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2905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x

作业三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三:

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题目:

通过课堂观察和研修学习,剖析优秀教师整合传统文件与学科教学的解决方法,完成一篇“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教学设计”方案(含课件),并作为终结性成果以作业形式提交。

1.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2.成果模板

(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话说“歇后语”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三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次设计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汉文明源远流长。

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

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

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

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歇后语的特点和它的几种构成方式,积累并能记住更多的歇后语。

2.培养学生运用歇后语进行说话的能力,体会运用歇后语的妙处。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歇后语的兴趣,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知道歇后语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积累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突破措施:

教学方法:

教法:

引导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法:

诵读法、体验法、合作探究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量,能初浅的理解歇后语的意思,读来又朗朗上口学生很感兴趣,也愿意学。

歇后语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比喻,两一类是谐音.比喻式的动物歇后语,它的前半部分是打比方;后半部分是对比喻义的解释,是歇后语的主旨所在.:

歇后语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闪耀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它们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凝练简洁,生动有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成语的严谨凝练和歇后语的幽默风趣相得益彰,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它们读来朗朗上口,细细思索耐人寻味。

学生感兴趣,容易引导学生积累成语和歇后语,对发展思维、丰富语言、提高表达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一、导入

1.师:

孩子们你们都学了哪些历史故事或是神话传说。

说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内自由交谈。

2.教师找学生代表回答。

3.出示幻灯片: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师简单介绍歇后语歇后语

课件展示:

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像谜语的谜面起到了打比方的作用,后半部分又像谜语的谜底,起到了形象生动说明事物的作用。

不同的是说歇后语时可以把两部分都说出来,也可以只说前一部分。

歇后语在使用时往往只用前半部分的比喻,而“歇”去了后半部分的说明,让听话的人、看书的人自己去揣摩领会,“歇后语”的名称正是这样得来的。

“他要是能办成这件事,那是西边出太阳。

”“西边出太阳”,比喻说明“不可能”。

“歇”去了“不可能”,话说得既简洁,又含蓄,真叫一举两得。

这也就使歇后语具有诙谐幽默、富有哲理的特点。

  4、教师总结:

像这样的词语都叫做歇后语。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有时也称作“俏皮话”。

二、探索体会歇后语的特点

1、学生进行自由读,说说你的发现,可以是形式上的,也可以是内容上的。

出示幻灯片: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公好龙——口是心非  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2、学生讨论交流歇后语的特点。

(首先,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

其次,前后的意思是有联系的。

前面一部分是说事,类似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类似谜底,也是想表达的意义所在。

第三,本园地的歇后语大多来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

 教师总结: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实际上是把话说得更加形象更加具体了。

板书:

(形象或事例)——(解释、说明)

3、体会一下歇后语的特点。

师:

我们学习过的许多知识都可以说成歇后语,找学生指名读幻灯上的歇后语,让学生细细的体会一下歇后语的特点。

(课件展示)

井底青蛙——目光短浅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对牛弹琴——白费劲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4、给歇后语找朋友。

出示课件几个歇后语让学生找前后句

幻灯片: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虎口拔牙——胆子大  

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竹篮打水——一场空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5、学生汇报收集的歇后语,并用歇后语说句话。

师:

孩子们,你们课下也收集了很多的歇后语,你们每组找代表汇报学生汇报

师:

是的,我们祖国的语言博大精深,我们来共同体会歇后语其中蕴含的魅力。

你们用你们积累的歇后语说句话吧。

(1)、学生自读歇后语,老师引导怎么用。

    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2)、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上歇后语说话。

    例:

有一次,我在家偷看电视,正看得起劲,妈妈回来了,我可真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再找几个学生说,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体会歇后语的妙处。

师评价学生,用上歇后语师:

  一连三座庙——妙妙妙(庙)。

三、歇后语的三种形式

(一)有三种构成方式:

一类是比喻,一类是故事,一类是谐音双关。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以前两类为主。

1、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学生举例说几个歇后语

2、比喻类又分为  喻事类和喻物类两种。

(1)喻事类:

直接用冷水发面——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

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2)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蹦达不了几天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

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3、谐音双关类如:

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八仙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孔夫子搬书——尽是书(输)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

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

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学生读记这些歇后语。

(二)看图猜歇后语。

出示图画,即歇前部分,让学生猜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并说出属于哪一类。

如:

猫哭耗子——假慈悲;子逛大街——目中无人;

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四、积累歇后语

(一)教师出示含有12生肖的歇后

猴子照镜子——得意忘形

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狗捉耗子——多管闲事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牛角抹油——又尖又滑老虎嘴里把牙——冒险 兔子尾巴——长不了 龙王跳海——回老家 打蛇七寸——找要害马尾搓绳——不合股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 

四人小组互读,采取多种形式背诵积累。

(二)老师出几个歇后语让两个学生表演歇后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歇后语的有趣。

五、总结

师:

看了用歇后语表演的相声,我们感受到了歇后语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我们在这欢乐之余一定要把这些好的歇后语积累到你的积累本上,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对歇后语进行运用。

本节课孩子们的表现真是  狗追鸭子——呱呱叫。

相声《能说会道》。

歇前:

在一次联欢会上,我请你唱支歌,你的歌唱得真好,真是

飞机上挂水壶——歇后:

高水平(瓶)!

主持人:

这都是哪儿的事啊?

五、教学策略选择传统文化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传统文化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导入学习内容

1.师:

孩子们你们都学过哪些歇后语?

2.教师找学生代表回答。

3.出示幻灯片。

展示学习内容,师简单介绍歇后语歇后语。

 4、教师总结:

像这样的词语都叫做歇后语。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有时也称作“俏皮话”。

 

5、教师总结: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实际上是把话说得更加形象更加具体了。

 

师:

孩子们,你们课下也收集了很多的歇后语,你们每组找代表汇报学生汇报

师:

是的,我们祖国的语言博大精深,我们来共同体会歇后语其中蕴含的魅力。

你们用你们积累的歇后语说句话吧。

学生自读歇后语,老师引导怎么用。

师评价学生,用上歇后语

师:

 

 一连三座庙——妙妙妙(庙)。

学生小组内自由交谈。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师生交流歇后语背后的故事,体会歇后语所传承的丰厚的历史文化。

相传,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

众仙齐声附和,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袒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

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

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的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二、探索体会歇后语的特点

1、学生进行自由读,说说你的发现,可以是形式上的,也可以是内容上的。

出示幻灯片: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公好龙——口是心非 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2、学生讨论交流歇后语的特点。

(首先,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

其次,前后的意思是有联系的。

前面一部分是说事,类似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类似谜底,也是想表达的意义所在。

第三,本园地的歇后语大多来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

 板书:

(形象或事例)——(解释、说明)

3、体会一下歇后语的特点。

师:

我们学习过的许多知识都可以说成歇后语,找学生指名读幻灯上的歇后语,让学生细细的体会一下歇后语的特点。

幻灯片:

井底青蛙——目光短浅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对牛弹琴——白费劲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4、给歇后语找朋友。

出示课件几个歇后语让学生找前后句

幻灯片: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虎口拔牙——胆子大  

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竹篮打水——一场空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5、学生汇报收集的歇后语,并用歇后语说句话。

(1)、学生自读歇后语,老师引导怎么用。

 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2)、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上歇后语说话。

 例:

有一次,我在家偷看电视,正看得起劲,妈妈回来了,我可真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再找几个学生说,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体会歇后语的妙处。

师评价学生,用上歇后语

师:

  一连三座庙——妙妙妙(庙)。

三、歇后语的三种形式

(一)有三种构成方式:

一类是故事,一类是比喻,一类是谐音双关。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以前两类为主。

1、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学生举例说几个歇后语

2、比喻类又分为  喻事类和喻物类两种。

(1)喻事类:

直接用冷水发面——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

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2)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蹦达不了几天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

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3、谐音双关类如:

八仙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檐)一连三座庙——妙妙妙(庙)。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

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

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学生读记这些歇后语。

(二)看图猜歇后语。

出示图画,即歇前部分,让学生猜歇后语的后半部

分,并说出属于哪一类。

如:

猫哭耗子——假慈悲;子逛大街——目中无人;

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积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闪耀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它们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凝练简洁,生动有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一)教师出示含有12生肖的歇后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牛角抹油——又尖又滑老虎嘴里把牙——冒险 

兔子尾巴——长不了 龙王跳海——回老家 打蛇七寸——找要害

马尾搓绳——不合股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 猴子照镜子——得意忘形

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狗捉耗子——多管闲事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同桌互读,采取多种形式背诵积累。

歇后语的幽默风趣,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它读来朗朗上口,细细思索耐人寻味。

教师、总结

学习了用歇后语,我们感受到了歇后语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我们在这欢乐之余一定要把这些好的歇后语积累到你的积累本上,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对歇后语进行运用。

(二)老师出几个歇后语让两个学生表演歇后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歇后语的有趣。

(三) 歇后语欣赏:

把好的歇后语记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引导学生积累成语和歇后语,对发展思维、丰富语言、提高表达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小学《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课题

话说“歇后语”

教者

李学琼

评价者

王斌

时间

2018.5.29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分值

得分

教学

技能

教者具有端正的教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机智,能够随机调控、驾驭课堂教学技巧。

5%

知识

素养

教者文学功底深厚,知识积累丰富;并能以此创设情境,熏陶、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教研

能力

具有创新型的教研理念;准确把握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能将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所教内容有机结合。

5%

教材处理

对所授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结合点定位准确;歇后语知识的拓展延伸定位准确;实践性、创新型的习题设计准确。

15%

设计理念

立足于培养学生学习歇后语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有效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15%

教师组织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能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师生关系和谐,情知交融;强化评价的促学作用。

10%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灵活多样,切合文本、学生和教师实际,体现“对话”;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多向反馈和情感交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善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善于开发有活力的语文学习资源,训练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0%

学生活动

有多种形式的歇后语、交流活动;具有质疑探究的机会,产生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积极发表创见。

10%

学习方法

掌握比较实用的收集信息的方法;在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诵读、交流中丰富积累,发展语感,启智尚德,激发情趣;在实践中强化综合应用能力。

10%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基本实现“实”、“活”、“新”的现状;课堂时效性强,从整体上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能合理地让学生进行“积累、感悟、运用”,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积累,陶冶性情,激发爱国热情;能让学生产生继续深入学习的欲望;体现教者自己的教学、教研风格。

15%

定性评价

这节《歇后语》的教学课,既教学了新的学习内容,又复习了旧知,还挖掘学生的潜力。

学习过程中不仅关注了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也要关注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感悟和情感体验,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一堂不错的课。

备注

优秀:

90—100良好:

80—89合格:

60—79不合格:

60分以下

定量

评价

95分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学板书)

板书:

歇后语

(形象或事例)——(解释、说明)

如: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附件:

教学活动图片共4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