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3419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8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docx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铁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B.

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

C.

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温度不变,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不断加入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64份质量的铜。

溶液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停止时不再减少,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铝片不断反应,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水的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晶体,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时,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2.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产生Cu(OH)2的质量不断增大,故溶质质量增大

B.c→d段溶液的pH不变

C.整个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一直在不断增大

D.a点、d点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均为两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的选后顺序是

【详解】

A、a→b段溶质质量增加,是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没有Cu(OH)2生成,A不正确;

B、c点代表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刚好完全反应,则c→d段溶液中氢氧化钠不断增加,溶液碱性越来越强,溶液的pH增大,B不正确;

C、从反应方程式可知,盐酸和氯化铜分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C不正确;

D、a点表示混合液还末参与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和氯化铜两种,d点表示混合液已经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两种,D正确。

故选D。

3.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电导率越大,说明溶液导电性越强)。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

B.甲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C.甲曲线上的M点对应溶液的pH=7

D.乙曲线所对应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

,随着反应的进行,甲、乙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都逐渐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离子浓度最小,稀硫酸和硫酸钠过量后,离子浓度又逐渐增加,由图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电导率也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故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的电导率变化趋势是,先减小至零,后逐渐增大,乙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是没有减小至零,由此可知,甲曲线反映的是

,乙曲线反映的是

,故甲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不符合题意;

C、甲曲线上的M点电导率为0,说明这时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故这时pH=7,不符合题意;

D、乙曲线所对应的实验为

,溶液中始终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溶液始终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故溶液一直是红色,符合题意。

故选D。

4.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不断加入氯化铜溶液,测定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铜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发生的是铁与氯化铜的反应

B.向b点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c点所得溶液呈浅绿色

D.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锌粉和铁粉中,加入氯化铜溶液,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可知锌先和氯化铜反应,当锌反应完后,铁再继续和氯化铜反应。

【详解】

A、ab段剩余固体质量在减少,铁和氯化铜反应固体的质量是增大的,且锌铁同时存在,是锌先和氯化铜发生反应,故ab段发生的是锌与氯化铜的反应,故A错误;

B、b点是锌恰好和氯化铜反应完,固体中还存在铁,所以往固体中加稀盐酸会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

C、c点代表的是铁恰好和氯化铜反应完成,溶液中有氯化亚铁以及前面一段反应生成的氯化锌,因此溶液是呈浅绿色的,故C正确;

D、d点代表的是滴加了过量的氯化铜,那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铜存在,而且溶液中还存在ab段生成的氯化锌,bc段生成的氯化亚铁,故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在金属与盐反应的滤液滤渣问题中注意最活泼的金属先和最不活泼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

5.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在一定温度下,不断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C.

把一瓶打开盖子的汽水放在热水中,冒出大量气泡

D.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Mg、Fe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B、在一定温度下,不断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氯化钾固体时,氯化钾能够继续溶解,氯化钾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达到饱和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把一瓶打开盖子的汽水放在热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逐渐减小,因此冒出大量气泡,不符合题意;

D、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Mg、Fe,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同,但镁反应的时间短,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可知最后pH值大于7,故A错;

B、由于在没加入氢氧化钠之前,没有生成硫酸钠,所以应该从0点开始,故B错误;

C、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把硫酸反应完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生成,故C正确;

D、由于氢氧化钠过量,所以最后硫酸被反应完了,所以硫酸的质量分数最后变为零,故D错。

故选C。

7.为了反映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情况,针对不同的实验,四组同学分别给制了相似的图像,如图所示。

关于实验内容与相关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实验内容

X轴含义

Y轴含义

A

加热一定质量KMnO4制取氧气

加热时间

MnO2的质量分数

B

将少量CO2通入石灰水

CO2的体积

沉淀质量

C

生锈铁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

时间

H2的质量

D

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加热时间

生成铜的质量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一定质量KMnO4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开始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逐渐增加,固体的总质量不断减小,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加热一段时间后由零开始增加,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再变化,固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A选项实验内容与相关量的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将少量CO2通入石灰水,沉淀的质量随着二氧化碳的通入开始由0逐渐增加,二氧化碳反应完全,沉淀质量不再变化,坐标图中Y轴表示沉淀的质量应该从0点开始增加,B选项实验内容与相关量的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C、铁锈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生锈铁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三氧化二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刚开始没有氢气生成,表面铁锈反应之后,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因此氢气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是一算时间之后由0开始逐渐增加,铁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C选项实验内容与相关量的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单质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反应一段时间后铜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单质碳或氧化铜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D选项实验内容与相关量的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B.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D.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无限接近与7,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故选项错误;

C、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钠和水,再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故选项正确;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产生硫酸铝溶液和铜,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9.某同学设计了下表中的三组实验,分别向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银、锌的混合物

稀盐酸

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

氢氧化钡溶液

盐酸和氯化铵的浓溶液

氢氧化钠浓溶液

生锈的铁钉

稀盐酸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银、锌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锌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一开始就会产生氢气,所以①不能;向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一开始就会产生沉淀,所以②不能;盐酸和氯化铵的浓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和沉淀产生,氯化铵再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氨气,所以③能用曲线表示;向生锈的铁钉加稀盐酸,氧化铁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没有气体和沉淀产生,铁再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④能用曲线表示;故选B。

10.探究稀盐酸与氧化铝粉末发生反应的实验,烧杯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AlCl3

B.该实验是将氧化铝粉末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C.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不相同

D.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点表示加入的盐酸过量,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铝和氯化氢,故A错误。

B、溶液的总质量从零开始,所以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铝中,故B错误;

C、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都是氯化铝,故C错误;

D、a点表示氧化铝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点表示加入的盐酸过量,所以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铝元素质量相等,故D正确;

故选:

D

11.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铁和水,开始溶液中铁元素质量为零,随反应的进行,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不再改变;正确;

B、反应中氧化铁的质量逐渐减少,当加入盐酸的量达到一定量时氧化铁完全反应,固体质量等于零;错误;

C、反应前是盐酸溶液,反应后是氯化铁溶液,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只要盐酸还在增加,溶液质量就在增加。

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的速率大,反应结束后小;错误;

D、反应过程中生成水,溶剂增加的更快一些;反应结束后溶剂水的增加速度变慢;错误;

故选A。

12.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向pH=1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故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选项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稀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两个反应同时进行,故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水后碱性减弱,pH减小,无论怎样加水,其pH总是大于7,不会小于7,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3.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不同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其中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F、G三种物质类别相同,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是_____。

(2)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3)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A与F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答案】H2OCaCO3+2HCl=CaCl2+H2O+CO2↑(或CaCO3

CaO+CO2↑)Ca(OH)2+2HCl═CaCl2+2H2O或Ca(OH)2+H2SO4═CaSO4+2H2O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D为碳酸钙。

E能和D(碳酸钙)相互转化,则E为二氧化碳。

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C能转化为碳酸钙,则C为氢氧化钙。

B能和C(氢氧化钙)反应,则B为盐酸或稀硫酸;B可转化为A,A为单质,则A为氢气。

A、B、C、D、E都能转化为G,且E、F、G三种物质类别相同,则G为水。

F能和A(氢气)反应,也能转化为E(二氧化碳),则F可为氧化铜、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

【详解】

(1)G物质是水,化学式是H2O。

(2)D→E可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也可以为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

(3)B为盐酸或稀硫酸,C为氢氧化钙,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或Ca(OH)2+H2SO4═CaSO4+2H2O;

(4)A为氢气,F可为氧化铜、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A与F反应生成铁和水,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此特征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点睛】

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4.垃圾回收,分类的关键确定垃圾的成分,是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前提。

某校化学实验室收集到一包固体废弃物,可能是由碳、镁、氧化镁、氧化铜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取样进行了如下实验:

(1)气体A是_____。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答案】H2化合反应碳、镁、氧化铜

【解析】

【分析】

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铜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不会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铜和镁反应会生成氯化镁和铜,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气体C是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碳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生成气体A,所以A是氢气,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是二氧化碳,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镁、碳,由于固体A能与AgNO3溶液反应,可确定固体A中一定含有Cu。

固体B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残渣C,所以B中一定含有银,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铜。

【详解】

(1)由分析知,气体A是H2;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的反应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

(3)由分析知,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碳、镁、氧化铜。

【点睛】

本题为物质推断题,根据题意涉及可能的四种物质,结合过程图进行分析,本题的突破口在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固体中一定有镁;最后的固体B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推导出一定含有碳单质,还有固体残渣剩余,有涉及物质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可以确定氧化铜的存在。

因此物质推断题解答时,找准突破口是关键。

15.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原理:

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I和D反应只生成J,J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G的化学式为____,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

(2)A的俗称是____;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I的用途是______(答1点即可);H在F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改良后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可用_____测定。

【答案】C6H12O6O小苏打NaHCO3+HCl=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干燥剂2CO+O2

2CO2pH试纸

【解析】

【分析】

根据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所以A是碳酸氢钠,其反应原理:

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B是盐酸,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所以H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F是氧气,I和D反应只生成J,所以I是氧化钙,D是水,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是J氢氧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所以G是葡萄糖,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

(1)由分析可知:

G是葡萄糖,其化学式为:

C6H12O6,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碳;故填:

C6H12O6;碳

(2)A的俗称是小苏打,A和B的反应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故填:

小苏打;NaHCO3+HCl=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

(3)I的用途是干燥剂;H在F中燃烧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CO+O2

2CO2;故填:

干燥剂;2CO+O2

2CO2

(4)改良后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可用pH试纸测定。

故填:

pH试纸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6.物质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B是二氧化碳,D为常用食品干燥剂,E为稀硫酸,G是黑色固体粉末,F溶液呈浅绿色,H溶液呈蓝色。

下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省略;“→”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H→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此反应属于反应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写出物质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CO2+Ca(OH)2=CaCO3↓+H2OCuSO4+Fe=FeSO4+Cu置换反应制波尔多液

【解析】

【分析】

通过判断可知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D为氧化钙。

G中为含有铜的黑色固体则为氧化铜,H为含有二价铜离子的物质,E中含有硫酸根,根据反应前后元素不变,则H为硫酸铜,F为硫酸亚铁。

由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碳酸钙,所以C碳酸钙,则A为氢氧化钙。

即可得:

A为氢氧化钙,B为二氧化碳,C为碳酸钙,,E为稀硫酸,F为硫酸亚铁,G为氧化铜,H为硫酸铜。

【详解】

(1)G为黑色固体且含有铜元素则为氧化铜:

CuO;

(2)由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即:

CO2+Ca(OH)2=CaCO3↓+H2O;

(3)由硫酸铜转化为硫酸亚铁,可通过铁置换铜的方法:

CuSO4+Fe=FeSO4+Cu,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氢氧化钙可以制波尔多液;

17.A是镁、铝、铜三种单质中的一种,在化合物中A元素常显+2价,物质A、C、E、H都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C、G都是氧化物,J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各物质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反应条件未标出):

①A+B→C②A+D→E+F↑③C+D→E+G④H+D→E+G⑤E+I→H↓+J↓

请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F.

(2)D所属的物质类型是 (填字母)

A.氧化物B.酸C.碱D.盐

(3)写出与G物质元素各类相同的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

(4)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⑤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Mg,H2;

(2)B(3)H2O2;(4)Mg(OH)2+H2SO4=MgSO4+2H2O;

(5)MgSO4+Ba(OH)2=Mg(OH)2↓+BaSO4↓.

【解析】

试题分析:

(1)A是镁、铝、铜三种单质中的一种,在化合物中A元素常显+2价,所以A不是铝,A和D反应会生成E和气体F,所以A是镁,A、C、E、H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C是氧化物,所以C是氧化镁,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所以B是氧气,镁和D反应会生成E和气体F,所以F是氢气,D是盐酸或硫酸,G是氧化物,氧化镁和酸反应会生成盐和水,所以G是水,H和酸反应会生成E和水,所以H是碱,E是盐,E和I反应会生成沉淀H、J,J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知,E中含有三种元素,所以D是硫酸,E是硫酸镁,H是氢氧化镁,I是氢氧化钡,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在化合物中镁元素常显+2价,硫酸钡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推出的各种物质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