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7163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docx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1、危险性评估的对象

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易发区:

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中,不要受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的影响,再给评估区划分易发与不易发区。

各级政府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作为是否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依据。

目前只要是各级政府同意开展评估的地区,均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

3、目前易发区划分尚不明确,若线性工程通过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如何评估?

建设单位委托你评估,目前暂不考虑易发区与非易发区,同时评估即可。

以后随着政策的细划,再按规定进行。

4、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

(1)

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5、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

(2)

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给评估人员出了一个难题。

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区别

工程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

风蚀砂埋、冻涨融陷、洪水冲蚀

6、我部地质灾害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分类》中,地质灾害多达几十种,应如何理解?

以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的六大灾种为主,其他任何标准或学术讨论都不作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的依据。

地质灾害可以有几十种,但国土资源部贯彻的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主要包括六大灾种,有的是地质灾害,但不属于国土资源部管辖的职能范畴。

比如,地震、水土流失等。

7、矿井突水、瓦斯、煤尘是地质灾害吗?

不在地质灾害评估灾种之列,属于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

8、请明确水土流失是地质灾害吗?

作为全国范围来讲,不属于地质灾害评估的范畴;但广东省目前要求评估。

9、潜在不稳定斜坡与滑坡、崩塌隐患点的区别?

没有什么区别。

似乎崩塌、滑坡隐患点可以预测未来的灾种;

潜在不稳定斜坡,不知道未来可能是滑坡,还是崩塌;

目前两种叫法在评估报告中并存。

1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

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11、前言或序言

列表详细说明评估具体工作量:

1、收集的气象、水文以及地质环境资料,包括报告、图件、钻孔资料;

2、收集有关建设工程的文件:

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初步设计报告等。

3、本次完成的工作量,调查、分析和勘探。

12、“以往的工作程度”具体指什么?

一般常说的“研究程度”,主要指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地质、地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

新构造与地震地质

工程选址、可研、初设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岩土工程勘察等

13、评估范围的确定

技术要求比较清楚。

14、地质环境条件论述

从区域出发,重点阐明评估区的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总体评价:

复杂、中等、一般。

1、跨度大的复杂地区或环境地质条件分区、分段明显的,可以分段分片评价。

2、地貌特征、新构造与地震、岩土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

地貌特征----决定灾害类型和规模。

水文地质条件,尤其可能发生岩溶塌陷地区,一定论述区域性岩溶发育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

地震----沙土地震液化评价与否;

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15、工程重要性有量化指标吗?

有,见评估技术要求中的表5-3

16、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是指在评估区范围内,对灾害点的危险性现状评估:

1、灾害点分布,规模,危害,危险性大、中、小;不要用“较”。

2、重大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估。

17、现状评估编写

1、分灾种进行论述;

2、每一灾种,论述成因,分布,规模,危害,危险性大、中、小;

3、同时以图、表方式加以总结;

4、对有重大灾害点,详细调查,配有平面图和剖面图,并进行危险性评价。

18、现状评估中如果没有地质灾害应如何评估?

没有地质灾害,就不评估。

绝不要画蛇添足。

19、预测评估

针对具体的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对象,对可能诱发的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20、预测评估的编写

按灾种分别论述

按工程单元,分别论述。

如:

水利工程可分为:

1、大坝枢纽区、导流洞、厂房区;

2、库区。

21、现状评估的时限,69号文8.3.1现状评估……对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作出评估,与预测评估是何关系?

我认为,此内容应作为预测评估的内容。

建议以后进一步明确条款的内容。

22、综合评估

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分区综合评估。

1、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等的,要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

2、对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尤其是提出避让或改变建设工程选择的,要提出论证;

3、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第五章第一节

2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综合评估的原则

量化指标的确定

24、对某一灾种危害性、危险性是否一定要定量分析评价?

地质灾害定量评价需要大量的资料,根据评估阶段的精度,评估阶段不要求一定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主要依靠地质定性评价,有条件的可进行定量分析评价。

25、各章小结

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具体详实。

类似于文章摘要一样,做了那几方面的事,同时要说做的结果是什么。

比如,现状评估一章小结,总结性地说明评估区的灾种的成因与分布,具体地总结说明每一灾种的数量、规模大小、危险性大小。

26、结论与建议

结论:

通过评估得出的结论一定要写入结论;不是评估得出的一定不要写入结论。

1、地质环境条件论述(地震级别不是结论);

2、现状评估结论

3、预测评估结论

4、综合评估结论

建议:

一定与结论分开来写,不要混为一谈。

27、避免

文字报告、小结以及结论严禁:

不会发生XXXX地质灾害;

我们只对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灾种进行客观评估。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性,彻底判定不会发生什么灾害,还是比较困难的。

当然,评估中对可能的灾种一定不能漏掉。

28、附图

1、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与现状地质灾害分布图----突出岩土特征;

2、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突出危险性分区。

线性工程---沿线地质剖面图;

片状工程---必要的地质横剖面图。

29、评估报告跨省份如何备案?

由于建设用地的审批是分省份进行的,对于跨省份的线性工程或大的水利水电工程目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一般分省评估,分省备案。

为了方便建设单位的使用,分省报告备案后,可合成统一报告。

满足甲方要求即可。

也可以写一个总报告,分别到沿线省份备案,主要针对该工程在各省的分布地段。

30、是否出台地灾评估收费标准?

目前全国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不一;各省在地灾评估时,对实物工作量要求也不一样。

一时还难以出台全国统一的收费标准。

随着地质灾害调查和易发区划分,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以及评估级别,建议政府制定地质灾害的收费标准。

特此说明

对有关问题的解答,仅属于目前对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评估技术要求的初浅理解,随着评估工作的开展和深入,与新规定有出入的地方,以新规定为准。

 

浅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写法

一、概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在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和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我国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而其中大多数都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规范和约束人类工程活动,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21条明确规定: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同时鉴于重大工程项目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极易诱发地质灾害。

某些省规定对处于地质灾害非易发区内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也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它既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

在某种意义上,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安居的重要因素,同时又具有自然、社会和资源的三重属性,所以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显得迫切而需要。

二、地质灾害危险评估的基本问题

要写报告,首先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

主要有六种,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虽地质灾害可以有几十种,但国土资源部贯彻的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主要包括六大灾种,有的是地质灾害,但不属于国土资源部管辖的职能范畴。

比如,地震、水土流失等。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

1、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

2、调查分析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现状。

3、简要分析评估对象在建设或运营过程中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范围、方式、强度与持续时间。

4、分析论证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设中和运营中加剧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5、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

6、给出建设场地工程建设地质适宜性的评估结论。

7、针对不同建设阶段,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地质工作意见和防治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建议。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类型:

1、现状评估:

基本查明评估区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判定,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

2、预测评估:

①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加剧或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

②对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做出预测评估。

③对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

3、综合评估: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程度。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对象与评估等级:

1、按评估级别分:

一级、二级和三级评估。

2、按评估灾种分:

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裂缝、地面塌陷等。

3、按工程形式分:

点状、线状、面状等。

4、按工程类别分:

有矿山、水电、公路等。

(五)、地质灾害危险性工作程度要求:

1、对拟建工程区,要求查明重要地质灾害的发育地段,圈定危险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能满足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建设用地决策的要求;

2、对在建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能明确指出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地段或地质灾害隐患点,并提出工程对策;

3、对正在运行的工程区,应对工程运行以来的地质灾害危害性进行回访调查,对工程未来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

(六)、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确定:

1、危险性大级:

遭受、加剧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威胁人员安全;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或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达到35%以上;

2、危险性中等级:

遭受、加剧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5000万元之间或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处于5%~35%之间;

3、危险性小级:

遭受、加剧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或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不足5%。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分级、预测评估分级和综合评估分级均可以参照上述要求进行。

(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计算。

常用方法有综合指数法、参数叠加法、模糊数学评判法、信息量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等。

(八)、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基本不设计防治工程的,地质环境适宜;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防治工程简单的,地质环境基本适宜;地质灾害危险性大,防治工程复杂的,地质环境适宜性差(见下表,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分级表)。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组表

级别

分 级 说 明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费用不足工程总投资的10%。

基本适宜

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质构造。

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10%~30%。

适宜性差

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软弱结构成发育区,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防治难度大。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费用占工程总投资30%以上。

三、一般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报告的写法

1、一般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报告的提纲如下:

前言

说明评估任务由来,评估工作的依据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

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二、以往工作程度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

二、地形地貌

三、地层岩性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水文地质条件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阐述已发生的灾种、数量、分布、规模、形成机制、危害对象、稳定性等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按灾种分别进行评估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在山地丘陵区进行工程建设,一般工程设计挖方切坡工程在不稳定边坡,必须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可列专节论述)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区分区评估

   四、防治措施

   结论与建议

   2、成果图件的基本内容

   

(1)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

   比例尺:

按委托单位的要求并考虑便于阅读可自行规定。

该图是以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为背景,主要反映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

平面图内容:

按规定的素色表示简化的地理、行政区划要素;按GBl2328—90规定的色标,以面状普染色表示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采用不同颠色的点、线符号表示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和水文气象要素;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状或面状符号裹示各类地质灾害点的位置、类型、成因、规模、稳定性、危险性等。

镶图与剖面图:

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影响因素,可在平面图上附全区或局部地区的专门性镶图。

如降水等值线田、全新活动断裂与地震震中分布图等。

同时应附区域控制性地质地貌剖面图。

大型、典型地质灾害说明表:

用表的形式辅助说明平面图的有关内容。

表的内容包括:

地质灾害点编号、地理位置、类型、规模、形成条件与成因、危险性与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

(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比例尺:

按委托单位要求井考虑便于阅读可自行规定。

   该图主要反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结果和防治措施。

平面图内容:

桉规定的素色表示筒化地理要素和行政区划要素;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状、现状符号分门别类的表示建设项目工程部署和已建的重要工程;采用面状普染颜色表示地质灾害危险性三级综合分区;以代号表示地质灾害点(段)防治分级,一般可划分为:

重点防治点(段)、次重点防治点(段)、一般防治点(段);采用点状符号表示地质灾害点(段)防治措施,一般可分为:

避让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监测预警措施;

综合分区(段)说明表:

表的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性级别、区(段)编号、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发育强度与危害程度、防治措施建议等。

 3、应附大型、典型地质灾害点的照片和潜在不稳定斜坡、边坡的工程地质剖面图等。

四、不同灾种地质灾害危险评估的写法

(一)、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

对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首先要了解其定义、要素以及成灾因素,然后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评估程序进行评估。

1、定义

崩塌:

陡峭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

在重力作用下,斜坡岩土体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带)整体向下滑动(移)的坡面变形现象。

2、要素

崩塌的要素包括:

高陡临空面、不利的岩性组合、不利的结构面以及“倒石堆”堆积等。

滑坡的要素包括:

滑坡体、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动面(带)、滑坡床、滑坡舌、主滑线、拉张裂缝、羽状裂缝、鼓张裂缝、扇形张裂缝、封闭洼地(滑坡湖)等。

3、成灾因素

无论是崩塌还是滑坡,其成灾因素都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当然在有些灾害是在自然和人为复合作用下共同产生的。

(1)自然因素包括:

不利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特殊的气候条件、地震等。

(2)人为因素:

即就是不利的人类活动,包括工程开挖坡脚、堆载、爆破振动、水库蓄(泄)水以及矿山开采等。

4、评估报告写法

对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的写法是:

在初步查明其地质环境和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崩塌、滑坡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对评估区征地范围内的建设适宜性作出结论,并提出防止措施建议等。

(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

1、泥石流的定义:

由于降水、融雪等原因发生在山区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的特珠洪流。

2、泥石流的分类:

(1)、按物质组成分为:

泥流(rc≥1.6tf/m3,泥沙粒径主要由均匀的粉粒级以下物质组成)、水石流(rc≤1.3tf/m3,粉粒及粘粒含量极少,以沙、块石为主)、泥石流(rc≥1.3tf/m3,介于上述二种类型之间)。

(2)、按流域的沟谷形态分为:

坡面型泥石流和沟谷型泥石流。

3、泥石流的识别特征:

(1)、泥石流的活动过程特征:

形成——输移——堆积;

(2)、泥石流的要素特征:

物源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4、泥石流成灾类型

(1)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灾害沿通过地区展布,随地形变化成带状和片状。

(2)快速冲毁或淤埋通过地区的生产、生活设施及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

(3)因堵塞而造成堵塞体上游的淤埋与淹没的灾害,堵塞体下游因堵塞体溃决而突发的冲毁或淤埋的灾害。

(4)诱发大河上、下游河段的灾害,直接灾害后果严重,难以抗御,并易诱发次生灾害。

5、泥石流特点及形成条件

特点:

暴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猛、破坏力强。

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松散的物源(土石)、可以携带松散物质的水和一定纵坡降的沟谷。

为此,崩滑流极易形成灾害链。

判别:

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三个方面部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条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

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粘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沟谷,今后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

6.评估的实施步骤

(1)、评估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根据评估项目的重要性和成灾环境的复杂程度确定评估等级,并根据评估种类确定评估内容及任务;

(2)、收集相关的基础资料,并根据基础资料进行现场踏勘;

(3)、按建设项目确定评估范围;

(4)、按评估要求进行现场详勘,分类收集有关资料分项进行评价和量化处理。

包括计算和确定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泥石流重、发展期、频率、流量、流速、规模及强度等;

(5)、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

包括:

(1)划分泥石流活动危险区

(2)确定泥石流活动的综合致灾能力和建筑物承(抗)灾能力(3)计算灾害损失(4)确定泥石流活动的破坏程度(5)进行灾害和灾情分级(6)计算防灾效益(7)进行泥石流活动分级(8)预测分析泥石流活动成灾机率或危险程度等;

(6)、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三)、地裂缝、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估

地裂缝:

地表岩、土体在自然作用或者人为活动影响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隙。

有地震裂缝、构造裂缝和因为滑塌形成的地面裂缝。

后者多为崩、滑、塌、沉降在地表的一种表象。

地面塌陷:

地表岩、土体在自然作用或者人为活动影响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而造成灾害的现象或者过程。

地面形态多样。

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的危险性评估与前述的“崩、滑、流”等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程序基本相同,这里就不在重述。

五、不同工程类别的地质灾害危险评估报告的写法

(一)、矿山地质灾害危险评估

矿山建设项目有别于其它建设项目,矿山开发项目更加有必要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评估要求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研阶段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

因此,在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应当把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区,特别是具备探矿权人,今后一定时间可能开发的矿产资源分布地段,划为地质灾害易发区,以此为依据,可以保证矿山建设项目都能在建设前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从而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证矿山的顺利建设、安全运行。

(2)、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岩溶塌陷都发育较弱的地段,如果忽略了地下矿产资源的存在及未来开采的可能,往往容易被规划为不易发区,从而失去了要求矿山建设项目进行灾害评估的法律依据。

(3)、要求新建、改扩建矿山项目必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从而要求所有新建、改扩建矿山项目开展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工作(包含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

(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不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5)、把矿山地质灾害视为“影响较大、破坏严重的特殊环境地质问题”。

2、报告编写需注意的问题

 

(1)、应充分了解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它项目比较,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更剧烈。

引发的地质灾害较多。

评估工作难度大。

因此,在接受评估之前,更应该对“69号文”要求的工作程序及每一阶段工作内容、难度有所了解。

(2)、工程概况应了解矿山建设项目的开采方式、开采深度、矿区面积等;掌握是新建还是改扩建工程;了解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概况;了解周围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水源地、泉、地质遗迹、居民地、地面地下设施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