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1946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docx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汇总

1、单选10*1

2、多选10*2

3、名词解释3*4

4、简答3*5

5、论述2*15(联系实际、名词解释)

6、案例1*13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既是政治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但这门学科名称很不统一,主要有:

公共政策学;政策学;政策科学;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

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现实。

公共政策学的内涵

(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二)按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三)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四)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以有效地控制和解决社会问题为根本诉求,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为研究目的。

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

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因此简单地讲,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1.公共政策基本原理

2.公共政策运行过程

3.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4.公共政策主要领域

5.公共政策学本身

以上内容构成了公共政策学的学科体系和基本框架,也构成了公共政策学的基本知识内容,基本上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大致理论路径和综合取向。

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1、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性质

根据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1.跨学科的综合性

公共政策学不是作为某一现存学科的更新出现的,而是全新的跨学科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

2.应用性

该学科创始人拉斯韦尔指出,公共政策学是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解决那些结构和关系都很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工具。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试图运用自己的智慧有效地控制并塑造自己的未来。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它要求公共政策研究者对公共政策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并运用研究的成果为改进现实的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服务,使公共政策的制定更加合理,使公共政策执行更加顺利,从而有效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3.科学和艺术的统一性

公共政策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作为一门科学,公共政策学以理性原则为基础,确立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方法建立各种理性模型,从而达到改进政策制定系统的目的。

作为一门艺术,是因为政策过程十分复杂,众多的变量因素和不确定因素使政策过程又不能完全依靠理性方法和原则,还要考虑经验、预见、灵感等超理性因素,以及情感、心理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公共政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政策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路径依赖。

公共政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实验方法、系统科学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技术工具方法等。

1.社会调查方法

2.社会实验方法

3.系统科学方法

4.比较研究方法

5.技术工具方法

四、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

概念是思维和分析的基本工具。

具有统一的、界定明确、逻辑结构严密的概念体系,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

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

1.核心概念

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是反映公共政策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概念集。

第一组:

公共政策学、政策科学、政策研究、政策分析;第二组:

公共政策、公共利益、公共权力、政策过程、政策功能;第三组:

政策系统、政策环境、政策网络等;第四组:

政策类型、政策结构等;第五组:

……;第六组:

……(共十二组)。

2.次级概念

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

例如,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子概念;政策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是政策类型的子概念;政策宣传、政策实验、政策执行者、政策执行对象、政策执行方法是政策执行的子概念;政策替代、政策合并、政策分解、政策缩减是政策终结的子概念等。

3.边际概念

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在公共政策学形成的过程中,一系列学科特别是政治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等,为这个新兴学科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公共政策学的许多概念都是直接地从这些学科的概念体系中“拿过来”的。

我们之所以称这一类概念为边际概念,是因为仅凭这一类概念还不能判断公共政策学已经形成自己的概念体系。

第二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人们有关公共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也在产生与发展。

当这些知识、思想和观点积累到相当宏富的程度时,一旦有人能够对它们进行整合并发现和掌握系统地观察与研究政策过程的方法,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就产生了。

一、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

简单朴素的政策思想在人类社会初期早已形成,人们也一直没有间断从不同方面对政策及政策实践进行各种形式的研究。

我们把从上古时代直到20世纪中期的政策研究,统称为“前公共政策学时期的政策研究”。

但是,专门以政策为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却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公共政策学虽然最早出现在美国,但总的来说,它是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1.公共政策研究的起源

政策早已有之,直观的、朴素的政策思想也早已有之。

政策问题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尤其是国家的形成而出现的。

政策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是统治者维护其政治统治的根本措施。

随着统治者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一些专门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的政策研究和分析人员——谋士和智囊变应运而生,因而出现了关于政策和政策研究分析的经验和思想。

就中国来说,古代中国的政策与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1)史官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2)策士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3)谏议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4)科举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就西方来说,政策及政策研究的思想也相当丰富。

西方古代历史典籍记载了大量的统治经验,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马基雅维利等圣贤先哲们的著作中可以找到有关政策和政策研究的论述。

从产业革命起到20世纪初叶,直接为公共政策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有:

亚当·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

他们在经济学、军事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等领域里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方法论探索,其成果不仅对他们各自耕耘其中的学科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为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

2.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根源

公共政策学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初期孕育成形而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美国诞生的。

这门学科得以形成的历史条件,一些是其他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造成的,另一些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2)决策科学的形成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二、公共政策学发展的基本过程

(一)公共政策学在西方的发展

1.公共政策学的创建时期(20世纪50年代)

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D.Lerner)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

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

这本书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他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拉斯韦尔揭示了公共政策学的六大特点:

(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3)它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它是一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

2.公共政策学的形成时期(20世纪70年代)

西方公共政策学进入正式形成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公共政策学“三步曲”的出版,即《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1968)、《政策科学探索:

概念与适用》(1971)、《政策科学构想》(1971)。

德洛尔被认为属于第二代公共政策学家,其学术背景是公共管理学而不是政治学。

他对公共政策学的学术贡献主要有:

(1)分析了行为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

(2)指出了美国公共政策学进入新阶段的发展方向;(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等概念;(4)强调了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

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方法论的多样化;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3.公共政策学的反思时期(20世纪80年代)

到了20世纪80年代,西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多地对学科采取谨慎的批判态度。

主要表现在:

(1)加强政策价值观或公共政策与伦理关系问题的研究;

(2)加强政策效率和比较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

(3)开展政策信息多元化方面的研究,强调政策学家与政治家合作。

4.公共政策学的拓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各国国内政策的影响和压力与日俱增,从政策制定者到政策分析家和学者开始深切感受到加强宏观政策分析和拓展政策研究新方向的重要性。

(1)重视宏观政策研究,促进政府政策制定系统改革;

(2)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开展公共政策调查;

(3)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日益融合,促成公共政策新的研究范式;

(4)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

倡导的是“混沌原则”、“不确定性”和“诠释学观点”,强调“权变观点”或“多元思考”。

从时间(纵向)上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历史考察表明,它走过了一条创建——形成——反思——拓展的道路。

从空间(横向)上来看,西方公共政策学的发展走过了一条学科化——组织化——产业化的道路。

(1)公共政策的学科化表现为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专业学会的成立、专业刊物的问世;

(2)公共政策的组织化是学科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组织保证;

(3)公共政策的产业化是公共政策学科化和组织化的必然结果。

(二)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1.第一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公共政策学的引进时期。

2.第二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公共政策学在中国已经形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

第四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类型与功能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为解决一定的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而确定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方向。

西方学者的定义

威尔逊(WoodrewWilson)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拉斯韦尔(HaroldD.Lasswell)和卡普兰(A.Caplan)的定义是:

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伊斯顿(DavidEaston)把“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

戴伊(ThomasR.Dye)的定义是:

“公共政策是一个政府选择要做的任何事,或者它选择不去做的任何事。

安德森(J.E.Aenderson)的定义是:

“公共政策是一个有目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所制定的政策”。

艾斯顿(RoberEyestone)的定义最为宽泛。

他认为:

“从广义上说,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有关公共政策的定义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主要类别:

1.“管理职能”型定义

主要强调: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而实施的规范控制手段;是政府从自身利益和公众利益出发进行的具体管理;是政府为主的各种利益个体与群体参与的管理活动。

代表人物:

威尔逊、伊斯顿、张世贤

2.“活动过程”型定义

主要强调:

公共政策是政府有明确目标的活动;是政府运用大量资源,通过相关的规定、措施来实施决定的活动过程;是包括决定、实施等环节在内的具有连续性的活动过程。

代表人物:

拉斯韦尔、安德森

3.“行为准则”型定义

主要强调:

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制定的谋略,是引导个人、组织和团体行为的准则;是管理部门保证社会或某一区域向正确方向发展的行动计划或方案。

代表人物:

张金马、陈庆云、陈振明

公共政策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一、决定、决策、对策与政策

二、纲领、路线、方针与政策

三、战略、策略、战术与政策

二、公共政策的产生于发展

公共政策的产生

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初始条件,或者说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

(1)公共问题的形成;

(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实现其阶级意志的工具而产生的。

公共政策的发展

公共政策是一种国家和政府行为,它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演进、社会形态和国家形态的变迁而不断发展。

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社会生产力虽有进步,但是社会经济在总体上则是自然经济;国家形态虽日趋发达,但是基本的是政治体制是君主制,统治者的理念是“家天下”、“朕即国家”,国家和政府的政策不以公共利益而完全以统治阶级乃至某一统治集团的利益为根本诉求。

近代以来,特别是产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力不断地获得解放,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采,国家形态和政府体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所有这些,都推动着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3)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国家和政府几乎以执行政治统治的职能为唯一职能,而执行社会管理的职能也以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为目的。

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于执行社会管理的职能,而其目的不仅是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发展。

(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少数统治者个人甚至最高统治者一个人的品格、智慧、学识和视野等因素;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特别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府和人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三、政策类型:

从内容特征上划分(公共政策的内容构成)

一、公共政策的层次类型(名词解释)

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1.元政策

元政策是相对于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而言的一种总的政策,是“政策的政策”。

它是规范和引导政策制定、执行、评估、调整等行为的准则和指南,其基本功能是引导人们正确地制定、执行、评估和分析政策。

元政策涉及各种有关政策的理念、思维、思想等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的知识整合;在政策实践中,元政策的改变是缓慢而困难的,但是,一旦获得改变将带来政策的革命性变革。

2.总政策

总政策是指政策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带有根本性、指导性和决定性作用的政策。

一个国家的总政策,是指该国政府在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上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

总政策也称为战略决策、基本路线、根本路线、总路线、总方针、总任务等。

它是其他各种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属,其他各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以总政策为依据,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总政策。

总政策的表现形式有:

(1)宪法;

(2)执政党的党纲;(3)执政党领袖、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正式报告;(4)执政党和政府的正式文件。

总政策一旦形成和确定,将贯彻某个历史阶段的始终,因而具有较长时期的稳定性。

总政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的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

3.基本政策

基本政策是连结总政策与具体政策的中间环节。

一方面它根据本领域、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将总政策的原则规定具体化,另一方面它又是制定具体政策的依据和原则,是指导本领域、本部门的全局性政策。

基本政策可分为阶段性基本政策和领域性基本政策。

在基本政策中,在一个时期内显得特别重要的,又称为“基本国策”。

在政策体系中,基本政策既从属于总政策,又统帅具体政策,它处于总政策与具体政策之间,是保证总政策得到贯彻实施的重要一环。

4.具体政策

具体政策是在基本政策的指导下,为解决某特定时期、阶段和范围内的某类或某个特定问题所确定的具体方案、规定。

它是基本政策的具体化,是将基本政策所规定的目标、任务付诸实施的工具和手段,是解决具体问题的依据。

具体政策的特征:

(1)涉及面广,形式多样;

(2)层次复杂,针对性强;(3)执行性强,操作性强;(4)时效性强,变动性大。

在政策体系中,具体政策处在基础层次,又是前沿地位,它是总政策、基本政策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

离开具体政策的实施,总政策、基本政策就会落空,就不能实现政策目标。

二、公共政策的领域类型

1.政治政策

(1)政治政策是指一定的政策主体在政治生活领域里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标而针对相关对象制定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它是政治体系(国家、政府、政党等)得以存续、维持和发展的根本举措。

(2)获取、巩固与增强国家权力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是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

(3)政治政策包括外交政策、国防政策、国家安全政策、公共安全政策、人力资源政策、阶级政策、民族政策、政党政策,等等。

2.经济政策

(1)政策主体在经济领域里为达到一定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目标而制定的调整人们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的准则与规范,被称作经济政策。

(2)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是经济政策的两个基本的层次,其基轴是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获取最佳社会经济效益是经济政策的核心价值。

(3)经济政策包括产权与经营权政策、农业政策、工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环境政策、房地产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等。

3.社会政策

(1)社会政策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经由国家立法与行政的手段,促进社会各阶层均衡发展的一种途径。

(2)社会正义、社会公正、社会协调和社会稳定是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

(3)社会政策主要包括劳动政策、医疗卫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公共救助(社会救济)政策、人口政策、宗教政策,等等。

4.文化政策

(1)文化政策指的是政策主体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领域里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发展规划、指导原则和行为规范。

(2)教育政策包括国民义务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政策、职业教育政策、继续教育政策、社会教育政策,等等;

(3)文化政策包括大众传播(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政策、文学艺术政策、体育政策,等等;

(4)科技政策包括科技发展政策、科技管理政策、科技开发政策、科技产业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等等。

三、公共政策的其他类型

公共政策的内容是极其复杂和丰富多彩的。

因此,人们几乎可以从任一角度、任一标准对公共政策的内容进行类型划分。

对公共政策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和类型学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揭示公共政策的内容构成及其各自具有的特殊性质和功能,从而有利于政策主体针对各不相同的政策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

1.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2.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3.初始政策和反馈政策

4.确定型政策、不确定型政策、风险型政策

5.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

6.积极型政策与消极型政策

7.能动型政策与被动型政策;

8.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政策;

9.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10.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11.物质性(或实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或象征性)政策。

四、政策类型:

从形式特征上划分

公共政策的横向形式构成

1.立法决策

立法决策是以上五种政治体制中公共政策共有的一种形式,这是现代国家都以主权属于人民为根本理念并且都实行代议制民主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人大决策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不是处于平等的地位,而是高于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其立法权限的行使不受任何制约。

2.行政决策

所谓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一定程序和方法做出的决定。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形式:

①行政法规。

②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③部门规章。

3.司法决策

由于国家司法机关在这些政治体制中的权力地位各不相同,所以司法决策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也就有相当大的差别。

4.国家元首决策

前述五种政治体制中的每一个国家,一般都设有国家元首(或称国王,或称总统,或称主席,等等)。

然而只有属于总统制、半总统半议会制这两种类型的国家,才存在国家元首决策。

在半总统半议会制国会里,总统决策与行政决策的界限是清晰可辨的;而在总统制国家里,由于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所以国家元首决策与行政决策似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

5.执政党的政策

在前述五种政治体制中,执政党的政策均对公共政策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除以中国为代表的政治体制外,其他体制中的执政党的政策,不能直接成为公共政策,而要成为公共政策,须经历一个复杂的转化过程。

将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有三种类型:

第一,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方案。

第二,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通过。

第三,政府决策以党提出的政策原则为依据。

总起来讲,赋予党的政策以国家政策、政府政策的形式,使之定型化、规范化、法制化,是党更有效地实现其对国家和政府各机构的领导以及在社会生活各领域贯彻其主张的基本途径。

公共政策的纵向形式构成

公共政策的纵向形式构成的类型差异,取决于国家结构,所谓国家结构,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正式的、稳定的关系。

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可划分为两个基本的类型:

单一制与联邦制。

在单一制国家,国家结构只划分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个基本的层级,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制定国策的权力,因此地方政策以及在地方政策体系中处于最低层级的基层政策,对中央政策是一种直接的上下级的服从与被服从关系。

在联邦制国家,国家结构被划分为联邦政府或中央政府、州(或邦,或加盟共和国)政府、地方政府三个层级,前两个层级都可以在宪法规定的或默示的权力范围内单独地制定政策。

以决策者即公共权力机关的层级或纵向结构为标准,公共政策的纵向形式构成可划分成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或基层政策。

地域性是地方政策、基层政策与中央政策(国家政策)的一个根本区别。

这里的地域性指的是这种政策的有效性只能在制定这种政策的地方政权、基层政权所管辖的特定地域范围内有效,一旦越出这一空间范围就完全失去效力。

根据现行宪法,当代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的制定必须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进行。

从形式上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有两个、三个、四个层级:

(1)直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