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2057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docx

江西省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

江西省2017届高三4月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

江西省2017届高三4月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

第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表是一根直立于余平地上的杆子,古人用来测量日影长短。

古人何以学会了立表测影?

原因就在于人们对自己身影的了解。

由于古人最早认识的日影只能是自己的身影,因此最原始的测影工具也就是人体自身。

然而,长期以人身测影既不现实,也不准确。

于是古人为解决他们在空间与时间上所遇到的麻烦,就必须创造出一种足以替代人体测影的天文仪具,这便是表。

正是由于原始的表为模仿人体测影而出现,所以支撑人体直立而完成测影的股骨之名便被自然地移用作为表的名称。

《周髀算经》说:

周髀长八尺。

髀者,股也。

髀者,表也。

很明显,原始的表名髀,而髀的本义正是人的股骨。

由于先民测影历史悠久,这种以髀股作为表的创造,至迟在公元前第四千纪的中叶就完成了。

传统的表的高度被规定为八尺,刚好相当于人的身长,这同样显示了早期人体测影的遗俗。

古人立表必先校正表的垂直,这使他们逐渐认识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以直立的表取于人的髀股而名股,晷之长名勾,完成了对勾股定理的证明。

这体现了天文学对数学的促进。

表的另一个更常使用的名称叫臬。

由于时空的规划必须依靠立表建准,而时空制度的完善又是一切人文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于是作为表杆的臬与作为度尺的圭彼此结合的圭臬也就具有了标准和准则的意义。

东周时期,人们普遍将表称为祖臬,已将圭臬视为建立时空体系、人文制度及人伦道德的法则。

从天人关系发展出的道德观念以诚信为本,这种认识源于天时具有的不期而至且恒久不变的特点,所以古人将时间视为诚信的象征,用以测度时间的表与圭也都被赋予了诚信的意义。

古代盟誓将盟辞书于石圭,也是借圭所具有的诚信内涵体现盟誓见信的宗旨。

这种文化观念与圭表致日的密切关系充分反映了天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表还有一个更富政治意义的名称——中。

中本为立表测影与建旗取中的会意字,这些活动可引申出中所具有的中正与中央的双重内涵。

立表首先要保持表的垂直,这意味着表处于一种不向东、西、南、北任何一方倾倚的中正状态,这使中具有了中正的含义。

立表建旗而聚众,表的位置处于四方的中央,这使中又具有了中央的含义。

从这一含义发展出的居中而治的政治传统,要求统治者必须找到天地的中央,那里是建立王廷的理想之所。

而天地之中的求测,需要用圭表来完成。

先民的测影实践使他们逐渐懂得,夏至之日以八尺之表测影,当正午时刻的影长为一尺五寸,这个地点便是天地的中央。

商周两代,人们在嵩山测得了这个影长,并以此作为天地之中,创造出中域、中土、中原、中国等重要的政治地理概念。

而由此发展出中华的思想,最终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名称,同样留有天文立表活动影响的深刻印迹。

圭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仪具,古人以其观天地阴阳之体,正位辨方,定时考闰,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作为中国文化核心内涵的人文传统。

它不仅是天文建时所奉之准则,更是经纬人文制度之准绳。

中国天文学作为传统文化之源,于此可见一斑。

(摘编自冯时《圭表的创制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人用来测量日影长短的直立于平地上的杆子,是古人为解决人身测影在空间与时间上所遇到的问题而创造出的天文仪具。

B.原始的表被命名为髀、传统的表的高度被规定为刚好相当于人的身长八尺,这些都显示了早期人们运用人体来测影的遗俗。

C.勾股定理中的勾本义指晷之长,股本义指人的髀股。

古人在校正表的垂直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D.中有中正的含义,由此创造出中域、中土、中原、中国等政治地理概念,并发展出中华的思想,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名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最早认识的日影是自己的身影,最原始的测量日影的工具是人体自身,正因为这些原因,古人学会了立表测影。

B.文中引用《周髀算经》对髀的解释,目的是说明原始的表是模仿人体测影而出现的,以人体测影的历史非常营悠久。

C.古人盟誓将盟辞书写于石圭,这是因为用来测度时间的圭被赋予了诚信的意义,这又和古人将时间视为诚信的象征有关。

D.商周两代,人们把嵩山认为天地之中,这是当时的人们运用圭表在夏至之日测试嵩山正午时刻的影长而得出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期以人身测影既不现实,也不准确,于是替代人体测影的表应运而生,这说明,满足人们现实活动的需要有可能催生某种发明创造。

B.圭臬引申为标准和准则,这一引申义很早就已出现,如东周时期的人们已将圭臬看作建立时空体系、人文制度及人伦道德的法则。

C.在我国古代,完成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订立盟誓、求测天地之中等活动都带有天文活动的痕迹,因为这些活动中都可见到表的身影。

D.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仪具,表不仅推动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而且还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对我国文明历史的发展作用巨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茶尖上的大千世界

蒋蓝

近日阅读了两部日本人写于百年前的游记,其一是山川早水的《巴蜀旧影》,另外一部是中野孤山的《游蜀杂俎》。

巧合的是,他们用日本人特有的认真与细致,工笔描摹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致与奇异物产。

峨参、雪胆、白腊、水晶、楠木、枞树、谷类、蟠桃等等,应有尽有。

沉重的物质世界在佛光与兜罗锦云的笼罩下缓缓飘飞,而峨眉山的茶香,却让飘飞的世界舒缓下降,在一盏茶的时光里纤毫毕露,亭亭玉立,反刍背光之物的氤氲。

但看来这两位日本旅行者并不精于茶道,游记里只提到此地盛产毛茶。

而据《峨眉志》记载:

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

今黑水寺绝顶处产茶一种,味初苦而终甘,不减江南春茶。

1964年,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到峨眉山万年寺与老僧品茗对弈,对所品之茶盛赞不已,便问道:

这是何种名茶?

老僧人答道:

此茶乃峨眉山万年寺一带高山上的特产,尚未命名,就请元帅赐名吧!

陈毅元帅凝视杯中之茶,只见汤清叶绿,芽脉碧透,一派盎然生机,便由衷地说:

这茶多像鲜嫩的竹叶啊!

就叫竹叶青吧。

从此,蜀中名茶竹叶青,便远播四方了。

其实陈毅元帅喝的那茶,故名就叫峨眉雪芽,是中国扁平绿茶的代表,更是蜀茶中的佼佼者。

唐时谓峨眉白芽、峨眉雪茗,宋时又有雪香、清明香的雅称。

唐代诗僧贾岛在《送朱休归剑南》一诗中道:

芽新抽雪茗,枝重集猿枫。

可见当时由峨眉山道、佛两门焙制的峨眉雪芽在唐代已是闻名遐迩,位居国茶之列,飘香长安了。

如果说很多绿茶是雨雾的宠儿,那么,峨眉雪芽则是雪的公主。

峨眉山风景区西面的小凉山方向,至今存在着一种鲜为人知、被世界气象和物候学界称为华西雨屏现象的特殊气候带,形成了每年长达140多天的峨眉雾凇、130多天的雨淞、近百天的雪霁现象。

因为雪的滋润,茶的香气滋味会更胜一筹。

今天,代表峨眉山茶文化的峨眉雪芽两万余亩有机生态茶园,分布在远离景区的黑水村、龙洞村等几个村落,仿佛森林放置在记忆底片上的倒影。

在海拔800米一线的茶园,几乎被树冠如云的楠、樟、柏、杉所浸润;而海拔1000米以上的茶园,则由竹、棕、杉及乔木类药用植物杜仲、黄柏所重重掩映,形成奇特的共生。

峨眉雪芽置身于一片净土,吸纳天地精华,与数千种野生植物、动物共生共荣。

因此,天地之灵,并不总作佛门狮子吼,更多的时候,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泽被万物!

而今,在峨眉平原已经被油菜花铺垫出一层花毯的丽春时节,峨眉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茶园里,黝黑的茶树终于吐出一星嫩绿,击碎挂在枝条上的残雪,让春的天使之足,站立在针尖之上舞蹈!

在距离金顶不远的杜鹃池路边,我要了一杯慧心级的雪芽。

冲入沸水,看着茶杯里的茶叶片片打开,一芽一叶,渐而聚集在杯底,根根玉立,宛如芭蕾舞的足尖。

我端起杯子,慢闻细品,味淳意幽。

水中的茶叶仿佛一个妙女舒展峨眉。

我突然想,尽管峨眉山的得名有四种说法,历来争论不休,但有没有一种巧合,是某个人在此品茗,见茶叶舒展如女子之眉而获得一个惊人暗喻呢?

呵呵,这些推测,只能留待好事者去评说了。

其实,任何一个钟灵毓秀之地,有名茶问世,好像总是合理的。

但有名未必就好。

那些深蕴大道的事物,总是以一种平常心,来面对喧嚣世界的。

恍惚间,我仿佛明白了一些峨眉雪芽的玄机与禅意,事上有理,理中有事。

须弥藏芥子是事实,芥子纳须弥是禅理。

一片茶叶,蕴藏着峨眉山的天籁净土,蕴藏着飞舞于百峦青翠之上的晕光。

一万年寺,一峨眉茶,如山光水影,在静心品茗中,人们总能感受到一些置身红尘之外的静美——这就足矣。

这伫立于水杯里的茶叶,舒展的峨眉,是普贤菩萨的印相(手的姿势)吗?

所以,盏中暗香浮游、香溢四袭的峨眉雪芽,既无须像陆游那样去比较贡茶顾渚春,也根本无须去比肩龙井茶,因为,普贤的手影是不可比的。

【注】须弥藏芥子:

须弥,古印度神话中的高山,后为佛教所用;芥子,比喻极为微小的事物。

(选自《极端植物笔记》,有删减)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陈毅元帅在不知蜀山名茶已有峨眉雪芽之名时,将它取名为竹叶青,虽然未免唐突,但也较好地体现了这茶中佳品的形状、色泽特征。

B.称峨眉雪芽是雪的公主,是因为这茶生长在峨眉山深处,不仅长年有雨雾相随,还常常与雪为伴,冒雪萌生,得到了不同一般的滋养。

C.峨眉山的得名有四种说法,历来难有定论。

看沸水中的茶叶舒展如女子之眉,便推断山之得名乃出于这惊人的巧合,失之牵强。

D.文章结尾处,说顾渚春、龙井茶再好,也难以与峨眉雪芽比肩,因为前两种茶再好也是俗世之物,后者却是普贤的手影,是佛中圣物。

5.细读全文,简要说明散文标题茶尖上的大千世界的含义。

(5分)

6.这篇散文在选材和结构上都颇具特色,请作分析说明。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个人,一所大学

陈序经,字怀民,1903年9月1日出生于海南文昌县,早年随父两度侨居新加坡。

1925年夏,复旦大学毕业后,陈序经到美国深造,1928年取得博士学位。

此后,他又前往德国留学,研究欧洲的政治、哲学和文化。

1931年,陈序经回到广州,在岭南大学任教。

1934年夏,陈序经来到当时还是私立的南开大学,任职经济研究所,颇受校长张伯苓的器重。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北大、清华与南开决定合并,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陈序经任法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

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回迁天津,这时陈序经身兼南开教务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和政治经济学院院长三职,教学行政工作非常繁重。

1945年8月,陈序经从美国讲学回到国内,一次酒筵上,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主动请他出任泰国大使,陈序经以矢志教育不改行为由,坚决推辞。

1949年,国民党有意让其出任教育部次长,他又拒绝了。

陈序经的一生引发过三次大争论。

其中两次,一是最著名的文化问题大争论,一是影响深远的关于教育问题的争论。

针对广东当局泛扬复古祭孔的趋势,1933年12月29日晚,陈序经应邀到中山大学做了题为中国文化之出路的演讲,他说:

中国前途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

演讲批评了复古派和折中派,指出这两派是没有出路的。

由此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文化大论争,论战的参与者,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的知名文化人,其中包括梁漱溟、胡适等。

关于教育问题的论争,源于胡适1947年发表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

胡适在文中提出,要由国家出资重点扶持五所大学,使之成为世界一流。

陈序经随即撰文反对,他认为不能忽略了私立大学。

陈序经还对中国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感到忧虑。

他在《论学术发展的计划》中说:

我国大学教育,一向集中于平、津、沪数个地方,这本来就不很合理……从地域方面看起来,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

1948年8月1日,陈序经离开国立的南开,到私立的岭南大学出任校长。

在首次全校公开讲话中,他就强调学术不分宗派,提倡尊重个人思想、信仰、言论与学术自由。

陈序经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来校,其中包括陈寅恪、姜立夫、王力、容庚……在校董事会领导下,岭南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具体采用的是由五名教授参与管理的教授治校方式。

陈序经说,校长应从教授中选举产生,要兼任不要专任,期满了可以回去做自己的学问。

他又说,他自己的头衔是教授兼校长。

由他主持的校务会议,其实就是一个教授会议,是由他们,而不是行政官僚来决定学校的事务。

这种管理模式保证了岭南大学的学术风气。

他还结合广东的地域特点,增设了一些院系和研究机构。

岭南大学商学院的前身是隶属于文学院的商学经济系。

广州商业发达,选读该系的达三百人,为全校系之冠。

陈序经顺应社会需求,将商学经济系扩充为商学院,开设经济、商业管理、银行学三个系。

他主持校务后,十分注重与地域特点相关的研究工作,恢复了西南社会调查所的研究工作,并将该所扩充为岭南大学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开展专题研究,辑校有关西南社会经济的文献,翻译有关著作,并从事西南物产资源、农村社会经济、土地制度、物价等方面的调查。

短短一年内,就有《三水民调查》、《干栏——西南原始住宅的研究》、《南洋与中国》等专著问世。

在陈序经到任后的一年间,岭南大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使学校逐渐具全国性与国际性,还扩大了向平、津、沪及外省其他地区的招生人数,而使岭南大学成为立足岭南面向全国的大学。

(选自陈其津《我的父亲陈序经》等,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岭南大学是广东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基督教会在广东的最高学府,对广东的影响十分深远。

从1948年陈序经出任岭南大学代校长一职到1952年院系调整,前后虽然只有4年时间,但这短暂的4年却是岭南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谈火生《陈序经与岭南大学》)

这位谦谦君子,在三十年代却是力倡全盘西化论的得力猛将,名字与胡适等风行一时。

在极左年代一直为全盘西化罪名所累的陈序经,其生活方式与待人接物之道,却一直都是中国式的。

终其一生,中国传统贤者恭宽信敏惠的操行,在陈序经身上有很鲜明的体现。

(陆健东《陈寅恪与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

7.下列对材料散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陈序经有多次到国外侨居及留学深造,研究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化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念,都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B.陈序经在南开、西南联大和岭南大学都曾取得不俗的业绩,如果他改变矢志教育不改行的信念,跨入仕途,必能成为同样杰出的外交官或行政官员。

C.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化问题论争中,陈序经曾力倡全盘西化论,其实他针对的是复古派和折中派,却自那时起一直遭受极左派的误解。

D.陈序经是我国较早接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之一,但在生活方式与待人接物上,他却是一位谦谦君子,体现了中国传统贤者的品德。

E.陈序经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发展史和教育史上绕不开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曾将岭南大学带上高峰,更因为他有数度与胡适等大人物争论的勇气。

8.下列关于陈序经担任岭南大学校长之后的工作实绩,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如陈寅恪等来岭南大学任教,并请教授参与校务管理,以保证岭南大学的学术风气。

B.结合广东的地域特点,扩充原来隶属于文学院的商学经济系为商学院,开设了银行学等三个系,就读人数达三百人,居全校之首。

C.将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扩充为岭南大学西南社会调查所,并进行了一系列文献整理及调查、研究工作,出版了一批专著。

D.扩大了向平、津、沪及外省其他地区招生的人数,使岭南大学成为立足岭南、面向全国的大学,具备了全国性和国际性。

9.作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杰出的大学校长、教育家,陈序经对于高等教育有哪些重要的观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毕诚,字存之,黄门监构从孙。

构弟栩,生凌,凌生匀,世失官,为盐估。

匀生诚,蚤孤。

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

性端悫,不妄与人交。

太和中,举进士、书判拔萃,连中。

辟忠武杜悰幕府。

悰领度支,表为巡官,又拜侍御史。

李德裕始与悰同辅政,不协,故出悰剑南东川节度使。

故吏惟诚饯讯如平日,德裕忌之,出为慈州刺史。

累官驾部员外郎、仓部郎中。

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

宰相知之,以职方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召入翰林为学士。

党项扰河西,宣宗尝召访边事,诚援质古今,条破羌状甚悉,帝悦曰:

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

诚唯唯,即拜刑部侍郎,出为邠宁节度、河西供军安抚使。

诚到军,遣吏怀谕,羌人皆顺向。

时戍兵常苦调饟乏,诚募士置屯田,岁收谷三十万斛,以省度支经费,诏书嘉美。

俄徙昭义,又迁河东。

河东尤近胡,复修杷头七十烽,谨候虏,寇不敢入。

懿宗立,迁宣武节度使,召为户部尚书,判度支。

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诚于吏术尤所长,既贵,所得禄奉,养护宗属之乏,无间然。

始,诚被知于宣宗,尝许以相。

令狐绹忌之,自邠宁凡三徙,不得还。

诚思有以结绹,至太原,求丽姝盛饰使献。

绹曰:

太原于我无分,今以是饵,将破吾族矣。

不受。

太医李玄伯者,帝所喜,以钱七十万聘之,夫妇日自进食,得其欢心,乃进之帝,嬖幸冠后宫。

玄伯又治丹剂以进,帝饵之,疽生于背。

懿宗立,收玄伯及方士王岳、虞芝等,俱诛死。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六毕诚传》,有删节)

【注】度支:

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

职方郎中:

官名,掌天下地图及城隍、镇戍、烽候及沿边少数民族内附等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B.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C.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D.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的从即为此意。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

C.学士,官名,即翰林学士,执掌起草诏令。

唐玄宗时,翰林学士为皇帝心腹,常能升为宰相。

D.禁署,指宫中近侍官署。

后世常用禁中颇牧喻指宫廷侍从官中文才武略兼备,有如廉颇、李牧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毕诚通晓古今,忠于上司。

宣宗曾向他询问边防事情,毕诚援引古今,博得皇帝欢心;曾入杜悰幕府,杜悰外放后,毕诚对他一如既往。

B.毕诚以柔怀人,慷慨大方。

担任河西供军安抚使时,毕诚派官员对羌人怀柔晓谕,最终让他们归附朝廷;毕诚显贵以后,还不间断地接济贫困的宗属。

C.毕诚屯田防寇,治边有方。

为解决调济粮食问题,毕诚招募士兵屯田,每年收获不少粮食,得到皇上嘉奖;在河东,他设法防止了胡寇的入侵。

D.毕诚长于治政,颇有心术。

毕诚想送美女来结交令狐绹,最终遭到令狐绹的拒绝;为了讨好皇帝,毕诚又进送李玄伯给皇帝,皇帝因此十分宠幸毕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

(2)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宿龙宫滩

【唐】韩愈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郴口又赠(其一)

【唐】韩愈

山作剑攒江写镜,扁舟斗疾于飞。

回头笑向张公子,终日思归此日归。

【注】龙宫滩,在今广东省阳山县阳溪上。

公元803年,韩愈因直言进谏为权臣所谗,被贬为广东省阳山县令;公元805年,遇大赦得以回归北上。

这两首诗均为遇赦北归途中所作。

郴口:

在今湖南省郴州市,是当地黄水、来水两条河的交汇处。

张公子:

即张署。

韩愈与张署曾在朝同为监察御史,同被贬官,同遇大赦,两人友谊深厚。

韩愈这首《郴口又赠》,就是写给张署的。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前一首诗的开头两句,从视觉和听觉写阳溪之水。

浩浩汤汤写水势的浩大,抑更扬则写水声的时高时低。

B.前一首诗的第三、四句,在描绘江水奔流的景象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

一疑一似,一肯定一否定,把诗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得真切自然。

C.前一首诗的第五、六句向写人事。

夜宿江滩,连灯光也带着水气;临近天亮,夜雨送来了一阵阵的寒凉。

D.后一首诗以写景开篇。

来到郴口.只见江的两岸一座座山峰如剑,直指天宇,而江流水势平缓,江画平静如镜。

E.后一首诗中扁舟斗疾于飞一句,写出了江中行船的迅疾。

水道曲折,轻舟在水中弯,其快如飞。

15.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两首诗有怎样的不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李白在《行路难》中写自己看到前路大雪压山、冰塞黄河的现状,感受人生之路的艰难,但诗人却用

展示了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杜牧《阿房宫赋》中说明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十分宏伟的句子是: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贬在浔阳城中,很难听到琵琶女这样优美的音乐,其间早晚只能听到

第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的家庭情况,我了如指掌:

父母收入高,爷爷奶奶身体硬朗,都有退休金;他对优裕的生活习以为常,花钱大手大脚,真拿他没办法。

B.今天,学校邀请了几位校友来给我们鼓劲。

第一位校友讲话很有激情,也讲到了点子上;最后一位校友滔滔不绝,但净是些隔靴搔痒的话。

C.半个学期过去了,班上情况看似良好;这次班委组织了一次班级体育活动,此前同学间被假象掩盖着的一些矛盾,这次终于水落石出。

D.中国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尤其是提出一带一路构想,让沿线地区看到了建设美好未来的希望,真如晨钟暮鼓,唤醒了不少沉睡的贫穷国家。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科学实验,研究小组中有人终于发现,萝卜具有能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症状的作用。

B.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7年1月25日签署行政命令,在美国和墨西哥边界修建高墙,其目的是为了阻止非法移民涌入美国。

C.这种大豆看似平常,但产最很高,并且比国外进口的杂交大豆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一直以来很受当地农民的青睐。

D.小赵在我们村当治安维护员已五年多了,今天中午二十多个村民和干部吵了起来,小赵却悄悄地溜了出来,我对此很是失望。

19.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

在我的心目中,她是那样的清癯、内敛,那样的骄傲和高贵!

看一眼头顶的月亮

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

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

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

蕾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

A.B.

C.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