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3388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docx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插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8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动物营养学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关于参考书

一、指定参考书《动物营养学》(第三版)周国安、陈代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二、必考章节: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动物营养学是在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中产生,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修正、丰富而发展完善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对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并能熟练掌握营养与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和熟悉动物营养学的目的与任务;充分认识动物营养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考试内容

一、营养与营养学的概念与地位

二、动物营养的概念与任务

三、动物营养学在现代动物生产和饲料工业中的作用与地位

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第一章营养物质及其来源

饲料是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动物必须通过摄取饲料获得营养物质。

因此,本章是本门课程的逻辑起点,以后的各章节还将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动物与饲料的相互关系。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熟悉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差异,熟练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差异;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2、本章的基本要求

1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2熟悉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差异;

3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3、本章的重点

饲料、营养物质、营养等基本概念,饲料与动物体组织基本构成成分及其变化规律;饲料与动物体组织构成成分的差别;饲料养分含量的一般表示方法。

4、本章的难点

饲料、营养物质、营养的基本概念,饲料与动物体的基本构成成分及其变化规律。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营养物质

1、营养物质的种类

2、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营养物质的来源

1、动物与植物

2、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

3、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

4、动植物体营养物质组成的比较

第二章动物的消化生理及消化力

(一)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消化特点及影响饲料养分消化率的诸因素。

1、本章的基本内容

讲授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复杂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作用。

讲授饲料养分的消化率及其影响因素。

2、本章的基本要求

1掌握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

2了解不同动物的消化特点

3掌握影响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因素

3、本章重点和难点

动物的消化方式、不同动物的消化特点、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动物的消化生理

1、动物的消化道结构特点

2、动物的消化方式

3、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第二节动物的消化力

1、消化力与可消化性

2、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第三章水的营养

(一)目的与要求

水是动物重要的营养成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充分认识水的营养生理作用,以及保证水的供给和饮水卫生,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1、本章的主要内容

水的功用、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动物对水的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等。

2、本章的的基本要求

①掌握水的生理作用、缺水对动物机体产生的危害;

②掌握动物体内水的摄入与排出途径;

③了解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

3、本章的重点

水的生理作用、缺水对动物机体产生的危害;动物体内水的摄入与排出途径。

4、本章的难点

缺水对动物机体产生的危害;动物体内水的摄入与排出途径。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水的性质和作用

1、水的性质

2、水的生理作用

第二节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

1、水的来源

2、水的流失

3、水的平衡及调节

第三节各种动物的需水量及饮水品质

1、动物的需水量

2、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

3、水的缺乏与过量

4、水的品质

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

(一)目的与要求

蛋白质是体现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动均与蛋白质密切相关。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①理解蛋白质的组成与生理作用;②掌握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平衡、理想蛋白质、氨基酸互补作用、瘤胃降解蛋白质、瘤胃非降解蛋白质、过瘤胃蛋白质等基本概念;③掌握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的概念、种类及其对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意义;④了解提高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方法。

1本章的主要内容

蛋白质的组成与生理作用;氨基酸平衡、氨基酸互补、瘤胃降解蛋白质、瘤胃非降解蛋白质、过瘤胃蛋白质等基本概念;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对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意义;提高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方法。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理解蛋白质的组成与生理作用;

②掌握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平衡、理想蛋白质、氨基酸互补作用、瘤胃降解蛋白质、瘤胃非降解蛋白质、过瘤胃蛋白质等基本概念;

③掌握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的概念、种类及其对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意义;

④了解提高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方法。

3、本章的重点

蛋白质的组成与生理作用;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平衡、理想蛋白质、氨基酸互补作用、瘤胃降解蛋白质、瘤胃非降解蛋白质、过瘤胃蛋白质等基本概念;反刍动物对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利用;提高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方法。

4、本章的难点

蛋白质的生理作用;氨基酸平衡、理想蛋白质、氨基酸互补作用、瘤胃降解蛋白质、瘤胃非降解蛋白质等基本概念;提高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方法。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1、蛋白质的组成

2、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分类

3、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1、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2、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第三节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

1、氨基酸的代谢

2、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第四节氨基酸营养和理想蛋白质

1、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

2、氨基酸的相互作用

3、理想蛋白质

第五节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的利用

1、NPN

2、反刍动物对NPN的利用

3、非反刍动物对NPN的利用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一)目的与要求

碳水化合物包括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素,在动物饲粮中占一半以上。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含义、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非淀粉多糖的概念及营养特性,并通过比较学习,掌握反刍与非反刍动物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及其异同。

1、本章的主要内容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作用;粗纤维营养评述;影响动物对粗纤维利用的主要因素。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理解碳水化合物的生理作用;

②掌握粗纤维对动物营养的有利及不利作用;

③了解影响动物对粗纤维利用的主要因素。

3、本章的重点

粗纤维对动物营养的有利及不利作用;影响动物对粗纤维利用的主要因素。

4、本章的难点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作用;粗纤维对动物营养的有利及不利作用。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1、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与分类

2、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1、非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2、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第三节粗纤维的作用

1、粗纤维对反刍动物的作用

2、粗纤维对非反刍动物的作用

第六章脂类的营养

(一)目的与要求

脂类是动物营养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营养素,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各异。

常规饲料分析中将这类物质统称为粗脂肪。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脂类的理化特性和营养作用、动物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及种类和作用等。

1、本章的主要内容

粗脂肪的生理作用;必需脂肪酸;影响动物体脂肪组成的主要因素。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理解脂肪的生理作用;

②掌握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生理作用与缺乏症;

③了解影响动物体脂肪组成的主要因素。

3、本章的重点

脂肪的生理作用;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生理作用与缺乏症。

4、本章的难点

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生理作用与缺乏症。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脂类的组成及其作用

1、脂类的组成与分类

2、脂肪酸的结构与命名

3、脂类的主要性质

4、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1、消化、吸收及转运

2、脂类的代谢及其效率

第三节必需脂肪酸

1、EFA的概念及其生物学作用

2、EFA的来源和供给

第七章能量营养

(一)目的与要求

能量可定义为做功的能力。

动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饲料三大养分中的化学能。

动物的营养需要或营养供给均可以能量为基础表示。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重点掌握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和各种能值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动物体能量的来源及衡量单位、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动物能量需要评价体系、饲料能量水平在畜牧业生产中的意义。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理解动物体能量的来源及衡量单位;

②掌握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③了解饲料能量水平在畜牧业生产中的意义。

3、本章的重点

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饲料能量水平在畜牧业生产中的意义。

4、本章的难点

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能量来源及能量单位

1、能量来源

2、能量单位

第二节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

1、总能

2、消化能

3、代谢能

4、净能

第三节动物能量需要的表示体系

1、消化能体系

2、代谢能体系

3、净能体系

第四节能量的利用效率

1、衡量能量利用效率的指标

2、影响饲料能量利用的因素

第八章矿物质营养

(一)目的与要求

矿物元素是动物营养中的一大类无机营养素。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在了解动物体内矿物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基础上,掌握矿物元素营养的基本特点,重点掌握主要矿物元素的主要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本章的主要内容

矿物质概述;主要常量元素及主要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特征性缺乏症及供给。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理解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主要常量元素--Ca、P、Cl、Na、K等的生理作用、特征性缺乏症及供给;

③掌握主要微量元素--Fe、Cu、Zn、Co、Mn、I、Se、F等的生理作用、特征性缺乏症及供给。

3、本章的重点

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基本概念;主要常量元素及主要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特征性缺乏症及供给。

4、本章的难点

主要常量元素及主要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特征性缺乏症及供给。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概述

1、动物体内矿物元素

2、自然界中矿物元素与动物的关系

第二节常量元素

每个元素均讲述以下内容:

含量与分布、吸收与代谢,营养生理作用,缺乏症与中毒症、来源、影响元素营养的因素

1、钙、磷

2、镁

3、钠、钾、氯

4、硫

第三节微量元素

每个元素均讲述以下内容:

含量与分布,吸收与代谢,营养生理作用,缺乏症与中毒症,来源,影响元素营养的因素

1、铁

2、锌

3、铜

4、锰

5、硒

6、碘

7、钴

8、钼

9、氟

10、铬

11、其他微量元素

第九章维生素的营养

(一)目的与要求

维生素是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其先体物。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在了解维生素分类及特性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各类维生素的营养生理作用及缺乏症,比较掌握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1、本章的主要内容

维生素的概述;脂溶性维生素及主要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作用、特征性缺乏症及供给。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理解维生素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②掌握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生理作用、特征性缺乏症及供给;

③掌握主要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的生理作用、特征性缺乏症及供给。

3、本章的重点

维生素的基本概念及分类;脂溶性维生素及主要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作用、特征性缺乏症及供给。

4、本章的难点

脂溶性维生素及主要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作用、特征性缺乏症及供给。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概述

1、维生素概念及分类

2、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

每个维生素均讲述以下内容:

结构与性质、功能与缺乏症、需要特点、来源。

1、维生素A

2、维生素D

3、维生素E

4、维生素K

第三节水溶性维生素

每个维生素均讲述以下内容:

结构与性质、功能与缺乏症、需要特点、来源。

1、硫胺素(维生素B1)

2、核黄素(维生素B2)

3、维生素B6

4、尼克酸(烟酸、维生素PP)

5、泛酸(遍多酸)

6、生物素

7、叶酸

8、维生素B12

9、胆碱

10、维生素C

11、类维生素物质

 

第十章饲料添加剂

(一)目的与要求

饲料添加剂(FeedAdditives)是指添加到饲粮中能保护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调节机体代谢、增进动物健康,从而改善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改进动物产品品质的物质的总称。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饲料添加剂概念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抗生素、益生素和酶制剂等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作用特点、应用效果和各类添加剂的发展方向等内容。

1、本章的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或能改变动物的营养代谢,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效率,又对人畜健康和环境质量无不良影响的生物工程类制剂,包括生长促进剂、代谢调节剂、酶制剂、益生素、缓冲剂、酸化剂、离子交换化合物、离子载体及甲烷抑制剂等。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理解饲料添加剂的概念及分类

②掌握饲用抗生素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特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③掌握益生菌的主要种类、作用特点、使用方法、应用效果等;

④掌握酶制剂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特点、使用方法、应用效果等。

3、本章的重点

抗生素、益生素、酶制剂等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特点、应用效果、使用方法和发展方向等。

4、本章的难点

抗生素、益生素、酶制剂等饲料添加剂的作用特点、应用效果和存在问题等。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抗生素

1、饲用抗生素的种类

2、抗生素促生长的作用机制

3、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酶制剂

1、酶制剂种类

2、酶制剂的应用效果

3、酶制剂的作用机理

4、应用酶制剂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益生素

1、益生素的种类

2、益生素的应用效果

3、益生素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4、化学益生素

第四节酸化剂

1、酸化剂的种类

2、酸化剂的应用效果

3、酸化剂的作用机理

第五节其他饲料添加剂

1、中草药及植物提取物

2、抗菌肽

3、缓冲剂

4、脲酶抑制剂

5、甲烷抑制剂

6、离子交换化合物

 

第十一章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略)

第十二章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评定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和饲料养分利用率是动物营养学的重要内容,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对评定饲料养分利用率及营养需要量中常用的消化实验、平衡实验、饲养实验、比较屠宰实验以及同位素示踪、外科造瘘和无菌技术等有所认识及了解,掌握研究方法常用的实验设计原理和操作技术。

在学习了解养分利用与营养需要的评定方法基础上,着重掌握化学分析法和消化试验法,了解各类养分生物利用率的主要评定方法.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化学分析法、消化实验、平衡实验、饲养实验、比较屠宰实验以及同位素示踪、外科造瘘等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了解化学分析法的应用,掌握常规饲料分析的基本方法;

②掌握消化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③掌握平衡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④掌握饲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3、本章的重点

消化试验、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

4、本章的难点

消化试验、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化学分析法

1、营养物质的分析(包括概略养分和纯养分分析)

2、抗营养因子分析

3、动物组织和血液理化成分分析

第二节消化实验

1、体内消化试验(讲全收粪法、指示剂法、回肠末端消化率测定、单一原料消化率测定)

2、离体消化试验

3、尼龙袋法

第三节代谢试验

第四节平衡实验

第五节饲养实验

1、概念

2、目的

3、优缺点

第六节比较屠宰实验

1、概念与目的

2、方法与测定指标

第七节其他实验技术(略)

第十三章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一)目的与要求

饲养标准是将不同种类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素种类、作用和代谢利用规律及其需要数量,以及饲料营养价值的研究成果按动物种类总结成一套系统、简明、实用的表册式配套资料,以方便生产和科学研究应用,现在又称为营养需要。

本章主要对其基本特性、内容及其表达形式、应用原则和意义等作简要介绍。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和作用。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动物营养需要的概念、常用指标及衡量单位;营养需要量的测定方法。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掌握营养需要的概念、常用指标及衡量单位;

②了解测定动物营养需要的方法。

3、本章的重点

营养需要的概念、常用指标及衡量单位,测定动物营养需要的方法。

4、本章的难点

营养需要的概念及常用指标;综合法与析因法的概念。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饲养标准

1、饲养标准的概念

2、饲养标准的基本特性

3、饲养标准的发展

4、饲养标准的作用

5、应用饲养标准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方法和指标

1、确定需要量的研究方法

2、确定需要量的指标

第三节饲养标准的内容

1、饲养标准的组成结构

2、饲养标准的指标体系和指标种类

3、饲养标准数值的表达方式

第十四章动物的采食量

(一)目的与要求

采食量是衡量动物摄入营养物质数量的尺度。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采食量的概念、影响采食量因素及实际生产中调节采食量的措施。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动物的随意采食量;饲喂的基本原则与技术。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了解动物随意采食量的基本概念及采食量的调节;

②掌握饲喂的基本原则与技术。

3、本章的重点

动物随意采食量的基本概念及采食量的调节;饲喂的基本原则与技术。

4、本章的难点

饲喂的基本原则与技术。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

1、采食量的概念

2、采食量的表达方法

3、采食量的意义

第二节采食量的调节

1、参与采食量调节的器官

2、参与采食量调节的化学信号

3、采食量的调控方式

4、各种动物采食量调节机制的异同

第三节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其调控技术

1、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2、提高采食量的调控技术

第十五章营养与环境(略)

第十六章维持的营养需要

(一)目的与要求

动物生存过程中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损耗即维持需要。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动物生产中维持营养需要的概念和意义,确定维持营养需要的基本方法和影响维持营养需要的因素.

1、本章的主要内容

维持需要的概念及意义;维持状态时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掌握维持营养需要的概念、意义;

②了解动物在维持状态时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的需要。

3、本章的重点

维持营养需要的概念、意义,动物在维持状态时对能量、蛋白质的需要。

4、本章的难点

维持营养需要的概念;维持能量与蛋白质需要的计算。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维持需要的概念及意义

1、维持与维持需要

2、维持需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动物维持状态下营养需要

1、维持的能量需要

2、维持的蛋白质、氨基酸需要

3、维持的矿物质元素、维生素需要

第三节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

1、动物因素

2、饲料组成及饲养的影响

3、环境的影响

第十七章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

(一)目的与要求

不同的动物、同一动物不同的生长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不尽相同,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也不同。

准确地确定动物的营养需要,对提高生长肥育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动物生长发育和养分沉积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生长肥育动物对各种养分需要量的确定原理及方法。

1、本章的主要内容

生长的概念及意义;幼畜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的营养需要。

动物肥育的概念及影响肉脂品质与肥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各种肉类营养价值及产肉效率;肥育的营养需要。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了解动物生长、肥育的概念、营养与生长的关系;

②掌握生长的一般规律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③掌握动物生长营养需要量的计算方法。

④掌握衡量产肉效率的常用指标、动物育肥的营养需要。

3、本章的重点

营养与生长的关系;生长的一般规律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动物生长营养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影响肉脂品质与肥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动物育肥的营养需要。

4、本章的难点

生长的一般规律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衡量产肉效率的常用指标;动物育肥的营养需要。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生长的生理基础

1、生长的概念

2、生长的一般规律

3、影响生长的因素

第二节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

1、能量需要

2、蛋白质氨基酸的需要

3、矿物元素的需要

4、维生素的需要

第三节生长肥育的饲料利用效率

1、营养水平与饲料利用率

2、生长肥育的能量利用效率

3、生长肥育的蛋白质利用效率

第十八章繁殖的营养需要

(一)目的与要求

繁殖是动物种族繁衍的重要生理机能,动物的生产水平和效益与动物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繁殖动物(以母畜为主)配种前后及妊娠期母体及胎儿的营养生理规律,掌握妊娠母畜营养需要的特点及需要的模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动物妊娠前营养需要的特点;动物妊娠时的代谢特点及母体变化;动物妊娠的营养需要;种公畜的营养需要。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掌握妊娠母畜的营养代谢特点及母体的变化规律;

②了解饲料营养水平与种公畜配种能力的关系;

③掌握妊娠母畜、种公畜的营养需要。

3、本章的重点

妊娠母畜的营养代谢特点及母体的变化规律,饲料营养水平与种公畜配种能力的关系,妊娠母畜、种公畜的营养需要。

4、本章的难点

妊娠母畜的营养代谢特点;饲料营养水平与种公畜配种能力的关系。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营养与动物繁殖

1、营养对初情的影响

2、营养对排卵的影响

3、营养对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的影响

4、营养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5、营养对乳腺发育的影响

6、营养对产后发情间隔的影响

7、营养对中长期繁殖性能的影响

第二节繁殖周期中母畜及胎儿的营养生理规律

1、母体的营养生理规律

2、胎儿发育的生理规律

第三节繁殖母畜的营养需要

1、能量需要

2、蛋白质的需要

3、矿物质的需要

4、维生素需要

第四节繁殖公畜的营养需要

1、种公畜营养生理特点

2、种公畜的营养需要

第十九章泌乳的营养需要量

(一)目的与要求

泌乳是哺乳动物的重要生理机能,现代乳用家畜特别是乳牛,其产奶量已远远超过哺育幼畜的需要。

营养对泌乳至关重要。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对以乳牛为代表的泌乳母畜的泌乳规律、营养对泌乳的影响及泌乳的营养需要。

重点是掌握奶牛泌乳的营养需要及通过营养措施提高泌乳量和泌乳效率的基本原理,了解奶牛的主要营养代谢疾病。

1、本章的主要内容

泌乳动物的生产特点;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