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712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8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 文档.docx

高中生必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Word文档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1.中国古代作家特称

1.老庄:

春秋末老子和战国时庄子合称,均为道家代表人物。

2.屈宋:

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的合称。

3.二马:

一作“两司马”,之汉司马迁和司马相如。

4.王扬枚马:

指汉赋四大家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

5.三曹:

指三国文学家曹操、曹植、曹丕。

6.建安七子:

指魏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7.竹林七贤:

指魏晋时期文学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刘伶、王戎七人。

8.二王:

指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

9.陶谢:

指东晋陶渊明和谢灵运。

山水诗人派别代表人物。

2.中国古代作品特称

1.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3.六经:

《诗》、《书》、《礼》、《易》、《乐》、《春秋》。

4.十三经:

《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5.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6.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7.二十四史:

从《史记》到《名记》的二十四部纪传体通史。

8.经史子集:

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题材的史学著作;指,指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以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

9.风骚:

指《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10.九章:

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

11.九歌:

《九歌》是《楚辞》篇名。

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共十一篇:

《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12.乐府双壁:

指《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

13.三吏:

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14.三别:

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5.三戒:

指唐代柳宗元三篇寓言《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16.永州八记:

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17.元杂剧四大悲剧:

《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倩女幽魂》。

18.元杂剧四大传奇:

《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杀狗记》。

19.十大古典悲剧:

指《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精忠谱》、《桃花扇》、《雷峰塔》、《精忠旗》。

20.十大古典喜剧:

指《救风尘》、《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中山狼》、《幽闺记》、《绿牡丹》、《玉簪记》、《风筝误》。

21.四大古典名著: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22.临川四梦:

明代汤显祖的四部巨作,也称“玉茗堂四梦”。

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23.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3.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作品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为《离骚》、《国殇》和《湘夫人》等。

2.司马迁,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著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

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4.贾谊,汉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

著有政论文《过秦论》和《论积贮疏》等。

5.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著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6.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著有《观沧海》、《短歌行》等。

7.阮籍,三国时期魏诗人、思想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著有《咏怀》八十二首。

8.李密,西晋武阳人,有《陈情表》一文流传于后世。

9.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其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10.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著有《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诗并序》等。

1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著有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

12.鲍照,南朝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

著有《拟行路难》十八首。

13.王勃,初唐诗人、儒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著有《滕王阁序》。

14.张若虚,初唐诗人。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合称为“吴中四士”,在初唐诗风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著有《春江花月夜》。

15.刘知几,盛唐著名史学家,著有《史通》、《直书》等。

16.吴兢,盛唐著名史学家,著有《贞观政要》。

17.王维,字魔诘。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著有《鸟鸣涧》、《积雨辋川庄作》等。

18.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著有《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等。

19.杜甫,字子美,曾任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

有“诗圣”之称,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著有《登高》、《登岳阳楼》等。

名篇“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和“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0.孟浩然,盛唐时期著名山水田园诗人。

与王维并称“王孟”。

著有《夜归鹿门歌》、《孟襄阳集》等。

21.高适,盛唐时期边塞诗人。

著有《燕歌行》。

22.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又称韩文公。

唐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著有《师说》、《祭十二郎文》等。

23.柳宗元,中唐著名文学家。

世称柳柳州,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永州八记》、《柳河东集》等。

24.白居易,自乐天,号香山居士。

中唐著名诗人,其诗善于讽喻和铺陈言事,语言通俗易懂。

著有名篇《琵琶行》、《长恨歌》等。

25.李贺,晚唐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著有《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歌》等。

26.温庭筠,晚唐著名诗人、词人。

是花间词派的重要词人之一。

著有《花间集》、《菩萨蛮》等。

27.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

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

著有《阿房宫赋》、《帆船文集》等。

28.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著有《锦瑟》、《马嵬》等

29.韦庄,唐末五代花间词派词人。

著有《秦妇吟》、《菩萨蛮》等。

30.李煜,南唐末代君主,世称李后主。

著有《虞美人》、《浪淘沙》等。

31.柳永,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著有《雨霖铃》、《望海潮》等。

32.欧阳修,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醉翁亭记》、《新唐书》等。

33.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革新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游褒禅山记》、《林川先生文集》等。

34.苏洵,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以文学著名,世称“三苏”,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著有《六国论》。

35.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开豪放词派之风。

著有《定风波》、《赤壁赋》等。

36.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

开姜夔、张炎一派词风。

著有《苏幕遮》。

37.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著有《声声慢》、《醉花阴》等。

38.陆游,号放翁,南宋时期出名爱国诗人。

著有《关山月》、《书愤》、《示儿》等。

39.朱熹,南宋儒家理学大师。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等。

40.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

著有《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41.姜夔,南宋词人、音乐家。

著有《扬州慢》等。

42.关汉卿,元杂剧代表作家,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著有《窦娥冤》、《望江亭》等。

43.睢景臣,元代散曲作家。

著有《高祖还乡》等。

44.施耐庵,我国元末明初伟大的小说家。

著有中国第一部描写农民斗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45.刘基,字伯温,明代开国功臣。

46.归有光,明代著名古文学家。

著有《项脊轩志》等。

47.徐霞客,明末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文学家。

著有《徐霞客游记》。

48.宋应星,明末科学家。

著有《天工开物》等。

49.李贽,明代思想家,中古自由学派鼻祖,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著有《焚书》等。

50.张岱,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

著有《陶庵梦忆序》等。

51.黄宗羲,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

著有《明儒学案》等。

52.顾炎武,清初思想家、学者、作家,主张“民本”。

著有《日知录》等,

53.魏禧,清初散文家,著有《魏叔子文钞》。

54.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

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被称为“清词三大家”之一。

著有《长相思》等。

55.曹雪芹,清代伟大小说家。

著有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代表古典小说最高成就。

56.章学诚,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方志学家。

著有《渐东学术》。

57.黄遵宪,字公度,清末爱国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著有《日本杂事诗》等。

58.王国维,字静安。

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

著有《人间词话》。

4.中国古代经典著作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初叶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手法多用“赋”“比”“兴”,在章法上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为儒家“五经”。

2.《楚辞》是起源于西汉,由刘向编写的,以屈原作品为主的诗歌总集。

其中名篇为《离骚》。

3.《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历史。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的道家经典。

全书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强调“无为而治”。

5.《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载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贵族的言论为主。

6.《大学》曾子所作的,名列“四书”之一的儒家经典著作。

其文字言简意赅,纲目明晰,名冠四书之首,是我国古代阐释道德文化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7.《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写的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略和言论。

8.《论语》是战国时期著成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9.《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子及其门人所著的道家著作。

其中有许多寓言故事,文学性强。

作者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通过这些故事表现出来。

10.《中庸》是战国时期子思著成的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心思想是中庸之道,追求至诚或至德的境界,位列“四书”末尾。

11.《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著成的,记录孟子思想及其政治言论的上文著作。

说理畅达、发挥详尽,常用譬喻,更具有文学意味。

12.《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及其弟子著成的儒学著作。

中有名篇《劝学》。

1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著作。

中有名篇《郑人有且买履者》。

14.《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集合门客撰写的著作,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

15.《古诗十九首》是南朝时期萧统继承《诗经》、《楚辞》的传统,吸收汉乐府民歌营养撰写的诗歌著作。

善用比兴,形象生动,艺术成就很高。

16.《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者慧能的传法记录。

是中国唯一被称为“经”的佛书。

17.《乐府诗集》是辑录了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诗歌以及先秦歌谣。

中有名篇《孔雀东南飞》等。

5.人物姓名称谓

1.直称姓名:

直称姓名有五个用法。

一用于自称,二用于所厌恶轻视的人,三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四用于尊者对背着的称名,五用于在尊者面前,卑者的互称呼。

2.称呼者处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则可称字、号、谥号和斋名。

3.在传记和评传里,可称官爵、籍贯,即官名、爵名和祖籍地区,以指代所撰述的人物。

4.兼称:

一般情况下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以兼称该人物的生平特征。

6.特殊称谓:

如若人物称谓无法以兼称达意,则使用特殊称谓。

或在姓氏后加行第、名号和官爵,或在人名前添加职业和封地名称。

6.谦、敬、贱称

1.谦称:

一般而言,王侯自称为孤,臣子自称为臣,一般人自称为愚、某、鄙人等,女子自称为妾

2.敬称:

敬称多用于有较高社会地位和当政者。

故称君王为陛下,称已死皇帝其庙号,称师长为夫子,称朋友、尊长为公。

3.对上对下平称为尔。

4.贱称多为自贱称或宗族家庭互称,如:

竖子、贱内等。

5.为表特定关系亦可于宗法近亲称谓前添加特定文字以表特定关系。

添加“从”表示叔伯关系;添加“太”表示长一辈;添加“先”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者。

6.号称

1.谥号:

指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谓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按性质分为三类。

一为表扬性质,二为批判性质,三位同情性质。

2.庙号:

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贡起来的特出名号,如高祖,太宗等等。

从汉代起,因为每个朝代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宋太祖、唐太宗等。

3.年号:

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4.改元: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意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11次年号。

到了明代以后规定一帝一元,才以年号称呼皇帝。

如清高宗的年号为“乾隆”,因此清高宗被称为乾隆皇帝。

5.尊号、徵号:

“尊”为尊敬,“徵”为美好,因此尊号和徵号都是为尊者加上的号,往往具有尊崇褒美的意思。

皇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如清代同治帝曾尊圣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徵号为“慈禧”。

7.年龄称谓

1.襁褓:

原意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后代指婴儿。

2.孩提:

指二三岁的儿童。

3.总角.垂髫:

指幼年儿童。

4.豆蔻年华:

指十三四岁的女子。

5.及笄:

指女子十五岁。

6.束发、成童:

指男子十五岁。

7.冠、加冠、弱冠:

指男子二十岁。

8.而立之年:

三十岁。

9.不惑之年:

四十岁。

10.知命、知天命、半百:

五十岁。

11.花甲、花甲子:

六十岁。

12.耆艾:

古指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

13.古稀:

七十岁。

14.耆耋:

指高寿、老年。

耋指八十岁。

15.耄耋:

指高寿老年。

16.期颐:

一百岁。

8.官职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中央机构。

丞相冠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检查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沿袭秦制称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

后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

明代内阁为最高的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浮沉,首席称谓内阁首辅。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

六部指中央行政机构中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及工部。

此外,中央专门舍友专门机构的工作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

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为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唐代于军事重镇中设节度使,属官有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

宋代州官称为知州,县官称为知县。

明清改州为府,称为知府。

9.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

1.征:

由皇帝招聘社会上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2.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3.荐、举:

由地方官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恶人,任以官职。

4.拜:

授予官职

5.选:

通过推荐或者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6.除:

任命。

7.授:

授予官职。

8.赏:

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职或者爵位。

9.封:

指帝王将爵位或者土地赐给臣子。

10.起:

其用人任以官职。

11.罢:

免去,解除官职。

12.黜:

废掉官职。

13.免:

罢免。

14夺:

削除。

15.升:

升职。

16.擢:

在原官上提拔。

17.拔:

提升原本没有官职的人。

18.迁:

一般的提升。

19.加:

加封,即原来的官衔上面增加荣耀。

20.拜:

按照一定的理解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21.谪:

被降职或者流放。

22.贬:

降职。

23.放:

驱逐或者流放。

24.左除、左降、左转、左授、左宦、左迁:

指降职。

25.出、出宰:

指离开京城外调。

26.罢:

解除、免去官职。

27.免:

免职。

28.废:

废黜、放逐。

29.迁:

调动官职。

30.徙:

一般的官职调动。

31.调转:

变换、调动官职。

32.补:

补充空缺的官位。

33.改:

改任官职。

34.兼:

兼任。

35.摄:

暂代官职。

36.守:

暂时署理官阶高的职务。

37.领:

兼任。

38.悬车:

辞官居家。

39.解官:

辞去官职。

40.致仕:

交还官职。

41.乞骸骨:

自请退休,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42.乞身:

古代人认为做官是委身侍君。

因此祈求退职为“乞身”。

43.请老:

告老,古代管理请求退休。

44.移病:

指上诉称病,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45.解褐:

指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

10.宗法常识

1.宗法:

古代以家族为种姓,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包括分解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送终的那个事情的家法。

这种制度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贵族世袭统治所存在的。

2.嫡子:

指宗法社会中正妻所生的儿子。

3.宗子:

指嫡长子。

一招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同尊敬。

4.庶子:

指封建社会中妾所生的儿子。

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袭,诸侯的君位也如此。

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

5.众子:

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

6.亲戚:

“亲”表示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父母对儿女皆可称为“亲”。

“戚”表示亲属关系比“亲”疏远一些,使用频率低。

7.六亲:

泛指夫子、兄弟、夫妇等亲属。

8.三党:

指父党、母党、妻党。

9.考妣:

父亲死后称为“考”,母亲死后称为“妣”。

10.昭穆:

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

始祖庙在中间。

二、四、六世居左边,为昭。

三、五、七世居右,为穆。

11.丧服:

旧时居丧时候穿戴的服饰。

根据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

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之外为疏。

12.期功:

古代丧服的名称。

期:

服丧一年。

功,指大功和小功,分别为九个月和五个月。

13.太庙:

天子的祖庙。

14.三纲:

封建时代的 一种道德规范,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6.五常:

即“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夫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

即君臣有义,夫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

17.五教:

是父母兄弟子五者之间的封建关系准则。

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

18.七出:

指封建社会一起妻子的七种借口:

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盗窃。

19.三从四德:

“三从”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指妇公、妇容、妇德、妇言。

20.伯仲叔季:

古代兄弟或者姐妹之间按照长幼排行的时候习惯以伯仲叔季为序。

11.礼俗常识

1.礼俗:

即礼仪习俗。

泛指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

2.五礼:

指五种礼仪的合称。

古代以祭祀的事情为吉礼,冠婚的事为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凶礼。

3.六礼:

指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相见礼。

4.冠礼:

古代男子成年的时候举行的加冠仪式,进行加冠礼之后意味着进入了成年的阶段。

5.笄礼:

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时候举行的盘发仪式,

6.合卺:

指结婚。

7.妻:

男子的配偶。

在中法时代指代正式的配偶、嫡妻。

8.妾:

最初指代家庭的女奴,后指代贵族娶的小妾,实际上小妾是女奴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结果。

但地位及其低贱。

9.媵:

先秦时期汉族婚姻制度的一种风俗,以媵妾随嫁的多妻制婚姻。

本意为随嫁,陪送出嫁。

后来也可指随嫁,亦指随嫁的人,或者用来称呼姬妾婢女,也有送、相送的意思。

10.青庐:

指用青布搭成的棚,指古代举行婚礼的地方。

东汉至唐都有这种风俗。

11.文定:

代称订婚。

12.朝:

周代各国的诸侯,按照规定的时间觐见天子,教“朝”。

13.觐:

朝拜皇帝。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称为觐。

14.聘:

天子派卿大夫见诸侯叫聘。

15.誓:

用语言相互表示绝不违背誓约。

16.盟:

指两国以上互相宣誓约定来协同办事叫“盟”。

17.遇:

诸侯之间不在规定的时间或地点忽然想见,就叫“遇”。

18.免胄:

按照古代的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左右的卫士必须脱胄卷甲,以表示对天子的尊敬。

19.祖:

古代践行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为在半路上为别人设宴送别。

20.封禅:

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宗庙还有山川天地。

故古代帝王祭天地最隆重的典礼称之为“封禅”。

一般都是帝王亲自到泰山上执行。

古时候认为泰山是五岳之长,称之为岱宗。

21.斋戒:

古人在祭祀或者进行重大活动之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开荤,表示虔诚。

22社稷:

指古代帝王和诸侯所祭祀的土地称为“社”,谷神称为“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23.牺牲:

古代祭祀的时候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称为“牺牲”。

24.太牢:

古代祭品,指猪牛羊各一头。

25.少牢:

指古代祭祀用品,猪羊各一头

26.崩:

指山倒塌。

古时候用来比喻帝王和王后的死。

27.薨:

春秋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称为薨。

28.棺椁:

“椁”指代装殓诗人的器具,即棺材。

“椁”是外棺。

30.殓:

指给尸体穿衣下棺。

也叫“入殓”。

31.殡:

古代之殓而未葬。

后世把送灵柩到埋葬的地方叫“出殡”。

32.七七:

旧俗指代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

33.丧礼:

古代“凶礼”之一。

旧时处理死者丧葬和跪拜哭泣的礼节。

34.坟墓:

埋葬死人的地方。

古时候将死人埋葬在高于地面的地方。

35.合葬:

指夫妻死后葬在一起。

36.稿葬:

用草毡子裹住尸体埋葬。

37.庐冢:

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者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

38.坐:

以两膝跪地,两股贴在脚跟上。

39.跪:

与坐不同,往往在有急事或者表示谢罪之时,直身,两股也离开了脚跟。

所以前人指出跪与坐二者之间的区别的时候谓之“跪坐而安”。

40.长跪:

直身而跪,表示尊敬。

41.箕踞:

两股着地甚至两腿,傲视对方的样子。

42.拜:

是古人常用的表达礼节的方式,就是叩头行礼。

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

《礼记?

春官?

大祝》称九拜礼分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43.揖:

古代作揖与后世不同,古人作揖是推手,并根据地位不同,推手有高平下之分。

44.执手:

表达亲昵的行礼方式,与现在的握手差不多。

45.寿:

以酒或别的物向别人行以祝福。

46.趋:

臣子见到君王的礼节。

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47.郊迎:

到郊外等候迎接,以示尊重。

48.万福:

旧时妇女对人行礼,口里说着“万福”,后用以作行礼的代称。

49.九宾:

也称为“九仪”,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傧相立于殿庭,迎接宾客上殿庭。

50.百姓:

古代奴隶社会对贵族的总称。

贵族有姓,平民无姓。

知道汉代才逐渐指代一般平民。

51.布衣:

即平民。

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称为“布衣”。

52.臣:

原指代男性奴仆,与“妾”相对,后来成为古代君主时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

53.黎民:

指平民。

54.士:

商周时期最低级的贵族阶层。

卿大夫之下就是士,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了。

55.奴隶:

为奴隶主劳动而无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和杀害。

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