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321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9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

沈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2015-2016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共13题;共72分)

1.(2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庐冢(zhǒnɡ)  梵语(fàn)   退避三舍(shě)  懈怠(dài)

B.谨慎(shèn)   封禅(shàn)  大惑不解(huò)  胜任(shènɡ)

C.荒谬(miù)    窈然(yǎo)   咎由自取(jiù)  瑰怪(ɡuī)

D.讣告(fù)     褒奖(bāo)   春华秋实(huá)  渔父(fǔ)

2.(2分)(2015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皇天后土 高朋满坐 殒首上报马嵬 祠堂    

B.秋风袅袅 一芥书生 命途多舛霓裳 绵密    

C.红藕玉簟 咬文嚼字乌鸟私情尺牍 耘耔    

D.旧院荒台 上穷碧落 锱铢必较绰约 鼙鼓    

3.(2分)(2017高一上·思南月考)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更应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

②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徐志摩的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赋予想象,意境清新,风格柔美飘逸。

④21世纪的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但是一些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却看不到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仍然书生意气,到国外谋取就业。

⑤每次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这位解放战争时期扛过枪、打过仗的老战士总会显得非常激动。

A.①②    

B.②④    

C.②⑤    

D.④⑤    

4.(2分)(2018高一上·宾阳期中)下列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导演诺兰接受采访时表示,选择拍摄《敦刻尔克》,是因为他自小熟知这个故事,一直想要把它拍出来。

B.文化自信,对于行进在实现自己伟大梦想征途中的民族、国家意义重大,对于实现潜能、追求幸福的个体更是不可或缺。

C.黄龙戏作为地区传统戏曲剧种,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产业价值,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D.“互联网十教育”不仅让学生放开学习形态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也提升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5.(2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量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飘散在日子的深处。

它们与我们的距离那么近, ①  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

是 ②  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经在历史的烟尘里引退,  ③   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

 ④  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 ⑤  太匆忙了点。

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

 ⑥  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的结果。

A

然而

因为

/

未免

于是

B

但是

因为

所以

如果

不免

所以

C

然而

/

还是

如果

未免

所以

D

但是

/

还是

/

不免

于是

A.A    

B.B    

C.C    

D.D    

6.(6分)(2020高二上·池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读不懂的诗,可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文/臧棣

大多数情形下,读不懂诗,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爱国斯坦的相对论,对有些人怎么解释,他都不明白。

在诗歌的阅读史上,很多所谓难懂的诗,对另一些人来说,根本就没什么难懂的。

可以说,读不懂的情况,原因完全在于个人。

这种情形下,有几种选择。

第一种,感到极其懊恼:

天下怎么竟然有我读不懂的诗。

懊恼的极端,是把不良的阴暗的个人情绪怪罪于诗的作者。

这种行为,涉及一种人性的恶劣。

每个人的智识都是有限的,一个人如果不过分自恋的话,他怎么能自信到以为能理解所有类型的诗呢。

真读不懂,最好问问自己究竟有什么问题。

这确实有点难,因为这涉及我们愿不愿涉足心灵的自性和自省。

第二种,读不懂,但是觉得这恰恰预示着一种人生的机缘,心智的挑战。

嘿,普天之下,竟然有让我费神的诗。

那我倒要好好深究深究了。

通过扩展阅读和更耐心的体会,大多数曾经让人感到难懂的诗,其实都不是那么难懂的。

读不懂,就诗的阅读而言,就人性的自我改进而言,其实是我们的一次机缘。

第三种,读不懂,就阅读而言,一定是相对的。

大部分好诗,最终都是能读懂的。

就诗歌文化的道德性而言,如果有的诗,确实读不懂,那么,主要的责任不在于诗人,而在于诗的批评没有尽到责任。

第四种,对于读不懂的诗,最好能怀有一点深刻的同情心。

在我们的历史语境里,如果真有读不懂的诗,那么,它很可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诗的晦涩,是个人对普遍的堕落和麻木的一种必要的防御术。

就像德国人阿多诺表露过的,诗的晦涩,是给这个世界的麻木的一记耳光。

理解诗歌非常重要。

如果愿意努力的话,理解一首诗能带来非常大的生命的愉悦。

但由于人类个体的差异,以及人的理解力本身的局限,从文学行为学上看,理解诗歌,在我们和诗的关系中其实又是非常特殊的一种情形。

但目前流行的诗学理论从来不愿意正视这一点。

如果缺乏对诗歌和理解之间的关系的正确的态度,那么,理解诗歌本身就有可能招致一种令人懊恼的状态。

其实从阅读行为上看,读者作为个体,其阅读活动是很有限的;而诗作为世界性的存在,则是浩瀚的,多样态的。

这样,即使一个读者的理解力再强悍,面对诗歌的丰富性,他总会在有些诗歌面前,感到力不从心。

这原本很正常。

但在我们的阅读文化中,这种力不从心,经常会归纳为诗的晦涩。

其实,这不是读者本身的错,也不是诗本身的错。

正确的态度是,作为读者,必须知道诗的晦涩,大多数情形中,恰恰是自身的阅读经验抵达诗歌认知极限的一个自然的反应。

所以,如果读者足够慧心。

其实应该感谢诗的晦涩。

诗人得到一首诗,需要的时间是非常漫长的。

而读者得到、接触到一首诗,需要的时间则越来越短。

付几十元,就能买到一本诗选;在互联网上,几分钟内就能搜索到想读的诗。

这就导致了人们在接触诗歌方面巨大的失衡。

由于获得诗歌的时间太短,读者,特别是缺乏耐心和同情心的读者,就会把读诗行为降格为一种肠胃蠕动,在这种阅读惯性下,读诗所涉及的审美反应已简化为一种生理反应,不幸的是,大多数所谓的诗歌批评都是建立在这种生理反应之上的。

所以,诗人对批评的反感或憎恨,作为一种文学的直觉,是有深刻的原因的。

(选自《诗收获·2018年春之卷》之《诗道鳟燕2017》)

(1)作者认为“有读不懂的诗,可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对此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读不懂的诗,感到懊恼,认识到自己的智识是有限的,不再自负,从而进行心灵的自省。

B.有读不懂的诗,便要深入研究、扩展阅读、耐心的体会,将其转化为一次自我提升的机缘。

C.有读不懂的诗,能够促使诗歌创作者,尤其是诗歌批评者反思不足,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D.有读不懂的诗,可以提醒个人对普遍的堕落和麻木进行必要的防御,用耳光把自已打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用“相对论”进行类比,说明有时候读不懂诗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B.作者在论述读不懂诗的前两种选择时,都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论证思路。

C.文章从读者,诗人,诗歌特点,诗歌批评等维度详细探讨诗歌难懂的原因。

D.作者用“肠胃蠕动”进行比喻论证,旨在形象描述对读诗进行降格的行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解诗歌,在人和诗的关系中情形非常特殊,这种特殊性源自人类个体差异及人理解力的局限。

B.将读者读诗时的力不从心,归纳为诗人创作诗歌的晦涩,是我们阅读文化中常见的错误态度。

C.读诗是种审美反应,与生理反应不同,审美反应比后者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同情心。

D.诗人需要漫长时间得到作品,而读者往往由于不能快速读懂对其批评,诗人对此反感甚至憎恨。

7.(18分)(2016高三上·莆田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

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

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

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

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

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她冲着老头大叫:

“离婚!

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

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

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

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

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

——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

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

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

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

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

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

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

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

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

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

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

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

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

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

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

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

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

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

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

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

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⑩真幸运呢!

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

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

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⑪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

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

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

“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⑫屋门推开了,啊!

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

地上的瓷片都被扫净了。

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

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

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⑬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

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虽名为“老夫老妻”,但主要是以气走的女性视角来展开情节,因为女性感情更为细腻丰富。

以妻子的女性视角构思小说会更生动。

B.这对老夫妻吵架不止一次,由于妻子在家中很强势,每次都是老头气得离家出走,小说结尾老头“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的细节正说明了这一点。

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她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小说第⑧段展现了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阶段对曾经美好恋爱往事的态度,真实再现两人感情由浓变淡,直至不屑一想、勉强维持的过程。

E.朴实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小说中的人物说着朴实的话,做着朴实的事,叙事语言也是朴实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修饰,处处体现着朴实之美。

(2)小说很巧妙地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说第⑥段写到了“雪”,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有人说:

“看这篇小说看到了幸福温馨。

”也有人说:

“看这篇小说看到了悲凉落寞。

”你怎么看,请联系文本并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8.(11分)(2019高一上·苏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

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①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桓帝乃以安车玄䌲②,备礼征之,并不至。

帝因问蕃曰:

“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

”蕃对曰:

“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

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

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

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

临诀去,谓容曰:

“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

”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③一束于庐前而去。

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曰:

“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

《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吾无德以堪之。

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

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

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

建安中卒。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

【注释】①乂yì:

有杰出才能的人。

②纁xūn:

浅红色。

 ③刍chú:

青草。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B.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C.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D.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屡辟公府,不起   辟:

被征召    

B.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县:

通“悬”,悬挂    

C.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   稼穑:

农业劳动    

D.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    忧:

忧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

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

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

B.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

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

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

C.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

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

D.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

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③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9.(10分)(2015高二上·武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小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

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在词中主要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概括。

(2)

“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任选两个角度赏析。

10.(5分)请根据上下文,将所提供的四个选项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横线处。

(只填字母)

老板问面试生:

您认为顾客到商店里来是想要买什么?

”面试生说:

当然是来买商品。

”老板反驳道:

“假如我现在想买一双中国的圆口布鞋,你是不是要到中国去批发一些回来呢?

”面试生语塞。

老板接着说:

“顾客要买的不是商品,而是一种需求。

走进鞋店的顾客,________;走进花店的顾客,________;走进酒店的顾客,________ ;走进旅店的顾客,________;而走进书店的顾客,________”

A.他们需求的是心情的舒畅或浪漫

B.他们需求的是尽情的兴奋和快乐

C.他们需求的是一种舒适和美观

D.他们需求的是休息的安逸和温馨

E.他们需求的是精神的充实和宁静

11.(2分)(2015高二上·南开期中)请阅读漫画《全凭一张嘴》,在画中方框内给鸭子配上独白。

要求:

能体现漫画寓意,每句10字以内。

独白1:

________

独白2:

________

12.(5分)(2017·江南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学生不一定要比不上老师以及老师不一定要比学生更贤德的原因。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浪漫主义手法,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险峻而瑰丽的山川,如“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漩涡飞转,瀑布飞泻的气势。

(3)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13.(5分)(2019高二下·浙江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近年来,“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

其实,这个词条跟佛教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秉持“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生活哲学的青年。

如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多走两步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也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支持者众多,反对者也不少。

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一、2015-2016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共13题;共72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6-3、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9-1、

9-2、

10-1、

11-1、

12-1、

12-2、

12-3、

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