到第二层的时候,他(贝多芬)稍稍停留。

随后他走进门来了。

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

hè()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

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

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

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枝笔。

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

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

又怎么了?

”他大声说。

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

“倒霉,今天!

哦,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

“谁?

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道:

“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

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

“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

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着:

“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

他喃喃地如同独语:

“我的好灵魂!

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

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

──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

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xiāo()相隔绝的安静。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1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

重hè()喧xiāo()

12.文段节选自《音乐巨人贝多芬》,请概括出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富有表现力,请加以品析。

(2分)

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14.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

15.选文中画线的语句展示了贝多芬丰富的内心世界,请简要分析。

(3分)

16.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具体说说贝多芬的伟大之处。

(2分)

【阅读链接】亲爱的贝多芬!

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

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

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

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

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

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选自《名人传》)

17.自古以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而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却使我们看到了名人和常人一样也有痛苦、挣扎和矛盾。

本书叙述了贝多芬、、

三位名人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贵的心灵和品格。

(2分)

 

【参考答案】

11.(每字1分,共2分)荷嚣

12.客人拜访贝多芬并与之交谈。

(意近即可得2分)

13.“深邃的眼睛”、“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紧闭的嘴”等词语以形传神,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贝多芬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

(意近即可得2分)

14.比喻(1分)。

生动形象写出了贝多芬耳聋之后无法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痛苦(1分)。

15.示例:

画线语句真实地展现了贝多芬面对客人的理解,内心十分感动。

他耳聋后内心是孤独的,只有音乐能够抚慰他的心灵,传达他的心声。

同时,作为普通人,面对耳聋的打击,他有时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

(意近即可得3分)

16.贝多芬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最杰出的音乐家,而是因为他的音乐是为苦难的人们而写的。

他隐忍自己的痛苦,却用以痛苦换来的欢乐来安慰人们,给人们勇气和力量。

(围绕贝多芬音乐特点和顽强意志两点来谈即可得2分)

17.(2分,每空1分)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

(2015内蒙古呼伦贝尔)

 

大风(2014年)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

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

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了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

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

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

河堤上的绿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

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

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

“看我怎么割。

”爷爷示范给我看。

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

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

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

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

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

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

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

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

”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

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

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

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

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

庄稼慢慢地直起腰。

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

“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

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

”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

”爷爷说着,弯腰推起

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6.莫言说: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分)

17.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⑴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

(2分)

⑵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

(2分)

18.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①“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

”说着,他弯下了腰。

②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

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③“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

”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

”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19.文中画线句子是怎样描写大风来临前的情景的?

请简要分析。

(3分)

20.小说中的“我”具有哪些作用?

(2分)

 

【参考答案】

16.(3分)“我”和爷爷一起去割草,遭遇大风,爷爷与大风顽强搏斗。

17.(2分)

(1)形象地写出了爷爷的歌声低沉有力、节奏缓慢的特点。

(2分)

(2)写出了风之大,表现了祖孙俩敢于面对大风的勇气。

18.(2分)爷爷是一个坦然镇定、刚强坚毅的人。

19.(3分)①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了大风来临前自然界的反应;

②通过富于变化的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风势渐渐变大;

③用词准确生动,富于变化。

(说出①②或①③即可得3分;说出①得2分;说出②或③得1分。

如从另外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0.(2分)①“我”是线索人物,以“我”的口吻讲故事,增强真实感。

②通过“我”在大风来临前后的言行衬托爷爷的形象。

③表现祖孙情深,爷爷对“我”关心疼

爱,“我”对爷爷敬爱依赖。

(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两点必须包含①)

(2014内蒙古呼伦贝尔)

 

一双脚上的修养(2012年)

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

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交流。

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

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

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

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

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执拖布,如临大敌。

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我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

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色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坐到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

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

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恶作剧式地在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上涂鸦。

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

不断的踩踏与不断地擦抹,像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

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了,擦地女工也得以喘口气、歇一歇。

但就在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

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

突然,一阵“沙、沙”的响声,伴着送水男人走路的旋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我开始从上向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绿大衣……最后我终于看到了他的双脚,然后是惊异万分。

他的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

他一走动,塑料袋就随之发出“沙、沙”的响声。

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

我注意到,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

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我发现她眼里竟有泪光涌现。

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但我想到了“修养”这个词。

我想,修养并不是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

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都套上。

(选自《八小时以外》,有改动)

11.简要概括本文的内容。

(2分)

12.从第

段看,“我”愧怍的原因有哪些?

(2分)

13.本文对送水工的描写文字不多,却令人回味,请赏析第

段中的画线句。

(2分)

14.请结合第

段的加点词语,分析女工的心理活动。

(2分)

15.“我”对“修养”一词的理解,前后发生了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分)

16.请简要分析第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分)

(2012内蒙古呼伦贝尔)

烧炭工和绅士(2011年)

亚米契斯

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

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

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

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

“你父亲是个乞丐!

”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眼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

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

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

您儿子对他儿子说:

‘你父亲是个乞丐!

’”老师回答。

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

“你说那句话了吗?

”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

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膊,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

“快说声对不起。

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

“算了吧,算了吧。

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

“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

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

“我不愿意。

”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

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

“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

”绅士问老师。

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

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

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

”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2分)

13.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和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

(4分)

⑴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⑵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14.第

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

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

(2分)

15.结合全文,分析绅士的形象。

(2分)

16.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你认为“精彩”在哪里?

(2分)

 

【参考答案】

12.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绅士要儿子道歉,在两位父亲的促使下,两个孩子和好如初。

(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可得2分)

13.示例:

⑴“皱皱眉头”包含了多层意思:

既有为自己儿子侮辱同学感到意外、吃惊,也有为自己没能教育好儿子感到的羞愧,同时还有为妥善处理好这件事而产生的担忧。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⑵“用力”一词既写出了烧炭工对这位绅士教子有方的感动,也表达了对绅士没有贫贱观念、平等待人的敬佩。

(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14.示例⑴:

孩子,对不起,我难为你了。

你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示例⑵:

我真为你的勇敢高兴,更为你的爸爸感动。

孩子,委屈你了!

(能扣住“爱怜”和“歉意”,语言连贯即可得2分)

15.是一位严于教子、有错必纠、平等待人、尊重弱势群体的绅士。

(写出两点即可得2分)

16.绅士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不能嫌贫爱富;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并主动道歉;从人格上说,人人都是平等的。

(写出两点即可得2分)

(2011内蒙古呼伦贝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